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辅助安全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3133发布日期:2021-01-15 11:3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辅助安全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辅助安全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并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但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外,尤其是在复杂路况或者逢年过节时,车祸发生的概率更甚。

无论大型车祸还是小型车祸,或多或少都会对车体造成刮蹭或者碰撞,尤其是在车体遭受到严重撞击时,汽车将会扭曲变形,在救援人员未到达救援现场时,车内空间变小对驾驶空间挤压将降低驾乘人员的逃生机率,甚至于对驾乘人员造成的伤害程度远远大于车祸发生时的伤害程度,由此可见,逃生空间对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直接关系,而在汽车内部,座椅占据着车内的主要空间,将直接影响车内的空间大小,从安全角度讲,在车体遭受撞击时,如何能保证车内的逃生空间至关重要,从而才能进一步有效的减轻或避免对驾乘人员造成巨大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带有辅助安全装置的车辆,它包括汽车本体以及安装在汽车本体内的可分离连接件和座椅,所述汽车本体底盘上沿车头至车尾方向水平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座椅能滑动地安装在导向机构上,座椅与汽车本体底盘通过可分离连接件连接固定位置,所述可分离连接件包括爆炸螺栓,所述爆炸螺栓连接汽车本体底盘和座椅。

进一步的,所述可分离连接件还包括信号机构,所述信号机构与爆炸螺栓之间连接有继电器,信号机构包括冲击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冲击力传感器设置在汽车本体非车尾位置的轮廓边缘上,冲击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继电器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爆炸螺栓内的点火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上设置有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连通或断开继电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为槽型结构,所述座椅在导向机构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包括底座和螺栓,所述底座与座椅固定连接,所述螺栓螺杆穿过底座与螺母配合,螺栓头部能够在导向机构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两端分别与位置前后对应的座椅连接。

进一步的,它还包括牵引件,所述牵引件一端为牵引端且与座椅固定连接,牵引件另一端为固定端且与汽车本体底盘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件为拉伸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两端和中间位置分别架设有限位块,导向机构中间位置限位块将导向机构分割为前导向机构和后导向机构,所述前导向机构和后导向机构分别限定前后座椅的滑动空间,所述限位块为拱形,限位块拱形两端与汽车本体底盘固接。

优点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辅助安全装置的车辆,通过设施本实用新型,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座椅能够通过可分离连接件与汽车本体分离,并在导向机构内向车尾方向滑动,为驾乘人员提供较大逃生空间,并减轻直接撞击对驾乘人员造成的伤害程度;通过设置控制器,当冲击力传感器接收到较小冲击力时,避免爆炸螺栓解体而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通过设置牵引件,在爆炸螺栓解体后,带动座椅快速滑动到位,从而降低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通过在导向机构两端和中间位置架设限位块,一方面限定座椅向车头方向的滑动距离,避免爆炸螺栓受压失效,另一方面限定座椅向车尾方向的滑动距离,避免前排座椅向车尾方向滑动过程中对后排座椅上人员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1.汽车本体;11.导向机构;111.限位块;112.前导向机构;113.后导向机构;2.可分离连接件;21.爆炸螺栓;22.信号机构;221.冲击力传感器;222.控制器;3.座椅;31.底座;32.螺栓;33.伸缩杆;4.继电器;41.按钮开关;5.牵引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辅助安全装置的车辆,它包括汽车本体1以及安装在汽车本体1内的可分离连接件2和座椅3,汽车本体1底盘上沿车头至车尾方向水平设置有导向机构11,座椅3能滑动地安装在导向机构11上,座椅3与汽车本体1底盘通过可分离连接件2连接固定位置,可分离连接件2包括爆炸螺栓21,爆炸螺栓21连接汽车本体1底盘和座椅3,在汽车本体1正常行驶过程中,即爆炸螺栓21在未解体的状态下连接座椅3与汽车本体1底盘,并固定座椅3在车体内的位置,使座椅3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会发生摇晃,具体的,爆炸螺栓21水平连接座椅3与汽车本体1底盘,对于连接位置,在爆炸螺栓21未解体前对座椅3与汽车本体1底盘的连接有固定作用,当汽车本体1遭受撞击时,爆炸螺栓21解体即从连接位置分离,座椅3与汽车本体1底盘分离,随之座椅3在导向机构11内向车尾方向移动,而坐在座椅3上的驾乘人员也随之向后移动,减轻直接撞击对驾乘人员造成的伤害程度,若是汽车本体1发生严重扭曲变形,尤其是当方向盘部分变形后对驾驶空间挤压造成驾驶人逃离空间受限,将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自救和逃生机率,此时,座椅3向车尾方向移动,能够增大汽车本体1内的逃生空间,帮助驾乘人员逃生,降低由于汽车本体1变形而造成的人员伤亡。

如图1所示,可分离连接件2还包括信号机构22,信号机构22与爆炸螺栓21之间连接有继电器4,信号机构22包括冲击力传感器221和控制器222,冲击力传感器221设置在汽车本体1非车尾位置的轮廓边缘上,冲击力传感器221通过信号线连接控制器222,控制器222连接继电器4的输入端,继电器4的输出端与爆炸螺栓21内的点火器连接,具体的,冲击力传感器221可以选用高精度小柱式力传感器evt-20g;控制器222可以选用freescale系列芯片,继电器4可以选用施耐德中间继电器,通过在汽车本体1非车尾位置的轮廓边缘上设置冲击力传感器221,当汽车本体1遭受到来自车头或前后车门位置的冲击力时,冲击力传感器221产生感应信号,并通过信号线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222,事先可在控制器222内设定爆炸螺栓21解体的触发值,当车体遭受较小冲击力即未达到控制器222内的触发值时,由于较小冲击力对车内的驾乘人员造成的伤害较小,此时爆炸螺栓21不解体,避免爆炸螺栓21解体反而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当冲击力达到控制器222内的触发值时,控制器222将触发信号传输给继电器4,进而由继电器4触发爆炸螺栓21内的点火器将爆炸螺栓21解体,将座椅3与汽车本体1底盘分离,座椅3在导向机构11内向车尾方向移动,从而降低直接撞击对驾乘人员的伤害,与此同时,增大汽车本体1内的逃生空间,帮助驾乘人员逃生,降低人员伤亡。

此外,当汽车本体1在遭受到后排座椅位置的撞击时,若前排座椅仍在导向机构11内向车尾方向滑动,反而会对前排座椅上的人员造成伤害,因此,当汽车本体1的车头位置以及前排座椅两侧位置的冲击力传感器221产生感应信号时,前、后排座椅处的爆炸螺栓21将一起解体,而后排座椅两侧位置上的冲击力传感器221产生感应信号时,将单独触发后排座椅处的爆炸螺栓21解体。

若冲击力传感器221感应失效,当汽车本体1遭受撞击时,爆炸螺栓21还存在一种手动方式将其解体,具体的,继电器4上设置有按钮开关41,按钮开关41连通或断开继电器4,当汽车本体1遭受到撞击时,即便冲击力传感器221失去感应作用,驾驶员也可通过按钮开关41连通继电器4触发爆炸螺栓21内的点火器将爆炸螺栓21解体,从而进一步保证在车体遭受撞击时,爆炸螺栓21解体将座椅3与汽车本体1底盘分离,座椅3在导向机构11内向车尾方向移动,增大车内的逃生空间,增加驾乘人员的自救和逃生机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如图2和图3所示,导向机构11为槽型结构,座椅3在导向机构11内滑动,具体的,座椅3包括底座31和螺栓32,底座31与座椅3固定连接,螺栓32螺杆穿过底座31与螺母配合,螺栓32头部能够在导向机构11内滑动,导向机构11为倒t状槽型结构,螺栓32穿过底座31后通过螺栓32上且位于底座31两侧的螺母紧固螺杆位置,使螺栓32头部位于导向机构11内滑动,而螺栓32头部及螺杆与导向机构11的槽型形状适配,且两者之间为间隙配合,并在底座31四角设置螺栓32,保证座椅3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发现偏离轨道或倾斜的风险,从而保证座椅3能够滑动到位,降低驾乘人员受伤几率。

如图1和图4所示,座椅3还包括伸缩杆33,伸缩杆33两端分别与位置前后对应的座椅3连接,具体的,伸缩杆33为不锈钢材质,伸缩杆33最末节长度为前、后座椅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爆炸螺栓21未解体时,伸缩杆33为缩回状态即最末节连接前、后排座椅,当前、后排座椅一起向车尾方向滑动时,即便前、后排座椅滑动速度不同,比如前排座椅速度大于后排座椅速度时,前排座椅滑动过程中可以通过伸缩杆33推动后排座椅滑动,反之,后排座椅也可以通过拉伸伸缩杆33增大与前排座椅的距离,互不影响滑动,无论何种情况,都可以避免前排座椅滑动过程中对后排座椅上的乘客造成伤害;若只是后排座椅向车尾方向滑动,而前排座椅位置保持不动时,后排座椅移动也可以带动伸缩杆33伸出,而前排座椅位置保持不动。

在爆炸螺栓21解体后,座椅3向车尾方向移动到位的时间越快将减轻驾乘人员受到的伤害程度,并增加逃生机率,因此,如图1和图4所示,它还包括牵引件5,牵引件5一端为牵引端且与座椅3固定连接,牵引件5另一端为固定端且与汽车本体1底盘固定连接,爆炸螺栓21未解体状态下,牵引件5连接汽车本体1底盘与座椅3时,牵引件5对座椅3具有向车尾方向的拉力,当爆炸螺栓21解体后,牵引件5能够带动座椅3迅速移动到位,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

进一步的,可以选用拉伸弹簧作为牵引件5,牵引件5在爆炸螺栓21未解体状态下,连接汽车本体1底盘与座椅3时处于拉伸状态,而具有对座椅3向车尾方向的拉力,一旦爆炸螺栓21解体后,将带动座椅3快速移动到位,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

如图2所示,导向机构11两端和中间位置分别架设有限位块111,导向机构11中间位置限位块111将导向机构11分割为前导向机构112和后导向机构113,前导向机构112和后导向机构113分别限定前后座椅3的滑动空间,限位块111为拱形,限位块111拱形两端与汽车本体1底盘固接,拱形的限位块111在位于导向机构11上的同时,又可以与汽车本体1底盘固接,通过在导向机构11两端和中间位置架设限位块111,一方面限定前、后排座椅向车头方向的滑动距离,避免爆炸螺栓21受压失效,另一方面限定前、后排座椅向车尾方向的滑动距离,避免后排座椅滑出车体,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其次,导向机构11分割为前导向机构112和后导向机构113,限定前、后排座椅的滑动空间,避免前排座椅滑动过程中对后排座椅上的乘客造成伤害。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