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5319发布日期:2021-08-06 12:4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组件。



背景技术:

以往,在组装有多个功能零件的状态下被安装于门的内部面板的门组件为人所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对滑动门进行驱动的门移动装置和组装有门移动装置的组件面板的门组件。门移动装置相当于功能零件的一例,例如具有:对滑动门进行牵引的线缆;卷绕线缆的鼓筒;以及使鼓筒旋转的电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097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那样的门组件中,门移动装置在线缆通过形成于组件面板的孔的状态下被组装于组件面板。因此,上述那样的门组件还留有对门移动装置向组件面板的组装工时进行改善的余地。此外,这样的情况不限定于门移动装置,与将其它的功能零件组装于组件面板的情况下也相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与提供一种使功能零件的组装变得容易的门组件。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以下,记载了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

解决上述课题的门组件,具备:组件面板,该组件面板安装于车辆门的内部面板;以及功能零件,该功能零件组装于所述组件面板,所述组件面板具有:接合壁,该接合壁是沿着组件面板的外缘的部分,并且与所述内部面板接合;以及收容壁,该收容壁在所述组件面板的内侧形成收容所述功能零件的收容凹部,所述接合壁及所述收容壁分别包括第一接合壁及第一收容壁,该第一接合壁及第一收容壁连接成弯折的形态,在所述第一收容壁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连接所述组件面板的内外,所述功能零件具有:内侧部分,该内侧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凹部;外侧部分,该外侧部分从所述内侧部分经由所述贯通孔延伸至所述组件面板的外侧,在所述第一接合壁,从所述组件面板的外缘朝向所述贯通孔而形成有切口。

根据上述结构的门组件,在功能零件被组装于组件面板时,换言之,在功能零件的内侧部分收容于组件面板的收容凹部时,功能零件的外侧部分成为经由组件面板的切口而通过组件面板的贯通孔的状态。即,在门组件中,在功能零件组装于组件面板时,不需要为了使功能零件的外侧部分通过组件面板的贯通孔,而使功能零件进行倾斜等的作业。因此,门组件使功能零件的安装变得容易。

在上述门组件中,优选的是,所述功能零件具备壳体,该壳体与所述内侧部分为一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保护壁,该第一保护壁从所述组件面板的内侧堵塞所述切口;第二保护壁,该第二保护壁从所述第一保护壁以弯折的形态延伸,并且从所述组件面板的内侧堵塞所述贯通孔。

由于壳体的第一保护壁及第二保护壁分别堵塞组件面板的切口及贯通孔,因此上述结构的门组件能够经由切口及贯通孔抑制液体等异物进入到组件面板的内侧。

上述门组件优选的是,具备:外侧密封件,该外侧密封件堵塞所述门组件与所述内部面板的间隙,所述外侧密封件具有:第一外侧密封件及第二外侧密封件,该第一外侧密封件及第二外侧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接合壁,并且通过所述切口而被分割;以及第三外侧密封件,该第三外侧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壁,所述第三外侧密封件以连接所述第一外侧密封件及所述第二外侧密封件的被分割的部分的方式延伸。

上述结构的门组件能够通过设置于组件面板的第一外侧密封件及第二外侧密封件和设置于功能零件的第三外侧密封件来堵塞门组件和内部面板的间隙。即,即使在组件面板设置切口的情况下,门组件也能够堵塞门组件与内部面板的间隙。

在上述门组件中,优选的是,所述切口从所述贯通孔向与车辆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外侧密封件及所述第二外侧密封件在所述车辆上下方向上被分割,所述第一外侧密封件从所述切口向车辆上方延伸,所述第二外侧密封件从所述切口向车辆下方延伸,所述第三外侧密封件的上端部从所述第一外侧密封件的下端部观察位于所述第二保护壁的相反侧,所述第三外侧密封件的下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外侧密封件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保护壁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第三外侧密封件被配置为在第一外侧密封件及第二外侧密封件之间随着向车辆下方行进而接近第二保护壁。因此,即使在液体沿着门组件的接合壁向下方流动的情况下,门组件也能够抑制液体从组件面板的切口所形成的部位进入组件面板的内侧。

在上述门组件的所述第一接合壁中,优选的是,设置有所述第二外侧密封件的上端部的部分朝向所述车辆上方突出。

上述结构的门组件容易将第三外侧密封件的下端部配置在第二外侧密封件的上端部与第二保护壁之间。即,即使在液体沿着门组件的接合壁向下方流动的情况下,门组件也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从组件面板的切口所形成的部位进入组件面板的内侧。

在上述门组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保护壁具有基座,该基座配置有所述第三外侧密封件。

由于功能零件的第一保护壁是与组件面板的第一接合壁重合的结构,因此设置于第一保护壁的第三外侧密封件的高度容易比设置于接合壁的第一外侧密封件及第二外侧密封件的高度低。就这一点而言,上述结构的门组件在第一保护壁具有配置有第三外侧密封件的基座。因此,门组件容易抑制第三外侧密封件与第一外侧密封件及第二外侧密封件的高度的背离。

上述门组件优选的是,具备:内侧密封件,该内侧密封件堵塞所述壳体与所述组件面板的间隙,所述内侧密封件包围所述贯通孔及所述切口的周围。

上述结构的门组件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等异物经由贯通孔及切口来从组件面板的外侧进入到内侧。

在上述门组件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组件面板和所述壳体分别形成有轴线一致的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

上述结构的门组件能够利用通过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的紧固部件而将组件面板和功能零件同时安装于内部面板。即,门组件能够使组件面板和功能零件以及内部面板的紧固部位增加,相应地使门组件和内部面板的紧固部位减少。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门组件,功能零件的组装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简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滑动门的简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组件的内侧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组件的外侧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驱动装置的内侧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驱动装置的外侧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件面板的内侧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件面板的外侧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组件的外侧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组件的外侧结构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驱动装置的外侧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件面板的外侧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门组件的外侧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门组件的外侧结构的剖视图。

图1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门组件的第三外侧密封件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车辆、11…门开口部、12…车体、13…顶部轨道、14…中部轨道、15…底部轨道、16…第一撞击器、17…第二撞击器、20…滑动门(车辆门的一例)、21…窗开口部、22…顶部辊单元、23…中部辊单元、24…底部辊单元、25…第一门锁装置、26…第二门锁装置、27…窗玻璃、28…外部面板、29…内部面板、291…面板开口部、30、30a、30b…门组件、40…门锁驱动装置、41…外侧门把手、42…内侧门把手、43…门锁驱动部、50…窗玻璃驱动装置、51…窗玻璃支承部、52…线缆、53…窗玻璃驱动部、54…带轮、60、60a…门驱动装置(功能零件的一例)、61…第一线缆(外侧部分的一例)、62…第二线缆(外侧部分的一例)、63…门驱动部(内侧部分的一例)、64…带轮单元(外侧部分的一例)、641…第一带轮、642…第二带轮、643…第三带轮、644…外壳、65、65a…壳体、66、66a…第一保护壁、661、661a…基座、662…直线部、662a…第一直线部、663…倾斜部、663a…倾斜部、664a…第二直线部、67…第二保护壁、671…上侧卡合壁、672…下侧卡合壁、673…导通孔、681…第一固定壁、682…第二固定壁、683…第一固定壁侧安装孔、684…第二固定壁侧安装孔、69…筒状部、70、70a…组件面板、71…第一支承壁、72…第二支承壁、721…固定部、722…带轮支承部、723…连结部、724…第一加强部、725…第二加强部、726…纵肋、727…横肋、73…收容壁、731…底壁、732…第一收容壁、733…第二收容壁、734…收容凹部、735…贯通孔、736…上侧卡合凹部、737…下侧卡合凹部、74、74a…接合壁、741…第一接合壁、742…第二接合壁、743…第三接合壁、744…切口、744a…第一切口、745…突出壁、745a…第二切口、746…第二接合壁侧安装孔、747…第三接合壁侧安装孔、80、80a…内侧密封件、81、81a…第一内侧密封件、82、82a…第二内侧密封件、83、83a…第三内侧密封件、90、90a、90b…外侧密封件、91…第一外侧密封件、92…第二外侧密封件、93、93a、93b…第三外侧密封件、x…宽度方向、y…前后方向、z…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具备门组件的车辆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后文的说明中,将车辆宽度方向设为“宽度方向x”,将车辆前后方向设为“前后方向y”,将车辆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z”。

如图1所示,车辆10具备:在侧部设置有门开口部11的车体12;设置于门开口部11周围的顶部轨道13、中部轨道14以及底部轨道15;以及对门开口部11进行开闭的滑动门20。

从宽度方向x侧面观察时,门开口部11呈将前后方向y作为短边方向、将上下方向z作为长边方向的矩形。在门开口部11设置有第一撞击器16及第二撞击器17。第一撞击器16设置于门开口部11的前端,第二撞击器17设置于门开口部11的后端。

顶部轨道13设置于门开口部11的上方,中部轨道14设置于门开口部11的后方,底部轨道15设置于门开口部11的下方。中部轨道14相比于顶部轨道13配置于下方,并且相比于底部轨道15配置于上方。顶部轨道13、中部轨道14以及底部轨道15规定滑动门20的移动方向。即,顶部轨道13、中部轨道14以及底部轨道15沿前后方向y延伸。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滑动门20形成有窗开口部21。滑动门20具备:分别沿着顶部轨道13、中部轨道14及底部轨道15进行移动的顶部辊单元22、中部辊单元23及底部辊单元24;将滑动门20限制于车体12的第一门锁装置25及第二门锁装置26;以及对窗开口部21进行开闭的窗玻璃27。另外,如图2所示,滑动门20具备:构成滑动门20的外装的外部面板28、安装于外部面板28的内侧的内部面板29以及安装于内部面板29的门组件30。

滑动门20在将门开口部11全闭的全闭位置及将门开口部11全开的全开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动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滑动门20相当于“车辆门”的一例。

如图1所示,顶部辊单元22配置于滑动门20的上部,中部辊单元23配置于滑动门20的上下方向z的中央部,底部辊单元24配置于滑动门20的下部。另外,顶部辊单元22及底部辊单元24配置于滑动门20的前端附近,中部辊单元23配置于滑动门20的后端附近。顶部辊单元22、中部辊单元23以及底部辊单元24分别相对于顶部轨道13、中部轨道14以及底部轨道15卡合为能够移动。

第一门锁装置25配置于滑动门20的前部,第二门锁装置26配置于滑动门20的后部。第一门锁装置25及第二门锁装置26通过分别与第一撞击器16及第二撞击器17进行卡合,从而将滑动门20限制于全闭位置。

外部面板28及内部面板29由金属等高刚性的材料组成。收容有窗玻璃27等的空间形成于外部面板28与内部面板29之间。如图2所示,在内部面板29形成有面板开口部291,该面板开口部291使外部面板28与内部面板29之间的空间向车室露出。

如图3及图4所示,门组件30具备:对门锁装置25、26进行驱动的门锁驱动装置40;对窗玻璃27进行开闭驱动的窗玻璃驱动装置50;以及对滑动门20进行开闭驱动的门驱动装置60。另外,门组件30具备:安装有门锁驱动装置40、窗玻璃驱动装置50及门驱动装置60的组件面板70;堵塞组件面板70与门驱动装置60之间的间隙的内侧密封件80(参照图6);以及堵塞组件面板70与内部面板29之间的间隙的外侧密封件90。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门组件30通常被门饰板覆盖,以不露出于车室。

接着,对门锁驱动装置4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门锁驱动装置40具备从车辆10的外侧进行操作的外侧门把手41。另外,如图3所示,门锁驱动装置40具备从车辆10的内侧进行操作的内侧门把手42和向门锁装置25、26传递动力的门锁驱动部43。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门锁驱动装置40具备分别连接在门锁装置25、26的多条线缆。

门锁驱动部43例如构成为包括电机和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将对外侧门把手41或内侧门把手42的操作力传递至门锁装置25、26,将电机的动力传递至门锁装置25、26。

在外侧门把手41或内侧门把手42被操作、在设置于驾驶座的周围或便携设备的未图示的开关被操作的情况下,门锁驱动装置40解除门锁装置25、26对滑动门20的限制。即,门锁驱动装置40使处于在全闭位置被限制的状态下的滑动门20成为能够进行开动作的状态。

接着,对窗玻璃驱动装置50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窗玻璃驱动装置50具备:支承窗玻璃27的下端部的窗玻璃支承部51;固定于窗玻璃支承部51的线缆52;对线缆52进行驱动的窗玻璃驱动部53;以及卷挂有线缆52的带轮54。

窗玻璃驱动部53例如构成为包括:卷绕线缆52的鼓筒;驱动鼓筒的电机;以及收容鼓筒和电机的外壳。窗玻璃驱动部53例如根据设置于座椅周围的开关的操作而被驱动。在窗玻璃驱动部53向一方向卷绕线缆52的情况下,窗玻璃支承部51向下方移动,在窗玻璃驱动部53向另一方向卷绕线缆52的情况下,窗玻璃支承部51向上方移动。并且,窗玻璃驱动装置50根据上述开关的操作内容,使窗玻璃27进行升降。即,窗玻璃驱动装置50就是所谓的窗调节器。

接着,对门驱动装置60进行说明。

如图5及图6所示,门驱动装置60具备:在前后牵引滑动门20的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对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进行驱动的门驱动部63;以及对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进行引导的带轮单元64。另外,门驱动装置60具备壳体65,该壳体65保护从门驱动部63延伸的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门驱动装置60相当于“功能零件”的一例。

从门驱动部63延伸的第一线缆61的顶端在被引导至带轮单元64之后,被固定于中部轨道14的前端。另一方面,从门驱动部63延伸的第二线缆62的顶端在被引导至带轮单元64之后,被固定于中部轨道14的后端。

门驱动部63例如构成为包括:向不同的方向卷绕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的鼓筒;驱动鼓筒的电机;以及收容鼓筒和电机的外壳。在门驱动部63卷绕第一线缆61的情况下,第二线缆62被送出。另一方面,在门驱动部63卷绕第二线缆62的情况下,第一线缆61被送出。门驱动部63通过卷绕第一线缆61使滑动门20向闭方向移动,通过卷绕第二线缆62使滑动门20向开方向移动。

带轮单元64具有:卷挂有第一线缆61的第一带轮641;卷挂有第二线缆62的第二带轮642;卷挂有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的第三带轮643;以及将第一带轮641、第二带轮642及第三带轮643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外壳644。在送出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中的一方的线缆,并且卷绕另一方的线缆的情况下,第一带轮641和第二带轮642向不同的方向旋转,第一带轮641和第三带轮643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带轮单元64固定于图1所示的中部辊单元23。

接着,对门驱动装置60的壳体65进行说明。

如图5及图6所示,壳体65具有:连接成弯折的形态的第一保护壁66及第二保护壁67;从第一保护壁66延伸的第一固定壁681及第二固定壁682;以及从第二保护壁67延伸的筒状部69。壳体65例如是树脂成型品。另外,壳体65通过紧固部件或卡扣配件与门驱动部63成为一体。

第一保护壁66呈大致矩形板状,与宽度方向x交叉。如图6所示,第一保护壁66具有从与筒状部69相对的面突出的基座661。基座661包括向下方延伸的直线部662和随着从直线部662的下端向下方行进而以接近第二保护壁67的方式延伸的倾斜部663。基座661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呈大致长方形状。另外,第一保护壁66与第二保护壁67之间的角度略大于90°。

第二保护壁67呈大致矩形板状,与前后方向y交叉。第二保护壁67包括:上侧卡合壁671,该上侧卡合壁671从与第一保护壁66的连接部位的上端向上方突出;和下侧卡合壁672,该下侧卡合壁672从与第一保护壁66的连接部位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在第二保护壁67,在板厚方向上贯通形成有供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通过的导通孔673。

第一固定壁681从第一保护壁66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第二固定壁682从第一保护壁66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第一固定壁681以随着向上方延伸而接近筒状部69的方式弯折,第二固定壁682以随着向下方延伸而接近筒状部69的方式弯折。在第一固定壁681及第二固定壁682的顶端部,在板厚方向上贯通形成有第一固定壁侧安装孔683、第二固定壁侧安装孔684。

筒状部69在从第二保护壁67的板厚方向略微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筒状部69呈筒状,在内部有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通过。

接着,对组件面板70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从宽度方向x的侧面观察时,组件面板70呈比内部面板29的面板开口部291大一圈的形状。如图3及图4所示,组件面板70具有:支承门锁驱动装置40的第一支承壁71;支承窗玻璃驱动装置50的第二支承壁72;收容门驱动装置60的收容壁73;以及与内部面板29接合的接合壁74。组件面板70例如由树脂材料等构成。在后文的说明中,根据组件面板70搭载于车辆10的状态,将其称为组件面板70的外侧及内侧。

如图3所示,第一支承壁71是靠近组件面板70的前侧并且靠近上端的部位。门锁驱动装置40例如使用紧固部件而被安装于第一支承壁71。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支承壁72遍及上下方向z而占有组件面板70的前后方向y的中央部。第二支承壁72具有:固定有窗玻璃驱动部53的固定部721;将窗玻璃驱动装置50的带轮54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带轮支承部722;以及在上下方向z上连接固定部721与带轮支承部722之间的连接部723。另外,第二支承壁72具有从带轮支承部722向前方延伸的第一加强部724和从带轮支承部722向后方延伸的第二加强部725。

在带轮支承部722的前方设置有第一加强部724,在带轮支承部722的后方设置有第二加强部725。因此,与一般的组件面板不同的是,可以说带轮支承部722在组件面板70中不向上方突出。

如图3所示,连接部723具有多个在上下方向z上延伸的纵肋726和多个在前后方向y上延伸的横肋727。同样地,第一加强部724及第二加强部725具有多个在上下方向z上延伸的纵肋726和多个在前后方向y上延伸的横肋727。

如图7及图8所示,收容壁73形成于靠近组件面板70的后端并且靠近下端的位置。收容壁73具有底壁731和从底壁731的周缘延伸的第一收容壁732及第二收容壁733。收容壁73在组件面板70的内侧形成收容凹部734,该收容凹部734收容门驱动装置60的门驱动部63。就这一点而言,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门驱动装置60的门驱动部63相当于“内侧部分”的一例。

底部731呈与门驱动部63的外形形状相应的形状。第一收容壁732呈大致矩形板状。从板厚方向上观察时的第一收容壁732的大小与从板厚方向上观察时的壳体65的第二保护壁67的大小大致相等。在第一收容壁732,在厚度方向上形成有贯通孔735。贯通孔735连接组件面板70的内外。贯通孔735是如下那样的孔:在门驱动装置60中,用于将从门驱动部63延伸的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引导至组件面板70的外侧。就这一点而言,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和带轮单元64相当于“外侧部分”的一例。

另一方面,在第二收容壁733的与第一收容壁732的连接部位,向底壁731凹陷形成有上侧卡合凹部736及下侧卡合凹部737。上侧卡合凹部736位于第一收容壁732的上方,下侧卡合凹部737位于第一收容壁732的下方。

如图3及图4所示,接合壁74是沿着组件面板70的除了上缘以外的外缘的部分。接合壁74具有:与第一收容壁732相邻并且以弯折的形态与第一收容壁732连接的第一接合壁741;从第一接合壁741的上端延伸的第二接合壁742;以及从第一接合壁741的下端延伸的第三接合壁743。

如图7及图8所示,第一接合壁741是从后方向水平方向观察组件面板70时,接合壁74中与第一收容壁732在上下方向z上重合的部分。第一接合壁741及第一收容壁732之间的角度与壳体65中第一保护壁66及第二保护壁67之间的角度大致相等。在第一接合壁741,从第一收容壁732的贯通孔735朝向组件面板70的外缘形成有切口744。切口744在与上下方向z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切口744的上缘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切口744的下缘在向后方延伸之后,以随着向后方行进而朝向上方的方式延伸。这样,在第一接合壁741形成有突出壁745,该突出壁745以缩短上下方向z上的切口744的间隔的方式向上方突出。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二接合壁742从第一接合壁741沿着组件面板70的外缘向上方延伸。另一方面,第三接合壁743在从第一接合壁741沿着组件面板70的外缘向下方延伸之后,向前方延伸。并且,第三接合壁743沿着组件面板70的外缘在前方及上方之间的方向上延伸之后,向上方延伸。

如图2及图3所示,在第二接合壁742形成有多个第二接合壁侧安装孔746,在第三接合壁743形成有多个第三接合壁侧安装孔747。多个第二接合壁侧安装孔746、第三接合壁侧安装孔747是用于在将组件面板70安装于内部面板29时,使紧固部件通过的孔。如图7及图8所示,在形成于第二接合壁742的第二接合壁侧安装孔746中,形成为最靠近第一接合壁741的第二接合壁侧安装孔746是如下那样的安装孔:在对内部面板29安装门组件30时,与壳体65的第一固定壁681的第一固定壁侧安装孔683在相同轴线上重合。同样地,在形成于第三接合壁743的第三接合壁侧安装孔747中,形成为最靠近第一接合壁741的第三接合壁侧安装孔747是如下那样的安装孔:在对内部面板29安装门组件30时,与壳体65的第二固定壁682的第二固定壁侧安装孔684在相同轴线上重合。

接着,对内侧密封件80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内侧密封件80以能够包围壳体65的贯通孔735及切口744的方式设置于第一保护壁66及第二保护壁67。详细而言,内侧密封件80具有:粘贴在第一保护壁66的上部的第一内侧密封件81;沿着第二保护壁67的周缘粘贴的第二内侧密封件82;以及粘贴在第一保护壁66的下部的第三内侧密封件83。第一内侧密封件81以不干涉第一保护壁66的基座661的方式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内侧密封件82呈沿着第二保护壁67的周缘的大致u字状。第三内侧密封件83以随着远离第二保护壁67而朝向上方的方式延伸。此外,优选的是,内侧密封件80由例如聚氨酯等耐水性高且能够产生大变形的橡胶或树脂构成。内侧密封件80可以是带状的密封件,也可以是涂布方式的密封件。

接着,对外侧密封件90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外侧密封件90具有设置于组件面板70的接合壁74的第一外侧密封件91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另外,如图6所示,外侧密封件90具有在壳体65的基座661设置的第三外侧密封件93。

如图8所示,第一外侧密封件91被粘贴在第一接合壁741中的相比于切口744位于上方的部位及第二接合壁742,第二外侧密封件92被粘贴在第一接合壁741中的相比于切口744位于下方的部位及第三接合壁743。即,第一外侧密封件91从切口744向上方延伸,第二外侧密封件92从切口744向下方延伸之后,向前方延伸,并且进一步向上方延伸。这样,第一外侧密封件91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通过切口744而在上下方向z上被分割。此外,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上端部被粘贴在第一接合壁741的突出壁745。因此,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上端部优选为与第一接合壁741的突出壁745对应的形状。

如图6所示,第三外侧密封件93粘贴于壳体65的基座661。因此第三外侧密封件93沿着基座661的形状弯曲。此外,外侧密封件90是与内侧密封件80为相同的材质及状态的密封件即可。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详细而言,参照图9及图10对门驱动装置60向组件面板70的组装及门组件30向内部面板29的安装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向组件面板70组装门驱动装置60的情况下,门驱动装置60在白色空心箭头所表示的方向上移动,以接近组件面板70。那么,门驱动装置60的门驱动部63收容于组件面板70的收容凹部734,门驱动装置60的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和壳体65的筒状部69成为经由切口744通过组件面板70的贯通孔735的状态。另外,图6所示的门驱动装置60的壳体65的上侧卡合壁671及下侧卡合壁672分别与图7所示的组件面板70的上侧卡合凹部736及下侧卡合凹部737卡合。此时,优选的是,门驱动装置60通过紧固部件等固定于组件面板70。

在门驱动装置60被组装于组件面板70的状态下,内侧密封件80被压缩在门驱动装置60的壳体65与组件面板70之间。详细而言,第一内侧密封件81及第三内侧密封件83被压缩在壳体65的第一保护壁66与组件面板70的第一接合壁741之间,第二内侧密封件82被压缩在壳体65的第二保护壁67与组件面板70的第一收容壁732之间。其结果是,门驱动装置60的壳体65与组件面板70无间隙地接合。另外,组件面板70的切口744通过壳体65的第一保护壁66而从内侧被堵塞,组件面板70的贯通孔735通过壳体65的第二保护壁67而从内侧被堵塞。

如图10所示,在门驱动装置60被组装于组件面板70的状态下,门驱动装置60的壳体65的第一固定壁侧安装孔683、第二固定壁侧安装孔684和组件面板70的接合壁74的第二接合壁侧安装孔746、第三接合壁侧安装孔747分别重合。换言之,门驱动装置60的壳体65的第一固定壁侧安装孔683、第二固定壁侧安装孔684的轴线和组件面板70的接合壁74的第二接合壁侧安装孔746、第三接合壁侧安装孔747分别一致。就这一点来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图10所示的壳体65的第一固定壁侧安装孔683、第二固定壁侧安装孔684相当于“第二安装孔”的一例,图10所示的接合壁74的第二接合壁侧安装孔746、第三接合壁侧安装孔747相当于“第一安装孔”的一例。

另外,如图9及图10所示,在门驱动装置60被组装于组件面板70的状态下,第三外侧密封件93以连接第一外侧密封件91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方式延伸,并且补充第一外侧密封件91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被分割的部分。详细而言,如图10所示,第三外侧密封件93在第一外侧密封件91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之间以随着向下方行进而朝向前方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其结果是,第三外侧密封件93的上端部从第一外侧密封件91的下端部观察,位于第二保护壁67的相反侧,第三外侧密封件93的下端部位于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上端部与第二保护壁67之间。另外,第三外侧密封件93的上端部与第一外侧密封件91的下端部相比位于上方,第三外侧密封件93的下端部与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上端部相比位于下方。

这样,通过将门锁驱动装置40、窗玻璃驱动装置50及门驱动装置60组装于组件面板70,完成门组件30。门组件30利用通过第二接合壁侧安装孔746、第三接合壁侧安装孔747的紧固部件以堵塞内部面板29的面板开口部291的方式被安装于内部面板29。此时,门驱动装置60和组件面板70经由壳体65的第一固定壁侧安装孔683、第二固定壁侧安装孔684及接合壁74的第二接合壁侧安装孔746、第三接合壁侧安装孔747与内部面板29共同紧固。

在门组件30向内部面板29的安装完成的状态下,外侧密封件90被压缩在门组件30与内部面板29之间。其结果是,门组件30与内部面板29无间隙地接合。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在门驱动装置60被组装于组件面板70时,门驱动装置60的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等成为经由组件面板70的切口744而通过组件面板70的贯通孔735的状态。即,在门组件30中,在门驱动装置60组装于组件面板70时,不需要为了使门驱动装置60的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等通过组件面板70的贯通孔735,而进行使门驱动装置60倾斜等的作业。因此,门组件30使门驱动装置60的安装变得容易。

(2)对于门组件30,由于壳体65支承门驱动装置60的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等,因此在将门驱动装置60组装于组件面板70时,容易使门驱动装置60的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等的姿态安定化。另外,由于壳体65的第一保护壁66及第二保护壁67分别堵塞组件面板70的切口744及贯通孔735,因此门组件30能够抑制液体等异物经由切口744及贯通孔735从组件面板70的外侧进入到内侧。

(3)第三外侧密封件93以连接第一外侧密封件91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被分割的部分的方式设置于门驱动装置60的壳体65。因此,门组件30能够通过设置于组件面板70的第一外侧密封件91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和设置于门驱动装置60的第三外侧密封件93来堵塞门组件30与内部面板29的间隙。

(4)第三外侧密封件93的上端部从第一外侧密封件91的下端部观察位于第二保护壁67的相反侧,第三外侧密封件93的下端部位于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上端部与第二保护壁67之间。即,第三外侧密封件93被配置为随着向下方行进而接近第二保护壁67。因此,在液体沿着门组件30的外缘向下方流动的情况下,该液体如图10的实线箭头所示进行流动。即,上述液体很难通过第一外侧密封件91的下端部与第三外侧密封件93的上端部的间隙而向后方流动,并且很难通过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上端部与第三外侧密封件93的下端部的间隙而向后方流动。这样,门组件30能够抑制液体从组件面板70的切口744形成的部位进入门组件30的内侧。

(5)第一接合壁741具有以缩短切口744的上下方向z的间隔的方式向上方突出的突出壁745。因此,门组件30容易将第三外侧密封件93的下端部配置在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上端部与第二保护壁67之间。即,门组件30容易抑制液体从组件面板70的切口744形成的部位进入组件面板70的内侧。

(6)由于门驱动装置60的第一保护壁66是位于组件面板70的第一接合壁741的内侧的结构,因此设置于第一保护壁66的第三外侧密封件93的高度容易比设置于接合壁74的第一外侧密封件91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高度低。就这一点而言,门组件30在第一保护壁66具有基座661。因此,门组件30能够抑制第三外侧密封件93与第一外侧密封件91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高度的背离。

(7)门组件30具备堵塞壳体65与组件面板70的间隙的内侧密封件80。因此,门组件30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等异物经由贯通孔735及切口744进入组件面板70的内侧。

(8)在将门驱动装置60组装于组件面板70的状态下,在壳体65和组件面板70分别形成有轴线一致的第一固定壁侧安装孔683、第二固定壁侧安装孔684及第二接合壁侧安装孔746、第三接合壁侧安装孔747。因此,门组件30能够利用通过第一固定壁侧安装孔683、第二固定壁侧安装孔684及第二接合壁侧安装孔746、第三接合壁侧安装孔747的紧固部件而将门驱动装置60和组件面板70安装于内部面板29。因此,门组件30能够使内部面板29和门驱动装置60以及组件面板70的紧固部位增加,相应地使内部面板29和组件面板70的紧固部位减少。

(9)以往的门组件一般在组件面板70设置对窗玻璃驱动装置50的带轮54进行临时支承的第一带轮支承部,在内部面板29设置对窗玻璃驱动装置50的带轮54进行牢固的支承的第二带轮支承部。在此,第一带轮支承部在组件面板70中向上方突出,第二带轮支承部在内部面板29中向下方突出。因此,在将以往的门组件30安装于内部面板29的情况下,为了第一带轮支承部及第二带轮支承部不进行干涉,技术人员必须多加注意。

就这一点而言,门组件30以可以不将窗玻璃驱动装置50的带轮54支承于内部面板29的方式,牢固地形成带轮支承部722。详细而言,分别在带轮支承部722的前部及后部设置第一加强部724及第二加强部725,并且在第一加强部724及第二加强部725各自形成纵肋726及横肋727。其结果是,不必在内部面板29设置上述的第二带轮支承部,在将门组件30安装于内部面板29的情况下,技术人员不需要多加注意。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门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1及图12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门组件30a具备:对滑动门20进行开闭驱动的门驱动装置60a;以及组装有门锁驱动装置40、窗玻璃驱动装置50及门驱动装置60a的组件面板70a。另外,门组件30a具备堵塞组件面板70a与门驱动装置60a的间隙的内侧密封件80a和堵塞组件面板70a与内部面板29的间隙的外侧密封件90a。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门组件30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对门锁装置25、26进行驱动的门锁驱动装置40和对窗玻璃27进行开闭驱动的窗玻璃驱动装置50。

接着,对门驱动装置60a进行说明。

门驱动装置60a具备:在前后牵引滑动门20的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对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进行卷绕的门驱动部63以及从门驱动部63延伸的保护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的壳体65a。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门驱动装置60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对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进行导向的带轮单元64。

如图11所示,壳体65a具有:连接成弯折的形态的第一保护壁66a及第二保护壁67;从第一保护壁66a延伸的第一固定壁681及第二固定壁682;以及从第二保护壁67延伸的筒状部69。壳体65a例如是树脂成型品。另外,壳体65a通过紧固部件或卡扣配件与门驱动部63成为一体。

第一保护壁66a呈大致矩形板状。第一保护壁66a具有从与筒状部69相对的面突出的基座661a。基座661a包括:向下方延伸的第一直线部662a;以随着从第一直线部662a的下端向下方行进而接近第二保护壁67的方式延伸的倾斜部663a;以及从倾斜部663a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第二直线部664a。基座661a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呈大致长方形状。另外,第一保护壁66a与第二保护壁67之间的角度略大于90°。

接着,对组件面板70a进行说明。

组件面板70a呈与内部面板29的面板开口部291相应的形状。如图12所示,组件面板70a具有收容门驱动装置60a的收容壁73和与内部面板29接合的接合壁74a。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组件面板70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支承门锁驱动装置40的第一支承壁71和支承窗玻璃驱动装置50的第二支承壁72。

如图12所示,接合壁74a是沿着组件面板70a的除了上缘以外的外缘的部分。接合壁74a具有:与第一收容壁732相邻并且以弯折的形态与第一收容壁732连接的第一接合壁741a;从第一接合壁741a的上端延伸的第二接合壁742;以及从第一接合壁741的下端延伸的第三接合壁743。

第一接合壁741a是从后方沿水平方向观察组件面板70a时,接合壁74a中与第一收容壁732在上下方向z上重合的部分。第一接合壁741a及第一收容壁732之间的角度与壳体65a中第一保护壁66a及第二保护壁67之间的角度大致相等。在第一接合壁741a,从第一收容壁732的贯通孔735朝向组件面板70a的外缘形成有第一切口744a。第一切口744a在与上下方向z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另外,在第一接合壁741a,从第一切口744a朝向下方形成有第二切口745a。第二切口745a从宽度方向x观察呈大致矩形。第二切口745a在第一接合壁741a中形成于与第一收容壁732相邻的位置。从第一接合壁741a的第二切口745a观察,在第一收容壁732的相反侧确保仅能够粘贴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区域。

接着,对内侧密封件80a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内侧密封件80a以能够包围壳体65a的贯通孔735及第一切口744a的方式设置于第一保护壁66a及第二保护壁67。详细而言,内侧密封件80a具有:粘贴在第一保护壁66a的上部的第一内侧密封件81a;沿着第二保护壁67的周缘粘贴的第二内侧密封件82a;以及粘贴在第一保护壁66a的下部的第三内侧密封件83a。第一内侧密封件81a以不干涉第一保护壁66a的基座661a的方式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内侧密封件82a呈沿着第二保护壁67的周缘的大致u字状。第三内侧密封件83a以不干涉第一保护壁66a的基座661a的方式在从第二保护壁67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后,向上方延伸。

接着,对外侧密封件90a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外侧密封件90a具有设置于组件面板70a的接合壁74a的第一外侧密封件91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另外,如图11所示,外侧密封件90a具有设置于壳体65a的基座661a的第三外侧密封件93a。如图11所示,第三外侧密封件93a被粘贴在壳体65a的基座661a。因此,第三外侧密封件93a沿着基座661a的形状弯曲。

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详细而言,参照图13对门驱动装置60a向组件面板70a的组装及门组件30a向内部面板29的安装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向组件面板70a组装门驱动装置60a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使门驱动装置60a相对于组件面板70a向一方向移动。那么,门驱动装置60a的门驱动部63收容于组件面板70a的收容凹部734,门驱动装置60a的第一线缆61及第二线缆62和壳体65a的筒状部69成为经由第一切口744a而通过组件面板70a的贯通孔735的状态。

在门驱动装置60a组装于组件面板70a的状态下,内侧密封件80a被压缩在门驱动装置60a的壳体65a与组件面板70a之间。其结果是,门驱动装置60a的壳体65a与组件面板70a无间隙地接合。并且,组件面板70a的切口744a通过壳体65a的第一保护壁66a而从内侧被堵塞,组件面板70a的贯通孔735通过壳体65a的第二保护壁67而从内侧被堵塞。

另外,在门驱动装置60a组装于组件面板70a的状态下,第三外侧密封件93a以连接第一外侧密封件91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方式延伸,并且补充第一外侧密封件91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被分割的部分。详细而言,如图13所示,第三外侧密封件93a在第一外侧密封件91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之间以随着向下方行进而朝向前方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其结果是,第三外侧密封件93a的上端部从第一外侧密封件91的下端部观察位于第二保护壁67的相反侧,第三外侧密封件93a的下端部位于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上端部与第二保护壁67之间。另外,第三外侧密封件93a的上端部与第一外侧密封件91的下端部相比位于上方,第三外侧密封件93a的下端部与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上端部相比位于下方。

这样,通过将门锁驱动装置40、窗玻璃驱动装置50及门驱动装置60a组装于组件面板70a,完成门组件30a。在门组件30a向内部面板29的安装完成的状态下,外侧密封件90a被压缩在门组件30a与内部面板29之间。其结果是,门组件30a与内部面板29无间隙地接合。

第二实施方式除了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1)~(4)、(6)~(9)相同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0)通过将第二切口745a设置于组件面板70a的第一接合壁741a,设置在组件面板70a的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上端部及设置在门驱动装置60a的壳体65a的第三外侧密封件93a的下端部容易配置为在上下方面z上重合。因此,门组件30a能够提高组件面板70a的第一切口744a所形成的部分的密封性。

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如下那样变形实施。上述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形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进行组合而实施。

第三外侧密封件93能够进行如图14所示的变形。如图14及图15所示,外侧密封件90b的第三外侧密封件93b也可以与门驱动装置60的壳体65的第一保护壁66成形为一体。如图14所示,第三外侧密封件93b在第一外侧密封件91与第二外侧密封件92之间,在与前后方向y及上下方向z这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如图15的实线所示,第三外侧密封件93b立设在与第一保护壁66交叉的方向上,以随着从基端朝向顶端而接近第二保护壁67的方式倾斜。另外,第三外侧密封件93b的板厚随着从基端朝向顶端而变薄。优选的是,第三外侧密封件93b的基端的壁厚比第一保护壁66的壁厚薄。此外,第三外侧密封件93b的材质,换言之,壳体65的材质优选为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

如图15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将门组件30b安装于内部面板29时,第三外侧密封件93b其顶端被向内部面板29按压而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在内部面板29与门组件30b的间隔发生偏差的情况下,第三外侧密封件93b也能够堵塞内部面板29与门组件30b的间隙。并且,由于第三外侧密封件93b与门驱动装置60的壳体65成形为一体,因此不需要将第三外侧密封件粘贴在壳体65。

在门组件30不具备窗玻璃驱动装置50的情况下,即,在没有液体等异物混入外部面板28与内部面板29之间的空间的可能性的情况下,门驱动装置60的壳体65也可以不具有第一保护壁66及第二保护壁67。在该情况下,门组件30也可以不具有内侧密封件80及外侧密封件90。

在门驱动装置60的壳体65中,也可以不在第一保护壁66形成基座661。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将壁厚的第三外侧密封件93粘贴在第一保护壁66。

内侧密封件80及外侧密封件90的形状等能够进行适当地变形。例如,内侧密封件80可以不粘贴在门驱动装置60的壳体65,而粘贴在组件面板70。另外,第三外侧密封件93也可以单单作为上下延伸的密封件,以无间隙地连接第一外侧密封件91的下端部及第二外侧密封件92的上端部。

在门驱动装置60的壳体65和组件面板70也可以不分别形成有轴线一致的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即,门组件30也可以不具有使门驱动装置60和组件面板70与内部面板29共同紧固的部分。

门驱动装置60也可以替换为具有配置在组件面板70的内侧的内侧部分及从内侧部分向组件面板70的外侧延伸的外皮部分的功能零件。

滑动门20也可以是能够摇动地支承于车体12的转动门等其它的车辆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