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黏铠甲弹性膜防扎层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4587发布日期:2021-07-06 20:3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胶黏铠甲弹性膜防扎层轮胎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轮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胶黏铠甲弹性膜防扎层轮胎,适用于汽车、拖拉机、装甲车等任何使用轮胎的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轮胎防扎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汽车外胎的内部构造里设置刚性防扎层,汽车外胎的气密层以内设置铠甲式防扎层,汽车轮胎的气密层部位设置液体或胶体式补漏液等,这些技术,或构造复杂,或防扎效果差,亟待改善。
3.本发明人之前曾提交了一项专利申请,名称为:胶黏铠甲防扎层轮胎及其装置,申请号为:202021425747.9,该申请主要内容是,在真空轮胎内侧气密层处均匀涂覆一层不干胶型黏胶,称为黏胶层,黏胶层将轮胎的气密层全部覆盖,在黏胶层表面再黏贴有耐穿刺的薄片,该薄片称为铠甲片,相邻铠甲片紧挨但不机械连接,相邻铠甲片之间有缝隙,所有铠甲片组成与气密层平行的平面的铠甲层,黏胶层与铠甲层共同组成防扎层;当尖锐物体从轮胎外侧刺入轮胎内部并刺破气密层后,尖锐物体的尖部将相应部位的铠甲片顶起,由于铠甲片始终被黏胶的黏胶拉丝所黏着,所以当尖锐物体从轮胎上拔除后,铠甲片在轮胎内气压的压力下,由于黏胶拉丝回缩,又复位到帖附在气密层的原位。
4.但实践中发现,该方案尚存在以下缺陷:当比较短的尖锐物体刺入轮胎时,使用胶黏铠甲防扎层轮胎及其装置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当比较长的尖锐物体刺入轮胎时,使用这种方法就有出现有漏气的现象,原因是太长太粗的尖锐物体直接将胶粘成刺穿,而而胶粘层又不能及时回缩堵住漏洞。因此有必要针对这种缺陷设计新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是在真空轮胎内气密层上涂覆一层黏胶层,在黏胶层上再帖附一层由铠甲片拼接组成的铠甲层,在铠甲层上通过不干胶再粘贴一层高弹性高伸缩性的柔性不透气的弹性气体隔离层。当尖锐物体刺入轮胎内部时,尖锐物体尖部首先将铠甲层的铠甲片向轮轴方向顶起,被顶起的铠甲片将粘贴其上的弹性气体隔离层顶起,这样就防止了过长的尖锐物体将轮胎刺穿形成漏洞而漏气的现象发生。
6.实现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防扎层是由黏胶层、铠甲层、不干胶涂层和弹性气体隔离层组成,即在铠甲层表面再涂覆一层不干胶涂层,在不干胶涂层表面再贴覆一层弹性气体隔离层,所述弹性气体隔离层为高弹性高伸缩性不透气柔性平面材料,弹性气体隔离层通过不干胶涂层贴覆在铠甲层表面,弹性气体隔离层面积稍大于铠甲层,以留出弹性气体隔离层密闭膜封口边沿,密闭膜封口边沿通过不干胶涂层与气密层紧密贴合并保证密闭,保证轮胎内的高压气体不能直接接触到铠甲层;当尖锐物体从轮胎外侧刺入轮胎内部并刺破气密层后,尖锐物体的尖部将相应部位的铠甲片顶起,被顶起的铠甲片又将其表面贴覆的弹性气体隔离层顶起,由于铠甲片的阻挡,尖锐物体不能直接接触到弹性气体隔离层,只有铠甲片的表面接触到弹性气体隔离层,又由于弹性气体隔离层具有很高的
伸缩性和弹性,因而保证了尖锐物体的尖部不能将弹性气体隔离层刺穿,因而就保证了轮胎内部的高压气体不会泄漏。
附图说明
7.图1是尖锐物体刺入轮胎后被防扎层阻挡的剖面结构原理示意图。
8.图2是由黏胶层、铠甲层、不干胶涂层和弹性气体隔离层组成防扎层的剖面结构原理示意图。
9.图3是由均匀分布凹坑的铠甲片剖面原理示意图。
10.图4是由均匀分布凹坑的铠甲片平面原理示意图。
11.图5是铠甲层上缝隙处叠加堵缝铠甲片的平面原理示意图。
12.黏胶层和薄膜面组成防扎层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13.图中,1.气密层,2.不干胶型黏胶,3.黏胶层,4.缝隙,5.铠甲层,6.铠甲片,7.防扎层,8.尖锐物体,9.穿孔,10.弹性气体隔离层,11.不干胶涂层,12.密闭膜封口边沿,13.黏胶拉丝,14.轮胎,15.堵缝铠甲片,16.凸起面,17.凹坑面,18.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进一步说明。
15.图中,防扎层7是由黏胶层3、铠甲层5、不干胶涂层11和弹性气体隔离层10组成,即在铠甲层5表面再涂覆一层不干胶涂层11,在不干胶涂层11表面再贴覆一层弹性气体隔离层10,所述弹性气体隔离层10为高弹性高伸缩性不透气柔性平面材料,弹性气体隔离层10通过不干胶涂层11贴覆在铠甲层5表面,弹性气体隔离层10面积稍大于铠甲层5,以留出弹性气体隔离层10密闭膜封口边沿12,密闭膜封口边沿12通过不干胶涂层11与气密层1紧密贴合并保证密闭,保证轮胎内的高压气体不能直接接触到铠甲层5;当尖锐物体8从轮胎14外侧刺入轮胎内部并刺破气密层1后,尖锐物体8的尖部将相应部位的铠甲片6顶起,被顶起的铠甲片6又将其表面贴覆的弹性气体隔离层10顶起,由于铠甲片6的阻挡,尖锐物体8不能直接接触到弹性气体隔离层10,只有铠甲片6的表面接触到弹性气体隔离层10,因而保证了尖锐物体8的尖部不能将弹性气体隔离层10刺穿,这样就保证了轮胎内部的高压气体不会泄漏。
16.所述铠甲层5的相邻铠甲片6之间的缝隙4处,又通过不干胶涂层11帖附一层堵缝铠甲片15,该堵缝铠甲片15正好帖附在缝隙4处,以保证尖锐物体8不能从缝隙4处穿过刺穿弹性气体隔离层10。
17.所述铠甲层5的铠甲片6的朝向气密层1面的表面设计成均匀分布有凹坑18形状,有有凹坑18的一面称为凹坑面17,该凹坑面17相对应的铠甲片6的另一面称为凸起面16,凹坑面17的作用是将尖锐物体8的尖部约束在凹坑面17的凹坑18中,不至于从缝隙4处穿出而刺破弹性气体
18.所述黏胶层3为高伸缩性高弹性且有一定厚度的不干胶双面胶贴,该不干胶双面胶贴至少一层以上组成,不干胶双面胶贴朝向气密层1一面帖附一层疏胶薄膜,便于粘贴时及时将疏胶薄膜从不干胶双面胶贴上剥离。该不干胶双面胶贴质地可参考被咀嚼过的口香糖,也可参考市售的防水万次不干胶贴,市售名称还有叫纳米胶带、魔力胶带、无痕防水霉
胶带等。
19.所述不干胶涂层11为一层不干胶双面胶贴,该不干胶双面胶贴为具有高伸缩性高弹性材质。该不干胶双面胶贴质地可参考被咀嚼过的口香糖,也可参考市售的防水万次不干胶贴,市售名称还有叫纳米胶带、魔力胶带、无痕防水霉胶带等。
20.图1中,防扎层7是由黏胶层3、铠甲层5、不干胶涂层11和弹性气体隔离层10组成,即在铠甲层5表面再涂覆一层不干胶涂层11,在不干胶涂层11表面再贴覆一层弹性气体隔离层10,所述弹性气体隔离层10为高弹性高伸缩性不透气柔性平面材料,弹性气体隔离层10通过不干胶涂层11贴覆在铠甲层5表面,弹性气体隔离层10面积稍大于铠甲层5,以留出弹性气体隔离层10密闭膜封口边沿12,密闭膜封口边沿12;通过不干胶涂层11与气密层1紧密贴合并保证密闭,保证轮胎内的高压气体不能直接接触到铠甲层5;当尖锐物体8从轮胎14外侧刺入轮胎内部并刺破气密层1后,尖锐物体8的尖部将相应部位的铠甲片6顶起,被顶起的铠甲片6又将其表面贴覆的弹性气体隔离层10顶起,由于铠甲片6的阻挡,尖锐物体8不能直接接触到弹性气体隔离层10,只有铠甲片6的表面接触到弹性气体隔离层10,因而保证了尖锐物体8的尖部不能将弹性气体隔离层10刺穿,因而就保证了轮胎内部的高压气体不会泄漏。弹性气体隔离层10所用材料优选高伸缩性的塑料薄膜缠绕膜和高弹性的传统轮胎内胎材质的橡胶片状材料,当然也可以采用类似性质的其他材料。
21.图2中,图2原理与图1相似,图2为没有尖锐物体刺入时的结构原理说明。
22.图3中,铠甲层5的铠甲片6的朝向气密层1面的表面设计成均匀分布有凹坑18形状,有有凹坑18的一面称为凹坑面17,该凹坑面17相对应的铠甲片6的另一面称为凸起面16,凹坑面17的作用是将尖锐物体8的尖部约束在凹坑面17的凹坑18中,不至于从缝隙4处穿出而刺破弹性气体隔离层10。图中尖锐物体8有虚线和实线两个,虚线部分表示刺入时的情形,实线部分表示尖锐物体8滑移入凹坑18被束缚住不能再滑移的情形。该凹坑面17的凹坑18可以用球形钢珠在平面薄片上冲压而成。
23.图4与图3原理大致相同,图4是铠甲片的平面原理示意图。
24.图5中,铠甲层5的相邻铠甲片6之间的缝隙4处,又通过不干胶涂层11帖附一层堵缝铠甲片15,该堵缝铠甲片15正好帖附在缝隙4处,以保证尖锐物体8不能从缝隙4处穿过刺穿弹性气体隔离层10。为了将缝隙4示意清楚,特意将缝隙4虚线和实线部分分别标示,实际应用中,实线部分是被堵缝铠甲片15全部阻挡住的。实际应用中,没有凹坑的铠甲片优选薄型弹簧钢片,其材质和厚薄可参考工程用卷尺的弹簧钢片。
25.需要说明的是,由黏胶层3、铠甲层5、不干胶涂层11和弹性气体隔离层10组成防扎层7,可以在轮胎出厂前就设置在轮胎内的气密层1上,也可以单独将其只作为一个独立体,即只作为独立的防扎层7商品,在防扎层7的不干胶型黏胶2或不干胶双面胶贴朝向气密层1一面帖附一层疏胶薄膜,便于粘贴时及时将疏胶薄膜从不干胶型黏胶2或不干胶双面胶贴上剥离而紧贴在气密层1上。该独立体防扎层7可以做成与轮胎气密层1圆周等周长的条形带状,也可以做成与轮胎气密层1圆周等周长的环形带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