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7467发布日期:2021-02-20 19:5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汽车后视镜折叠的方案中,有采用电动自动折叠和手动折叠的方式。
[0003]
其中电动自动折叠形式,大多运用驱动马达,通过蜗杆,带动同轴一体式涡轮,同时带动蜗杆,进而驱动中间齿轮并带动与后视镜一体式齿轮,实现后视镜本体折叠功能。
[0004]
例如我国专利申请文献(公告号:cn1098781c)中公开了一种电动后视镜自动折叠机构和(公告号:cn2625206y)中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后视镜的折叠传动机构,上述两篇专利文件中后视镜的折叠机构较为复杂,不利于装配,由于涉及电机,涡轮蜗杆等部件导致其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过高。
[0005]
在低配的车型中,后视镜的折叠需通过人为掰动后视镜本体,需要手伸出窗外进行操作,特别是下雨天时需要折叠后视镜就会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在车内将后视镜折叠的同时降低成本。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
一种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包括左后视镜折叠机构,左后视镜折叠机构包括位于车架左侧的固定铰接座一和固定铰接座二,所述固定铰接座一位于左前角窗处,固定铰接座二靠近中控台,所述固定铰接座一上铰接有杠杆一,固定铰接座二上铰接有杠杆二,杠杆一位于固定铰接座一外侧的一端固连有左后视镜,杠杆一与杠杆二之间还铰接有连杆一,所述杠杆二远离后视镜的一端设有能够将杠杆二顶起的驱动装置一。
[0009]
其工作原理:固定铰接座一是固定在左前角窗处,所以在开车门的时候不会带动固定铰接座一发生转动,驱动装置一将杠杆二位于固定铰接座二右侧的杆部顶起后,杠杆二以固定铰接座二为旋转点转动,杠杆二带动与连杆一向下移动,连杆一再带动杠杆一以固定铰接座一为旋转点转动,进而带动固连在杠杆一上的左后视镜打开;反之,驱动装置一复位,带动杠杆二位于固定铰接座二右侧的杆部回落,杠杆二以固定铰接座二为旋转点转动,杠杆二带动连杆一向上移动,连杆一再带动杠杆一以固定铰接座一为旋转点转动,进而带动固连在杠杆一上的后视镜折叠。相较采用涡轮蜗杆等机构折叠汽车后视镜,本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的结构的成本更低的的同时也能实现在车内控制后视镜的折叠。
[0010]
在上述的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中,所述驱动装置一包括位于杠杆二前后两侧相对设置并分别顶靠在杠杆二上的施压弹性件一和凸轮一,所述凸轮一转动设置在中控台上,所述凸轮一的端面上设有带动其转动的拨动手柄一。通过拨动拨动手柄一带动凸轮一转动克服施压弹性件一的阻力将杠杆二顶起,杠杆二带动连杆一等部件实现将左后视镜打开;反之,通过拨动拨动手柄一带动凸轮一转动,释放施压弹性件一的弹力将杠杆二进行下压,
进而实现将左后视镜折叠的功能,本驱动装置一通过人力驱动,其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和维修的成本。
[0011]
在上述的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中,所述凸轮一外侧设有能够遮蔽凸轮一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可供拨动手柄一穿过的导向槽一。通过导向槽一的设置,能够对拨动手柄一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实现左后视镜的有效折叠和打开。
[0012]
在上述的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中,还包括右后视镜折叠机构,右后视镜折叠机构包括位于车架右侧的固定铰接座三和固定铰接座四,所述固定铰接座三位于右前角窗处,固定铰接座四靠近中控台,所述固定铰接座三上铰接有杠杆三,固定铰接座四上铰接有杠杆四,杠杆三位于固定铰接座三外侧的一端固连有右后视镜,杠杆三与杠杆四之间还铰接有连杆二,所述杠杆四远离右后视镜的一端设有能够将杠杆四顶起的驱动装置二。固定铰接座二是固定在右前角窗处,所以在开车门的设有不会对带动固定铰接座二发生转动,驱动装置二将杠杆四位于固定铰接座四左侧的杆部顶起后,杠杆四以固定铰接座四为旋转点转动,杠杆四带动与连杆二向下移动,连杆二再带动杠杆三以固定铰接座三为旋转点转动,进而带动固连在杠杆三上的右后视镜打开;反之,驱动装置二复位,带动杠杆四位于固定铰接座四左侧的杆部回落,杠杆四以固定铰接座四为旋转点转动,杠杆四带动连杆二向上移动,连杆二再带动杠杆三以固定铰接座三为旋转点转动,进而带动固连在杠杆三上的后视镜折叠。相较采用涡轮蜗杆等机构折叠汽车后视镜,本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的结构的成本更低的的同时也能实现在车内控制后视镜的折叠。
[0013]
在上述的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中,所述驱动装置二包括位于杠杆四前后两侧相对设置并分别顶靠在杠杆四上的施压弹性件二和凸轮二,所述凸轮二转动设置在中控台上,所述凸轮二的端面上设有带动其转动的拨动手柄二。通过拨动拨动手柄二带动凸轮二转动克服施压弹性件二的阻力将杠杆四顶起,杠杆四带动连杆二等部件实现将右后视镜打开;反之,通过拨动拨动手柄二带动凸轮二转动,释放施压弹性件二的弹力将杠杆四进行下压,进而实现将右后视镜折叠的功能,本驱动装置二通过人力驱动,其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和维修的成本。
[0014]
在上述的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中,所述凸轮二位于盖板的下方,盖板上开设有导向槽二,所述拨动手柄二位于导向槽二内。通过导向槽二的设置,能够对拨动手柄二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实现左后视镜的有效折叠和打开。
[0015]
在上述的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中,所述拨动手柄一与拨动手柄二之间还设有联动杆,联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拨动手柄一和拨动手柄二活动卡接。通过联动杆能使凸轮一和凸轮二同时转动,进而实现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同步折叠或打开;由于联动杆与拨动手柄一是活动卡接的,所以驾驶员能够将连动杆与拨动手柄一之间的卡接断开,实现独立控制对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的折叠或打开。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7]
1、通过连杆机构的形式,避免了涡轮蜗杆的使用,实现了结构简单,成本降低的优点。
[0018]
2、由于本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中的驱动装置一和驱动装置二是采用手动驱动的形式,相较电机或马达驱动,节约成本。
[0019]
3、本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中的驱动装置一和驱动装置二位于车厢内,实现了降低
成本的同时也能够在车内控制后视镜的打开或折叠。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的结构示意简图。
[0021]
图2是左后视镜折叠状态的示意简图。
[0022]
图3是左后视镜打开状态的示意简图。
[0023]
图中,1、左后视镜折叠机构;1a、固定铰接座一;1b、固定铰接座二;1c、杠杆一;1d、杠杆二;1e、左后视镜;1f、连杆一;1g、驱动装置一;1g1、施压弹性件一;1g2、凸轮一;1g3、拨动手柄一;2、盖板;2a、导向槽一;2b、导向槽二3、右后视镜折叠机构;3a、固定铰接座三;3b、固定铰接座四;3c、杠杆三;3d、杠杆四;3e、右后视镜;3f、连杆二;3g、驱动装置二;3g1、施压弹性件二;3g2、凸轮二;3g3、拨动手柄二;4、联动杆;5、左前角窗;6、右前角窗;7、中控台;8、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5]
实施例一:
[0026]
如图1至图3所示,本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包括左后视镜折叠机构1和右后视镜折叠机构3,左后视镜折叠机构1和右后视镜折叠机构3沿汽车的中轴线对称分布。左后视镜折叠机构1包括位于车架8左侧的固定铰接座一1a和固定铰接座二1b,固定铰接座一1a位于左前角窗5处,固定铰接座二1b靠近中控台7并固定在车架8上,固定铰接座一1a上铰接有杠杆一1c,固定铰接座二1b上铰接有杠杆二1d,杠杆一1c位于固定铰接座一1a外侧的一端固连有左后视镜1e,杠杆一1c与杠杆二1d之间还铰接有连杆一1f,杠杆二1d远离后视镜的一端设有能够将杠杆二1d顶起的驱动装置一1g,驱动装置一1g包括位于杠杆二1d前后两侧相对设置并分别顶靠在杠杆二1d上的施压弹性件一1g1和凸轮一1g2,施压弹性件一1g1的一端抵靠在车架8上,另一端与抵靠在杠杆二1d上,凸轮一1g2转动设置在中控台7上,凸轮一1g2的端面上设有带动其转动的拨动手柄一1g3。
[0027]
如图1所示,右后视镜折叠机构3,右后视镜折叠机构3包括位于车架8右侧的固定铰接座三3a和固定铰接座四3b,固定铰接座三3a位于右前角窗6处,固定铰接座四3b靠近中控台7并固定在车架8上,固定铰接座三3a上铰接有杠杆三3c,固定铰接座四3b上铰接有杠杆四3d,杠杆三3c位于固定铰接座三3a外侧的一端固连有右后视镜3e,杠杆三3c与杠杆四3d之间还铰接有连杆二3f,杠杆四3d远离右后视镜3e的一端设有能够将杠杆四3d顶起的驱动装置二3g。驱动装置二3g包括位于杠杆四3d前后两侧相对设置并分别顶靠在杠杆四3d上的施压弹性件二3g1和凸轮二3g2,施压弹性件二3g1的一端抵靠在车架8上,另一端与抵靠在杠杆四3d上,凸轮二3g2转动设置在中控台7上,凸轮二3g2的端面上设有带动其转动的拨动手柄二3g3。施压弹性件一1g1和施压弹性件二3g1可以使用弹簧或具有弹性橡胶柱。
[0028]
如图1所示,在凸轮一1g2和凸轮二3g2的外侧设有盖板2,盖板2上开设有可供拨动手柄一1g3穿过的导向槽一2a,盖板2上还开设有导向槽二2b,拨动手柄二3g3穿过导向槽二2b,能够被驾驶员触碰拨动。在拨动手柄一1g3和拨动手柄二3g3之间还设有联动杆4,联动
杆4的两端分别与拨动手柄一1g3和拨动手柄二3g3活动卡接。
[0029]
如图1至图3所示,左后视镜折叠机构1和右后视镜折叠机构3的工作原理相同,本处以左后视镜折叠机构1为例,固定铰接座一1a是固定在左前角窗5处,所以在开车门的设有不会对带动固定铰接座一1a发生转动,通过拨动拨动手柄一1g3带动凸轮一1g2转动克服施压弹性件一1g1的阻力将杠杆二1d顶起,杠杆二1d以固定铰接座二1b为旋转点转动,杠杆二1d带动与连杆一1f向下移动,连杆一1f再带动杠杆一1c以固定铰接座一1a为旋转点转动,进而带动固连在杠杆一1c上的左后视镜1e打开;反之,通过拨动拨动手柄一1g3带动凸轮一1g2转动,释放施压弹性件一1g1的弹力将杠杆二1d进行下压,动杠杆二1d位于固定铰接座二1b右侧的杆部回落,杠杆二1d以固定铰接座二1b为旋转点转动,杠杆二1d带动连杆一1f向上移动,连杆一1f再带动杠杆一1c以固定铰接座一1a为旋转点转动,进而带动固连在杠杆一1c上的后视镜折叠。相较采用涡轮蜗杆等机构折叠汽车后视镜,本汽车后视镜折叠总成的结构的成本更低的的同时也能实现在车内控制后视镜的折叠。通过联动杆4能使凸轮一1g2和凸轮二3g2同时转动,进而实现左后视镜1e和右后视镜3e同步折叠或打开;由于联动杆4与拨动手柄一1g3是活动卡接的,所以驾驶员能够将连动杆与拨动手柄一1g3之间的卡接断开,实现独立控制对左后视镜1e和右后视镜3e的折叠或打开。
[0030]
实施例二:
[003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其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一1g包括位于杠杆二1d前后两侧相对设置并分别顶靠在杠杆二1d上的施压弹性件一1g1和齿条,施压弹性件一1g1的另一端抵靠在车架8上,齿条上啮合有能够带动其向杠杆二1d顶压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上设有拨手柄三。驾驶员转动拨动手柄三,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齿条克服施压弹性件一1g1的阻力将杠杆二1d顶起,杠杆二1d带动连杆一1f等部件转动实现将后视镜打开;反之,转动拨动手柄三,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齿条朝远离施压弹性件一1g1的方向移动,施压弹性件一1g1将杠杆二1d下压,进而实现将左后视镜1e折叠的功能,本驱动装置一1g通过人力驱动,其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和维修的成本。
[0032]
驱动装置二3g包括位于杠杆四3d前后两侧相对设置并分别顶靠在杠杆四3d上的施压弹性件二3g1和齿条,施压弹性件二3g1的另一端抵靠在车架8上,齿条上啮合有能够带动其向杠杆四1d顶压的主动齿轮二,主动齿轮二上设有拨手柄四。驱动装置二3g的工作方式及原理与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g相同。
[0033]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4]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左后视镜折叠机构、固定铰接座一、固定铰接座二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