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2770发布日期:2021-01-15 11:3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玻璃总成,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可发光的车窗玻璃由于具有独特的照明和装饰效果,使得车厢内能够起到烘托气氛和营造车内情调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中高档车型的车辆天窗技术领域。现有可发光的车辆玻璃总成包括车窗玻璃、发光元件、反光元件,发光元件和反光元件设置于车窗玻璃内,通过发光元件提供光源,反光元件将光源反射,使得在整个车窗玻璃表面上形成面状光源的效果,实现车窗内的照明,而现有反光元件通常为不透明材料,这样会影响车窗玻璃整体通透性及整体美观度,并且仅通过反射的方式无法做到车窗玻璃整体发光均匀,从而影响发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解决现有车窗玻璃仅通过反光元件反射的方式实现车窗内的照明而导致整体发光不均均匀且通透性及美观度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其包括:玻璃组件,具有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内层玻璃与外层玻璃呈相对设置;发光组件,设置于内层玻璃,发光组件包括导光层和发光件,导光层设置于内层玻璃与外层玻璃邻接的一侧,导光层的导光面朝向内层玻璃,发光件设置于导光层的侧边,发光件的发光面朝向导光层内侧;反射层,设置于外层玻璃,并且位于外层玻璃与内层玻璃邻接的一侧,反射层设置为反射导光层漏出的光线。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导光层为纳米导光板。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反射层为半反半透膜。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发光件为线状光源。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发光件为led发光灯条。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发光件设置于导光层的一个或多个侧边。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玻璃组件还具有间隔框条,间隔框条的一端设置于导光层,间隔框条的另一端设置于外层玻璃,外层玻璃、间隔框条及导光层之间形成一中空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中空层还填充有惰性气体。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玻璃组件还具有玻璃包边,玻璃包边包覆于玻璃组件的边缘,其中发光件位于玻璃包边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玻璃包边的材质为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三元乙丙橡胶、聚氯乙烯或聚丙烯。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有:

本申请的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在内层玻璃与外层玻璃邻接的一侧设置有导光层,外层玻璃上设置有反射层,如此发光件通过导光层将其光源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使得光线均匀柔和地照射在内层玻璃,提供柔和地照明效果以增强氛围感,同时反射层能够将导光层漏出的光线反射回来,减少光线的损耗,增强照明亮度和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的照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其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1主要是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的车窗上,包括但不限于汽车玻璃天窗、汽车玻璃侧窗、轨道交通列车侧窗、轮船舷窗、观光窗等,本实施例的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1包括玻璃组件2、发光组件3和反射层4,玻璃组件2具有内层玻璃21和外层玻璃22,内层玻璃21与外层玻璃22呈相对设置,如图1所示,内层玻璃21位于玻璃组件2的左侧,外层玻璃22位于玻璃组件2的右侧,内层玻璃21与外层玻璃22呈左右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内层玻璃21和外层玻璃22为单层玻璃,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内层玻璃21和外层玻璃22可以为多层玻璃。

复参阅图1,发光组件3设置于内层玻璃21,发光组件3包括导光层31和发光件32,导光层31设置于内层玻璃21与外层玻璃22邻接的一侧,如图1所示,导光层31位于内层玻璃21的右侧。导光层31的导光面朝向内层玻璃21,发光件32设置于导光层31的侧边,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件32设置于导光层31的上下两个侧边,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发光件32还可以设置于导光层31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侧边,通过将发光件32设置在不同位置可以达到不同的视觉和显示效果。发光件32主要是用于提供照明光源,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件32为线状光源,例如发光件32使用led发光灯条,即一种阵列式的led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发光件32的发光面朝向导光层31内侧以将光线射入导光层31,导光层31主要是用于将发光件32的光源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在本实施例中,导光层31为纳米导光板,纳米导光板是采用纳米级光散射材料,其表面无需网点丝印,透明度高,实现点、线光源向面光源的高效转换,提高玻璃组件2的通透性,且视野开阔不受限制。

复参阅图1,反射层4设置于外层玻璃22,并且位于外层玻璃22与内层玻璃21邻接的一侧,如图1所示,反射层4位于外层玻璃22的左侧。反射层4设置为反射导光层31漏出的光线,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4为半反半透膜,其特征是由内往外为反射方向,反射率远大于透过率;由外往内为透射方向,透过率远大于反射率,由此其可做到玻璃组件2内部的光线通过半反半透膜反射到车内,而车外光线可透过反射层的半反半透膜进入到车内,从而减少光线的损耗,增强了发光玻璃的照明亮度,在不作为照明功能件时,由于半反半透膜并不阻挡外部光线的进入,发挥车窗玻璃的作用,从而提高车内的通透性。

请参阅图2,其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的照明示意图,内层玻璃21与反射层4之间的黑色箭头为漏出光线的折射路径;如图所述,本实施例的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1在照明时,发光件32提供照明光源,光线射入导光层31,导光层31将其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使得光线均匀柔和地照射在内层玻璃21,提供柔和地照明效果,增强氛围感,然而在导光层31转化光源时在导光层31的背面通常会存在一部分漏出的光线,这些光线射向外层玻璃22,反射层4将这些光线反射回来,使其射向内层玻璃21,从而减少光线的损耗,增强照明亮度和照明效果。

下述进一步说明玻璃组件2的结构。复参阅图1和图2,玻璃组件2还具有间隔框条23,间隔框条23的一端设置于导光层31,间隔框条23的另一端设置于外层玻璃22,外层玻璃22、间隔框条23及导光层31之间形成一中空层24,具体的,导光层31通过全贴合工艺粘接在内层玻璃21的右侧,导光层3与内层玻璃21形成第一双层复合结构,反射层4通过全贴合工艺粘接在外层玻璃22的左侧,反射层4与外层玻璃22形成第二双层复合结构,第一双层复合结构通过间隔框条23的固定工艺方式与第二双层复合结构形成中空结构,形成中空层24,反射层4位于间隔框条23及中空层24内。在本实施例中,中空层24还填充有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可以使用氩气或氙气,但不以此为限。

复参阅图1和图2,玻璃组件2还具有玻璃包边25,玻璃包边25包覆于玻璃组件2的边缘,以使玻璃组件2有更好的密封性,且外观良好,还可以降低风噪,同时发光件32位于玻璃包边25内,以确保发光件32的光线不外漏,在本实施例中,玻璃包边25的材质为聚氨酯(pu)、热塑性弹性体(tpe)、三元乙丙橡胶(epdm)、聚氯乙烯(pvc)或聚丙烯(pp),通过注塑方式于形成于玻璃组件2的边缘,但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提供照明功能的玻璃总成,在内层玻璃与外层玻璃邻接的一侧设置有导光层,外层玻璃上设置有反射层,如此发光件通过导光层将其光源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使得光线均匀柔和地照射在内层玻璃,提供柔和地照明效果以增强氛围感,同时反射层能够将导光层漏出的光线反射回来,减少光线的损耗,增强照明亮度和照明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