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导风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1852发布日期:2021-05-28 10:4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导风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用导风板。



背景技术:

散热器属于汽车冷却系统,发动机水冷系统中的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主片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芯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冷空气则因为吸收冷却液散出的热量而升温,所以散热器是一个热交换器。汽车用导风板是用于将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风导向散热器的部件。

汽车用导向板其设计时,通常是安装在散热器的保护罩与散热器前方的汽车前保险杠之间设置左右两块的导风板,这两块导风板沿汽车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进行配置,用来将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风导向散热器内,但是这样的设计方式存在沿汽车上下方向上,导风板的上下端进风量存在泄漏逃逸现象,导致散热器对风能的利用率变低,其他复杂导向板安装结构其结构复杂、装配过程繁琐,导致不满足汽车设计的轻量化要求,而汽车的轻量化,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性,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能够产生更高的加速度,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稳定好、导风效果好的汽车用导风板。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用导风板,包括:

导风板本体,具有前后延伸方向,包括均具有前后延伸方向的第一长边部、第二长边部、第一短边部和第二短边部,所述导风板本体的一端上第一长边部和第二长边部通过第一短边部彼此连接,所述导风板本体相对的另一端上第一长边部和第二长边部通过第二短边部彼此连接;

密封件,由多个密封条组成,粘接在所述导风板本体上,且安装在所述导风板本体前后方向上的前后两端端面上;

挠性部,由多片具有挠性的安装片组成,一体化成型在所述导风板本体的外周部;

所述挠性部包括:

副定位挠性片,翻折设置在所述第一长边部上,靠近所述第一短边部设置;

主定位挠性片,翻折设置在所述第一长边部上,靠近所述第二短边部设置,且所述副定位挠性片与所述主定位挠性片位于第一长边部在前后延伸方向上的同一端面上,所述导风板本体上开设有具有前后延伸方向的第一缺口部,所述第一缺口部位于所述副定位挠性片和所述主定位挠性片之间,所述密封件安装在非第一缺口部位置的导风板本体上;

所述第一短边部上设有开设有具有前后延伸方向的第二缺口部,所述第二短边部上设有具有前后延伸方向的第三缺口部。

优选的,所述导风板本体与挠性部均由树脂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短边部、第二短边部与第一长边部的连接处做圆弧过渡处理,呈弯曲形状,第一短边部、第二短边部与第二长边部的连接处做圆弧过渡处理,呈弯曲形状。

优选的,所述导风板本体的横截面面积自具有副定位挠性片的一端向远离副定位挠性片的一端逐渐变小;且所述导风板本体的横截面面积自具有主定位挠性片的一端向远离主定位挠性片的一端逐渐变小。

优选的,所述密封件由海绵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挠性部还包括:

第一挠性安装片,翻折设置在所述第二长边部上,靠近所述第一短边部设置;

第二挠性安装片,翻折设置在所述第二长边部上,靠近所述第二短边部上,且所述第一挠性安装片与所述第二挠性安装片位于所述第二长边部在前后延伸方向上的同一端面上,该端面上设有所述副定位挠性片和所述主定位挠性片。

优选的,所述挠性部还包括:

第三挠性安装片,翻折设置在所述第一短边部上,靠近所述第一长边部设置;

第四挠性安装片,翻折设置在所述第一短边部上,靠近所述第二长边部设置,且所述第三挠性安装片与第四挠性安装片位于所述第一短边部在前后延伸方向上的同一端面上,该端面上设有所述副定位挠性片和所述主定位挠性片;

所述第三挠性安装片和第四挠性安装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缺口部边缘处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挠性部还包括:

第五挠性安装片,翻折设置在所述第二短边部上,靠近所述第一长边部设置;

第六挠性安装片,翻折设置在所述第二短边部上,靠近所述第二长边部设置,且所述第五挠性安装片与所述第六挠性安装片位于所述第二长边部在前后延伸方向上的同一端面上,该端面上设有所述副定位挠性片和所述主定位挠性片;

所述第五挠性安装片和第六挠性安装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缺口部边缘处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密封件包括:

第一密封件,粘接在所述导风板本体前后方向上的端面上,避开挠性部;

第二密封件,粘接在所述导风板本体前后方向上具有挠性部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副定位挠性片与所述第三挠性安装片之间;

第三密封件,粘接在所述导风板本体前后方向上具有挠性部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主定位挠性片与所述第五挠性安装片之间;

第四密封件,粘接在所述第二缺口部上;

第五密封件,粘接在所述第三缺口部上;

第六密封件,粘接在所述导风板本体前后方向上具有挠性部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第四挠性安装片与所述第一挠性安装片之间;

第七密封件,粘接在所述导风板本体前后方向上具有挠性部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挠性安装片与所述第二挠性安装片之间;

第八密封件,粘接在所述导风板本体前后方向上具有挠性部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挠性安装片与所述第六挠性安装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风板本体的周圈设计及其上设置的密封件和挠性部,可以更稳定、更可靠地安装在汽车上,并在汽车行驶行驶过程中,依旧能保持导风板本体与相配合、连接的汽车零部件的间隙处于封闭状态,具有更好的密封性,增加风能的回收,整体稳定好,导风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升汽车冷却系统对风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导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缺口部一侧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三缺口部一侧的侧视图。

图中:1-导风板本体;第一长边部1a;第二长边部1b;第一短边部1c;第二短边部1d;11-第一缺口部;12-第二缺口部;13-第三缺口部;2-密封件;21-第一密封件;22-第二密封件;23-第三密封件;24-第四密封件;25-第五密封件;26-第六密封件;27-第七密封件;28-第八密封件;3-挠性部;31-副定位挠性片;32-主定位挠性片;33-第一挠性安装片;34-第二挠性安装片;35-第三挠性安装片;36-第四挠性安装片;37-第五挠性安装片;38-第六挠性安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请参阅图1,该导风板包括:

导风板本体1,设置在汽车上,具有前后延伸方向,与汽车前部的汽车零部件进行连接,例如安装在汽车散热器的侧部,具体的位于散热器其保护罩与汽车前保险杠之间,可以将汽车行驶时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内,包括均具有前后延伸方向的第一长边部1a、第二长边部1b、第一短边部1c和第二短边部1d,导风板本体1的一端上第一长边部1a和第二长边部1b通过第一短边部1c彼此连接,导风板本体1相对的另一端上第一长边部1a和第二长边部1b通过第二短边部1d彼此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短边部1c、第二短边部1d与第一长边部1a的连接处做圆弧过渡处理,呈弯曲形状,第一短边部1c、第二短边部1d与第二长边部1b的连接处做圆弧过渡处理,呈弯曲形状。

由于在汽车设计中,为了防止汽车各个零部件彼此之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而相互发生接触,产生异常的声音,造成不必要的车噪,或者直接使得汽车各个零部件之间由于相互接触产生磨损,导致汽车零部件损坏或者变形,因此在极为靠近的汽车零部件之间会形成有规定尺寸的间隙。

该导风板的设计,由于导风板本体1采用整体化的周圈设计,避免了导风板本体1的上下端产生空缺,造成上下端进风量的泄露,增加风能的回收,整体稳定好,导风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升汽车冷却系统对风能的利用率。

密封件2,由多个密封条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2由海绵材料制成,粘接在导风板本体1上,且安装在导风板本体1前后方向上的前后两端端面上,由于在导风板本体1与导风板本体1周围进行配合、连接得到汽车零部件之间存在设计间隙,因此需要通过密封件2去填充这些设计间隙,形成密封、缓冲材料,封闭这些间隙避免通过导风板本体1导入的风通过这些间隙逃逸到导风板本体1外部,导致汽车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降低。

挠性部3,由多片具有挠性的安装片组成,一体化成型在导风板本体1的外周部,这样的设置可以实现制造性的提高,在导风板本体1安装在汽车上时,以挠性变形的方式与汽车前部的汽车零部件定位并接触连接,通过挠性部3的挠性变形量可以根据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自调节,有效缓冲甚至直接吸收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载荷,使得导风板本体1与汽车零部件连接时更加稳定。

即该导风板通过导风板本体1的周圈设计及其上设置的密封件2和挠性部3,可以更稳定、更可靠地安装在汽车上,并在汽车行驶行驶过程中,依旧能保持导风板本体1与相配合、连接的汽车零部件的间隙处于封闭状态,具有更好的密封性,增加风能的回收,整体稳定好,导风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升汽车冷却系统对风能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本体1与挠性部3均由树脂材料制成,同时挠性部3的各个挠性的安装片均采用薄平板片状,即挠性部3的厚度小于导风板本体1的厚度设置。

请参阅图2、图3和与图4,挠性部3包括:

副定位挠性片31,翻折设置在第一长边部1a上,靠近第一短边部1c设置;

主定位挠性片32,翻折设置在第一长边部1a上,靠近第二短边部1d设置,且副定位挠性片31与主定位挠性片32位于第一长边部1a在前后延伸方向上的同一端面上,导风板本体1上开设有具有前后延伸方向的第一缺口部11,第一缺口部11位于副定位挠性片31和主定位挠性片32之间,密封件2安装在非第一缺口部11位置的导风板本体1上,同时第一短边部1c上设有开设有具有前后延伸方向的第二缺口部12,第二短边部1d上设有具有前后延伸方向的第三缺口部13;

导风板本体1是通过挠性部3安装在汽车前保险杠上的,第二缺口部12和第三缺口部13的设计是为了避让汽车前保险杠的防撞梁,第一缺口部11的设计是为了避让汽车前保险杠的支架结构,同时与支架面形成上下分层关系。

第一挠性安装片33,翻折设置在第二长边部1b上,靠近第一短边部1c设置;

第二挠性安装片34,翻折设置在第二长边部1b上,靠近第二短边部1d上,且第一挠性安装片33与第二挠性安装片34位于第二长边部1b在前后延伸方向上的同一端面上,该端面上设有副定位挠性片31和主定位挠性片32。

第三挠性安装片35,翻折设置在第一短边部1c上,靠近第一长边部1a设置;

第四挠性安装片36,翻折设置在第一短边部1c上,靠近第二长边部1b设置,且第三挠性安装片35与第四挠性安装片36位于第一短边部1c在前后延伸方向上的同一端面上,该端面上设有副定位挠性片31和主定位挠性片32;

第三挠性安装片35和第四挠性安装片36分别设置在第二缺口部12边缘处的两侧。

第五挠性安装片37,翻折设置在第二短边部1d上,靠近第一长边部1a设置;

第六挠性安装片38,翻折设置在第二短边部1d上,靠近第二长边部1b设置,且第五挠性安装片37与第六挠性安装片38位于第二长边部1b在前后延伸方向上的同一端面上,该端面上设有副定位挠性片31和主定位挠性片32;

第五挠性安装片37和第六挠性安装片38分别设置在第三缺口部13边缘处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副定位挠性片31、主定位挠性片32、第一挠性安装片33、第一挠性安装片34、第三挠性安装片35、第四挠性安装片36、第五挠性安装片37和第六挠性安装片38加工出相应的定位孔以及安装孔,进行定位配合和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本体1的横截面面积自具有副定位挠性片31的一端向远离副定位挠性片31的一端逐渐变小;且所述导风板本体1的横截面面积自具有主定位挠性片32的一端向远离主定位挠性片32的一端逐渐变小。

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密封件2包括:

第一密封件21,粘接在导风板本体1前后方向上的端面上,避开挠性部3;

第二密封件22,粘接在导风板本体1前后方向上具有挠性部3的端面上,且位于副定位挠性片31与第三挠性安装片35之间;

第三密封件23,粘接在导风板本体1前后方向上具有挠性部3的端面上,且位于主定位挠性片32与第五挠性安装片37之间;

第四密封件24,粘接在第二缺口部12上;

第五密封件25,粘接在第三缺口部13上;

第六密封件26,粘接在导风板本体1前后方向上具有挠性部3的端面上,且位于第四挠性安装片36与第一挠性安装片33之间;

第七密封件27,粘接在导风板本体1前后方向上具有挠性部3的端面上,且位于第一挠性安装片33与第二挠性安装片34之间;

第八密封件28,粘接在导风板本体1前后方向上具有挠性部3的端面上,且位于第二挠性安装片34与第六挠性安装片38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风板本体1的周圈设计及其上设置的密封件2和挠性部3,可以更稳定、更可靠地安装在汽车上,并在汽车行驶行驶过程中,依旧能保持导风板本体1与相配合、连接的汽车零部件的间隙处于封闭状态,具有更好的密封性,增加风能的回收,整体稳定好,导风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升汽车冷却系统对风能的利用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