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出风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2567发布日期:2021-07-13 15:1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出风口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出风口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出风口是汽车重要的内饰件之一,一般布置于汽车驾驶室舱内或乘坐位斜上方位置,当需要调节汽车内温度时,可开启空调进行制冷或制热,风就从汽车空调出风口吹出。

在汽车空调出风口中,为了使一组叶片转动一致,采用的方法是将整组叶片统一与连杆相连,通过连杆的移动,带动叶片运动,使其运转方向和幅度一致,同时叶片包括横向叶片和竖向叶片,通过横向叶片和竖向叶片,分别进行水平方向的风向调节和竖直方向的风向调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出风口机构只能调节风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出风口机构只能调节风向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机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出风口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出风口机构,包括壳体、水平叶片组和竖直叶片组,所述壳体一端进气另一端出气,且所述壳体内具有供空气流过的风道,所述风道包括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水平叶片组包括至少两片水平叶片,所述水平叶片安装于所述风道内且可摆动,所述水平叶片摆动并调整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的空气流通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风道和下风道处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水平叶片,通过水平叶片的摆动对风的阻挡,从而改变上风道和下风道的空气流通面积,从而对上风道和下风道吹出的风进行风速和风量调节。

可选的,所述风道内安装有导风锥和封闭壳,所述风道包括前风道和后风道,所述封闭壳安装于所述前风道,所述水平叶片组安装于所述后风道,所述封闭壳和所述导风锥分隔所述前风道为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所述水平叶片组包括两片水平叶片分别为第一水平叶片和第二水平叶片,所述导风锥为三棱柱,且所述导风锥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为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所述导风锥位于所述第一水平叶片和所述第二水平叶片之间,所述导风锥上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相交的一侧插装入所述后风道,所述第一导风面朝向所述第一水平叶片设置,所述第二导风面朝向所述第二水平叶片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内安装导风锥封闭壳把风道进行分隔,分隔出上风道和下风道,导风锥上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一水平叶片配合,由于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都倾斜设置,使得第一水平叶片和第二水平叶片可以更好的封堵上风道和下风道,通过第一水平叶片和第二水平叶片控制上风道和下风道内通过的气流。

可选的,所述后风道沿导风锥长度方向相向的侧壁开设有嵌入槽,所述导风锥的两端一一对应嵌装于两个所述嵌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嵌入槽供导风锥的两端嵌入,通过嵌入槽对导风锥进行限制,使得导风锥安装入壳体的形式被限制,起到定位安装的作用,导风锥更好的与水平叶片进行配合。

可选的,所述竖直叶片组包括至少两片竖直叶片,所述封闭壳朝向所述导风锥的一侧开口,所述竖直叶片包括连接杆、上导风片和下导风片,所述连接杆夹持于所述导风锥与所述封闭壳之间,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设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所述上导风片安装于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上风道的一端,所述下导风片安装于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下风道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叶片包括上导风片和下导风片,上导风片用于在水平方向控制上风道内的风向,下导风片用于在水平方向控制下风道内的风向,使得空调出风口机构实现水平方向的风向调节功能。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设置为连接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置为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所述封闭壳和所述导风锥卡装固定并设置有供所述安装部穿过的限位转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闭壳与导风锥之间的区域供连接杆安装,封闭壳与导风锥之间卡接固定,使得两者之间安装更加牢固,又方便竖直叶片的安装和拆卸,设置的限位转孔供安装部穿孔并通过导风锥与封闭壳对连接杆进行限位,安装部的直径小于连接部的直径,从而对连接杆进行轴向限位,把连接部限位在导风锥和封闭壳之间。

可选的,所述导风锥为壳体且朝向所述封闭壳的一侧开口,所述导风锥供所述安装部穿过的两个侧板设置为第一卡接板,所述封闭壳供所述安装部穿过的两个侧板设置为第二卡接板,所述第一卡接板朝向所述第二卡接板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卡接凸起,一块第一卡接板上的所述卡接凸起背离另一块第一卡接板的侧壁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二卡接板上开设有若干卡孔,若干所述卡块一一对应卡装于所述卡孔内,所述第一卡接板朝向所述第二卡接板的侧壁设置有若干齿块,若干所述齿块与若干所述卡接凸起交替设置,所述第二卡接板朝向所述第一卡接板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齿槽,若干所述齿块一一对应插装于所述齿槽内,所述齿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一半孔,所述齿块上开设有第二半孔,所述齿块插装于所述齿槽内时,所述第一半孔和所述第二半孔形成所述限位转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接凸起上的卡快与卡孔卡接配合,实现封闭壳和导风锥之间的卡接固定,通过第一半孔和第二半孔形成供安装部穿过的限位转孔,同时设置的齿块和齿槽插装配合,使得第一半孔和第二半孔之间可以更好的对齐,齿块与卡接凸起交替设置,使得齿块的两侧都有卡块与卡孔卡接固定,齿块更好的固定在齿槽内,从而更好的对连接部进行限位,竖直叶片安装的更加牢固。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连接全部竖直叶片实现竖直叶片连动的连杆,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并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于所述竖直叶片组的其中一个竖直叶片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的转动带动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与竖直叶片一起转动,从而实现一个竖直叶片的拨动,连杆带动全部竖直叶片连动,最终实现竖直叶片组的拨动,第一电机作为原动件,使得竖直叶片组的调节操作更加省力,使用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出风口装饰板,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出风口装饰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封闭壳背离所述导风锥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第一电机插入的安装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安装在出风口装饰板上,开设安装口供第一电机穿过,在出风口装饰板安装在壳体上后,第一电机也完成安装,安装更加方便,把第一电机和出风口装饰板当做一块模块,分模块安装的方式有利于后期的维修。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导风轮连杆和导风轮,所述导风轮连杆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导风轮连杆和第二导风轮连杆,所述第一水平叶片一端与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水平叶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轮连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水平叶片一端与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水平叶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轮连杆的一端固定,所述导风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导风轮上设置有供所述第四锥齿轮安装固定的齿轮轴,所述第三锥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所述导风轮上还设置有第一偏心柱和第二偏心柱,所述第一导风轮连杆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偏心柱滑移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导风轮连杆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偏心柱滑移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三锥齿轮旋转,第三锥齿轮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第四锥齿轮带动导风轮旋转,导风轮的旋转带动导风轮上的第一偏心柱和第二偏心柱绕齿轮轴旋转,通过第一偏心轮带动第一导风轮连杆绕其与第一水平叶片连接的一端旋转,从而带动第一水平叶片摆动,同理,第二偏心轮带动第二导风轮连杆绕其与第二水平叶片连接的一端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水平叶片摆动,第二电机作为原动件,使得竖直叶片组的调节操作更加省力,使用更加方便,同时由于第一水平叶片和第二水平叶片同时操控,把第一水平叶片和第二水平叶片设置成倾斜方向一致时,通过摆动水平叶片可以实现两个风道一个开另一个关的状态,第一水平叶片和第二水平叶片还分别控制上风道和下风道的出风量大小和风速,当第一水平叶片和第二水平叶片倾斜方向相反时,通过摆动第一水平叶片和第二水平叶片可以控制风道的截面大小,且在控制下上风道和下风道的空气流通面积一致。

可选的,所述导风轮连杆上设置有插杆,所述水平叶片的两端一一对应分别设置有转柱和插管,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柱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孔内,所述壳体上还连接有转动管,所述插管与所述转动管同轴,所述插杆穿过所述转动管并插装于所述插管内,所述插杆远离所述导风轮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插管的管壁卡接固定,所述插管的管壁开设有键槽,所述插杆的外壁设置有键凸,所述键凸滑移插装于所述键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水平叶片和导风轮连杆之间的安装固定,可以先把水平叶片安装入壳体中,把水平叶片上的转柱安装入转动孔,把插管与转动管对正,通过把导风轮连杆上的插杆穿过转动管并插装于插管内,对水平叶片进行限位,使得水平叶片被安装在壳体内并可以拨动,插杆与插管卡接固定,使得水平叶片与导风轮连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插杆上设置键凸并滑移安装在键槽内,使得插杆与插管之间周向固定,插杆可以带动插管周向旋转,使得导风轮连杆可以带动水平叶片摆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上风道和下风道处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水平叶片,通过水平叶片的摆动对风的阻挡,从而改变上风道和下风道的空气流通面积,从而对上风道和下风道吹出的风进行风速和风量调节;

2.通过第一电机带动一个竖直叶片的拨动,连杆带动全部竖直叶片连动,最终实现竖直叶片组的拨动,第一电机作为原动件,使得竖直叶片组的调节操作更加省力,使用更加方便,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水平叶片和第二水平叶片摆动,第二电机作为原动件,使得竖直叶片组的调节操作更加省力,使用更加方便;

3.通过导风锥和封闭块的安装,进行风道的分隔,导风锥处的第一水平叶片和第二水平叶片用于控制两个风道的启闭和风道内气流大小以及流速的调节,上导风片用于在水平方向控制上风道内的风向,下导风片用于在水平方向控制下风道内的风向,使得空调出风口机构实现水平方向的风向调节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外壳和出风口装饰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风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封闭壳与竖直叶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出风口装饰板安装有第一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水平叶片与第一导风轮连杆的爆炸图;

图9是导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后风道;121、上风道;122、下风道;13、嵌入槽;131、限位孔;14、转动孔;15、转动管;16、轴管;2、出风口装饰板;3、导风锥;31、第一导风面;32、第二导风面;33、限位块;34、第一卡接板;341、卡接凸起;342、卡块;343、齿块;3431、第二半孔;35、加强肋板;4、封闭壳;41、第二卡接板;411、卡孔;412、卡接填充槽;413、齿槽;4131、第一半孔;42、安装口;51、第一电机;52、第一锥齿轮;53、第二锥齿轮;54、连杆;541、转孔;61、第二电机;62、第三锥齿轮;63、第四锥齿轮;641、第一导风轮连杆;6411、插杆;6412、卡凸;6413、键凸;642、第二导风轮连杆;65、导风轮;651、齿轮轴;652、第一偏心柱;653、第二偏心柱;71、第一水平叶片;711、转柱;712、插管;7121、卡槽;7122、键槽;713、第一滑槽;72、第二水平叶片;721、第二滑槽;81、连接杆;811、连接部;8111、摆动杆;8112、插柱;812、安装部;82、上导风片;83、下导风片;9、限位转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汽车出风口机构。参照图1和图2,一种汽车出风口机构,包括壳体1、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出风口装饰板2以及安装于壳体1内的竖直叶片组、水平叶片组、导风锥3和封闭壳4。

参照图2和图3,壳体1内部为供风通过的风道,风道包括前风道和后风道11,导风锥3安装在后风道11内,把风向分隔成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水平叶片组也安装在后风道11内,水平叶片组包括两片水平叶片分别为第一水平叶片71和第二水平叶片72,且第一水平叶片71和第二水平叶片72相互平行,导风锥3为三棱柱,且导风锥3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为第一导风面31和第二导风面32,导风锥3位于第一水平叶片71和第二水平叶片72之间,第一导风面31朝向第一水平叶片71设置,第二导风面32朝向第二水平叶片72设置。

参照图4和图5,后风道11沿导风锥3长度方向相向的侧壁开设有嵌入槽13,导风锥3上第一导风面31和第二导风面32相交的一侧插装入后风道11,导风锥3的两端一一对应嵌装于两个嵌入槽13内,两个嵌入槽13相向的侧壁开设有限位孔131,导风锥3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块33,限位块33卡装于限位孔131内,实现导风锥3在后风道11内的卡装固定。

参照图3,封闭壳4安装于前风道,且封闭壳4与导风锥3卡接固定,通过封闭壳4和导风锥3分隔前风道为上风道121和下风道122两部分,竖直叶片组包括至少两片竖直叶片,在本实施例中竖直叶片有若干(对照图6),若干竖直叶片安装于导风锥3和封闭壳4之间并沿前风道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参照图3和图6,竖直叶片包括连接杆81、上导风片82和下导风片83,连接杆81夹持于导风锥3与封闭壳4之间,连接杆81的两端分设上风道121和下风道122,上导风片82安装于连接杆81位于上风道121的一端,用于控制上风道121内的水平风向,下导风片83安装于连接杆81位于下风道122的一端,用于控制下风道122内的水平风向。

连接杆81的中部设置为连接部811,连接杆81的两端设置为安装部812供上导风片82和下导风片83安装。

封闭壳4朝向导风锥3的一侧开口,导风锥3为壳体1且朝向封闭壳4的一侧开口,导风锥3供安装部812穿过的两个侧板设置为第一卡接板34,封闭壳4供安装部812穿过的两个侧板设置为第二卡接板41。

第一卡接板34朝向第二卡接板41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卡接凸起341,一块第一卡接板34上的卡接凸起341背离另一块第一卡接板34的侧壁设置有卡块342,第二卡接板41上开设有若干卡孔411,若干卡块342一一对应卡装于卡孔411内,同时卡接凸起341的厚度为第一卡接板34厚度的一半(对照图3),第二卡接板41上位于卡孔411靠近第一卡接板34的一侧开设有供卡接凸起341嵌入的卡接填充槽412,卡接填充槽412的高度和卡接凸起341的厚度一致,使得导风锥3与封闭壳4卡接固定后,内壁较为平整(对照图3)。

导风锥3内壁还设置有加强肋板35,加强肋板35两端与延伸到分别位于上下且相对的两个卡接凸起341上,用于加强卡接凸起341,使得卡接凸起341不容易损坏。

第一卡接板34朝向第二卡接板41的侧壁设置有若干齿块343,若干齿块343与若干卡接凸起341交替设置,第二卡接板41朝向第一卡接板34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齿槽413,若干齿块343一一对应插装于齿槽413内,齿槽413的槽底开设有第一半孔4131,齿块343上开设有第二半孔3431,齿块343插装于齿槽413内时,第一半孔4131和第二半孔3431形成供安装部812穿过的限位转孔9(对照图3),同时安装部812的直径小于连接部811的直径,从而把连接部811限制在导风锥3和封闭壳4之间的空间内。

参照图3和图7,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竖直叶片组的竖直叶片拨动,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51、第一锥齿轮52、第二锥齿轮53和连杆54,第二锥齿轮53固定于竖直叶片组的其中一个竖直叶片的连接部811上,出风口装饰板(2)安装于壳体1上,第一电机51安装于出风口装饰板(2)朝向壳体1的一侧,封闭壳4背离导风锥3的一侧开设有供第一电机51插入的安装口42,第一锥齿轮52固定于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并在出风口装饰板(2)安装后与第二锥齿轮53啮合。

参照图6,连杆54水平设置,连杆54上开设有若干转孔541,连接部811上悬伸设置有摆动杆8111,摆动杆8111远离连接部811的一端设置有插柱8112,插柱8112与连接部811平行,插柱8112滑移穿设于转孔541内,从而通过连杆54实现若干竖直叶片之间的连动。

参照图1和图3,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水平叶片组的水平叶片拨动,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61、第三锥齿轮62、第四锥齿轮63、导风轮连杆和导风轮65,第二电机61安装固定于壳体1一侧上,导风轮连杆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导风轮连杆641和第二导风轮连杆642与第一水平叶片71和第二水平叶片72一一对应相互连接。

参照图4和图8,第一水平叶片71和第二水平叶片72结构一致且在壳体1内的安装方式也一致,此处以第一水平叶片71为例,对水平叶片在壳体1内的安装方式以及与导风轮连杆之间的固定进行描述,第一水平叶片71的两端一一对应分别设置有转柱711和插管712,壳体1上开设有转动孔14,转柱711与转动孔14同轴并安装于转动孔14,转柱711在转动孔14内可以自由转动,壳体1上还连接有转动管15,转动管15与壳体1一体固定并与后风道11连通,插管712与转动管15同轴。

第一导风轮连杆641上设置有插杆6411,插杆6411穿过转动管15并插装于插管712内,插管712的管壁开设有卡槽7121,插杆6411远离第一导风轮连杆641的一端设置有卡凸6412,通过卡凸6412卡装入卡槽7121,实现插杆6411与插管712之间的卡接固定,插管712的管壁开设有键槽7122,插杆6411的外壁设置有键凸6413,键凸6413滑移插装于键槽7122内,使得第一导风轮连杆641可以带动第一水平叶片71转动。

参照图4和图9,壳体1上一体设置有供导风轮65安装的轴管16,导风轮65卡装于轴管16上并可绕轴管16的轴线转动。

参照图1,导风轮65位于第二电机61输出轴端部的一侧,第一导风轮连杆641和第二导风轮连杆642分设第二电机61输出轴的上下,导风轮65上设置有供第四锥齿轮63安装固定的齿轮轴651,第三锥齿轮62固定于第二电机61的输出轴上并与第四锥齿轮63啮合,导风轮65上还设置有第一偏心柱652和第二偏心柱653,第一导风轮连杆641远离转动管15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一滑槽713,第一偏心柱652滑移安装于第一滑槽713内,第二导风轮连杆642远离转动管15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二滑槽721,第二偏心柱653滑移安装于第二滑槽721内。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汽车出风口机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同时控制第一水平叶片71和第二水平叶片72拨动,通过平行的第一水平叶片71和第二水平叶片72与导风锥3配合,从而控制风从上风道121吹出还是从下风道122吹出,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控制竖直叶片的拨动,由于竖直叶片包括上导风片82和下导风片83两部分分别对上风道121和下风道122内的风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调节,从而实现风向沿水平方向的调整,两者分别控制互不干扰。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