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48665发布日期:2022-01-12 04:25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来,新能源汽车即电动汽车的销量日益高涨,这得益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的倾斜。相比于传统的汽油能源类型的汽车而言,新能源汽车通过采用电能进行驱动,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额外的污染,不会排出有害的气体,并且其性能更加稳定,部件不易损坏,行驶也更加平稳安全。
3.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工作来说,日常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进行充电,而充电的过程一般较为时间缓慢,通常至少在一个小时以上,因此其暂时还没有办法达到诸如燃油汽车的快速补充能源的效果。因此,在一些公用空间,例如大型停车场、高速服务区内均会建设有专门用于充电的充电桩,通过充电桩的设置,其可以用于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充电。然而,对于现有的或者传统的大型的停车场而言,其通常情况下是没有建立新能源充电桩的,而如果对于每一个车位均配备充电桩设备则耗费大量的资源,并且对于很多陈旧的车位设施而言,新建充电桩也达不安全用电的要求,因此这样就造成了在很多的车位区域内使用充电桩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没有安装新能源充电桩的车位位置提供便于临时使用和移动的充电装置。
5.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其包括移动车、充电桩、展开组件和移动单元;
6.充电桩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上,所述充电桩具有输出主线;
7.展开组件具有展开单元,所述展开单元包括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所述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铰接形成连接部,多个所述展开单元依次连接,并且第一展开单元的第一铰接板与第二展开单元的第二铰接板铰接连接,而第一展开单元的第二铰接板与第二展开单元的第一铰接板铰接连接;位于前端位置的前端展开单元的第一铰接板与第一端部板铰接,且位于前端位置的前端展开单元的第二铰接板与第二端部板铰接,所述第一端部板和第二端部板形成前端铰接部,所述前端铰接部上还设置有前端板体,所述前端板体上引入所述输出主线;
8.移动单元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位置,所述移动单元的两端位置分别具有充电枪头,所述充电枪头分别对应外侧位置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9.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对于停车场的多个连续的停车位进行充电的时候,则在移动车的移动下把充电桩移动至车位一侧,然后展开组件在车位的中间通道内进行快速的展开,这样就实现了从折叠收纳到展开放置的快速实现,并且通过这种展开组件
的设置,在展开之后在多个位点就形成了充电位点,然后可以对于两侧位置的车位上的车辆进行充电。并且当完成充电作业后,如果其它位置的车辆需要充电,可以通过移动车的移动以及展开单元的折叠收纳作用而实现快速折叠收纳,使用非常便捷。
10.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前端板体上具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二端部板上具有第二卡环,第一展开单元的第一铰接板上具有第三卡环,第二展开单元的第二铰接板上具有第四卡环;柔性套管依次经过所述前端板体、第二端部板、第一展开单元和第二展开单元,并且所述输出主线在所述第一卡环、第二卡环、第三卡环和第四卡环进行卡合固定;所述输出主线则经过所述柔性套管进行延伸布置;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多个位置设置的卡环结构,其可以对于柔性套管和内部的线缆进行卡合固定,即使得相邻的两个展开单元之间的套管和线缆的长度进行固定,这样当折叠的时候,两个展开单元之间的线缆可以自由地进行折叠缠绕或者展开,并且由于多个节段的卡环的设置,就可以非常好的对于线缆进行引导布置、折叠收纳和展开动作,这样就起到了非常好的线缆收纳和布置的作用,避免了在展开折叠展开组件的时候由于线缆的随意布置而造成的纠缠、打结等问题。
11.在所述前端铰接部具有前端轴杆,所述前端轴杆为中空结构,所述前端轴杆的顶部与所述柔性套管连接,所述输出主线穿过所述柔性套管并且穿入到所述前端轴杆内而与所述充电枪头连接;
12.在所述连接部形成后侧轴杆,所述后侧轴杆为中空结构,所述后侧轴杆的顶部与所述柔性套管连通,所述后侧轴杆的底部与所述移动单元连接,所述输出主线穿过所述柔性套管并且穿入到所述后侧轴杆内而与所述充电枪头连接。在具体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多个位置设置的后侧轴杆,其相当于把柔性套管和后侧轴杆进行连接引导,即以柔性套管为主管支路,而多个后侧轴杆形成了支路通道,然后线缆经过柔性套管进行延伸布置之后,然后再沿着不同位置的后侧轴杆进行支路布置,这样就使得支路的延伸布置的线缆非常整齐、规整,不会因为多个支路的线缆设置而产生线缆缠绕和打结的问题,起到了更好地线路引导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时候,柔性套管内延伸的主路线缆可以为多条或者一条,多条的时候则在支路的时候分离出一条或者两条而延伸至后侧轴杆内,这样即多个支路之间是相互并联的关系,而主路线缆的多个线缆上游一侧也可以分别连接在不同的充电桩上,而主路线缆为一条的时候则在支路的后侧轴杆的位置串联形成一个支路线路。
13.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内具有引导管体,所述引导管体的内端与所述后侧轴杆连接,所述引导管体的外端穿过所述壳体结构的外端壁,所述输出主线形成的支路线缆穿出所述外端壁的引导管体之后则缠绕在绞盘轮上。通过这种的结构,壳体结构把线缆引导至两侧对称位置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于两侧位置的车位的同时的进行充电的目的,并且也可以从支路的后侧轴杆上下来两个并联的线缆,然后两个线缆分别从壳体结构的两侧位置穿出而进行充电使用。
14.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水平杆体和支撑杆体,所述水平杆体为可伸缩式或者拼接式的杆体结构,所述水平杆体通过可拆卸固定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体的顶部,所述壳体结构的两侧外壁上具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套设在所述水平杆体上;另外,所述移动车上还设置有容纳框体,所述容纳框体用于放置拆分后的水平杆体、支撑杆体以及展开组件。
15.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的工作方法,其包括下面的步骤:
16.把所述移动车移动至车位通道的一侧,然后把所述展开组件在车位通道内逐渐地进行展开,展开的时候则使得所述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绕连接部的位置扩展开,相邻的两个展开单元进行展开分离,这样就使得展开组件铺设在车位通道内;
17.在所述展开组件展开的过程中,则同时带动所述移动单元进行展开运动,所述移动单元展开之后则形成多个位点的充电位点,这些充电位点布置间隔均匀地布置在所述车位通道内,然后每一个充电位点的充电枪头被拔出后用于两侧位置的车位上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使用。
18.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的工作方法,其包括下面的步骤:所述输出主线沿着所述穿过所述柔性套管进行布置,并且输出主线的支路线缆穿入到所述前端轴杆的内部而与移动单元两侧的充电枪头连接;另外,所述输出主线的支路线缆还穿入到所述后侧轴杆的内部而与移动单元两侧的充电枪头连接。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4中a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第一实施例:
3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其包括移动车10、充电桩11、展开组件20和移动单元30;
31.充电桩11设置在所述移动车10上,所述充电桩11具有输出主线12;
32.展开组件20具有展开单元40,所述展开单元40包括第一铰接板41和第二铰接板42,所述第一铰接板41和第二铰接板42铰接形成连接部43,多个所述展开单元40依次连接,并且第一展开单元40的第一铰接板41与第二展开单元40的第二铰接板42铰接连接,而第一展开单元40的第二铰接板42与第二展开单元40的第一铰接板41铰接连接;位于前端位置的前端展开单元40的第一铰接板41与第一端部板95铰接,且位于前端位置的前端展开单元40的第二铰接板42与第二端部板44铰接,所述第一端部板43和第二端部板44形成前端铰接部45,所述前端铰接部45上还设置有前端板体46,所述前端板体46上引入所述输出主线12;
33.移动单元30连接在所述连接部43的位置,所述移动单元30的两端位置分别具有充电枪头31,所述充电枪头31分别对应外侧位置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34.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的工作方法,其包括下面的步骤:
35.把所述移动车10移动至车位通道的一侧,然后把所述展开组件20在车位通道5内逐渐地进行展开,展开的时候则使得所述第一铰接板41和第二铰接板42绕连接部43的位置扩展开,相邻的两个展开单元40进行展开分离,这样就使得展开组件20铺设在车位通道5内;
36.在所述展开组件20展开的过程中,则同时带动所述移动单元30进行展开运动,所述移动单元30展开之后则形成多个位点的充电位点,这些充电位点布置间隔均匀地布置在所述车位通道5内,然后每一个充电位点的充电枪头31被拔出后用于两侧位置的车位6上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使用。
37.当需要对于停车场的多个连续的停车位进行充电的时候,则在移动车的移动下把充电桩移动至车位一侧,然后展开组件在车位的中间通道内进行快速的展开,这样就实现了从折叠收纳到展开放置的快速实现,并且通过这种展开组件的设置,在展开之后在多个位点就形成了充电位点,然后可以对于两侧位置的车位上的车辆进行充电。并且当完成充电作业后,如果其它位置的车辆需要充电,可以通过移动车的移动以及展开单元的折叠收纳作用而实现快速折叠收纳,使用非常便捷。
38.第二实施例:
39.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前端板体46上具有第一卡环47,所述第二端部板44上具有第二卡环48,第一展开单元40的第二铰接板42上具有第三卡环49,第二展开单元40的第一铰接板41上具有第四卡环50;柔性套管51依次经过所述前端板体46、第二端部板44、第一展开单元40和第二展开单元40,并且所述输出主线12在所述第一卡环47、第二卡环48、第三卡环49和第四卡环50进行卡合固定;所述输出主线12则经过所述柔性套管51进行延伸布置;
40.在所述前端铰接部45具有前端轴杆52,所述前端轴杆52为中空结构,所述前端轴杆52的顶部与所述柔性套管51连接,所述输出主线12穿过所述柔性套管51并且穿入到所述前端轴杆52内而与所述充电枪头31连接;
41.在所述连接部43形成后侧轴杆54,所述后侧轴杆54为中空结构,所述后侧轴杆54的顶部与所述柔性套管51连通,所述后侧轴杆54的底部与所述移动单元30连接,所述输出主线12穿过所述柔性套管51并且穿入到所述后侧轴杆54内而与所述充电枪头31连接。
42.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的工作方法,其包括下面的步骤:所述输出主线12沿着所述穿过所述柔性套管51进行布置,并且输出主线12的支路线缆56穿入到所述前端轴杆52的内部而与移动单元30两侧的充电枪头31连接;另外,所述输出主线12的支路线缆56还穿入到所述后侧轴杆54的内部而与移动单元30两侧的充电枪头31连接。
43.通过多个位置设置的后侧轴杆,其相当于把柔性套管和后侧轴杆进行连接引导,即以柔性套管为主管支路,而多个后侧轴杆形成了支路通道,然后线缆经过柔性套管进行延伸布置之后,然后再沿着不同位置的后侧轴杆进行支路布置,这样就使得支路的延伸布置的线缆非常整齐、规整,不会因为多个支路的线缆设置而产生线缆缠绕和打结的问题,起到了更好地线路引导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时候,柔性套管内延伸的主路线缆可以为多条或者一条,多条的时候则在支路的时候分离出一条或者两条而延伸至后侧轴杆内,这样即多
个支路之间是相互并联的关系,而主路线缆的多个线缆上游一侧也可以分别连接在不同的充电桩上,而主路线缆为一条的时候则在支路的后侧轴杆的位置串联形成一个支路线路。
44.第三实施例:
45.如图3至图8所示,所述移动单元30包括壳体结构60,所述壳体结构60内具有引导管体61,所述引导管体61的内端与所述后侧轴杆54连接,所述引导管体61的外端穿过所述壳体结构60的外端壁,所述输出主线12形成的支路线缆56穿出所述外端壁的引导管体61之后则缠绕在绞盘轮62上。
46.还包括支撑架70,所述支撑架70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水平杆体71和支撑杆体72,所述水平杆体71为可伸缩式或者拼接式的杆体结构,所述水平杆体71通过可拆卸固定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体72的顶部,所述壳体结构60的两侧外壁上具有滑动孔73,所述滑动孔73套设在所述水平杆体71上;另外,所述移动车10上还设置有容纳框体13,所述容纳框体13用于放置拆分后的水平杆体71、支撑杆体72以及展开组件20。
47.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和识别单元,识别单元设置在车位的顶部位置或者车位后侧位置,当有车辆进入到车位的时候,则位于顶部位置的识别单元自动地对于车辆的信息进行识别确认,具体能够识别到车辆的型号信息,即确定该车辆需要的具体的充电枪型号。然后控制器根据该信息而驱动移动车进行位置移动或者发出信号让管理人员进行移动车的辅助移动,即使得移动车带动充电桩移动至车位通道的一侧,然后带动展开组件进行展开运动,而在展开组件上的多个位点的充电枪具有不同的型号,而当特定的需要的型号的充电枪移动至该车辆的后侧位置的时候,则识别传感器感应到该充电枪的移动,或者控制器根据展开组件的展开程度而进行自动判断,随即停止展开组件的继续展开而保持该充电枪在该位置,然后完成充电,或者控制器发出信号而使得人员停止对于展开组件的工作而保持特定需要的充电枪在车辆的后侧,并且随后完成充电过程。在另外一种方式中,控制器掌握每一个位点的充电枪头的型号信息,并且同时掌握在通道两侧的车位的车辆信息,然后根据两侧的车辆信息而调整展开组件和移动单元或者发出信号让管理人员辅助进行展开组件的展开,即使得展开组件下方的移动单元上的充电位点进行变化,并且在动态的变化中确定最优化或者匹配度最高的方案。例如,两侧车位停放有10辆不同型号的车辆,然后每一个位点的充电枪头的覆盖范围区域是固定的,例如覆盖在3米范围以内,然后展开组件逐渐进行展开,每次展开为一个间隔距离例如为20公分的距离,然后每次展开20公分距离之后,则控制器自动计算出在该展开位置的时候匹配度数量,例如这个时候只能够完成最多5组汽车的匹配,然后再次展开20公分距离之后,再次评估出该位置的时候有多少组的充电枪头能够与车辆进行匹配,当达到10辆匹配度的时候或者在最高匹配度的时候例如最多为8辆车的时候则停止运动而保持在这个状态以完成车辆的充电。在另外一种方法中,控制器根据充电枪的位点信息而自动形成充电模拟地图的图形,然后控制器把图形的信息自动发送给驾驶员,这样在图形上标注出可以用于停放车辆的车位点,然后驾驶员随即停放进去而进行充电。另外,控制器可以发出声音信号给准备停入到车位的驾驶员以帮助其停入到正确的位置,或者发出光信号到可以进行停放的车位上,例如对于可以停放的车位上把车位锁落下,即授权后再把车位锁落下,这样就能够引导驾驶员把车辆准确停放到能进行充电的位置。由此,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更多辆车的充电。在一种方式中,移动单元即壳体结构两侧位置布置的充电枪头的类型是不同的,因此当展开组件在两
排车位的中间的车位通道内进行展开的时候,当从通道的两侧位置进行展开的时候效果是不同的,因为这需要根据两侧车位的具体的车辆型号进行匹配,因此当把展开组件从通道的左侧或者右侧分别展示的时候其充电覆盖的匹配度是不同的,因此控制器通过计算和分析还可以计算得出从通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匹配度,并且得到最优的方案,然后确定移动车带动展开组件从通道的左侧还是右侧进行展开,以根据车位上的车辆信息而达到最大的匹配度。
48.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