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驱动装置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3153发布日期:2021-11-15 23:40阅读:90来源:国知局
动力驱动装置及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驱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驱动装置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交通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动力驱动装置可以将电机的转速通过变速器传递至汽车车轮,动力驱动装置的优劣性,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nvh性能。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且现有技术中传动系统的输出轴需要承受离合器总成等带来的轴向力和径向力,如此,电机输出轴容易损坏,且在电动汽车高速行驶时,会给汽车的nvh性能带来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动力驱动装置存在的结构复杂、影响汽车的nvh性能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动力驱动装置和电动汽车。
4.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驱动装置,包括轴承、电机总成、离合器总成和用于安装所述离合器总成的安装盘,所述安装盘包括连接所述离合器总成的盘体、安装在所述盘体上的凸轴,以及穿透所述凸轴并与所述凸轴同轴设置的通孔;所述电机总成上设有轴承孔;所述凸轴通过所述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孔中,所述电机总成的输出轴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盘体。
5.可选地,所述凸轴上设有第一挡肩,所述轴承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挡肩;位于所述轴承孔中的所述轴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肩和所述第二挡肩抵接。
6.可选地,所述离合器总成包括摩擦盘和连接所述安装盘的离合器盖板;所述安装盘和所述离合器盖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摩擦盘的安装空间;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摩擦盘。
7.可选地,所述盘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挡肩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凸轴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盘体上。
8.可选地,所述电机总成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花键;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花键适配的第二花键;所述输出轴通过适配连接的所述第一花键和所述第二花键连接所述凸轴。
9.可选地,所述盘体背离所述凸轴的平面上设有与所述摩擦盘摩擦连接的摩擦平面,所述离合器总成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离合器盖板上的膜片弹簧,所述膜片弹簧用于将所述摩擦盘抵接在所述摩擦平面上以使得所述离合器总成结合。
10.可选地,所述电机壳体上凹陷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安装盘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凸出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轴承孔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
11.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12.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动力驱动装置。
13.可选地,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汽车变速器的合箱面;所述合箱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汽车变速器上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汽车变速器通过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固定件连接在所述合箱面上。
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盘包括连接所述离合器总成的盘体、安装在所述盘体上的凸轴,以及穿透所述凸轴并与所述凸轴同轴设置的通孔;所述电机总成上设有轴承孔;所述凸轴通过所述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孔中,所述电机总成输出轴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盘体。所述离合器总成与所述输出轴在结合和分离的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力和径向力会传递至所述轴承(而不会直接被输出轴承受),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电机总成的电机输出轴,延长了所述电机总成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盘的通孔连接所述盘体,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输出轴的悬臂结构短,离合器总成的径向跳动小,相比于所述输出轴直接连接所述离合器总成的结构,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减小电动汽车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了该动力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和电动汽车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驱动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驱动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驱动装置的安装盘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驱动装置的安装盘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驱动装置与汽车变速器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2.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23.1、轴承;2、电机总成;21、电机壳体;211、轴承孔;212、安装槽;213、连接部;214、加强筋;215、合箱面;216、第一固定孔;22、输出轴;3、离合器总成;31、摩擦盘;32、离合器盖板;33、安装空间;4、安装盘;41、盘体;411、第一安装孔;42、凸轴;421、第一挡肩;4211、第二安装孔;43、通孔;5、汽车变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驱动装置,包括轴承1、电机总成2、离合器总成3和用于安装所述离合器总成3的安装盘4;所述安装盘4包括连接所述离合器总成
3的盘体41、安装(通过螺旋等方式安装)在所述盘体41上的凸轴42,以及穿透所述凸轴42并与所述凸轴42同轴设置的通孔43;所述电机总成2(也即电机壳体21)上设有轴承孔211;所述凸轴42通过所述轴承1转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孔211中,所述电机总成2的输出轴22穿过所述通孔43连接所述盘体41。可以理解地,所述轴承1的内圈与所述凸轴42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轴承1的外圈与所述轴承孔211的内壁过盈配合,从而实现所述安装盘4与所述电机壳体21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通孔43依次穿过所述凸轴42和所述盘体41。
2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盘4远离所述电机总成2的端面上安装有所述离合器总成3,且所述输出轴22穿过所述通孔43与所述离合器总成3连接,从而所述电机总成2通过该安装盘4选择性地连接或分离所述离合器总成3;具体地,所述电机总成2的输出轴22带动所述盘体41转动,而所述盘体41选择性地带动所述离合器总成3的转动(也即离合器总成3实现与盘体41的结合或分离),从而实现汽车变速和动力分离。
2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机总成2包括电机壳体21和输出轴22;所述安装盘4包括盘体41、安装在所述盘体41上的凸轴42,以及穿透所述凸轴42并与所述凸轴42同轴设置的通孔43;所述电机壳体21上设有轴承孔211;所述凸轴42通过所述轴承1转动安装在所述轴承孔211中,所述输出轴22穿过所述通孔43连接所述离合器总成3。所述离合器总成3与所述输出轴22在结合和分离的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力和径向力会传递至所述轴承1(而不会直接被输出轴22承受),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电机总成2的电机输出轴22,延长了所述电机总成2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出轴22穿过所述安装盘4的通孔43连接所述盘体41,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输出轴22的悬臂结构短,所述离合器总成3的径向跳动小,相比于所述输出轴22直接连接所述离合器总成3的结构,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减小电动汽车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了该动力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和电动汽车的nvh性能。
2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凸轴42上设有第一挡肩421,所述轴承孔21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挡肩(图未示);位于所述轴承孔211中的所述轴承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挡肩421和所述第二挡肩抵接。可以理解地,当所述轴承1的内外圈分别安装在所述凸轴42和所述轴承孔211上时,所述轴承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轴肩和所述第二轴肩抵接;从而所述第一轴肩和所述第二轴肩可以防止所述轴承1在所述凸轴42上发生轴向窜动,有效地减小电动汽车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了该动力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和电动汽车的nvh性能。
3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所述盘体4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411,所述第一挡肩421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411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4211,所述凸轴42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4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4211的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盘体上。可以理解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螺栓等;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均为螺纹孔,所述连接件时螺栓;所述凸轴通过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4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4211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盘体41上;此时所述安装盘4为分体式结构,其制造简单,降低了该动力驱动装置的制造成本。
31.作为优选,如图4所示,所述凸轴42和所述盘体41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一体成型式结构的所述安装盘4的强度和刚度更大。
3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离合器总成3包括摩擦盘31和连接所述安装盘4的离合器盖板32;所述安装盘4和所述离合器盖板32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摩擦盘31的安装
空间33;所述输出轴22穿过所述通孔43连接所述摩擦盘31。可以理解地,所述摩擦盘31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33内,所述电机输出轴22可带动所述摩擦盘31在所述安装空间33内转动,所述摩擦盘31的转动可带动汽车变速器5转动,进而带动汽车车轮转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空间33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该动力驱动装置的紧凑性,减小了该动力驱动装置在汽车上的安装空间33。
3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总成2的输出轴22上设有第一花键(图未示);所述通孔4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花键适配的第二花键(图未示);所述输出轴22通过所述第一花键和所述第二花键连接所述凸轴。可选地,所述第一花键为外花键,所述第二花键为内花键;所述输出轴22连接所述凸轴时,所述第一花键插入所述第二花键中。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盘31还设有外凸连接部(例如外花键等),与所述摩擦盘31连接的汽车变速器5的输入轴设有内凹连接部(例如内花键等),汽车变速器5的输入轴通过插入所述内凹连接部的所述外凸连接部连接所述摩擦盘31;可以理解地,当所述内花键和所述外花键相互插接时,再通过穿过所述凸轴并插入所述电机输出轴22的固定件(螺钉、螺栓等)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在径向上,所述电机输出轴22和所述凸轴径向上通过所述内花键和所述外花键进行固定连接,轴向上通过所述固定件进行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该动力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连接紧密,能有效地减小电动汽车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了该动力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和电动汽车的nvh性能。
3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盘体41背离所述凸轴42的平面上设有与所述摩擦盘31摩擦连接的摩擦平面412,所述离合器总成3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离合器盖板32上的膜片弹簧(图未示),所述膜片弹簧用于将所述摩擦盘31抵接在所述摩擦平面412上以使得所述离合器总成3结合。可以理解地,所述膜片弹簧位于所述离合器盖板32和所述摩擦盘31之间,用于带动所述摩擦盘31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摩擦平面412的方向移动。
35.具体地,当需要令离合器总成3结合时,所述膜片弹簧被压缩,此时,在膜片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所述盘体41推动所述摩擦盘31,使得所述摩擦盘31与所述摩擦平面412抵接,此时,所述电机总成2的输出轴22带动所述盘体41的转动,所述盘体41的转动令所述摩擦面412与所述摩擦盘31之间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带动所述摩擦盘31转动,从而,所述摩擦盘31的转动通过所述内凹连接部的所述外凸连接部传递至汽车变速器5并令汽车变速器5转动,如此,实现了所述离合器总成3的结合功能。
36.当需要令所述离合器总成3断开时,所述膜片弹簧被拉伸,此时,在膜片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所述摩擦盘31朝向远离所述盘体41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摩擦盘31与所述摩擦面412分离,如此,所述盘体41的转动将不会带动所述摩擦盘31以及汽车变速器5转动,实现了离合器总成3断开离合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中,该动力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3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机总成2(也即电机壳体21)上凹陷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安装盘4的安装槽212;所述安装槽212的底部凸出设置有连接部213,所述轴承孔211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13上。可以理解地,所述安装槽212的设计,可以使得所述安装盘4的一端安装进所述安装槽212中,从而使得该动力驱动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另外,所述连接部213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所述电机总成2的输出轴22的悬臂长度,能有效地减小电动汽车的振动和噪音;所述加强筋214的设计,加强了所述电机壳体21的强度和刚度,延长了该动力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3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部213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槽212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多个加强筋214,多个所述加强筋214沿所述连接部213的周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地,所述连接部213在所述电机壳体21的端面上向所述安装盘4的一端凸出,所述加强筋214沿所述连接部213的周向连接在所述连接环的外壁和所述电机壳体21端面之间;且所述加强筋214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为多个,不如12个、16个、20个等。所述加强筋214的设计,加强了所述电机壳体21的强度和刚度,延长了该动力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39.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上述的动力驱动装置。
4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电机总成2(也即)电机壳体21上设有用于连接汽车变速器5的合箱面215。可以理解地,当该动力驱动装置与汽车变速器5连接时,所述合箱面215与汽车变速器5的箱体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实现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机壳体21上设有连接汽车变速器5的合箱面215,从而使得该动力驱动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强度更高。
41.作为优选,所述合箱面215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216,汽车变速器5上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汽车变速器5通过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216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固定件连接在所述合箱面215上。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固定孔216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均为螺纹孔,所述固定件为螺栓,从而通过螺旋与所述第一固定孔216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的螺纹连接,实现所述汽车变速器5连接在所述电机壳体21上。本实用新型中,该动力驱动装置与汽车变速器5的连接简单。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驱动装置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