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总成及行车安全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1521发布日期:2021-03-16 22:21阅读:36来源:国知局
车窗总成及行车安全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窗总成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窗总成及行车安全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有轨电车发展至今,因其优异的承载量而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然而,由于有轨电车通常由多个车厢所组成,因此对于驾驶人来说,车辆的侧边会有较大的盲区。目前的有轨电车上已有集成摄像头,但大多是后视镜摄像头,对于驾驶来说,前后距离遥远,使得盲区仍然存在,且驾驶仍需要随时盯着监控屏来判断危险,导致对于行车安全的帮助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窗总成及行车安全辅助系统,解决目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窗总成,包括窗框、外层玻璃、内层玻璃、间隔条、摄像头以及第一报警器。外层玻璃的至少一部分包覆在窗框中。内层玻璃的至少一部分包覆在窗框中,并且与外层玻璃相对,车窗窗框、外层玻璃以及内层玻璃之间具有容置空间。间隔条,设置于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之间,并且位于容置空间。摄像头及第一报警器分别设置在容置空间中。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行车安全辅助系统,包括车窗总成、显示器、第二警报器。车窗总成设置于车辆的车身上,摄像头拍摄车辆的外部,并且产生第一影像信号。主机设置于车辆上,主机与摄像头和第一报警器电性连接,主机接收并处理来自车窗总成的第一影像信号。显示器设置于车辆的驾驶室,与主机电性连接,主机传送影像信号至显示器,显示器根据第一影像信号显示第一影像。第二报警器设置于车辆的驾驶室,并且与主机电性连接。其中,当主机根据第一影像信号判断车辆位于危险状态时,主机产生报警信号,并且传送至第二报警器,第二报警器根据报警信号进行警示;主机还产生第二影像信号,并且传送第二影像信号至显示器,显示器根据第二影像信号显示第二影像,第二影像显示发生危险的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车窗总成通过摄像头拍摄车辆外部的情况,以提供给驾驶观看第一影像,当发生状况时,行车安全辅助系统通过主机发出报警信号,让第一报警器以及第二报警器发出提醒,同时,显示器将切换成第二影像以显示发生危险的区域。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车窗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车窗总成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行车安全辅助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行车安全辅助系统的框图;以及

图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车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其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车窗总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窗总成1包括:窗框10、外层玻璃11、内层玻璃12、间隔条13、摄像头14以及第一报警器15。窗框10设置在车辆上,且外层玻璃11的至少一部分包覆在窗框10中。内层玻璃12的至少一部分包覆在窗框10中,且相对外层玻璃11设置。窗框10、外层玻璃11以及内层玻璃12之间具有容置空间,且摄像头14以及第一报警器15设置在容置空间中。间隔条13设置于外层玻璃11和内层玻璃12之间,并且位于容置空间中。摄像头14将车辆外侧的影像拍摄成影像信号,驾驶通过影像信号判断车辆外部的景象,以减少驾驶时的盲区,提升行车安全,在发生危险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第一报警器15来警示用路人或是车上乘客。

在本实施例中,外层玻璃11可以是具有高透光度的强化玻璃,能够提供乘客良好的视野,同时减少灰尘与玻璃之间的碰撞所造成的刮痕。内层玻璃12可以是与外层玻璃11相同的强化玻璃,也可以是具有调节光线功能的调光玻璃,以减少进入乘客眼中的强烈光线,提升乘车舒适度。另外,间隔条13用于隔开外层玻璃11与内层玻璃12,且在间隔条13与玻璃的接缝处填充聚合物的黏胶,可提高接著性,并阻止灰尘以及水气侵入容置空间,避免位于容置空间中的摄像头14以及第一报警器15受到损害。

摄像头14为微型的摄像工具,但在某些实施例中,摄像头可以是尺寸更大的变焦镜头,以提供更远处的高清影像。或者,摄像头14还能够具有红外线摄像功能,在夜晚行车时,提供驾驶人良好的影像,避免因光线不良而导致事故发生。

第一报警器15可以是高亮度的灯泡,通过发出闪烁的灯光来提醒车上乘客以及用路人进行闪避动作。更进一步地,第一报警器15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以表示不同层级的危险。举例而言,当有物体靠近但尚未进入危险区域时仅发出黄色灯光,而物体进入到危险区域时则发出红色灯光。除此之外,第一报警器15也可以是蜂鸣器,通过声音来提醒车上乘客以及用路人进行闪避动作。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报警器15还可以同时使用上述的灯光以及声音来进行提醒。

请参阅图2,其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车窗总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窗总成1a与车窗总成1相比,还包括了信号转接板16,且信号转接板16与摄像头14电性连接。由于通过摄像头14所拍摄的影像信号为模拟信号,但实务上数字信号相较于模拟信号来说更容易进行分析及影像处理,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信号转接板16将影像信号由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以便于后续的处理。除此之外,其余的元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其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行车安全辅助系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行车安全辅助系统2包括车窗总成1a、主机30、显示器41、第二报警器42。本实施例的车窗玻璃总成2是使用第二实施例的车窗总成1a,其设置在车辆上,且摄像头14拍摄车辆外部的景象,并产生第一影像信号。主机30设置在车辆上且与摄像头14以及第一报警器15电性连接,主机30用于接收并处理来自车窗总成1a的第一影像信号。显示器41设置在车辆的驾驶室,并且根据第一影像信号显示第一影像。第二报警器42设置于驾驶室,并且与主机30电性连接。具体而言,当主机30根据第一影像信号判断车辆位于危险状态时会产生报警信号,第二报警器42根据报警信号进行警示;另外,主机30还产生第二影像信号,并且传送第二影像信号至显示器41,显示器42会根据第二影像信号显示第二影像,第二影像会显示发生危险的区域,让驾驶能够迅速得知状况以做出反应。

在本实施例中,主机30是具有运算功能的计算机,除了能够对影像进行判断,还能够将来自摄像头14的第一影像信号进行数据处理。举例而言,在普通情况下,主机30将第一影像信号直接发送至显示器41,提供驾驶盲区的视野影像;在危险情况时,主机30还会提供第二影像信号至显示器41,让显示器41显示第二影像,第二影像可以是经过主机30进行处理后,将危险区域特别标示或者放大的影像,例如,通过主机30将行人或是移动中的物体的轮廓上色,使驾驶可以更迅速地看到问题点。

请一并参阅图4,其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行车安全辅助系统的框图。如图所示,主机30还包括处理器301、交换器302以及电源供应器303,其中,处理器301与电源供应器303、交换器302电性连接,交换器302与信号转接板16、电源供应器303、显示器41、第一报警器15以及第二报警器42电性连接,另外,交换器302还与车辆的制动装置43电性连接。摄像头14通过信号转接板16将第一影像信号传送至主机30中,处理器301依据第一影像信号判断后,通过交换器302发送警报信号给第一报警器15、第二报警器42,并使显示器41显示第二影像信号,且处理器301还会控制车辆的制动装置43启动,更进一步地,当制动装置43启动后,处理器301将停止发送警报信号。通过上述配置,主机能够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自动进行刹车,以避免由于驾驶的反应不及导致憾事发生。

在实施例中,处理器301可以是微型处理器,或是通过集成而得到的芯片组。处理器301中还可以预先存储安全距离,且可以分别设定上限值以及下限值。举例而言,处理器301依据第一影像信号来判断所搭载的车辆与其他车辆之间的距离,当车辆间距离小于上限值时(例如,小于3米),处理器301判断此情况为危险状态,并通过交换器302发送报警信号,当车辆间距离小于下限值(例如,小于1米),且制动装置43未被驾驶人所启动时,则处理器301主动控制制动装置43启动,以将车辆停下。在其他实施例中,上限值与下限值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条件下设置,举例而言,针对车辆进行高速行驶时,可以设立第一组的上限值与下限值,而针对车辆进行低速行驶时,可以设立第二组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且第一组的上限值与下限值较第二组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为高。另外,当发生危险状况时(亦即,其他车辆出现在本车辆旁,且位于主机30所设定的上限值与下限值的距离之中),若驾驶启动制动装置43,则制动装置43将会发送作动信号至主机30,主机30依据作动信号产生关闭信号以停止第一报警器14和所述第二报警器42,而不需要驾驶手动关闭警示。

另外,电源供应器303主要作为处理器301以及交换器302的电力来源,其可以是大型的锂电池,或者与列车的电力系统相连,通过车辆产生的电力进行充电。而交换器302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埠,以将处理器301的指令发送至各个元件。

另外,显示器41设置在驾驶室,其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或是具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器。在某些实施例中,显示器41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让驾驶能够同时监测多个位置,以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第二报警器42可以设置在显示器41旁边,且第二报警器42可以与第一报警器15相同,以提供灯光以及/或是声音的提示,让驾驶人注意到事故。

请参阅图5,其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车辆示意图。如图所示,车窗总成1a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车窗总成1a是并排设置在车身上,每个车窗总成1a的摄像头14具有摄像范围(如图中的区域a),每个摄像头14的摄像范围与相邻的摄像头14的摄像范围彼此部分重叠(如图中的区域b)。也就是说,通过摄像范围彼此重叠,避免相邻的两个摄像范围中存有空隙,而导致安全上的疏漏。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30还能够通过重叠的部分将影像拼接形成连续且大范围的影像,让驾驶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周边情况。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车窗总成通过摄像头拍摄车辆外部的情况,以提供给驾驶观看第一影像,当发生状况时,行车安全辅助系统通过主机发出报警信号,让第一报警器以及第二报警器发出提醒,同时,显示器将切换成第二影像以显示发生危险的区域。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行车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