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MT后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8037发布日期:2021-05-25 12:3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GMT后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gmt后防撞梁。



背景技术:

后防撞梁是u形状设置的,与车架纵梁连接,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汽车被追尾时,后防撞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后部的重要安全装置。

但在现有汽车的后防撞梁中,都是使用泡沫而达到缓冲效果,缓冲效果不佳,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为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gmt后防撞梁,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泡沫进行缓冲造成缓冲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gmt后防撞梁,包括:

空心板;

滑槽,两个所述滑槽沿上下方向分别开设在空心板的内腔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

滑块,所述滑块内嵌在滑槽的内腔,且滑块的内端延伸出滑槽;

缓冲板,所述缓冲板插接在空心板的内腔,且缓冲板的顶端延伸出空心板;

插槽,三个所述插槽分别间隙开设在缓冲板的底端;

插杆,三个所述插杆分别间隙固定安装在空心板的内腔底端,且插杆的顶端延伸至相对应位置的插槽的内腔;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插杆的外壁,且第一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缓冲板和空心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缓冲组件,两个所述缓冲组件分别设置在空心板的底端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滑槽和滑块分别呈燕尾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左右两侧与相对应位置的滑块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固定安装在空心板的底端左右两侧;套块,所述套块套接在连接杆的外壁底端;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安装在连接杆的底端,且限位板处于套块的内腔;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安装在套块的内腔底端,且第二弹簧的顶端与限位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套块的底端;安装孔,四个所述安装孔分别开设在安装座的底端四角。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外壁四周与套块的内壁四周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gmt后防撞梁,缓冲板被追尾时,缓冲板向下移动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可使第一弹簧对缓冲板进行缓冲,同时缓冲板带动空心板、连接杆和限位板向下进行移动,限位板对第二弹簧进行挤压,可使第二弹簧通过限位板和连接杆对空心板和缓冲板进一步进行缓冲,从而可便于对汽车的后梁进行良好的缓冲,提高了缓冲效果,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有利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心板,2、滑槽,3、滑块,4、缓冲板,5、缓冲垫,6、插槽,7、插杆,8、第一弹簧,9、连接杆,10、套块,11、限位板,12、第二弹簧,13、安装座,14、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gmt后防撞梁,包括:空心板1、滑槽2、滑块3、缓冲板4、插槽6、插杆7、第一弹簧8和缓冲组件,两个滑槽2沿上下方向分别开设在空心板1的内腔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滑块3内嵌在滑槽2的内腔,且滑块3的内端延伸出滑槽2;缓冲板4插接在空心板1的内腔,且缓冲板4的顶端延伸出空心板1;三个插槽6分别间隙开设在缓冲板4的底端;三个插杆7分别间隙固定安装在空心板1的内腔底端,且插杆7的顶端延伸至相对应位置的插槽6的内腔;第一弹簧8套接在插杆7的外壁,且第一弹簧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缓冲板4和空心板1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弹簧8受到外力挤压或拉伸后发生弹性形变,失去外力后恢复初始状态,通过第一弹簧8可便于对缓冲板4进行缓冲,通过插杆7可便于对第一弹簧8进行限位,防止第一弹簧8偏移;两个缓冲组件分别设置在空心板1的底端左右两侧,通过缓冲组件可便于对空心板1进行缓冲。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滑槽2和滑块3分别呈燕尾形设置,避免滑块3与滑槽2的内腔分离,使滑块3稳定的在滑槽2的内腔进行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缓冲板4的左右两侧与相对应位置的滑块3固定连接在一起,以便于缓冲板4稳定的进行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缓冲板4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5,可便于对缓冲板4进一步缓冲,同时也可避免缓冲板4与空心板1硬性碰撞。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缓冲组件包括:连接杆9、套块10、限位板11、第二弹簧12、安装座13和安装孔14,两个连接杆9分别固定安装在空心板1的底端左右两侧;套块10套接在连接杆9的外壁底端;限位板11固定安装在连接杆9的底端,且限位板11处于套块10的内腔;第二弹簧12固定安装在套块10的内腔底端,且第二弹簧12的顶端与限位板11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弹簧12受到外力挤压或拉伸后发生弹性形变,失去外力后恢复初始状态,通过第二弹簧12可便于对限位板11、连接杆9进行缓冲;安装座13固定安装在套块10的底端;四个安装孔14分别开设在安装座13的底端四角,通过安装座13和安装孔14以便该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后梁上。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限位板11的外壁四周与套块10的内壁四周相贴合,以便于限位板11和连接杆9移动更加稳定。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使用时,将螺栓从安装孔14中穿入,并贯穿汽车的后梁,在使用螺母与螺栓拧紧,可将该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后梁处,当缓冲板4处被追尾时,缓冲板4逐渐向下移动对第一弹簧8进行挤压,第一弹簧8对缓冲板4进行缓冲,在缓冲板4向下移动的同时,也压动空心板1向下进行移动,空心板1带动连接杆9和限位板11向下进行移动,限位板11对第二弹簧12进行挤压,使第二弹簧12通过限位板11和连接杆9对空心板1和缓冲板4进一步进行缓冲,大大提高了缓冲效果,该装置可便于对汽车的后梁进行良好的缓冲,与现有的泡沫缓冲相比,提高了缓冲效果,结构紧凑,设计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过盈配合”、“螺接”、“插接”、“设置”、“安装”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