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单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3430发布日期:2021-06-29 23:5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电动单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单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单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公共自行车在全国各地兴起,对居民出行有很大帮助,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共享电动单车的研制势在必行,共享电动单车尤其适合大城市大人流量的地区,能进一步缓解城市拥堵,保护环境,同时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方式。现有共享电动单车的充电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运营公司随时为电动车换蓄电池;另一种是采用固定的充电桩,但是目前使用的充电桩需要使用者还车后手动将电动车的充电插头插入充电桩,并派专人时刻检查。对使用者并不便利,并且增加了电动单车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动单车充电桩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单车充电桩,旨在解决充电过程繁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动单车充电桩,所述电动单车的充电头与车架连接,所述充电头靠近前轮设置并向远离后轮的方向延伸;所述电动单车充电桩包括支撑架和充电座,所述支撑架固定于地面,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供所述电动单车的前轮通过的通孔;所述充电座设于所述支撑架远离地面的一端,所述充电座上形成一侧开口的充电槽,所述充电槽正对所述开口的壁面上设有电连接器,所述充电头插设于所述充电槽内,所述充电头与所述电连接器抵接。优选地,所述充电头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充电槽的底壁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的位置开设限位槽,所述充电头插设于所述充电槽内,所述限位凸起卡入所述限位槽内。优选地,所述底壁包括基板和弹性板,所述基板包括垂直连接的平直段和止挡段,所述弹性板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槽的开口侧边缘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且与所述止挡段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弹性板与所述平直段之间形成弹性空间。优选地,所述弹性板包括相连接的引导段和限位段,所述引导段与所述充电槽的开口侧边缘连接,且向靠近所述止挡段的方向延伸,所述引导段沿延伸方向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倾斜。优选地,所述引导段与所述限位段平滑过渡。优选地,所述电动单车充电桩还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上开设安装孔,所述充电座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优选地,所述电动单车充电桩还包括设于防护壳内的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和间隔设于底板上的两个连接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充电座连接。优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相邻两侧分别与底板和连接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可以将电动单车充电桩与电动单车的借还进行结合,例如当电动单车的充电头插入充电槽内,并与电连接器抵接时自动进行还车操作,即用户在需进行还车操作时能够在定位还车和通过与电动单车充电桩电连接进行还车这两种操作中择一进行,而不用在进行还车操作后再进行充电操作,使使用者还车及充电更加便利。同时用户通过与电动单车充电桩电连接进行还车时,只要确定还车成功则能够确定电动单车处于充电状态,不用增加额外的工作人员或增加额外的工作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动单车充电桩与电动单车的对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动单车车头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动单车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动单车充电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动单车充电桩的局部截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电动单车充电桩233弹性空间1支撑架3电连接器11通孔4防护壳2充电座5基座21充电槽51底板22限位槽52连接板23底壁53加强板231基板200电动单车2311平直段201充电头2312止挡段202车架232弹性板203前轮2321引导段204后轮2322限位段205限位凸起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动单车200的充电头201与202连接,充电头201靠近前轮203设置并向远离后轮204的方向延伸;电动单车200充电桩100包括支撑架1和充电座2,支撑架1固定于地面,支撑架1上开设有供电动单车200的前轮203通过的通孔11;充电座2设于支撑架1远离地面的一端,充电座2上形成一侧开口的充电槽21,充电槽21正对开口的壁面上设有电连接器3,充电头201插设于充电槽21内,充电头201与电连接器3抵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将电动单车200充电桩100与电动单车200的借还进行结合,例如当电动单车200的充电头201插入充电槽21内,并与电连接器3抵接时自动进行还车操作,即用户在需进行还车操作时能够在定位还车和通过与电动单车200充电桩100电连接进行还车这两种操作中择一进行,而不用在进行还车操作后再进行充电操作,使使用者还车及充电更加便利。同时用户通过与电动单车200充电桩100电连接进行还车时,只要确定还车成功则能够确定电动单车200处于充电状态,不用增加额外的工作人员或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为了防止电动单车200位置变动造成充电头201与充电座2脱离,充电头201上设有限位凸起205,充电槽21的底壁23与限位凸起205对应的位置开设限位槽22,充电头201插设于充电槽21内,限位凸起205卡入限位槽22内。通过在充电座2上设置限位槽22与电动单车200上的限位凸起205进行配合,实现对处于充电状态的电动单车200位置的限定,从而避免电动单车200发生位移,保证充电头201与充电座2连接的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见图5,底壁23包括基板231和弹性板232,基板231包括垂直连接的平直段2311和止挡段2312,弹性板232的一端与充电槽21的开口侧边缘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且与止挡段2312之间形成限位槽22,弹性板232与平直段2311之间形成弹性空间233。具体地,弹性板232包括相连接的引导段2321和限位段2322,引导段2321与充电槽21的开口侧边缘连接,且向靠近止挡段2312的方向延伸,引导段2321沿延伸方向向远离基板231的方向倾斜。即引导段2321倾斜设置,引导段2321的低端高度低于充电头201的高度,方便充电头201的插入,充电头201沿引导段2321上滑直至限位凸起205卡入限位槽22内,此时充电头201与电连接器3抵接实现电连接。引导段2321可以与限位段2322平滑过渡。从而保证充电头201能够平滑的插入充电槽21内,避免在插入过程中对充电头201造成损坏。此外,电动单车200充电桩100还包括防护壳4,防护壳4上开设安装孔,充电座2穿设于安装孔。防护壳4用于对内部元器件进行保护,并且用于对充电座2进行支撑实现充电座2的位置固定。为了保证充电座2的位置稳定,电动单车200充电桩100还包括设于防护壳内的基座5,基座5包括底板51和间隔设于底板51上的两个连接板52,底板51与支撑架1连接,连接板52与充电座2连接。即通过基座5与防护壳4共同实现对充电座2的固定,防止在充电头201的插入过程中造成充电座2的位置变动,保持充电头201与电连接器3的连接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基座5还包括加强板53,加强板53的相邻两侧分别与底板51和连接板52连接。通过设置加强板53提高基座5的承压能力,避免连接板52或底板51变形。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