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动腰托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5542发布日期:2021-08-31 13:4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动腰托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汽车座椅配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动腰托驱动器。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腰部支撑件能够缓解驾驶和乘车过程中腰部的不适,提高乘车体验。对于不同的乘客及同一乘客的不同需求,要求座椅腰托能够随时被调节到需求的高度,目前,调节方式有手动调节和电动调节两种。对于配置较高的车辆一般采用电动调节器,利用电动机驱动蜗轮蜗杆带动调节压铸头实现腰托高度调节的目的。

目前,现有的电动驱动器由于行程及扭矩等原因外形体积较大,会占用座椅内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产品布置;因此,现有的电动腰托驱动器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保证原驱动器的性能,减少原始驱动器内部齿轮啮合,减小产品体积,便于在座椅内部布置,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的新型电动腰托驱动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电动腰托驱动器,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蜗轮和运动蜗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驱动蜗杆,且其与所述传动蜗轮啮合设置;所述传动蜗轮上设置有传动蜗杆,且其与所述运动蜗轮啮合设置;所述运动蜗轮内设置有通孔,且其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运动蜗轮的通孔内设置有丝杠;所述运动蜗轮的螺纹部分与所述丝杠啮合设置,且所述丝杠能够相对所述运动蜗轮轴向运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杠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0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丝杠的轴线平行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壳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结构;

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运动蜗轮的两侧,用于限制所述运动蜗轮相对所述壳体前后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丝杠的端部或者任一所述限位部上的执行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执行件为拉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与所述拉线相邻的接触处开设有开口,且所述开口能够容纳所述拉线贯穿。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地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腰托驱动器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具体地为拉线设计区别于原有驱动器的驱动组件,来带动拉线运动,在保证原有驱动器良好性能情况下,减少原有驱动器内部齿轮的啮合,进而减小产品的体积,以便在座椅内部布置;

本申请通过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蜗杆固接,利用驱动电机的驱动力带动输出轴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蜗杆转动;并且,驱动蜗杆与传动蜗轮啮合设置,使得传动蜗轮在驱动蜗杆转动的同时,同步转动;进一步地,通过在传动蜗轮上设置传动蜗杆,二者为一体结构,传动蜗杆跟随传动蜗轮同步转动,进而带动运动蜗轮转动,再带动丝杠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拉线运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图2为一种新型电动腰托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动蜗轮与传动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5、图6为运动蜗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丝杠与被移动件或发生形变的部件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拉线;2、驱动电机;3、传动蜗轮;4、运动蜗轮;5、驱动蜗杆;6、传动蜗杆;7、丝杠;8、限位部;9、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1、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2所示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电动腰托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驱动电机2、传动蜗轮3和运动蜗轮4;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固接有驱动蜗杆5,且其与所述传动蜗轮3啮合设置;所述传动蜗轮3上设置有传动蜗杆6,且其与所述运动蜗轮4啮合设置;所述运动蜗轮4内设置有通孔,且其上设置有螺纹;所述运动蜗轮4的通孔内设置有丝杠7;所述运动蜗轮4的螺纹部分与所述丝杠7啮合设置,且所述丝杠7能够相对所述运动蜗轮4轴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拉线1设计区别于原有驱动器的驱动结构,利用驱动电机2、传动蜗轮3以及运动蜗轮4的配合,来带动拉线1运动,在保证原有驱动器良好性能情况下,减少原有驱动器内部齿轮的啮合,进而减小产品的体积,以便在座椅内部布置;

将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与驱动蜗杆5固接,利用驱动电机2的驱动力带动输出轴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蜗杆5转动;并且,驱动蜗杆5与传动蜗轮3啮合设置,使得传动蜗轮3在驱动蜗杆5转动的同时,同步转动;

传动蜗杆6,设置在传动蜗轮3上,能够跟随传动蜗轮3同步转动;并且,传动蜗杆6与运动蜗轮4啮合设置,进而带动运动蜗轮4转动;如图3所示,此处,传动蜗杆6与传动蜗轮3为一体结构;

丝杠7,设置在运动蜗轮4内,运动蜗轮4内设置有通孔,通孔上设有螺纹,丝杠7穿过运动蜗轮4内的通孔,并且与通孔上的螺纹啮合设置,运动蜗轮4转动时,带动丝杠7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拉线1运动;此处,丝杠7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柔性或刚性材质;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杠7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0度;

可依据实际空间大小、尺寸要求,调整各级蜗轮蜗杆及丝杠传动比;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2与所述丝杠7的轴线平行设置;如图7所示,丝杠7还可直接与被移动件或发生形变的部件相连,例如腰托支撑的背板,丝杠7的上端部与腰托支撑背板的上部进行固定,此时,丝杠7裸露在壳体的外部;

当执行件为拉线1时,壳体可以设计为将驱动电机2、传动蜗轮3、运动蜗轮4、传动蜗杆6、丝杠7等零部件放置在壳内的壳体结构,壳体外部的拉线1与其他零部件固定。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

在本实施例中,设计壳体结构,用于安装此腰托驱动器所用部件。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壳体9与第二壳体10;

所述第一壳体9和/或所述第二壳体10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结构11;

所述限位结构11位于所述运动蜗轮4的两侧,用于限制所述运动蜗轮4相对所述壳体前后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设计配合使用的第一壳体9与第二壳体10,形成壳体,并在第一壳体9与第二壳体10内壁设计限位结构11,实现对限位部8实现限位的作用,同时,对运动蜗轮4还起到保护的作用;

限位结构11,位于所述运动蜗轮4的两侧,用于限制所述运动蜗轮4相对所述壳体前后移动;

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9和所述第二壳体10与所述拉线1相邻的接触处,用于容纳所述拉线1贯穿;

其中,此限位结构11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丝杠7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部8。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8,设置在所述丝杠7的两端,利用限位部8带动拉线1运动,同时起到限位的作用。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丝杠7的端部或者任一所述限位部8上的执行件。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件,设置在在所述丝杠7的端部或者任一所述限位部8上,此处,所述执行件为拉线1。

其中,壳体上的限位结构11的作用时,驱动电机2开始工作,进而运动蜗轮4开始转动,此时位于运动蜗轮4左右两侧的壳体上的限位结构11,阻止运动蜗轮4左右移动,相对于壳体只能做旋转运动,与运动蜗轮4啮合的丝杠7,相对于壳体进行相对于壳体无旋转运动,只相对于壳体左右运动(左右没有特定含义,只是对于图2中相对而言,随着壳体摆放位置的不同,可以是前后或者上下等等);与丝杠7端部固定的执行件,例如拉线1,同时只进行与丝杠7相同的上下运动,拉线本身没有旋转运动,拉线1的自身扭转缠绕,使得调节运动更加顺畅稳定。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