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248184发布日期:2023-02-17 23:5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智能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2.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3.现有的电动汽车电池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常根据汽车的时间、里程数或电池历史工作状况等来对电池当前电量所对应的预估里程进行测算,并根据预估里程来确认出行充电或出行途中充电问题等。
4.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5.1、电动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车身载重量的变化而导致预估的行驶里程不准确或失效;
6.2、电动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还会容易因汽车承重位置的不同,而导致相同重量的各位置所带来的单位里程能耗不同,进而进一步影响评估里程判断结果。
7.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解决目前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入座信息采集模块、能耗转化模块、能耗统计模块、初始能耗设定模块和能耗评估模块;
11.所述入座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承重的入座区域信息以及相应区域的重量信息;
12.所述能耗转化模块,用于抽取承重入座区域相应的单位重量能耗数据,并根据该区域重量数据对单位里程区域能耗进行测算;
13.初始能耗设定模块,用于设定其他所有状况下的初始单位里程能耗数据;
14.所述能耗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检测到的入座区域单位里程能耗以及初始单位里程能耗对单位里程总能耗数据进行统计;
15.所述能耗评估模块,用于根据剩余能量和单位里程总能耗数据对行驶数据进行测算评估。
16.优选的,所述入座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入座区域划分模块和区域重量监测模块;
17.所述入座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对汽车的各个可变承重区域进行划分设定;
18.所述区域重量监测模块,用于对各划分区域的承重数据进行检测和统计。
19.优选的,所述能耗转化模块包括能耗数据查询模块、能耗数据存储模块和能耗测算模块;
20.所述能耗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各入座区域所对应的单位重量能耗数据;
21.所述能耗数据查询模块,用于查询出与承重入座区域相对应的单位重量能耗数据;
22.所述能耗测算模块,用于根据入座区域的承重数据测算出单位里程的区域能耗数据。
23.优选的,所述能耗统计模块包括数据叠加模块和能耗信号监测模块;
24.所述能耗信号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入座区域的承重信号;
25.所述数据叠加模块,用于根据各入座区域发出的承重信号,调取承重区域的单位里程区域耗和初始单位里程能耗进行叠加。
26.优选的,所述能耗评估模块包括剩余能量采集模块和行驶数据预测模块;
27.所述剩余能量采集模块,用于检测采集汽车电池的剩余能量信息;
28.所述行驶数据预测模块,用于根据剩余能量信息以及所述能耗统计模块统计得到的单位里程能耗,对行驶数据进行预测评估。
29.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s1、采集汽车各承重入座区域的承重信号,获取各入座区域的单位重量能耗数据;
31.s2、监测承重的入座区域承重数据,对承重区域的单位里程能耗数据进行测算;
32.s3、统计所有承重入座区域的单位里程承重数据和初始单位里程能耗数据,对单位里程总能耗数据进行叠加测算;
33.s4、采集车辆的剩余能量数据,对行驶数据进行测算评估。
34.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35.1、本发明通过根据车身载重的变化,对单位行驶里程耗能进行对应调整控制,可以提高电池剩余电量对行驶里程判断的精准性;
36.2、本发明通过因承重位置不同单位重量的单位里程能耗的不同,对承重区域进行划分管理,可以实现对汽车各个区域的单位里程能耗进行单独处理,进而使得车辆行驶过程中单位里程能耗的测算更加准确;
37.本发明具有车身载重方便导入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电量对应里程评估精准等优点。
附图说明
3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39.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系统构架图;
40.图2为本发明图1的系统分图;
41.图3为本发明入座信息采集模块的系统分图;
42.图4为本发明管理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
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44.实施例一
45.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包括入座信息采集模块、能耗转化模块、能耗统计模块、初始能耗设定模块和能耗评估模块;
46.所述入座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承重的入座区域信息以及相应区域的重量信息;
47.所述能耗转化模块,用于抽取承重入座区域相应的单位重量能耗数据,并根据该区域重量数据对单位里程区域能耗进行测算;
48.初始能耗设定模块,用于设定其他所有状况下的初始单位里程能耗数据;
49.所述能耗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检测到的入座区域单位里程能耗以及初始单位里程能耗对单位里程总能耗数据进行统计;
50.所述能耗评估模块,用于根据剩余能量和单位里程总能耗数据对行驶数据进行测算评估。
51.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在对汽车电池进行管理过程中,通过入座信息采集模块先对汽车内各个承重区域进行划分,同时采集各个承重区域信息以及相应承重区域的重量数据转化,例如前座位区域、后座位区域和后备箱区域等入座区域,再通过能耗划分模块对承重区域的单位里程能耗进行,即根据各个区域承重所对应的单位重量能耗不同,将各个承重区域的单位重量能耗进行划分存储,例如,在测取到后备箱区域出现承重时,会调取到后备箱相对应的单位重量能耗数据,并且根据承重区域的承重数据m以及单位重量能耗p,对该承重区域下的单位里程能耗p进行测算,即为p=p*m,再根据初始能耗设定模块对车辆因车身自重、电池本身能耗增加等情况所消耗的固定能耗进行设定,得到初始单位里程能耗p0,再根据各区域承重时的单位里程能耗p1,p2,

,pn,通过能耗统计模块计算出总能耗p(n)=p0+(p1+p2+

+pn),并且根据能耗评估模块采集到剩余能量pm数据,对可当前汽车电池可行驶里程s数据进行测算,即为s=pm/[p(n)]。
[0052]
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各承重的入座信息进行划分和采集,如图3所示,所述入座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入座区域划分模块和区域重量监测模块;
[0053]
所述入座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对汽车的各个可变承重区域进行划分设定;
[0054]
所述区域重量监测模块,用于对各划分区域的承重数据进行检测和统计。
[0055]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看出,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因车辆的不同位置区域承重时,所带来的汽车电池能耗不同,因此需要对汽车所在的各个区域进行预先划分,即系统先对各个承重区域进行划分,再在汽车中的各个区域进行装载货物和载客时,系统会自动检测和采集各个区域的承重数据信息。
[0056]
为了实现根据承重采集信息对单位里程能耗的转化,所述能耗转化模块包括能耗数据查询模块、能耗数据存储模块和能耗测算模块;
[0057]
所述能耗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各入座区域所对应的单位重量能耗数据;
[0058]
所述能耗数据查询模块,用于查询出与承重入座区域相对应的单位重量能耗数据;
[0059]
所述能耗测算模块,用于根据入座区域的承重数据测算出单位里程的区域能耗数据。
[0060]
在本实施例中,系统内通过能耗数据存储模块对各划分区域的单位重量能耗数据进行存储,在查询到指定区域有承重数据时,会查询出该承重区域的单位重量能耗数据,并根据承重的重量数据对该区域的单位里程能耗数据进行测算。
[0061]
为了实现对单位里程总能耗的统计工作,所述能耗统计模块包括数据叠加模块和能耗信号监测模块;
[0062]
所述能耗信号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入座区域的承重信号;
[0063]
所述数据叠加模块,用于根据各入座区域发出的承重信号,调取承重区域的单位里程区域耗和初始单位里程能耗进行叠加。
[0064]
本实施例中,通过能耗信号监测模块对出现承重的区域进行监测工作,并在监测到承重信号时,将该承重区域所对应的单位里程承重转化数据进行采集,并逐一叠加,再根据设定的初始单位里程能耗,对单位里程的总能耗数据进行叠加获取。
[0065]
为了更好的根据能耗数据对行驶里程的评估,所述能耗评估模块包括剩余能量采集模块和行驶数据预测模块;
[0066]
所述剩余能量采集模块,用于检测采集汽车电池的剩余能量信息;
[0067]
所述行驶数据预测模块,用于根据剩余能量信息以及所述能耗统计模块统计得到的单位里程能耗,对行驶数据进行预测评估。
[006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叠加得到的单位里程能耗以及剩余能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汽车电池剩余能量数据,对汽车能够完成行驶的的剩余里程数据。
[0069]
实施例二
[0070]
请参阅图4。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1]
s1、采集汽车各承重入座区域的承重信号,获取各入座区域的单位重量能耗数据;
[0072]
s2、监测承重的入座区域承重数据,对承重区域的单位里程能耗数据进行测算;
[0073]
s3、统计所有承重入座区域的单位里程承重数据和初始单位里程能耗数据,对单位里程总能耗数据进行叠加测算;
[0074]
s4、采集车辆的剩余能量数据,对行驶数据进行测算评估。
[0075]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看出,在进行汽车电池管理过程中,采集的承重入座区域可以根据汽车的前中后承重区域进行划分,并且还可以进一步的划分出主驾驶、副驾驶、左后座、右后座和后备箱区域等,通过此种划分方式,可以准确的得到各个区域载重数据,进而根据各个区域在不同载重下,所带来的电池单位里程损耗的不同,实现对单位里程耗能的测算,并且再根据各个划分区域的承重情况,对所有承重区域进行单位里程承重的耗能进行测算,进一步的再对所有单位里程能耗与初始单位里程能耗进行叠加,进而获取到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由于车身各位置区域载重变化所造成的电池能耗变化数据,并且根据汽车电池的剩余能量数据,进一步的实现对车辆可行驶里程数据进行精准的评估测算。
[0076]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