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陆空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4381发布日期:2021-09-29 02:2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陆空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陆空飞行器。


背景技术:

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3.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现有的无人机技术涵道或者螺旋桨均与无人机本体为水平设置,且无法在水中航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海陆空飞行器,该海陆空飞行器:通过机身在机身四角设置电机、螺旋桨及涵道,在四个电机驱动螺旋桨时,通过涵道使得螺旋桨产生的气流聚集,产生推动飞行器的动力,由于涵道组与机身的夹角为135
°
,所以螺旋桨产生的气流可直接将飞行器向前推进,实现快速飞起,通过设置四个电机的转速实现飞行器的变现,飞行器的头部和尾部为尖角设计,可以快速破开水面实现水中航行。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海陆空飞行器,包括机身及机翼,所述机身设有前涵道组及后涵道组,所述前、后涵道组由两个涵道组成,通过设置前后涵道组的转速或者功率可以改变飞行器的飞行模式,实现飞行器在不同的环境下稳定飞行,所述涵道内设有电机座,电机座上设有电机及螺旋桨,电机嵌入在电机座内,通过电机座可有效的保持电机的稳定运行,所述电机座的侧面设有连接在涵道上的电机座支撑架,通过支撑架将电机座固定在涵道的中部,保证螺旋桨产生的气流稳定,所述机身底面的侧边设有线槽,导线从线槽中走线,将控制器与各个电机电性连接,实现控制器对各个电机的控制,且机身的中部设有电池放置槽及控制器放置槽,通过放置槽将电池固定在机身内部,且电池放置槽上设有电池保护盖,电池保护盖和电池放置槽形成配合,防止在飞行的过程中电池从机身中脱落,控制器放置槽上设有飞控保护盖,可为控制器提供稳的工作环境,避免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其他因素干扰控制器的正常工作,所述机翼设置在机身的顶面,从顶面向机身的左右两侧延伸,机身和机翼之间过渡平滑,有效减少空气阻力,便于飞行器飞行,所述涵道组与机身呈一定夹角,且机身的机尾上设有尾翼,通过设置涵道的角度,实现飞行器适用于水平、贴地、贴水或者潜入水中进行航行的效果。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涵道组与后涵道组相互平行,两组涵道之间在相同的角
度下可以产生使飞行器向前飞行的气流,通过设置各个涵道的转速或者功率实现飞行器不同角度的飞行,所述前涵道组上设有将两个涵道连接的第一固定架,在飞行器以不同角度飞行时,第一固定架可以使得两个涵道之间不发生位置的改变,提高前涵道组的刚性,保证使用者稳定操作飞行器,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中部连接在机身的头部顶端处,进而保证在飞行过程中前涵道组与机身之间不发生形变,利于飞行器平稳航行,所述后涵道组上设有将两个涵道连接的第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从机翼的侧面穿过,在飞行器以不同角度飞行时,第二固定架可以使得两个涵道之间不发生位置的改变,提高后涵道组的刚性,保证使用者稳定操作飞行器,所述第二固定架从机翼的侧面穿过,进而保证在飞行过程中前涵道组与机身之间不发生形变,利于飞行器平稳航行,第一固定架及第二固定架的配合提高了飞行器的整体刚性,使得飞行器适用于不同的环境。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身的形状为中部较宽并且宽度向前后两端逐渐缩小,所述机翼与机身之间呈圆弧状,有效的减少空气或者水的阻力,且机身10 的头部尾部均为尖角设计在飞行器进入水面时,飞行器的前端呈尖刺状,可更加快速平稳的进入水面。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身与前涵道组及后涵道组呈波浪状,符合空气力学,使得飞行器功耗更小,飞行更加快速平稳。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前涵道组、后涵道组与机身为一体成型,使得飞行器整体刚性较好,适用于不同环境下航行。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线槽沿贴合在机身侧边,并且与机身侧边形状相同,使得机身的中部空间最大化,可以容纳最大的电池组,提高飞行器的续航能力。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机座的侧面部分镂空,且各个电机座上设有两个镂空处,在电机座上呈对称分布,在能牢固固定电机的同时减少了电机座的重量,使得飞行器的重量降低。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机座支撑架以电机座为圆心呈圆周分布,且电机座支撑架设有3个支架,各个支架之间夹角为120
°
,3个支架即可牢固的将电机座撑起,且支架均匀的分布在涵道内,可均匀的承受螺旋桨转动时的反冲力。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涵道组与机身的夹角为90

170
°
,通过改变涵道组与机身的夹角,可以对飞行器的最高飞行速度进行限定,提高安全性。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涵道组与机身的夹角为135
°
,当涵道与机身的夹角为135
°
时,电机驱动飞行起航行的功率最小。
16.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在性能上:
18.(1)可实实现贴地、贴水飞行,也可在水中航行;
19.(2)重量、体积较小,飞行速度可控;
20.(3)一体化程度高,控制简单有效;
21.(4)四涵道驱动,飞行稳定性高。
22.2、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
23.(1)结构可靠、简单,一体化成型不易损坏;
24.(2)前、后涵道组均设有固定架,使其不易形变;
25.(3)采用流线型设计,有效降低功耗,提高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之一;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槽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之二;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之三;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32.图中:涵道1、电机座2、电机座支撑架3、线槽4、电池保护盖5、飞控保护盖6、机翼7、机尾8、尾翼9、机身10、前涵道组11、后涵道组12、第一固定架13、第二固定架14。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请参阅图1

5:一种海陆空飞行器,包括机身10及机翼7,所述机身10设有前涵道组11及后涵道组12,所述前、后涵道组由两个涵道1组成,通过设置前涵道组11级后涵道组12内电机的转速限定飞行器的飞行方向及飞行高度,所述涵道1内设有电机座2,电机座2上设有电机及螺旋桨,飞行器启动时,电机带动螺旋桨,使得螺旋桨发生转动,使得螺旋桨产生气流,通过涵道1使得气流更加均衡平稳,飞行器得以平稳航行,所述电机座3的侧面设有连接在涵道1上的电机座支撑架3,通过设置电机支撑座3可以保证电机在驱动螺旋桨时,电机座2不会发生形变,所述机身10底面的侧边设有线槽7,且机身10的中部设有电池放置槽及控制器放置槽,控制器放置在控制器放置槽中,通过导线将前涵道组11级后涵道组12连接,通过线槽7可以使得走线整洁,使得机身10 内部构造模块化,易于替换未修,控制器接受遥控端发出的指令,对各个电机进行控制,使得飞行器按照使用者的指令调整方向,电池放置槽上设有电池保护盖5,电池保护盖5为可拆卸设置,方便用户自行跟换电池包,电池保护盖5 可以采用卡扣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等固定方式,控制器放置槽上设有飞控保护盖 6,有效保护控制器的稳定性,防止干扰,降低误差,所述机翼7设置在机身10 的顶面,从顶面向机
身10的左右两侧延伸,机翼7与机身10为一体化成型,有效避免乱流、水流对飞行器的干扰,保证航行的稳定,使得飞行器具备海陆空飞行的条件,所述前、后涵道与机身10呈一定夹角,四个电机以相同转速带动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气流即可将飞行器向前推进,启动迅速,且机身10的机尾8上设有尾翼9,通过增强飞行的稳定性,在航行中,需要转变方向时,控制器控制一侧电机的转速增加,另一侧电机转速不变,即可实现飞行器朝电机的转速不变的一侧飞行,入水时,前涵道组11上的电机转速降低,即可实现飞行器朝下飞行,进入水面,所述线槽4、电池保护盖5、飞控保护盖6均设有防尘防水的胶圈,避免灰尘液体等异物进入机身10内。
37.较佳的,前涵道组11与后涵道组12相互平行,所述前涵道组11上设有将两个涵道1连接的第一固定架13,所述第一固定架13的中部连接在机身10的头部顶端处,所述后涵道组12上设有将两个涵道1连接的第二固定架14,所述第二固定架14从机翼7的侧面穿过。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飞行的过程中,通过变换电机的转速实现飞行方向的改变,第一固定架13级第二固定架14可以提高前涵道组11、后涵道组 12与机身10的刚性,防止在变换方向的过程中,前涵道组11或后涵道组12上设置的涵道1发生偏转,使得飞行的方向出现偏差。
39.较佳的,机身10的形状为中部较宽并且宽度向前后两端逐渐缩小,所述机翼7与机身10之间呈圆弧状,且机身10的头部尾部均为尖角设计。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减少空气或者水的阻力,在飞行器进入水面时,飞行器的前端及尾部呈尖刺状,可更加快速平稳的进入水面或离开水面,有效的降低进入水面或者离开水面时,飞行器的功耗,提高飞行器的续航能力。
41.较佳的,机身10与前涵道组11及后涵道组12呈波浪状。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符合空气力学,使得飞行器功耗更小,启动快,飞行更加快速平稳。
43.较佳的,第一固定架13、第二固定架14、前涵道组11、后涵道组12与机身为一体成型。
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高前涵道组11、后涵道组12与机身10的刚性,防止在变换方向的过程中,前涵道组11或后涵道组12上设置的涵道1发生偏转,使得飞行的方向出现偏差,在进入水面时,第一固定架13可以配合机身破开水面,使得飞行器可快速进入水中。
45.较佳的,线槽4沿贴合在机身10侧边,并且与机身10侧边形状相同。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身的中部空间最大化,可以容纳最大的电池组,提高飞行器的续航能力,也可在机身10内部设微型摄像头,gps定位装置等,丰富飞行器的功能。
47.较佳的,电机座的侧面部分镂空,且各个电机座上设有两个镂空处,在电机座上呈对称分布。
4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牢固固定电机的同时减少了电机座的重量,使得飞行器的重量降低,进一步的提高飞行器的续航能力。
49.较佳的,电机座支撑架3以电机座2为圆心呈圆周分布,且电机座支撑架3 设有3个支架,各个支架之间夹角为120
°

5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个支架即可牢固的将电机座2撑起,且支架均匀的分布
在涵道1内,可均匀的承受螺旋桨转动时的反冲力,有效避免电机座2 发生偏转。
51.较佳的,涵道组与机身的夹角为90

170
°

5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改变涵道组与机身的夹角,可以对飞行器的最高飞行速度进行限定,提高安全性,使得飞行器适用于不同的群体,作为儿童玩具时,可将夹角设置的较小,使得飞行器的速度更加缓慢,作为其他用途可将夹角设置的较大,使得飞行器的速度较快。
53.较佳的,涵道组与机身的夹角为135
°

5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飞行器的启动和飞行速度最快。
55.工作原理:通过在机身10四角设置电机、螺旋桨及涵道1,在四个电机驱动螺旋桨时,通过涵道1使得螺旋桨产生的气流聚集,产生推动飞行器的动力,由于涵道1组与机身10的夹角为135
°
,所以螺旋桨产生的气流可直接将飞行器向前推进,使得飞行器快速起飞,当需要转向时,机身一侧的电机转速不变,另一侧电机转速增加,使得飞行器朝电机转速不变一侧进行转向,降落时,则四个电机同时减速,使得飞行器缓慢的降落;入水时,后涵道组12转速增加,前涵道组11转速降低,通过将飞行器的头部和尾部设计为尖角状,可以快速破开水面实现水中航行。使得飞行器呈倾斜状切入水面,使得飞行器进入水中。
5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