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车辆的止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89856发布日期:2021-11-03 11:4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及车辆的止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货物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及车辆止挡装置。


背景技术:

2.货车运载货物时,需要对货物进行固定,避免运输过程中货物晃动或者掉落。
3.当前对于货物的固定方式通常为捆绑形式,即货车上通常安装有栓接环结构,用于提供绳索的固定,使用绳索将货物捆绑至车体上,进而实现货车与车体的固定。
4.栓接环结构自身机构复杂,需要与绳索配合才能实现对货物的固定,操作复杂,效率比较低,而且不能满足货车对于集装箱运输的需求,这样大大限制了货车运载货物的种类。
5.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缺陷之一,提高货车运载货物灵活性,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且能够提高货车运载货物灵活性的车辆的止档装置及车辆。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止挡装置,包括安装座和止挡体,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止挡体通过铰接轴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止挡体设置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所述止挡体还包括止挡面和抵靠部,当所述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一孔部,所述抵靠部与所述限位部抵靠以限制所述止挡体绕所述铰接轴转动,所述止挡面大致处于竖直状态;当所述铰接轴安装于所述第二孔部,在铰接轴由所述第一孔部移动至所述第二孔部过程中,所述抵靠部与限位部解除抵靠,所述止挡面能够由所述竖直装置转动至大致处于水平状态。
8.本实用新型中止挡体上设置有铰接孔,能够改变止挡体与安装座的铰接位置,进而切换止挡体处于止挡状态或者非止挡状态,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货物限位效率,并且该止挡装置适用于车载集装箱的止挡限位,大大提高了现有货车运载货物的灵活性。
9.可选的,所述安装座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壁和第二立壁,所述止挡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立壁和所述第二立壁之间,所述铰接轴的两端转动支撑于所述第一立壁和所述第二立壁,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立壁和所述第二立壁之间。
10.可选的,所述第一立壁和所述第二立壁的下端面之间连接有底壁,所述第一立壁和所述第二立壁的内端面之间连接有中间壁,当所述铰接轴安装于所述第一孔部时,所述止挡体与所述底壁、中间壁至少一者抵靠。
11.可选的,所述底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12.可选的,当所述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二孔部,所述止挡体至少部分支撑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当所述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二孔部,所述止挡体完全位于所述安装腔内部,或者所
述止挡体大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
13.可选的,所述铰接孔包括水平孔段以及自所述水平孔段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二者远离所述水平孔段的端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孔部和所述第二孔部。
14.可选的,所述止挡体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纵向壁,两纵向壁之间固定有连接壁,两所述立壁上设置的所述铰接孔相对应,所述铰接轴同时设置于两所述立壁的铰接孔之间,两所述纵向壁、所述连接壁至少一个部分形成所述抵靠部,两所述纵向壁的内侧面形成所述止挡面。
15.可选的,所述连接壁包括第一连接壁和第二连接壁,分别内侧部和底部。
16.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侧边安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止挡装置,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车体。
17.可选的,当所述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一孔部,所述止档装置的上表面不高于其安装位置附近所述车体的上表面。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止挡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中a

a放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车体上的止档装置处于止档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23.其中图1至图5中:
[0024]1‑
安装座;11

第一立壁;12

第二立壁;13

底壁;13a

通孔;2
‑ꢀ
止挡体;21

第一纵向壁;22

第二纵向壁;23

第一连接壁;24

第二连接壁;3

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止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 a

a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车体上的止档装置处于止档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0027]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止挡装置,其包括安装座1和止挡体2。
[0028]
其中,安装座1上设置有限位部,止挡体2通过铰接轴3与安装座1铰接。止挡体2设置有铰接孔,铰接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止挡体2还包括止挡面和抵靠部,当铰接轴3位于第一孔部,抵靠部与限位部抵靠以限制止挡体2绕铰接轴3转动,止挡面大致处于竖直状态;当铰接轴3安装于第二孔部,在铰接轴3由第一孔部移动至第二孔部过程中,抵靠部与限位部解除抵靠,止挡面能够由竖直装置转动至大致处于水平状态。
[0029]
可以选择合适数量的止挡装置安装于车体100的侧边,止挡装置安装时,安装座1与车体100固定连接,当处于对货物止挡限位时,转动止挡体2以使铰接轴3与第一孔部配
合,此时抵靠部与限位部抵靠以限制止挡体2绕铰接轴3转动,止挡面大致处于竖直状态,且朝向车辆货物一侧,以实现对车体100上承载货物的限位,车辆两纵向侧边上的止挡装置可以实现货物横向限位,同理安装于车辆横向侧边的止挡装置可以实现货物纵向位置限定。
[0030]
当无需对货物进行位置限定时,只需将讲解周由第一孔部移动至第二孔部,在移动过程中,抵靠部与限位部解除抵靠,止挡面能够由竖直装置转动至大致处于水平状态。
[0031]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止挡体2上设置有铰接孔,能够改变止挡体2与安装座1的铰接位置,进而切换止挡体2处于止挡状态或者非止挡状态,操作简单,有利于提高货物限位效率,并且该止挡装置适用于车载集装箱的止挡限位,大大提高了现有货车运载货物的灵活性。
[0032]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安装座1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壁11和第二立壁12,止挡体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立壁11 和第二立壁12之间,铰接轴3的两端转动支撑于第一立壁11和第二立壁12,限位部设置于第一立壁11和第二立壁12之间。至少当止挡体2转动至铰接轴3处于第一孔部时,止挡面伸出安装腔的外部。
[0033]
止挡体2部分位于安装腔内部,安装空间占据比较小。
[0034]
具体地,第一立壁11和第二立壁12的下端面之间连接有底壁,第一立壁11和第二立壁12的内端面之间连接有中间壁,当铰接轴3 安装于第一孔部时,止挡体2与底壁、中间壁至少一者抵靠。
[0035]
止挡体2与底壁或者能够中间壁抵靠,能够抑制止挡体2回转,定位止挡面处于竖直状态。
[0036]
上述各实施例中,位于第一立壁11和第二立壁12之间的底壁13 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13a。当外部雨水等液体介质或小颗粒物质进入底壁上表面时,液体介质或小颗粒物质可以自底壁上的通孔13a 流动至外部,提高止挡体2围绕铰接轴3转动的灵活性,避免卡止。
[0037]
具体地,当铰接轴3位于第一孔部,止挡体2至少部分支撑于安装腔的底壁13;当铰接轴3位于第二孔部,止挡体2完全位于安装腔内部,或者止挡体2大部分位于安装腔。
[0038]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铰接孔包括水平孔段以及自水平孔段 2a1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孔段2a2和第二孔段2a3,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2a3二者远离水平孔段的端部分别形成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
[0039]
以止档装置初始处于图1所示位置为例,向右侧拉动止挡体2使铰接轴3沿第二孔段2a3滑动至水平孔段2a1,然后再向上转动止挡体2,是的铰接轴3最后滑动第一孔段2a2,此时止档面处于竖直状态。
[0040]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铰接孔的描述是以图4为参照,仅是为了描述语言的简洁。
[0041]
具体地,上述各实施例中,止挡体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纵向壁,如图所示两纵向壁分别定义为第一纵向壁21和第二纵向壁22。两纵向壁之间固定有连接壁,两纵向壁上设置的铰接孔相对应,铰接轴3 同时设置于两立壁的铰接孔之间,两纵向壁、连接壁至少一个部分形成抵靠部,两立壁的内侧面形成止挡面。
[0042]
该结构的止挡体2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结构重量比较轻。
[0043]
具体地,连接壁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壁23和第二连接壁24,分别内侧部和底部。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将止挡体2安装后朝向货物的一侧的端部定义为内侧部。
[0044]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100,所述车体 100侧边安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止挡装置,其中止挡装置的安装座1固定连接车体100,安装座1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他方式与车体100固定。
[0045]
安装座1安装后,当铰接轴3位于第一孔部时,整个止挡装置的上表面可以不高于其安装位置附近车体100的上表面。
[0046]
车辆的其他结构请参考当前技术,本文不做赘述。
[0047]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上述止挡装置,故该车辆也具有止挡装置的上述技术效果。
[004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辆及车辆止挡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