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7025发布日期:2021-11-29 13:2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


背景技术:

2.新能源产业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和推动发展的产业,其中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前提,没有安全就没有电动汽车的未来。现在的电池箱放置在车上不具有减震性能,使电池箱内部的元件损坏,电池箱损坏后不能够保证新能源汽车正常使用,缩短了电池箱的寿命,而且在工作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不及时热传递给外部,就会减少电池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寿命,严重的甚至会烧毁蓄电池。
3.同时现有的动力电池系统的电池箱组成大多为金属材质的单一结构,主要因为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热量,此金属材质的单一结构利于电池散热,使电池在适宜温度下工作,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但此种结构电池只适应于环境较为温暖的地区,电池的使用环境为
ꢀ‑
20度至50度范围内,若冬季环境温度低于

20度将不利于电池的工作,并将大大降低电池系统的容量和使用寿命。另外此结构的动力电池系统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有一定的温差,例如靠近电池箱外壁的部分散热快,电池温度相对较低,而电池箱中处于内部的电池其散热将会受阻,电池温度相对较高,温差的产生将不利于电池系统的稳定,对电池的使用造成一定危害。最重要的是电池使用过程中若发生燃烧事故,箱体温度会上升,高导热的金属材质发热将引发周边易燃易爆物的燃烧甚至爆炸,给人身和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5.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内侧嵌入设置有箱体,箱体的顶端嵌入设置有顶盖,支撑底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侧板,防护侧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头和第二缓冲柱,支撑底座的内侧底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底板,缓冲底板的表面嵌入设置有第一缓冲柱,箱体的内部固定嵌入设置有电池仓和风机,箱体的顶端表面固定开设有散热口,箱体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散热腔,散热腔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
6.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防护侧板嵌入在支撑底座的外侧顶端,且防护侧板同时在顶盖的顶端铺设,防护侧板设置三块,对箱体的外侧进行包围设置,且防护侧板设置为厚度1cm

2cm之间的高密度阻燃塑胶板。
7.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连接头固定套接在第二缓冲柱两端,且连接头螺旋嵌入在防
护侧板内侧和箱体外侧。
8.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二缓冲柱横向设置多个。
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缓冲柱竖向设置,顶端同时嵌入在箱体的底面。
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散热口开设在箱体的顶端两侧,电池仓在箱体内部竖向设置三组,且电池仓表面开设开槽。
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风机位于电池仓的外侧两边。
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散热腔位于电池仓上方,且散热腔的底部表面均匀分布呈弧形内凹开设的通槽。
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均竖向设置,呈横向分布在散热腔中,且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导热层同时位于散热口的下方位置,且第二导热层呈向上倾斜突出设置。
14.有益效果:
15.该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通过在箱体和防护侧板之间横向嵌入设置第二缓冲柱,有效的对外力进行缓冲,从而避免电池组受到外力影响导致破损燃烧。
16.该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通过第一缓冲柱对箱体进行支撑。
17.该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通过电池仓对电池组进行安装放置,表面设置的开槽利于电池进行散热,而电池产生的热量在风机的作用下,通过散热口向外排出。
18.该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箱体内部的热量通过风机向外排出的时候,进入散热腔中,通过导热层结构相互传导,传导的过程中即对热量进行分散降温,最后通过散热口排出。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剖视图。
22.图1

3中:支撑底座1、箱体2、缓冲底板3、防护侧板4、顶盖5、第一缓冲柱6、第二缓冲柱7、散热口8、电池仓9、风机10、散热腔11、第一导热层12、第二导热层13、连接头14。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阻燃箱,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底座1的内侧嵌入设置有箱体2,箱体2的顶端嵌入设置有顶盖 5,支撑底座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侧板4,防护侧板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头14和第二缓冲柱7,支撑底座1的内侧底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底板3,缓冲底板3的表面嵌入设置有第一缓冲柱6,箱体 2的内部固定嵌入设置有电池仓9和风机10,箱体2的顶端表面固定开设有散热口8,箱体2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散热腔11,散热腔1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
25.其中,防护侧板4嵌入在支撑底座1的外侧顶端,且防护侧板4 同时在顶盖5的顶端铺设,防护侧板4设置三块,对箱体2的外侧进行包围设置,且防护侧板4设置为厚度1cm

2cm之间的高密度阻燃塑胶板。
26.其中,连接头14固定套接在第二缓冲柱7两端,且连接头14螺旋嵌入在防护侧板4内侧和箱体2外侧。
27.其中,第二缓冲柱7横向设置多个,通过在箱体2和防护侧板4 之间横向嵌入设置第二缓冲柱7,有效的对外力进行缓冲,从而避免电池组受到外力影响导致破损燃烧。
28.其中,第一缓冲柱6竖向设置,顶端同时嵌入在箱体2的底面,通过第一缓冲柱6对箱体2进行支撑。
29.其中,散热口8开设在箱体2的顶端两侧,电池仓9在箱体2内部竖向设置三组,且电池仓9表面开设开槽。
30.其中,风机10位于电池仓9的外侧两边,通过电池仓9对电池组进行安装放置,表面设置的开槽利于电池进行散热,而电池产生的热量在风机10的作用下,通过散热口8向外排出。
31.其中,散热腔11位于电池仓9上方,且散热腔11的底部表面均匀分布呈弧形内凹开设的通槽。
32.其中,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均竖向设置,呈横向分布在散热腔11中,且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之间固定连接。
33.其中,第二导热层13同时位于散热口8的下方位置,且第二导热层13呈向上倾斜突出设置,箱体2内部的热量通过风机10向外排出的时候,进入散热腔11中,通过导热层结构相互传导,传导的过程中即对热量进行分散降温,最后通过散热口8排出。
34.工作原理:
35.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使用人员将本装置通过支撑底座1 进行安装,在使用的过程中,防护侧板4内侧和箱体2之间设置的缓冲柱结构对外力进行缓冲,同时风机10运行的时候,带动箱体2内部的热气流向上流动,进入散热腔11中,通过第一导热层12和第二导热层13将热量进行传递,通过散热口8向外排出,防护侧板4结构从外侧对箱体2进行防护,避免温度出现异常导致爆炸,同时箱体 2内部设置的降温结构,有效的将热量向外导出,降低箱体2内部温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