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惯性制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2380发布日期:2021-03-30 19:4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惯性制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惯性制动结构。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平板拖车一般只装有驻车制动装置,对于牵引状态下平板车的制动主要依靠牵引车减速带动牵引杆减速从而使平板车达到减速的目的。

但是,现平板拖车依靠牵引车制动带动牵引杆使平板拖车制动,此种制动方式对牵引杆强度要求高,且牵引杆变形程度大,牵引杆过度变形会导致平板车在被牵引时行驶性能受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惯性制动结构,能够在牵引车停止后,平板拖车在该惯性制动结构的作用下自动停止行驶,降低了牵引杆容易变形的可能性,提高了平板拖车行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惯性制动结构,包括牵引杆、连接座和制动组件;

牵引杆和连接座之间通过第一销轴转动连接;

连接座的一端连接牵引杆,连接座的另一端连接平板拖车,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销轴和第一开口之间滑动连接;

制动组件包括制动翘板、第一刹车线、刹车线固定板和第二刹车线,制动翘板和连接座之间通过第二销轴转动连接,第一刹车线的一端和制动翘板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刹车线的另一端和刹车线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刹车线的一端和刹车线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刹车线的另一端和平板拖车的车轮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牵引杆包括第一牵引部和第二牵引部,第一牵引部呈柱型设置,第一牵引部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牵引环,第二牵引部呈梯型设置,第二牵引部的左端和第一牵引部之间固定连接,第二牵引部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销轴设置于第二开口处,第一销轴的两端贯穿第二牵引部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座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第一座体设置于第二座体的左侧,第一座体的左端和牵引杆之间连接设置,第二座体的右端和平板拖车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第一座体上,第一开口沿第一座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销轴的两端贯穿第一开口设置,所述第二销轴和第一座体之间转动连接,第二销轴设置于第一销轴的下方右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刹车线固定板设置于第二座体的下方,平板拖车的车轮内侧设置有前桥制动盘,第一刹车线的左端和制动翘板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刹车线的右端和刹车线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刹车线包括相同的两条,两条第二刹车线分别设置于第一刹车线的两侧,第二刹车线的左端和刹车线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刹车线的右端和前桥制动盘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座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设置于刹车线固定板的左侧,固定座上设置有滑轮,第一刹车线经过滑轮设置。

牵引环用于和牵引车之间固定连接,当牵引车向前移动时,第一销轴在第一开口中向左移动,第一销轴和制动翘板之间相对远离,第二刹车线拉动刹车线固定板向右移动,第一刹车线随刹车线固定板向右移动,第一刹车线拉动制动翘板的底端向右移动,在第二销轴的支点作用下,制动翘板的顶端向左移动,第一销轴的可相对于连接座的转动性,使牵引杆可相对于连接座转动,降低了在经过不平路段时,因颠簸造成牵引杆变形的可能性,当牵引车停止时,平板拖车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向左移动,第一销轴在第一开口中向右移动,第一销轴接触制动翘板,并推动制动翘板的顶端向右移动,在第二销轴的支点作用下,制动翘板的底端向左移动,第一刹车线随制动翘板向左移动,刹车线固定板随第一刹车线向左移动,两条第二刹车线随刹车线固定板向左移动,即第二刹车线呈拉紧状态,两个车轮的前桥制动盘随第二刹车线呈制动状态,完成了平板拖车的制动状态,自动停止行驶,降低了牵引杆容易变形的可能性,提高了平板拖车行驶的安全性。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牵引环用于和牵引车之间固定连接,当牵引车向前移动时,第一销轴在第一开口中向左移动,第一销轴和制动翘板之间相对远离,第二刹车线拉动刹车线固定板向右移动,第一刹车线随刹车线固定板向右移动,第一刹车线拉动制动翘板的底端向右移动,在第二销轴的支点作用下,制动翘板的顶端向左移动,第一销轴的可相对于连接座的转动性,使牵引杆可相对于连接座转动,降低了在经过不平路段时,因颠簸造成牵引杆变形的可能性,当牵引车停止时,平板拖车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向左移动,第一销轴在第一开口中向右移动,第一销轴接触制动翘板,并推动制动翘板的顶端向右移动,在第二销轴的支点作用下,制动翘板的底端向左移动,第一刹车线随制动翘板向左移动,刹车线固定板随第一刹车线向左移动,两条第二刹车线随刹车线固定板向左移动,即第二刹车线呈拉紧状态,两个车轮的前桥制动盘随第二刹车线呈制动状态,完成了平板拖车的制动状态,自动停止行驶,降低了牵引杆容易变形的可能性,提高了平板拖车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示意图。

图中,1-牵引杆;2-连接座;3-制动组件;4-牵引环;5-第一销轴;6-第二销轴;7-平板拖车;8-前桥制动盘;9-固定座;10-第一牵引部;11-第二牵引部;12-第二开口;20-第一座体;21-第二座体;22-第一开口;30-第一刹车线;31-第二刹车线;32-刹车线固定板;33-制动翘板;90-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惯性制动结构,包括牵引杆1、连接座2和制动组件3,牵引杆1和连接座2之间通过第一销轴5转动连接,连接座2的一端连接牵引杆1,连接座2的另一端连接平板拖车7,连接座2上设置有第一开口22,第一销轴5和第一开口22之间滑动连接,制动组件3包括制动翘板33、第一刹车线30、刹车线固定板33和第二刹车线31,制动翘板33和连接座2之间通过第二销轴6转动连接,第一刹车线30的一端和制动翘板33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刹车线30的另一端和刹车线固定板33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刹车线31的一端和刹车线固定板33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刹车线31的另一端和平板拖车7的车轮之间固定连接。

牵引杆1包括第一牵引部10和第二牵引部11,第一牵引部10呈柱型设置,第一牵引部10的左侧固定设置有牵引环4,第二牵引部11呈梯型设置,第二牵引部11的左端和第一牵引部10之间固定连接,第二牵引部11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开口12,所述第一销轴5设置于第二开口12处,第一销轴5的两端贯穿第二牵引部11设置。

连接座2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座体20和第二座体21,第一座体20设置于第二座体21的左侧,第一座体20的左端和牵引杆1之间连接设置,第二座体21的右端和平板拖车7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开口22设置于第一座体20上,第一开口22沿第一座体2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销轴5的两端贯穿第一开口22设置,所述第二销轴6和第一座体20之间转动连接,第二销轴6设置于第一销轴5的下方右侧。

刹车线固定板33设置于第二座体21的下方,平板拖车7的车轮内侧设置有前桥制动盘8,第一刹车线30的左端和制动翘板33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刹车线30的右端和刹车线固定板33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刹车线31包括相同的两条,两条第二刹车线31分别设置于第一刹车线30的两侧,第二刹车线31的左端和刹车线固定板33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刹车线31的右端和前桥制动盘8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座体2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座9,固定座9设置于刹车线固定板33的左侧,固定座9上设置有滑轮90,第一刹车线30经过滑轮90设置。

牵引环4用于和牵引车之间固定连接,当牵引车向前移动时,第一销轴5在第一开口22中向左移动,第一销轴5和制动翘板33之间相对远离,第二刹车线31拉动刹车线固定板33向右移动,第一刹车线30随刹车线固定板33向右移动,第一刹车线30拉动制动翘板33的底端向右移动,在第二销轴6的支点作用下,制动翘板33的顶端向左移动,第一销轴5的可相对于连接座2的转动性,使牵引杆1可相对于连接座2转动,降低了在经过不平路段时,因颠簸造成牵引杆1变形的可能性,当牵引车停止时,平板拖车7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向左移动,第一销轴5在第一开口22中向右移动,第一销轴5接触制动翘板33,并推动制动翘板33的顶端向右移动,在第二销轴6的支点作用下,制动翘板33的底端向左移动,第一刹车线30随制动翘板33向左移动,刹车线固定板33随第一刹车线30向左移动,两条第二刹车线31随刹车线固定板33向左移动,即第二刹车线31呈拉紧状态,两个车轮的前桥制动盘8随第二刹车线31呈制动状态,完成了平板拖车7的制动状态,自动停止行驶,降低了牵引杆1容易变形的可能性,提高了平板拖车7行驶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