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发动机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14649发布日期:2021-04-16 14:1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支架、发动机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发动机及汽车。


背景技术:

2.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指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弹性连接系统,主要起支撑、隔振、限位的作用,该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随着人们对汽车振动、噪声控制的要求日益严格,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最大限度地隔离动力总成振动向车体的传递,其中悬置的安装位置对振动隔离产生较大影响。
3.现有技术中,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动力总成和动力总成悬置软垫。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动力总成悬置软垫位于车体和发动机之间。发动机设计有安装部,动力总成悬置软垫直接固定在发动机的安装部上。
4.然而,动力总成悬置软垫的这种固定方式存在无法调节减震位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发动机及汽车,以解决动力总成悬置软垫的固定方式存在无法调节减震位置的问题。
6.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包括:架体,用于将动力总成悬置软垫安装于发动机;所述架体设置有用于与插销配合的长圆孔,所述插销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悬置软垫和发动机的至少一个上;所述插销插设在所述长圆孔内并能够沿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滑动。
7.可选地,所述架体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插销配合的第一长圆孔和用于与第二插销配合的第二长圆孔,所述第一插销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上,所述第二插销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软垫上;
8.所述第一长圆孔与所述第二长圆孔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长圆孔的长度方向。
9.可选地,所述第一长圆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长圆孔并排设置。
10.可选地,所述第二长圆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长圆孔并排设置。
11.可选地,所述架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长圆孔隔开的减重孔。
12.可选地,所述架体在所述第一长圆孔、第二长圆孔和减重孔之间还设置有多条加强筋。
13.可选地,多条所述加强筋交叉形成网状结构。
14.可选地,所述架体设置有两条垂直相交的加强筋,两条所述加强筋将所述架体分成四个区域;
15.所述第一长圆孔和所述第二长圆孔分设在所述四个区域中成对角的其中两个区域内;
16.所述四个区域成对角的另两个区域中,至少有一个区域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减重
孔。
17.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支架;
18.所述支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本体上。
19.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发动机。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发动机及汽车,包括架体,用于将动力总成悬置软垫安装于发动机;架体设置有用于与插销配合的长圆孔,插销设置在动力总成悬置软垫和发动机的至少一个上;插销插设在长圆孔内并能够沿长圆孔的长度方向滑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发动机及汽车,通过插销和长圆孔调节动力总成悬置软的安装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力总成悬置软垫的固定方式无法调节减震位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应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
支架;
[0028]
10

架体;
[0029]
101

第一区域;
[0030]
102

第二区域;
[0031]
103

第三区域;
[0032]
104

第四区域;
[0033]
11

长圆孔;
[0034]
111

第一长圆孔;
[0035]
112

第二长圆孔;
[0036]
12

减重孔;
[0037]
13

加强筋;
[0038]
20

动力总成悬置软垫;
[0039]2‑
发动机;
[0040]3‑
发动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2]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3]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4]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5]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指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的弹性连接系统,主要起支撑、隔振、限位的作用,该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随着人们对汽车振动、噪声控制的要求日益严格,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最大限度地隔离动力总成振动向车体的传递,其中悬置的安装位置对振动隔离产生较大影响。现有技术中,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动力总成和动力总成悬置软垫。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动力总成悬置软垫位于车体和发动机之间。发动机设计有安装部,动力总成悬置软垫直接固定在发动机的安装部上。然而,动力总成悬置软垫的这种固定方式存在无法调节减震位置的问题。
[004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发动机及汽车,通过插销和长圆孔调节动力总成悬置软的安装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力总成悬置软垫的固定方式无法调节减震位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
[004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发动机及汽车进行详细说明。
[0048]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应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49]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1,包括架体10,用于将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安装于发动机2;架体10设置有用于与插销配合的长圆孔11,插销设置在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和发动机2的至少一个上;插销插设在长圆孔11内并能够沿长圆孔11的长度方向滑动。
[0050]
其中,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设置在发动机2和车体之间。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用于隔离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传到车体,从而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的安装位置会影响隔振性能。
[0051]
架体10采用q235钢、q50钢等材料制成。架体10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等,在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设置。
[0052]
长圆孔11的长度方向为在架体10上的任意方向,在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设置。
[005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1不仅适用于将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安装于发动机2上,还适用于将力总成悬置软垫20安装于变速箱上。
[0054]
为了提高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在发动机2和车体之间的隔振性能,需要调节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的安装位置。
[0055]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架体10设置有与发动机2固定的固定孔,架体10还设置有与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配合的长圆孔11;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上设置有插销,通过插销和长圆孔11,在长圆孔11的长度方向上可以调节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的安装位置,从而可调节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的隔振性能。
[0056]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架体10设置有与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固定的固定孔,架体10还设置有与发动机2配合的长圆孔11;发动机2上设置有插销,通过插销和长圆孔11,在长圆孔11的长度方向上可以调节支架1的位置,从而可实现调节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的安装位置,进而可调节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的隔振性能。需要指出的是,发动机2在车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通过调整支架1的位置,即可实现调节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的安装位置。
[0057]
需要指出的是,架体10上可设置有两个长圆孔11。发动机2和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均可通过插销分别与两个长圆孔11安装,在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设置。
[005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1,通过插销和长圆孔11调节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的安装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的固定方式无法调节减震位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
[0059]
可选地,架体10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插销配合的第一长圆孔111和用于与第二插销配合的第二长圆孔112,第一插销设置在发动机2上,第二插销设置在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上;第一长圆孔111与第二长圆孔112沿支架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第一长圆孔11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长圆孔112的长度方向。
[0060]
其中,为了实现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调节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在架体10上设置第一长圆孔111和第二长圆孔112。
[0061]
第一长圆孔1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长圆孔112的长度方向垂直,也即是说,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的安装位置的两个调节方向相互垂直。
[0062]
第一插销能够沿第一长圆孔111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插销能够沿第二长圆孔112的长度方向滑动。
[0063]
示例性地,发动机2上设置有第一插销,通过第一插销将发动机2安装在支架1的第一长圆孔111上;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上设置有第二插销,通过第二插销将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安装在第二长圆孔112上。当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需要调节在第一长圆孔111的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时,通过第一插销和第一长圆孔111,调节支架1的位置,从而可实现调节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在第一长圆孔111的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当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需要调节在第二长圆孔112的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时,通过第二插销和第二长圆孔112,直接可调节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在第二长圆孔112的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
[0064]
可选地,第一长圆孔111为多个,多个第一长圆孔111并排设置。
[0065]
其中,发动机2的种类不同,发动机2的安装部也不相同。为了提高支架1的适用性,将第一长圆孔111设置为多个。通过多个第一长圆孔111可以匹配不同发动机2的安装部。
[0066]
多个第一长圆孔111并排设置,也即是说,多个第一长圆孔11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当然,在具体设置中,多个第一长圆孔111的首尾两端可以平齐,或者,也可以稍微错位。
[0067]
可选地,第二长圆孔112为多个,多个第二长圆孔112并排设置。
[0068]
其中,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的种类不同,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的安装部也不相同。为了提高支架1的适用性,将第二长圆孔112设置为多个。通过多个第二长圆孔112可以匹配不同动力总成悬置软垫20的安装部。
[0069]
多个第二长圆孔112并排设置,也即是说,多个第二长圆孔112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当然,在具体设置中,多个第二长圆孔112的首尾两端可以平齐,或者,也可以稍微错位。
[0070]
可选地,架体10上设置有与长圆孔11隔开的减重孔12。
[0071]
其中,为了降低支架1的重量和成本,在架体10上设置有减重孔12。减重孔12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在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设置。
[0072]
可选地,架体10在第一长圆孔111、第二长圆孔112和减重孔12之间还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3。
[0073]
其中,为了增强支架1的强度和刚性,在架体10上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3,多条加强筋13分布在第一长圆孔111、第二长圆孔112和减重孔12之间。
[0074]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支架1的可靠性,将多条加强筋13交叉形成网状结构在支架1上布置。当然在其它实现方式中,多条加强筋13也可以平行设置,在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设置。
[0075]
可选地,架体10设置有两条垂直相交的加强筋13,两条加强筋13将架体10分成四个区域;第一长圆孔111和第二长圆孔112分设在四个区域中成对角的其中两个区域内;四个区域成对角的另两个区域中,至少有一个区域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减重孔12。
[0076]
示例性地,架体10上的两条垂直相交的加强筋13将架体10分成第一区域101、第二区域102、第三区域103和第四区域104。第一区域101与第三区域103相对设置;第二区域102与第四区域104相对设置。第一长圆孔111设在第一区域101内,第二长圆孔112设在第三区域103内;第二区域102内设置有一个减重孔12,第四区域104内设置有两个减重孔12。
[007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2,包括发动机本体3以及上述的支架1;支架1可拆卸地安装在发动机本体3上。
[0078]
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2中的支架1的结构与以上所述的支架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79]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发动机2。
[0080]
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中的发动机2的结构与以上所述的发动机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8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