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旅居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8329发布日期:2021-06-18 20:3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旅居挂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型旅居挂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成为人们的时尚之选,为了提高外出时的舒适感,活动和休息的便利性,许多人旅游是选用旅居挂车。而传统的旅居挂车有以下特点:

1.占地面积较大,不用停放时也至少占用一个停车位,而现代都市中停车位日益紧张,停车费用也是日益高涨,因此对旅居挂车的推广造成不便。

2.体积庞大,高速时稳定性较差,且行车时造成风阻大,增加了行车油耗。

3.单轴式旅居挂车挂孔在与主车拖钩连接时上下左右调整有一定难度。

4.旅居房车价格较高,年平均使用率较低,平均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轻型旅居挂车,该旅居挂车降低了挂车高度,并附带有可调节高度和制动功能的前支架,还在车厢后部设置有落地保护垫,在不使用时可以在小区边角地方向后仰立停放,便于在停车位紧张的地方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轻型旅居挂车,包括挂车大梁,所述挂车大梁的前端底部设置有可升降的前支架组件,所述挂车大梁的后侧底部设置有悬挂组件,所述挂车大梁的后侧顶部设置有可折叠的车厢组件,所述旅居挂车的灯光、制动系统按照国标配置。

进一步地,所述挂车大梁包括相对应的左纵梁与右纵梁,左纵梁与右纵梁的前部之间架设有前横梁,后部之间架设有后横梁,所述前横梁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前支架组件的安装孔,所述的大梁前端设置有牵引孔。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架组件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为手摇剪式千斤顶,所述手摇剪式千斤顶包括上连接板、支撑架、下连接板与调整螺杆,所述上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轴,所述下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悬挂装置与轮胎,所述车厢组件的后端面与轮胎外径相切,所述挂车大梁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吊耳支架,所述悬挂装置与吊耳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组件包括车厢底板、侧栏板、前栏板、后栏板与折叠装置,所述车厢底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挂车大梁顶部,所述侧栏板设置于车厢底板的两侧,所述前栏板设置于车厢底板的前端,所述侧栏板的后端均设置有强化柱,所述强化柱的后端设置有落地胶垫,两强化柱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卡勾,所述后栏板与车厢底板的后端通过铰链铰接,所述后栏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与卡勾相配合的锁扣件。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装置包括多根折叠立柱,所述折叠立柱的顶部架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形状与车厢底板相同,所述折叠立柱包括上立柱与下立柱,所述上立柱与顶板之间通过上合页铰接,所述上立柱与下立柱之间通过中合页铰接,所述下立柱与车厢底板之间通过下合页铰接。

进一步地,两侧栏板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孔并配有固定栓,所述下立柱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固定孔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下合页与下立柱的铰接点位于下立柱远离侧栏板的一端,所述上合页与上立柱的铰接点位于上立柱远离侧栏板的一端,所述中合页与上立柱及下立柱的铰接点位于上立柱及下立柱靠近侧栏板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边缘设置有多个围帘挂钩,所述侧栏板、前栏板与后栏板的外缘上端设置有多个围帘固定钩,所述围帘挂钩上悬挂有围帘,所述围帘的中部通过围帘固定钩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可以沿着轮胎后仰起立,大大减小占地空间,使得使用者可以在城市小区使用旅居挂车;

2.通过设置高度可调的前支架,使小客车与挂车的连接方便、快捷,并且可调整车厢的水平度,增加了车厢内人员的舒适感;;

3.通过设置有可折叠的车厢组件,使得旅居挂车的高度降低,增加了车辆的稳定性,减少了风阻及油耗,同时折叠装置快速张合,方便了驾乘人员的生活。

4.本发明结构紧凑,制作成本低,便于推广,可降低出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省略车厢顶棚);

图3为本发明折叠装置局部示意图;

图4为挂车大梁示意图;

图中:1-挂车大梁,2-前支架组件,3-悬挂组件,4-车厢组件,101-左纵梁,102-右纵梁,103-前横梁,104-后横梁,105-安装孔,106-牵引孔,201-上连接板,202-支撑架,203-下连接板,204-调整螺杆,205-安装轴,206-万向轮,301-轮胎,401-车厢底板,402-侧栏板,403-前栏板,404-后栏板,405-强化柱,406-落地胶垫,407-卡勾,408-锁扣件,409-顶板,410-上立柱,411-下立柱,412-上合页,413-中合页,414-下合页,415-固定座,416-固定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浅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图4。

一种轻型旅居挂车,包括挂车大梁,所述挂车大梁为挂车承重及牵引部件,所述挂车大梁的前端底部设置有可升降的前支架组件,所述挂车大梁的后端底部设置有悬挂组件,所述挂车大梁的顶部设置有可折叠的车厢组件。

本发明可作为小客车的一种拖挂装置,用于小客车运输物品时使用,亦可用于驾乘人员旅居时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挂车大梁包括相对应的左纵梁与右纵梁,左纵梁与右纵梁的前部之间架设有前横梁,后部之间架设有后横梁,所述前横梁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前支架组件的安装孔,所述左纵梁与右纵梁的前端弯折,相互连接,连接部设置有牵引孔,用于小客车在前方牵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架组件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为手摇剪式千斤顶,所述手摇剪式千斤顶包括上连接板、支撑架、下连接板与调整螺杆,所述上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当其穿过安装孔后,通过螺母固定,所述下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前支架组件可以用于小客车与挂车连接时调整高度时使用,也可以用于在小客车与挂车分离后调整车厢的水平,使其水平,增加乘坐者的舒适性,更可以用于小范围人工移动时使用,使用者可以轻松拖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架组件还配有一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为环形结构,可以将万向轮放置放在固定环上,在挂车独处时,防止万向轮的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悬挂装置与轮胎,所述轮胎的外径与车厢组件的后端面相切,当然悬挂组件可以为独立式或非独立式,所述挂车大梁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吊耳支架,所述悬挂装置与吊耳支架连接,悬挂装置等组件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厢组件包括车厢底板、左侧栏板、右侧栏板、前栏板、后栏板与折叠装置,所述车厢底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挂车大梁顶部,所述左、右侧栏板竖直设置于车厢底板的两侧,所述前栏板设置于车厢底板的前端,其两侧与侧栏板固连,所述侧栏板的后端均设置有强化柱,所述强化柱的后端设置有落地胶垫,以减缓在挂车立起时车厢与地面的撞击,并增加与地面的摩擦,两强化柱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卡勾,所述后栏板与车厢底板的后端通过铰链铰接,所述后栏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与卡勾相配合的锁扣件,使用时可以通过放下后栏板实现乘客的上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包括多根折叠立柱,以实现车厢组件在高度方向上的折叠,所述折叠立柱为方形金属结构,所述折叠立柱的顶部架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形状与车厢底板相同,当折叠立柱折叠后,顶板将与侧栏板、前栏板、后栏板的外缘相贴合,实现防雨、防尘,实现收纳,所述折叠立柱包括左前立柱、右前立柱、左后立柱、右后立柱,所述的左前立柱、右前立柱配合成对,所述的左后立柱、右后立柱配合成对,并共同对顶板进行折叠支撑,所述折叠立柱包括上立柱与下立柱,所述上立柱与顶板之间通过上合页铰接,所述上立柱与下立柱之间通过中合页铰接,所述下立柱与车厢底板之间通过下合页铰接,通过三个合页实现折叠立柱的折叠。

在本实施例中,两侧栏板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孔并配有固定栓,所述下立柱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固定孔一一对应,当下立柱立起时,将固定栓穿过定位孔与固定栓,以实现折叠立柱的固定,通常情况下,固定座的形状为凹字形,固定孔位于其两侧的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合页必须安装在规定的位置,以车厢纵向中心线为基准,立柱外表面靠近且平行于中心线的面称为内侧,内侧反方向的面称为外侧,左后立柱、右后立柱、左前立柱、右前立柱其下合页的轴芯设置于内侧,中合页的轴芯设置于外侧,上合页的轴芯设置于外侧。

位于车厢两侧的折叠立柱可以交错布置也可以对称布置,交错布置可以获取更长的折叠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边缘设置有多个围帘挂钩,所述侧栏板、前栏板与后栏板的外缘上端设置有多个围帘固定钩,所述围帘挂钩上悬挂有围帘,所述围帘的中部通过围帘固定钩固定。

本实新还配备有安全柱与安全绳,所述安全柱竖直设置于地面上,当挂车竖起时,可以通过安全绳将挂车的上部绑在安全柱上,避免挂车在外力作用下意外摔落。

一种轻型旅居挂车的使用方法:

旅居挂车在初始状态下为竖起状态,车厢位于下部,且挂车被安全绳紧固在安全柱上,此时挂车车厢强化柱上的落地胶垫与地面接触。

1.松开安全绳,用人工将仰立的挂车放平,调整前支架高度,使之与小客车挂钩的高度相匹配。

2.用人工将挂车的牵引孔与小客车的牵引钩连接,亦可用小客车倒车方式相连接,连接后,收起前支架,小客车拖着挂车驶达目的地。

3.到达目的地后,停好车:

(1)小客车与挂车未分离时,打开车厢的折叠装置,将下立柱固定在侧栏板上,挂上围帘,此时车厢内形成一个遮风挡雨相对密闭的空间,可在车厢内煮饭、吃饭、睡觉等活动。

(2)小客车与挂车分离时,放下前支架,调整好前支架高度,将小客车的挂钩与牵引孔脱离;将固定环放在万向轮下方,再次调整前支架高度,使车厢保持水平,打开车厢的折叠装置,将下立柱固定在侧栏板上,挂上围帘。

使用完毕后,收起车厢折叠装置,将挂车推入始发地停车处,用人工将车辆后仰起立,把保险绳将车辆绑在保险柱上,完成一使用周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后置轴折叠式旅居挂车并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