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公交车乘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8427发布日期:2021-04-13 21:5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公交车乘坐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公交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公交车乘坐。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汽车行业的发达,为了确保人们在生活中的便捷性,与道路交通的畅通性,城市制定了一些交通方案来便捷人们的生活,由公交车制定统一路线,靠站停车,即可较为便捷的到达所去地点,节省时间,减少私家车辆行驶,一解决道路堵塞问题,因此可知现有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公交车乘坐已经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3.为了确保公交车乘坐的效率及效果,传统的公交车乘坐进门踏板为固定,当轮椅乘坐者需要上车与下车时,需要借助外来人力对其进行抬举,以帮助其上下,此方法需要多人配合,且消耗体力,较为副所复杂,车载内部扶手牵引在顶端固定,当高度不足时无法很好地进行牵引,当公交行驶时,使得人员在惯性作用下大幅度前倾后移,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亟需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公交车乘坐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公交车乘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轮椅乘坐者上下车不便捷,且内部牵引扶持高度无法根据不同身高进行调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公交车乘坐,包括公交车主体,所述公交车主体前端开设有车门,且车门底端中部皆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中部皆开设有第一开槽,且第一开槽的后端皆固定连接有固定腔室,所述固定腔室的内部皆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左侧皆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在第一齿轮上,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与齿条板底端齿条皆相互啮合,且齿条板的前端中部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皆固定连接在限位板块上,且限位板块的后端内侧中部皆固定连接有限位插块,且限位插块的外侧皆通过自锁机构安装在辅助板的后盾中部,所述限位板块的外侧皆通过设置有稳定机构连接在垫板内侧,且辅助板的前端皆固定连接在套杆后端中部,所述套杆皆套设在转杆的中部,且转杆的外侧皆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外侧皆与限位板块前端设置的齿条相互啮合。
6.优选的,所述自锁机构包括限位插块外侧对称插设的第二插块,且第二插块的外侧皆贯穿第二固定块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在伸缩连接杆的内侧中部,所述伸缩连接杆的外侧皆焊接由于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远离伸缩连接杆的一端皆焊接在伸缩槽的外侧,所述伸缩槽皆开设在第二固定块的中部,且第二固定块皆镶嵌在辅助板后端中部开设的槽内壁上,所述伸缩连接杆的外端中部皆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且第三滑块皆滑动连接在滑杆的外壁上,所述滑杆皆固定连接在滑槽的中部,且第三滑块的右侧皆焊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第三滑块的一端皆焊接在滑槽的内端,且第三弹簧皆环绕在滑杆的外壁上。
7.优选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限位板块后端外侧对称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皆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的内部,所述第一滑轨皆开设在固定板的内侧中部,且固定板皆固定连接在垫板的内壁上。
8.优选的,所述垫板的前端内壁上那个皆对称等距离开设有多组第一插槽,且第一插槽的内部皆插设有第一插块,所述第一插块的内侧皆贯穿第一固定块的外侧中部连接在第一固定块内部,且第一插块的内侧外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皆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轨的内部,且第二滑轨皆开设在第一固定块的外端,所述第一插块的内端皆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插块的一端皆焊接在第一固定块中部开设的槽内,且第一固定块皆镶嵌在限位板块的外壁上。
9.优选的,所述公交车主体的外端皆对称设置有多组座椅,且公交车主体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顶端横杆,且顶端横杆的底端等距离先前有防护竖杆,且防护竖杆的外侧皆对称开设与偶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的外端皆通过轴承活动链接有丝杆,且丝杆的底端外壁上皆套设有皮带轮,两组所述皮带轮之间皆通过皮带履带进行连接,所述丝杆的中端外壁上皆套设有丝母,两组所述丝母的内侧皆通过扶杆连接,右侧所述丝杆的底端中部外壁上皆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与后端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后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的后端皆贯穿防护竖杆的外壁皆固定连接在转把杆的前端中部,所述转把杆的后端外壁上皆套设有转把套。
10.优选的,所述扶杆的前后端皆对称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组握把杆,且握把杆的外壁上皆套设有握把套,所述握把套的中部皆设置有防滑纹。
11.优选的,所述扶杆的外壁上皆胶粘有防护软垫,且防护软垫的材质均为海绵材质。
12.优选的,所述扶杆的上下端皆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组拉把杆,且拉把杆的右侧外壁上皆套设有把手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该基于人工智能的公交车乘坐设置有电机,通过司机对其开关进行控制,从而带动左侧通过第一齿轮和齿条板相互啮合进行移动,此时通过连接板带动限位板块后移,然后限位板块后端内侧限位插块在两侧的第二插块圆形作用下,通过第二弹簧的弹性进行所述,所述时通过第三滑块和对第二插块的所述进行支撑稳定,此时限位板块后端脱离对辅助板后端中部限位锁紧,然后限位板块前端设置的齿块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此时在轴承作用下带动转杆进行转动,转杆转动带动辅助板向前端翻开,通过上述机构,可以较为便捷的对辅助板的盖合锁紧与打开进行控制,解决了乘坐轮椅的人员乘坐公交时需要将其抬起,较为繁琐复杂的问题,使得装置更为合理便捷,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15.2、该基于人工智能的公交车乘坐设置有防护竖杆和丝杆.丝杆在外端轴承活动作用下通过转把套进行控制,转动转把套,即可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进行转动,此时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一锥形齿轮相互啮合转定,带动右侧丝杆转动,此时通过皮带轮和皮带履带的相互配合即可带动左侧第二开槽同时转定,此时两组丝杆带动丝母进行平行移动,从而带动扶杆进行高度调节,通过上述机构可以较为便捷合理的对扶杆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不同高度人员乘坐公交车主体时可以进行握紧扶稳,解决了传统公交车主体上端扶挂过高造成车辆行驶时人员的不稳定问题,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与合理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图1中电机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图3中第一连接杆、第一齿轮、齿条板和连接板的局部状态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图3中局部结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图1中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图6中丝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二连接杆的局部机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的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的图6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公交车主体;101、座椅;2、车门;3、垫板;301、第一开槽;302、固定腔室;303、固定板;304、第一滑轨;305、第一滑块;306、第一插槽;307、第一插块;308、第二滑块;309、第二滑轨;310、第一固定块;311、第一弹簧;4、电机;401、第一连接杆;402、第一齿轮;403、齿条板;404、连接板;5、限位板块;501、限位插块;502、第二插块;503、伸缩连接杆;504、第二弹簧;505、伸缩槽;506、第二固定块;507、第三滑块;508、滑杆;509、滑槽;510、第三弹簧;511、第二齿轮;512、转杆;513、套杆;6、辅助板;7、顶端横杆;701、防护竖杆;702、第二开槽;703、丝杆;704、皮带轮;705、皮带履带;706、丝母;707、第一锥形齿轮;708、第二锥形齿轮;709、第二连接杆;710、转把杆;711、转把套;8、扶杆;801、防护软垫;802、握把杆;803、握把套;804、拉把杆;805、把手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

10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公交车乘坐,包括公交车主体1,公交车主体1前端开设有车门2,且车门2底端中部皆设置有垫板3,垫板3的中部皆开设有第一开槽301,且第一开槽301的后端皆固定连接有固定腔室302,固定腔室302的内部皆设置有电机4,且电机4的左侧皆通过第一连接杆401连接在第一齿轮402上,第一齿轮402的外侧与齿条板403底端齿条皆相互啮合,且齿条板403的前端中部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04,连接板404的前端皆固定连接在限位板块5上,且限位板块5的后端内侧中部皆固定连接有限位插块501,且限位插块501的外侧皆通过自锁机构安装在辅助板6的后盾中部,限
位板块5的外侧皆通过设置有稳定机构连接在垫板3内侧,且辅助板6的前端皆固定连接在套杆513后端中部,套杆513皆套设在转杆512的中部,且转杆512的外侧皆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511,且第二齿轮511外侧皆与限位板块5前端设置的齿条相互啮合,可以较为便捷的对辅助板6的盖合锁紧与打开进行控制,解决了乘坐轮椅的人员乘坐公交时需要将其抬起,较为繁琐复杂的问题,使得装置更为合理便捷,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30.自锁机构包括限位插块501外侧对称插设的第二插块502,且第二插块502的外侧皆贯穿第二固定块506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在伸缩连接杆503的内侧中部,伸缩连接杆503的外侧皆焊接由于第二弹簧504,且第二弹簧504远离伸缩连接杆503的一端皆焊接在伸缩槽505的外侧,伸缩槽505皆开设在第二固定块506的中部,且第二固定块506皆镶嵌在辅助板6后端中部开设的槽内壁上,伸缩连接杆503的外端中部皆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507,且第三滑块507皆滑动连接在滑杆508的外壁上,滑杆508皆固定连接在滑槽509的中部,且第三滑块507的右侧皆焊接有第三弹簧510,第三弹簧510远离第三滑块507的一端皆焊接在滑槽509的内端,且第三弹簧510皆环绕在滑杆508的外壁上,其作用可以相对较为便捷的对辅助板6在垫板3上盖住时进行自动锁紧,又在受力时自动解除,确保了连接的稳定性,使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31.稳定机构包括限位板块5后端外侧对称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块305,且第一滑块305皆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304的内部,第一滑轨304皆开设在固定板303的内侧中部,且固定板303皆固定连接在垫板3的内壁上,其作用在于可以较为稳定的对限位板块5后端移动时进行支撑,使得装置更为合理。
32.垫板3的前端内壁上那个皆对称等距离开设有多组第一插槽306,且第一插槽306的内部皆插设有第一插块307,第一插块307的内侧皆贯穿第一固定块310的外侧中部连接在第一固定块310内部,且第一插块307的内侧外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308,第二滑块308皆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轨309的内部,且第二滑轨309皆开设在第一固定块310的外端,第一插块307的内端皆焊接有第一弹簧311,第一弹簧311远离第一插块307的一端皆焊接在第一固定块310中部开设的槽内,且第一固定块310皆镶嵌在限位板块5的外壁上,其作用在于可以相对安全稳定的带动限位板块5在垫板3内部前端移动的稳定性,确保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
33.公交车主体1的外端皆对称设置有多组座椅101,且公交车主体1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顶端横杆7,且顶端横杆7的底端等距离先前有防护竖杆701,且防护竖杆701的外侧皆对称开设与偶第二开槽702,第二开槽702的外端皆通过轴承活动链接有丝杆703,且丝杆703的底端外壁上皆套设有皮带轮704,两组皮带轮704之间皆通过皮带履带705进行连接,丝杆703的中端外壁上皆套设有丝母706,两组丝母706的内侧皆通过扶杆8连接,右侧丝杆703的底端中部外壁上皆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707,且第一锥形齿轮707与后端第二锥形齿轮708相互啮合,第二锥形齿轮708的后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709,且第二连接杆709的后端皆贯穿防护竖杆701的外壁皆固定连接在转把杆710的前端中部,转把杆710的后端外壁上皆套设有转把套711,其作用在于可以较为快速便捷的对扶杆8的高度进行自主调节,进一步确保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与合理性。
34.扶杆8的前后端皆对称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组握把杆802,且握把杆802的外壁上皆套设有握把套803,握把套803的中部皆设置有防滑纹,其作用在于可以相对合理的设立
支点,使得装置更为安全合理。
35.扶杆8的外壁上皆胶粘有防护软垫801,且防护软垫801的材质均为海绵材质,其作用在于可以相互安全合理的对人与扶杆8之间进行防护,使得装置更为安全。
36.扶杆8的上下端皆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组拉把杆804,且拉把杆804的右侧外壁上皆套设有把手套805,上述机构可以相对稳定的与手部接触,使得人受力的作用下站立时更加稳定,确保了装置的完整性。
37.工作原理:当轮椅乘坐者需要上车时,先通过司机控制电机4开启,从而带动通过第一连接杆401连接的第一齿轮402开始转动,此时第一齿轮402外侧齿块与齿条板403底端齿块相互啮合,带动齿条板403后端通过连接板404连接的限位板块5向后端移动,通过第一滑块305在第一滑轨304内部滑动进行支撑稳定,此时限位板块5后端内侧连接的限位插块501外侧第二插块502,在内侧圆形设置在,受力在第二弹簧504的弹性作用下在伸缩槽505的内部进行,通过第三滑块507和508的支撑带动第二插块502,当限位插块501解除对辅助板6后端中部固定后,限位板块5外侧后移,后端齿条与第二齿轮511相互啮合,带动转杆512外壁套设的套杆513进行转动,此时辅助板6翻开,方便轮椅推进,并在进入后进行反向转动,辅助板6闭合,限位插块501对其锁紧限位;
38.当乘坐人员高度不同无法进行稳定站定时,转动防护竖杆701后端转把套711.在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锥形齿轮708进行转动,然后通过第二锥形齿轮708和第一锥形齿轮707相互啮合的作用下带动右侧丝杆703转动,然后通过底端皮带轮704和皮带履带705的相互作用下带动左侧丝杆703同时转动,两者相互配合带动丝母706内端连接的扶杆8进行移动,从而对两组防护竖杆701之间的扶杆8的高度进行控制,从而站稳,到此操作结束。
3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