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玻璃的防雾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7251发布日期:2022-04-16 18:4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窗玻璃的防雾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窗玻璃的防雾构造。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关于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进行研究开发,在自动驾驶中,基于由汽车的车内所配置的照相机拍摄的影像来把握车辆周围的状况是很重要的。
3.汽车的车内所配置的照相机隔着汽车的窗玻璃拍摄影像,但当汽车的窗玻璃起雾时,对把握周围的状况所需的影像的拍摄造成妨碍,因此,需防止照相机前的窗玻璃起雾。
4.目前,作为用于防止照相机前的窗玻璃起雾的技术,众所周知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
5.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将支承照相机主体的托架和窗玻璃接合起来的接合部设有对窗玻璃加热的加热部件。加热部件设于与照相机主体的拍摄范围相对应的开口部的周围。另外,作为加热部件,记载了通电加热的热线。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0608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9.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0.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与照相机主体的拍摄范围相对应的开口部的周围设有加热部件。在该情况下,根据起雾对加热部件通电,之后来自加热部件的热量传递到整个开口部,该过程需要时间,因此存在相对于起雾的响应性不充分的问题。
11.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们为了提高相对于起雾的响应性,对于不是在与照相机主体的拍摄范围相对应的开口部(以下,在本说明书中也称作信息获取区域)的周围设置加热部件,而是在整个信息获取区域设置用于防雾的构造进行了研究。
12.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在上述研究的过程中,准备了具有防雾部件的防雾片,将其粘贴在通常使用的窗玻璃的信息获取区域,从而对窗玻璃进行防雾。
13.首先,作为防雾片,准备了在树脂薄膜设有电阻金属层的片。通过对电阻金属层通电,整个电阻金属层迅速进行面发热,因此,通过将该防雾片粘贴于信息获取区域并通电,相对于起雾的响应性充分提高。
14.在进行该防雾片的粘贴时,需防止因防雾片的粘贴导致窗玻璃的透明性受损。
15.为了确保窗玻璃的透明性,作为用于粘贴防雾片的粘接剂,本发明的发明人们研究了使用cop(环烯烃聚合物)的方案,该cop用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16.发明人们重复进行研究的结果是,通过将cop的厚度设为比用作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情况中的通常的厚度薄得多,由此,能够进行乍一看不会损害透明性的粘贴,能够得到窗玻璃的防雾构造。
17.但是,这样得到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虽然从正面观察时看起来是透明的,但若使窗玻璃的角度相对于视线倾斜,则会看到条纹。
18.若采用这样的构造,则在挡风玻璃相对于搭乘者的视线倾斜配置的车型(典型地为跑车)中,窗玻璃的透明性不充分,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19.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起雾的响应性较高且信息获取区域的透明性优异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
2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21.本发明的发明人们进一步研究了在使用cop的情况下窗玻璃的透明性不充分的原因。
22.cop是作为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使用的粘接剂。在制作夹层玻璃时通常使用高压釜,cop为通过高压釜的加热来发挥粘接力的规格。
23.本发明的发明人们进一步研究得知,构成利用cop与窗玻璃粘贴的防雾片的树脂薄膜(例如pet薄膜)若为了发挥cop的粘接力而加热,则产生褶皱。
24.由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们认为,需要在不必加热的情况下粘接防雾片,对于除cop以外的粘接剂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包含具有特定的tg和剪切储能模量的树脂的透明树脂粘接层在室温下粘接防雾片,能够得到信息获取区域的透明性优异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由此想到了本发明。
25.即,本发明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为能够将信息获取装置配置在室内的移动体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该信息获取装置通过进行光的照射和/或接收来获取来自室外的信息,其特征在于,
26.上述防雾构造具有:
27.窗玻璃,该窗玻璃具有供从上述信息获取装置照射的光和/或上述信息获取装置所接收的光经过的信息获取区域;
28.防雾片,该防雾片粘接于上述窗玻璃的上述信息获取区域,具有树脂薄膜和防雾部件;以及
29.透明树脂粘接层,该透明树脂粘接层将上述防雾片的上述树脂薄膜和上述窗玻璃粘接起来,
30.构成上述透明树脂粘接层的树脂的tg为-20~-50℃,构成上述透明树脂粘接层的树脂的剪切储能模量为0.5
×
105pa~2.0
×
105pa。
31.在本发明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中,利用含有tg为-20~-50℃且剪切储能模量为0.5
×
105pa~2.0
×
105pa的树脂的透明树脂粘接层来粘接窗玻璃和防雾片。
32.该透明树脂粘接层能够进行室温下的粘接,若为室温下的粘接,则能够防止在构成防雾片的树脂薄膜产生褶皱,因此,能够提供信息获取区域的透明性优异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
33.在本发明的防雾构造中,优选的是,上述窗玻璃具有中间膜、隔着上述中间膜相对地配置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该第一玻璃板配置于上述移动体的室外侧,该第二玻璃板配置于上述移动体的室内侧,
34.上述第一玻璃板具有暴露于上述室外侧的第一主面和与上述第一主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
35.上述第二玻璃板具有暴露于上述室内侧的第四主面和与上述第四主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三主面,
36.上述防雾构造为上述防雾片借助上述透明树脂粘接层粘接于上述第二玻璃板的上述第四主面的构造。
37.窗玻璃起雾的面典型地为第二玻璃板的第四主面。因此,通过在第二玻璃板的第四主面设置防雾构造,能够提高相对于起雾的响应性。
38.在本发明的防雾构造中,优选的是,在上述信息获取区域的周围设有黑陶瓷层,上述透明树脂粘接层跨上述信息获取区域与上述黑陶瓷层的交界部分地设置,上述透明树脂粘接层的厚度为100μm以上。
39.当在信息获取区域的周围设有黑陶瓷层时,与黑陶瓷层的厚度相应地产生高度差。在由黑陶瓷层包围的整个信息获取区域设置防雾片的情况下,需要将透明树脂粘接层跨信息获取区域与黑陶瓷层的交界部分地设置。这时,若透明树脂粘接层的厚度为100μm以上,则能够缓和黑陶瓷层的厚度所产生的高度差的影响,防雾片相对于信息获取区域的紧贴性良好。
40.在本发明的防雾构造中,优选的是,在上述信息获取区域与上述黑陶瓷层的交界部分,在上述透明树脂粘接层、上述窗玻璃以及上述黑陶瓷层之间不存在空气。
41.在本发明的防雾构造中,优选的是,上述树脂薄膜的tg为50~150℃,上述树脂薄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为2.0
×
109pa~5.0
×
109pa。
42.当树脂薄膜的tg为50~150℃时,树脂薄膜的耐热性没有那么高,但即使在使用这样的耐热性较低的树脂薄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防雾构造中所含的特定的透明树脂粘接层,也能够不怎么加热防雾片(根据情况而能够完全不加热)而在常温下将防雾片粘接,因此,能够防止在树脂薄膜产生褶皱。
43.另外,当树脂薄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为2.0
×
109pa~5.0
×
109pa时,树脂薄膜不会变得过硬,容易追随曲面即玻璃表面的形状。
44.在本发明的防雾构造中,优选的是,上述树脂薄膜的厚度为50~150μm。
45.当树脂薄膜的厚度处于上述范围时,与具有上述的拉伸弹性模量一并地,树脂薄膜的刚性降低,因此,不易在树脂薄膜产生褶皱。
46.在本发明的防雾构造中,优选的是,上述防雾片为在上述树脂薄膜设有电阻金属层的构造,通过对上述电阻金属层通电进行发热来防止上述窗玻璃起雾。
47.另外,优选的是,上述防雾片为在pet薄膜的整个面设有银层的构造。
48.当使用这样的防雾片时,能够通过发热来防止信息获取区域的窗玻璃起雾。
49.在本发明的防雾构造中,优选的是,上述防雾片为在上述树脂薄膜设有吸水层的构造,上述吸水层将造成起雾的水蒸气吸收来防止上述窗玻璃起雾。
50.当使用这样的防雾片时,能够通过吸收水蒸气来防止信息获取区域的窗玻璃起雾。
51.发明的效果
52.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相对于起雾的响应性较高且信息获取区域的透明性优异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
附图说明
53.图1是表示能够在室内配置信息获取装置的移动体的窗玻璃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54.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窗玻璃的信息获取区域设置防雾片而成的本发明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55.图3是图2所示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6.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进行说明。
57.图1是表示能够在室内配置信息获取装置的移动体的窗玻璃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58.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窗玻璃的信息获取区域设置防雾片而成的本发明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59.在图1中示出窗玻璃10,在窗玻璃10的周围设有黑陶瓷层20。图1是从室外侧观察窗玻璃10而得到的图。
60.在窗玻璃10的上部中央较大范围地设有黑陶瓷层20,较大范围设置的黑陶瓷层20的中央为未设有黑陶瓷层20的透明的区域。在该透明的区域的纸面进深侧(室内侧)设有信息获取装置40。
61.信息获取装置40为通过进行光的照射和/或接收来获取来自室外的信息的装置,从信息获取装置40照射的光和/或信息获取装置40所接收的光经过的区域为信息获取区域30。
62.在图1中,信息获取区域30是与由黑陶瓷层20包围的区域大致相同的区域,但信息获取区域30的周围也可以不由黑陶瓷层20包围。
63.本发明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并不以黑陶瓷层为必需的构成要素,信息获取区域被规定为,从信息获取装置照射的光和/或信息获取装置所接收的光经过的区域。
64.即,信息获取区域不必与由黑陶瓷层包围的区域一致。
65.在图2中示出借助透明树脂粘接层60将防雾片50设于窗玻璃10的信息获取区域30而成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1。
66.在图2所示的防雾构造1中,防雾片50粘接于整个信息获取区域30,并且跨信息获取区域30与黑陶瓷层20的交界部分地设置。
67.透明树脂粘接层60将防雾片50和窗玻璃10粘接起来。
68.图3是图2所示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的剖视图。
69.在图3中,作为窗玻璃的防雾构造1,仅示出窗玻璃10的信息获取区域30的周边的区域。
70.在图3中,移动体的室内2和室外3由窗玻璃10隔开。
71.图3所示的移动体的例子为轿车,轿车在室内2具有车内后视镜70,在从乘坐人员的角度观察时隐藏于车内后视镜70的位置设有作为信息获取装置40的照相机。
72.照相机是通过对经过窗玻璃10的光进行接收来获取来自室外3的影像信息的装置。
73.在图3中,用双点划线示出照相机的拍摄范围,即对经过窗玻璃的光进行接收的范围。由该双点划线与窗玻璃的室内侧的交点即双箭头l表示的范围为信息获取区域30。
74.在该情况下,信息获取区域不与由黑陶瓷层20包围的区域一致,而是上侧比由黑陶瓷层20包围的区域窄的区域。
75.防雾片50借助透明树脂粘接层60粘接于信息获取区域30。
76.防雾片50由树脂薄膜51和作为防雾部件的电阻金属层52构成,电阻金属层52利用透明树脂粘接层60粘接于窗玻璃10。
77.防雾片50粘接于整个信息获取区域30,并且跨信息获取区域30和黑陶瓷层20的交界部分地设置。
78.另外,在信息获取区域30与黑陶瓷层20的交界部分,在透明树脂粘接层60、窗玻璃10以及黑陶瓷层20之间(在图3中由点p表示的位置)不存在空气。这意味着透明树脂粘接层60填埋窗玻璃10和黑陶瓷层20的高度差而粘接。
79.另外,在图3中示出了防雾片50的电阻金属层52利用透明树脂粘接层60粘接于窗玻璃10的形态,但电阻金属层52和树脂薄膜51的位置关系也可以相反。即,也可以是,防雾片50的树脂薄膜51利用透明树脂粘接层60粘接于窗玻璃10。
80.以下,详细地说明构成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的各要素。
81.作为具备本发明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的移动体,能够举出车(轿车、卡车、公共汽车等)、电车、火车、船、飞机等。其中优选轿车。
82.另外,作为窗玻璃的种类,能够举出轿车的挡风玻璃(前挡风玻璃),后窗玻璃(后玻璃)等。特别是在挡风玻璃相对于搭乘者的视线倾斜(呈锐角)地配置的车型(典型的为跑车)中,优选地应用本发明的防雾构造。
83.信息获取装置的配置位置也可以是图3所示那样的车内后视镜的背面侧,但并不限于该位置。
84.作为信息获取装置,能够举出毫米波雷达、照相机、lidar等,既可以是通过接收光而获取来自室外的信息的装置(照相机等),也可以是通过照射光并接收其反射光而获取来自室外的信息的装置(毫米波雷达、lidar等)。
85.作为信息获取装置照射和/或接收的光,能够举出可见光线、红外线、紫外线、电波(毫米波、微波等)等。
86.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光也包括电波。
87.本发明的防雾构造能够减轻起雾的影响,尤其适合可靠地接收容易受到起雾的影响的可见光线。因此,优选为信息获取装置接收可见光线而获取来自室外的信息的照相机。
88.窗玻璃优选为夹层玻璃。
89.具体而言,窗玻璃优选为如下的构造:其具有中间膜、隔着中间膜相对地配置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一玻璃板,该第一玻璃板配置于移动体的室外侧,该第二玻璃板配置于移动体的室内侧,第一玻璃板具有暴露于室外侧的第一主面和与第一主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第二玻璃板具有暴露于室内侧的第四主面和与第四主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三主面。
90.在图3中示出窗玻璃10为夹层玻璃的情形。
91.具体而言,窗玻璃10具有中间膜14、隔着中间膜14相对地配置的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2,该第一玻璃板11配置于移动体的室外3侧,该第二玻璃板12配置于移动体的
室内2侧。
92.第一玻璃板11具有暴露于室外侧的第一主面111和与第一主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112,第二玻璃板12具有暴露于室内侧的第四主面124和与第四主面124相反的一侧的第三主面123。
93.构成夹层玻璃的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以及中间膜的材料、厚度等优选使用作为汽车用夹层玻璃的通常的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定。
94.在窗玻璃设有供从信息获取装置照射的光和/或信息获取装置所接收的光经过的信息获取区域。信息获取区域为未设有黑陶瓷层以供光透射的区域,并且是由可见光透射率较高的透明的玻璃构成的区域。
95.另外,信息获取区域通常位于信息获取装置的正面,并被规定为室内侧的玻璃板的区域。在窗玻璃为图3所示的夹层玻璃的情况下,在第二玻璃板的第四主面规定信息获取区域。
96.黑陶瓷层优选地设于信息获取区域的周围。黑陶瓷层是通过将黑陶瓷层印刷用墨印刷在窗玻璃并进行烧制而形成的。黑陶瓷层为形成于窗玻璃的周围的黑色或者深色的不透明层,防止用于在窗玻璃的周围保持窗玻璃的聚氨酯密封剂因紫外线劣化。另外,通电用电极(母线)等导电体层叠于黑陶瓷层而形成,由此具有如下作用效果:无法从车外透视安装于窗玻璃的周边的母线、供电点、天线的端子等,外观设计的完成度提高。
97.黑陶瓷层优选为设于窗玻璃的室内侧的面。在窗玻璃为如图3所示那样的夹层玻璃的情况下,黑陶瓷层优选设于第二玻璃板的第四主面。
98.另外,黑陶瓷层的厚度优选为50μm以下。当黑陶瓷层的厚度处于该范围时,通过将透明树脂粘接层的厚度设为大于黑陶瓷层的厚度,能够利用透明树脂粘接层来缓和与黑陶瓷层的厚度相应的高度差的影响并粘贴防雾片。
99.另外,黑陶瓷层也可以设于第一玻璃板的第二主面。在将黑陶瓷层设于第一玻璃板的第二主面的情况下,优选使设于第二主面的黑陶瓷层的宽度大于设于第四主面的黑陶瓷层的宽度。
100.在此所说的黑陶瓷层的宽度是指以玻璃板的外周为起点的宽度。
101.通过将设于第二主面的黑陶瓷层的宽度设为较大,即使在第四主面,在透明树脂粘接层、窗玻璃以及黑陶瓷层之间存在气泡(空气),或者在透明树脂粘接层与黑陶瓷层的交界部分产生形变,也能够防止从车外看到该气泡、形变。
102.不过,当将设于第二主面的黑陶瓷层的宽度设为较大时,信息获取区域变小,因此,优选不使黑陶瓷层的宽度过大。
103.防雾片为借助透明树脂粘接层粘接于窗玻璃的信息获取区域的片,具有防止移动体的室内起雾的功能。
104.防雾片具备树脂薄膜和防雾部件。
105.作为构成防雾片的树脂薄膜,优选tg为50~150℃、拉伸弹性模量为2.0
×
109pa~5.0
×
109pa的树脂薄膜。
106.树脂薄膜的tg意为利用热通量dsc并按照jis k 7121:2012求出的值。
107.另外,树脂薄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为按照jis k 7127:1999在20℃下求出的值。
108.作为树脂薄膜的例子,能够举出pet薄膜、pen薄膜、pc薄膜等。
109.另外,树脂薄膜的厚度优选为50~150μm。
110.在本发明的防雾构造中使用的防雾片不必加热就能够粘贴于窗玻璃,因此,能够使用耐热性较低的树脂薄膜。另外,能够使用刚性较低(柔软且变形较大)的树脂薄膜。
111.tg处于上述范围的树脂薄膜包括耐热性较低的树脂薄膜。
112.另外,若树脂薄膜的拉伸弹性模量和厚度处于上述范围内,则是刚性较低的树脂薄膜。若使用刚性较低的树脂薄膜,则能够追随与黑陶瓷层的厚度相应的高度差来进行防雾片的粘贴,因此优选。
113.作为防雾部件,能够举出电阻金属层。在该情况下,防雾片为在树脂薄膜设有电阻金属层的构造,电阻金属层通过通电而发热来防止窗玻璃起雾。
114.作为电阻金属层,能够举出包含由银(ag)、氧化铟锡(ito)、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以及金属纳米线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导电材料的层。
115.作为金属纳米线,优选含有银或银以外的贵金属(例如金、铂、银、钯、铑、铱、钌、锇等)的金属纳米线。
116.具体而言,防雾片优选为在pet薄膜的整个面设有银层(ag层)的构造。该银层优选通过溅镀设于树脂薄膜上。
117.另外,也可以在电阻金属层的表面、和/或电阻金属层与树脂薄膜之间设置包括不同于电阻金属层和树脂薄膜的材料的保护膜。
118.若防雾片为在树脂薄膜设有电阻金属层的构造,则电阻金属层迅速地进行面发热,窗玻璃的表面立即变热,因此,防雾的响应性较高。另外,防雾功能的持续性较高。
119.从电阻金属层的导电性与透明性的关系出发,电阻金属层的厚度优选为50~100nm。
120.另外,作为其它防雾部件,能够举出吸水层。在该情况下,防雾片为在树脂薄膜设有吸水层的构造,吸水层将造成起雾的水蒸气吸收来防止窗玻璃起雾。
121.吸水层优选包括吸水性树脂。作为吸水性树脂,能够使用从由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以及聚乙烯醇树脂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树脂。
122.防雾片优选粘贴于窗玻璃的移动体的室内侧的面。
123.在窗玻璃为图3所示的夹层玻璃的情况下,优选防雾片借助透明树脂粘接层粘接在第二玻璃板的第四主面。
124.在防雾部件为电阻金属层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防雾片设于第一玻璃板与第二玻璃板之间的中间膜,能够在中间膜处使电阻金属层发热来去除窗玻璃的雾。然而,在该情况下,从中间膜至第二玻璃板的第四主面的热传导需要时间,因此防雾的响应性降低。因此,从防雾的响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第二玻璃板的第四主面设置具有电阻金属层的防雾片。
125.另外,在防雾部件为吸水层的情况下,需要吸收移动体的室内侧的水蒸气,因此设于窗玻璃的移动体的室内侧的面(在夹层玻璃的情况下设于第二玻璃板的第四主面)。
126.透明树脂粘接层在窗玻璃的信息获取区域中将防雾片的电阻金属层或树脂薄膜与窗玻璃粘接起来。
127.透明树脂粘接层包含树脂,构成透明树脂粘接层的树脂的tg为-20~-50℃,构成透明树脂粘接层的树脂的剪切储能模量为0.5
×
105pa~2.0
×
105pa。
128.构成透明树脂粘接层的树脂的tg意为利用热通量dsc并按照jis k 7121:2012求出的值。
129.另外,构成透明树脂粘接层的树脂的剪切储能模量为按照jis k 7244-6:1999在20℃下求出的值。
130.作为透明树脂粘接层,能够使用作为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薄膜出售的光学粘合片,其含有满足上述的tg和剪切储能模量的规定的树脂。
131.作为构成透明树脂粘接层的树脂,例如,作为树脂,能够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聚氨酯类粘合剂、有机硅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等。其中优选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
132.丙烯酸类粘合剂优选含有由(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形成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另外,优选具有能够使(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交联的官能团(交联性基团)。作为交联性基团,能够举出羟基、羧基、环氧基、酰胺基等。
133.作为(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优选烷基部分的碳原子数为1~10的丙烯酸烷基酯(例如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134.另外,构成透明树脂粘接层的树脂也可以含有添加剂(交联剂、稳定剂、阻燃剂、增粘剂)等。作为交联剂,能够使用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等。
135.透明树脂粘接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250μm。另外,在透明树脂粘接层跨信息获取区域与黑陶瓷层的交界部分地设置时,透明树脂粘接层的厚度优选大于黑陶瓷层的厚度。另外,透明树脂粘接层的厚度优选为100μm以上。
136.当透明树脂粘接层的厚度大于黑陶瓷层的厚度时,能够缓和黑陶瓷层的厚度所产生的高度差的影响,防雾片相对于信息获取区域的紧贴性良好。尤其是当透明树脂粘接层的厚度为100μm以上时,能够更加缓和黑陶瓷层的厚度所产生的高度差的影响,防雾片相对于信息获取区域的紧贴性良好。
137.另外,在信息获取区域与所述黑陶瓷层的交界部分,优选在透明树脂粘接层、窗玻璃以及黑陶瓷层之间不存在空气。当透明树脂粘接层填埋窗玻璃和黑陶瓷层的高度差而粘接时,信息获取区域的透明性更加提高。
138.此外,透明树脂粘接层的厚度规定为,作为信息获取区域的部分处的厚度。透明树脂粘接层与黑陶瓷层重叠的部分处的厚度不作为透明树脂粘接层的厚度。
139.接下来,对制造本发明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的方法进行说明。
140.准备窗玻璃,从配置信息获取装置的预定的位置划分出窗玻璃中的信息获取区域。
141.根据需要,预先在窗玻璃的周围和信息获取区域的周围形成黑陶瓷层。
142.准备具有树脂薄膜和防雾部件的防雾片,并且准备包含透明树脂粘接层的粘接薄膜。该粘接薄膜优选为由脱模薄膜夹着透明树脂粘接层的结构。
143.然后,将上述粘接薄膜的一个脱模薄膜剥离来使透明树脂粘接层暴露,粘贴于防雾片的防雾部件侧或树脂薄膜侧,制作由防雾片和透明树脂粘接层层叠而成的复合薄膜。
144.接着,将上述复合薄膜切断为包含窗玻璃的信息获取区域的大小,将残留于透明树脂粘接层的表面的脱模薄膜剥离来使透明树脂粘接层暴露,以覆盖窗玻璃的信息获取区域的方式将上述复合薄膜粘贴于窗玻璃。
145.该粘贴优选使用层压辊。
146.通过上述工序,能够得到在窗玻璃的信息获取区域借助透明树脂粘接层粘接有防雾片的、本发明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
147.上述工序中的防雾片的粘接能够在室温下进行。
148.与使用cop作为粘接剂的情况不同,由于粘接时不需要加热,因此,不会在构成防雾片的树脂薄膜产生褶皱。
149.因此,能够得到信息获取区域的透明性优异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
150.[实施例]
[0151]
(实施例1)
[0152]
作为窗玻璃,准备了具有图1所示那样的图案的黑陶瓷层的窗玻璃。该窗玻璃为夹层玻璃,在用于配置于室内侧的第二玻璃板的第四主面设有黑陶瓷层。黑陶瓷层的厚度为5~40μm。
[0153]
作为具有树脂薄膜和防雾部件的防雾片,准备了ag叠层薄膜(tdk株式会社制)。
[0154]
树脂薄膜为pet薄膜(厚度:125μm,tg:70℃,拉伸弹性模量:4.0
×
109pa),作为防雾部件,设有通过溅镀而形成的银层(厚度70nm)。
[0155]
树脂薄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为按照jis k 7127:1999在20℃下求出的值。
[0156]
另外,作为具有透明树脂粘接层的粘接薄膜,准备了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的oca薄膜。该粘接薄膜是通过在透明树脂粘接层的两个面设置脱模薄膜而形成的。
[0157]
该透明树脂粘接层的厚度为150μm,树脂的tg为-35℃,树脂的剪切储能模量为1.4
×
105pa。
[0158]
树脂的tg为利用热通量dsc并按照jis k 7121:2012求出的值。
[0159]
树脂的剪切储能模量为按照jis k 7244-6:1999在20℃下求出的值。
[0160]
将oca薄膜的一个脱模薄膜剥离来使透明树脂粘接层暴露,粘贴于ag叠层薄膜的银层侧而得到复合薄膜。
[0161]
将该复合薄膜切断成覆盖图1所示的窗玻璃的由黑陶瓷层20包围的信息获取区域30并且能够跨信息获取区域30与黑陶瓷层20的交界部分的大小。
[0162]
接着,将复合薄膜中的oca薄膜的另一个脱模薄膜剥离来使透明树脂粘接层暴露,以覆盖图1所示的由黑陶瓷层20包围的信息获取区域30并且跨信息获取区域30与黑陶瓷层20的交界部分的方式将透明树脂粘接层粘贴于窗玻璃。
[0163]
该粘贴在室温(20℃)下使用层压辊进行。
[0164]
(比较例1)
[0165]
准备了cop薄膜(厚度:50μm,树脂的tg:140℃,树脂的剪切储能模量:3.0
×
108pa)来代替实施例1中的oca薄膜。
[0166]
将ag叠层薄膜的银层侧层叠于窗玻璃、cop薄膜,一边进行加压,一边在150℃下加热,进行窗玻璃和ag叠层薄膜的粘接。
[0167]
(比较例2)
[0168]
作为代替实施例1中的oca薄膜的粘接剂,准备了丙烯酸类的液体粘合剂。将该液体粘合剂涂布于ag叠层薄膜的银层侧,将液体粘合剂的涂布面与窗玻璃层叠并使用层压辊进行粘接。
[0169]
使用的丙烯酸类的液体粘合剂中的树脂的tg为-40℃,树脂的剪切储能模量为3.0
×
103pa。
[0170]
(对外观的观察)
[0171]
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2中,分别对粘接于窗玻璃的、作为防雾片的ag叠层薄膜的透明性进行了目视观察。
[0172]
在比较例1中,从正面观察时看起来是透明的,但在使窗玻璃的角度相对于视线倾斜时,会看到条纹。
[0173]
在比较例2中,由于不均匀的膜厚所引起的凹凸,导致尤其是从斜向观察时的外观较差。
[0174]
在实施例1中,从任意角度观察时都看不到条纹,获得了透明的粘接状态。
[0175]
另外,在实施例1中也能够观察到,在信息获取区域(窗玻璃的第四主面)与黑陶瓷层的交界部分没有进入空气,缓和黑陶瓷层的厚度所产生的高度差的影响而得到良好的紧贴性。
[017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77]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照相机等信息获取装置的前侧的信息获取区域的窗玻璃起雾,相对于起雾的响应性较高,且信息获取区域的透明性优异的窗玻璃的防雾构造。
[0178]
附图标记说明
[0179]
1、窗玻璃的防雾构造;2、移动体的室内;3、移动体的室外;10、窗玻璃;11、第一玻璃板;12、第二玻璃板;14、中间膜;20、黑陶瓷层;30、信息获取区域;40、信息获取装置(照相机);50、防雾片;51、树脂薄膜;52、电阻金属层;60、透明树脂粘接层;70、车内后视镜;111、第一主面;112、第二主面;123、第三主面;124、第四主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