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备箱储物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2567发布日期:2021-12-11 12:2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备箱储物盒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备箱储物盒。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在汽车配件方面,人们更加注重细节的设计。汽车后备箱的储物盒是汽车上可用于容置汽车常用或备用的工件,具有明显的储藏性质。
3.现有的汽车后备箱储物盒是指:由于车内空间较小,行走过程中较为颠簸,一些小的杂物放置于车中会在行驶过程中容易掉落,更有一些锋利的杂物放置不好会对车内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车载储物盒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汽车盛放杂物的工具,已被应用在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上。现有的后备箱储物盒为保障意外开启大多采用固定件固定设置,因此在打开和关闭时十分不便,在后备箱内不容易拿取存储的物品,且存储空间不够合理,打开时没有很好的固定装置,容易导致其内的零件以及工件摆放位置混乱,并容易损坏其内的物件。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备箱储物盒,可将中型物件、小型物件以及常用零件或工件等分别归纳整理,并能通过转板的转动位置自动的调整其内的储物机构的状态,提供半打开储物腔的状态以供用户快速拿取小型工件或零件,并提供完全打开储物腔的状态以供用户提取中型物件或移动其内的储物机构进行进去清理或整理。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备箱储物盒,包括:储物机构,包括侧板和成型于侧板内的储物腔;转板,转动连接在所述侧板上,且所述转板可通过转动开闭所述储物腔,所述转板包括朝向所述储物腔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侧上设有多个储物板,所述储物板上适于容置多个零件;以及控制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转板内的控制通道、设于控制通道内的控制块和第一弹簧、与控制块固连的限位块,所述控制通道与外界连通,且所述第一弹簧迫使所述控制块部分伸出所述控制通道外,所述控制块可控制所述限位块移动以切换所述储物板与所述转板的连接状态;其中,所述转板包括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所述转板关闭所述储物腔或转动至打开部分所述储物腔时,所述转板处于锁定状态,所述储物板固设在所述转板上,当所述转板转动至完全打开储物腔时,所述转板处于解锁状态,所述储物板可与所述转板分离。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将中型物件存放于储物腔内,转板上设有储物板,储物板上可容置多个零件,从而将小型的零件或工件整齐有序的固定在转板上,可避免因移动中的晃动散落丢失等现象,并能有效防止其在运动中损坏的情形;控制机构可切换储物板与转板的连接状态,在转板打开部分储物腔的状态下,用户可通过取放固设在转板上的储物板内的零部件,以达到快速取件的目的,而当转板在完全打开储物腔的状态下,此时用户可轻易的拿取储物腔内的中型物件,且人体受限于后备箱的高度,拿取物
件脚不方便,因此在完全打开储物腔的状态下,储物板可与转板分离,用户可更便捷的拿取储物板上所需的零件,或通过拆取储物板以达到归类以及清洗的目的。
7.作为改进,所述储物机构还包括转轴和限位台,所述转板还包括与所述转轴相连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上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控制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二侧上,当所述转板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限位台的外壁迫使所述控制块伸入所述控制通道内,通过上述改进,转板采取以底部的转轴为转动轴的方式进行转动,使得用户在打开转板后,转板会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转动,从而达到省力并快速打开的效果,控制块设于第二侧上,当转板完全打开储物腔,即转板的第二侧与限位台外壁重合相抵时,控制块可通过限位台的外壁自动完成移动,并使储物板处于与转办分离的状态,用户可自由选择直接拿取储物板上的零件,或拆卸储物板进行更便捷的操作。
8.作为改进,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于所述转板内,且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转轴相连,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转板转动任一角度,通过上述改进,可通过电机控制转板转动,从而省去人力翻转的步骤,达到自动化控制,并能有效避免因操作不当而使转板损坏的情形。
9.作为改进,所述第一侧上还设有多个限位杆,所述储物板上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限位杆、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储物板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所述限位杆固设于所述转板上,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杆上,所述储物板可沿所述限位杆翻转,通过上述改进,在转板转动至各个角度及状态下,用户可通过自有翻转储物板,以达到合适的取放角度,从而提高从储物腔内拿取物件的效率。
10.作为改进,所述转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且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分别朝向所述储物腔的两侧,所述第三侧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限位杆相对应的开槽,所述第二转动部可通过所述开槽滑出所述转板外,所述开槽与所述控制通道连通,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开槽上并可通过滑动限制所述第二转动部移动,通过上述改进,在完全打开储物腔的状态下,储物板可通过第二转动部并通过转板的侧面移出转板外,其只需平移即可快速完成储物板与转板分离的操作,因此用户在完全打开储物腔的状态下也可自由选择快速拿取,或拆卸储物板后进行拿取,进一步的提高了取物的效率。
11.作为改进,所述控制块上固连有齿条,所述第二转动部上成型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纹,所述转板响应于所述转板由锁定状态转变为解锁状态的变化,从相对所述储物板平行设置转变为相对所述储物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侧上还设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当所述储物板相对所述转板平行设置时,所述储物板可容置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内,当所述储物板相对所述转板垂直设置时,所述储物板可容置在所述第二避让槽内,通过上述改进,控制块上的齿条与第二转动部上的齿纹啮合连接,因此在控制条移动的过程中,第二转动部会带动转板转动,从而达到在部分打开储物腔的状态下,储物板相对人体的位置为倾斜设置,便于拿取,而当完全打开储物腔的状态下,储物板位于人体的下方且竖直设置,因此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可轻松的完成取件操作。
12.作为改进,所述储物板包括储存面,所述储存面上开设有多个储物孔和多个储物槽,所述储物孔和所述储物槽分别具有多个孔径和直径;所述储物腔内还设有多个弹性带,以使物件绑紧在所述储物腔内,通过上述改进,储物腔内的弹性带可用于固定如灭火器等中型的物件,避免其乱晃,储物孔和储物槽则可放入相适配的零件或工件,如螺丝、螺帽等,
从而使每个螺丝或螺帽单独放置,进一步的提高取放的效率,同时能避免细小物件跑丢以及碰撞损害的情形。
13.作为改进,所述转板上开设有供人手通过的避让通道,所述转板内开设有自锁通道,所述自锁通道沿所述第二侧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自锁通道的出口设于第四侧上,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槽、第二弹簧和锁舌,所述锁定槽设于所述储物腔相对应所述自锁通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锁舌设于所述锁定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锁定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舌连接,所述锁舌具有第一斜面,且所述锁舌的第一斜面朝向所述转板的打开方向设置,所述锁舌可伸入所述自锁通道内限制所述转板移动;所述第一侧上开设有与所述自锁通道连通的控制槽,所述控制槽内设有第三弹簧和开关键,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键连接,且所述开关键可部分伸出所述控制槽外,所述自锁通道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靠近所述控制槽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所述开关键靠近所述滑块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斜面相适配的第三斜面,当锁舌伸入所述自锁通道时,可通过按压所述开关键并迫使所述滑块将所述锁舌推出所述自锁通道外,通过上述改进,在转板关闭储物腔时,锁舌可伸入自锁通道内并限制转板移动,从而完成对转板的锁定,开关键的第三斜面与滑块的第二斜面适配,且开关键设于第一侧上,可避免占用后备箱内的体积,提高后备箱的空间容纳度,并避免误操作,在通过避让通道并按压开关键时后,开关键可推动滑块移动并完成解锁,而在转板与锁舌分离后,转板可反转并通过触碰锁舌的第一斜面迫使锁舌后退,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完成快捷的自锁。
14.作为改进,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支柱、转动连接于支柱上的支架、设于支架上的支杆和滑动连接在支杆上的限位筒,所述支柱设于所述储物腔与所述第四侧相对的内壁上,所述第四侧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筒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筒具有初始位置和约束位置,所述转板关闭所述储物腔时,所述限位筒位于初始位置,所述转板部分打开所述储物腔时,所述限位筒位于所述约束位置,且所述支架与所述限位筒限制所述转板继续转动;所述开关键与所述限位筒传动连接,当按压所述开关键时,所述限位筒退出所述限位槽外,并使所述转板自由转动,通过上述改进,当第一次按压开关键时,转板可转动,并可在限位筒的约束下打开部分储物腔,而当限位筒达到约束位置时,限位筒则会限制转板继续转动,此时用户可取放储物板上的物件,而继续按压开关键,则可使限位筒退出限位槽,并使转板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转动,由此若用户只需要半打开储物腔,则只需按压一次开关键,若需完全打开储物腔,则持续按压开关键,并将转板转动至底部即可,通过一个开关键完成两次不同的操作,极大的简化了操作步骤。
15.作为改进,所述支柱上还套设有扭簧,所述转板内还开设有与所述自锁通道连通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内设有与所述滑块固连的永磁体,所述永磁体铺设在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限位机构的一侧,所述限位筒由金属材料制,当所述限位筒位于约束位置时,按压所述开关键可使所述滑块带动所述永磁体移动,并通过所述永磁体迫使所述限位筒退出所述限位槽外,使所述限位筒与所述转板分离,此时在扭簧的作用下,所述支架和所述支杆带动所述限位筒转动至初始位置,待所述转板关闭所述储物腔时,所述限位筒通过磁力伸入所述限位槽内,通过上述改进,扭簧可在限位筒退出限位槽后,带动支架、支杆和限位筒自动复位,并使转板在重力作用下转动至最低位置,永磁体则可使限位筒能在转板转动的
过程中稳定的位于限位槽内,并使限位筒与转板分离在重合时,通过磁力使得限位筒自动复位至限位槽内,从而完成自动化的复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省略转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中转板关闭储物腔时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5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6本发明中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转板与限位机构单独连接时的后视图。
23.图8为图7中c

c的剖面示意图。
24.图9为图8中f

f的剖面示意图。
25.图10为图7中d

d的剖面示意图。
26.图11为图10中g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12为图7中e

e的剖面示意图。
28.图13为本发明中转板半打开储物腔且限位筒位于约束位置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4为本发明中板体完全打开储物腔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5为图14中h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中:1、侧板;11、储物腔;111、转轴;112、限位台;113、弹性带;114、锁定槽;1141、第二弹簧;1142、锁舌;1143、第一斜面;2、转板;21、第一侧;211、限位杆;212、第一避让槽;213、第二避让槽;214、控制槽;2141、第三弹簧;2142、开关键;2143、第二斜面;22、第二侧;221、第一转动部;23、第三侧;231、开槽;24、第四侧;241、限位槽;25、储物板;251、第二转动部;2511、齿纹;252、储存面;2521、储物孔;2522、储物槽;26、控制通道;261、控制块;2611、齿条;262、第一弹簧;263、限位块;27、避让通道;28、自锁通道;281、滑块;2811、第三斜面;29、连接通道;291、永磁体;3、电机;41、支柱;411、扭簧;42、支架;43、支杆;44、限位筒。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上”、“下”、
ꢀ“
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5.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
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6.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备箱储物盒,如图1

10所示,包括储物机构、转板2和控制机构;储物机构包括侧板1和成型于侧板内的储物腔11;储物腔11位于侧板1内靠近车尾部的位置;转板2转动连接在侧板1上,且转板2可通过转动开闭储物腔11,转板2包括朝向储物腔11的第一侧21,第一侧21上设有多个储物板25,储物板25上适于容置多个零件;控制机构包括开设于转板2内的控制通道26、设于控制通道26内的控制块261和第一弹簧262、与控制块261固连的限位块263,第一弹簧262提供张力,控制通道26与外界连通,且第一弹簧262迫使控制块261部分伸出控制通道26外,控制块261可控制限位块263移动以切换储物板25与转板2的连接状态;其中,转板2包括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转板2关闭储物腔11或转动至打开部分储物腔11时,转板2处于锁定状态,储物板25固设在转板2上,当转板2转动至完全打开储物腔11时,转板2处于解锁状态,储物板25可与转板2分离。
37.如图2、6所示,转轴111转动设置于储物腔11的底部,储物腔11的底部还设有限位台112,转板2还包括第二侧22,第二侧22位于转板2的底侧,且转轴111转动连接在第二侧22上,第二侧22上设有第一转动部221,第一转动部221转动连接在转轴111上,即转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于转轴111上,可通过转动转板2的上端以驱使转板2转动;控制通道26的出口位于第二侧22上,当转板2处于解锁状态时,此时转板2处于最低位置,转板2的第二侧22与限位台112的外壁抵紧配合,在转板2重力的作用下,限位台112的外壁迫使控制块261伸入控制通道26内,并使转板2与储物板25分离。
3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还包括电机3,电机3设于转板2内,且电机3的驱动轴与转轴111相连,电机3可驱动转轴111带动转板2转动任一角度,电机3具有自动开闭转板2、便于操控的优异效果,可实现储物腔11的自动开闭。
39.相较于电机3控制转板2转动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均采用机械结构的方式,一来可避免省去存放电机3的控制,并避免了复杂的电路布设以及后备箱潮湿带来的影响,二来机械结构较为稳定可控,可打开速度受人为控制,并更为实用,二者可以兼具或者并用以达到更优异的有益效果,且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用技术手段,本技术中不再详细说明。
4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15所示,第一侧21上还设有多个限位杆211,储物板25上设有第二转动部251,限位杆211、第二转动部251与储物板25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限位杆211固设于转板2上,第二转动部251转动连接在限位杆211上,储物板25可沿限位杆211翻转,用户可通过自由翻转储物板25以便更快捷的取物。
41.如图8、15所示,转板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23和第四侧24,且第三侧23和第四侧24分别朝向储物腔11的两侧,即第三侧23与第四侧24位于转板2关闭储物腔11时的左右两侧,第三侧23上开设有多个与限位杆211相对应的开槽231,第二转动部251可通过开槽231滑出转板2外,开槽231与控制通道26连通,限位块263滑动连接在开槽231上并可通过滑动限制第二转动部251移动。
42.需要说明的是,也可通过在转板2上设置凸块的方式限制第二转动部251移动,而显然开槽231的方式更利于加工也可节省成本。
43.如图7

11所示,控制块261上固连有齿条2611,第二转动部251上成型有与齿条2611啮合的齿纹2511,转板2响应于转板2由锁定状态转变为解锁状态的变化,从相对储物
板25平行设置转变为相对储物板25垂直设置,此时在齿轮齿条2611啮合以及限位杆211的限位作用下,储物板25可平稳的保持竖直状态。
44.优选的,齿纹2511遍布于第转动部上,因此可使第二转动部251与齿轮通过花键连接,从而使第二转动部251可在齿轮静止,即控制块261停止状态下移动。
45.如图6、14所示,第一侧21上还设有第一避让槽212和第二避让槽213,当储物板25相对转板2平行设置时,储物板25可容置于第一避让槽212内,当储物板25容置于第一避让槽212时,其上的储物孔2521和储物槽2522均暴露于外,不影响正常的取放,当储物板25相对转板2垂直设置时,储物板25可容置在第二避让槽213内。
4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避让槽212和第二避让槽213也起到限制储物板25移动的作用,且第二避让槽213连通外界,当储物板25与转板2相对垂直时,储物板25可通过开槽231和第二避让槽213滑出转板2。
47.具体的,如图6所示,储物板25包括储存面252,储存面252上开设有多个储物孔2521和多个储物槽2522,储物孔2521和储物槽2522分别具有多个孔径和大小;储物孔2521可通过与汽车零部件相配的螺丝等工件相配设置。
48.优选的,储物孔2521内可设置与储物孔2521孔径相配的海绵圈,当零件如螺丝等配件放入储物孔2521内时,海绵不仅可夹紧螺丝避免其晃动,同时也能减轻汽车碰撞时对储物盒内零件的损伤,以此类推,储物槽2522内也可设置海绵圈以达到相同效果,储物槽2522内适于放置扳手等常用配件。
49.如图2所示,储物腔11内还设有多个弹性带113,弹性带113可沿储物腔11的纵向深度和横向宽度依次布置多个,如配备一个灭火器大小的弹性带113,以及多个工具书大小的弹性带113。
50.如图1

3所示,转板2上开设有供人手通过的避让通道27,转板2内开设有自锁通道28,自锁通道28沿第二侧2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自锁通道28的出口设于第四侧24上,以图1举例,自锁通道28横向设置在图1所示的转板2内,还包括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槽114、第二弹簧1141和锁舌1142,储物腔11相对应自锁通道28的内壁上开设有锁定槽114,第二弹簧1141和锁舌1142设于锁定槽114内,第二弹簧1141提供张力,且第二弹簧1141最多可使锁舌1142部分伸出锁定槽114外,第二弹簧1141的一端与锁定槽114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锁舌1142连接,锁舌1142具有第一斜面1143,且锁舌1142的第一斜面1143朝向转板2的打开方向设置,锁舌1142可伸入自锁通道28内限制转板2移动。
51.优选的,在图1转板2位置的右上方开设有避让通道27,用户可通过将手伸入避让通道27内对开关键2142进行按压,且避让通道27呈板扇形状,其弧形可避免划伤手,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52.如图12所示,第一侧21上开设有与自锁通道28连通的控制槽214,控制槽214内设有第三弹簧2141和开关键2142,第三弹簧2141提供张力,第三弹簧2141的一端与控制槽214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开关键2142连接,且开关键2142可部分伸出控制槽214外,且开关键2142不会完全脱离控制槽214,自锁通道28内设有滑块281,滑块281靠近控制槽214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2143,开关键2142靠近滑块281的一端设有与第二斜面2143相适配的第三斜面2811,当锁舌1142伸入自锁通道28时,可通过按压开关键2142并迫使滑块281将锁舌1142推出自锁通道28外。
53.本技术还包括限位机构,如图2

3所示,限位机构包括支柱41、转动连接于支柱41上的支架42、设于支架42上的支杆43和滑动连接在支杆43上的限位筒44,支柱41设于储物腔11与第四侧24相对的内壁上,第四侧24上开设有限位槽241,限位筒44滑动地设置于限位槽241内,限位筒44具有初始位置和约束位置,转板2关闭储物腔11时,限位筒44位于初始位置,转板2部分打开储物腔11时,限位筒44位于约束位置,且支架42与限位筒44限制转板2继续转动;开关键2142与限位筒44传动连接,当按压开关键2142时,限位筒44退出限位槽241外,并使转板2自由转动。
54.具体的,如图4

5所示,支柱41上还套设有扭簧411,转板2内还开设有与自锁通道28连通的连接通道29,连接通道29内设有与滑块281固连的永磁体291,永磁体291铺设在限位槽241远离限位机构的一侧,限位筒44由金属材料制,当限位筒44位于约束位置时,按压开关键2142可使滑块281带动永磁体291移动,并通过永磁体291迫使限位筒44退出限位槽241外,使限位筒44与转板2分离,此时在扭簧411的作用下,支架42和支杆43带动限位筒44转动至初始位置,待转板2关闭储物腔11时,限位筒44通过磁力伸入限位槽241内。
55.优选的,永磁体291呈长方体状,且永磁体291相对滑块281垂直设置,即永磁体291与第四侧24平行设置。
56.需要说明的是,永磁体291沿其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不同,本技术一种可实行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永磁体291的宽度在连接通道29内由上至下递减,由此可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在持续按压开关键2142时,开关键2142带动永磁体291往限位机构方向移动,此时限位筒44位于限位槽241的最下方,随着转板2转动,限位槽241逐渐移动至约束位置,在此过程中,限位筒44逐渐退出限位槽241,而在限位槽241移动至约束位置时,限位筒44完全脱离限位槽241,从而使转板2可以直接转动至最低位置。
57.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原理如下;当用户需要完全打开储物腔11时,持续按压开关键2142,如图3所示,此时开关键2142带动滑块281移动,滑块281迫使锁舌1142退出自锁通道28,转板2不在受限,向外转动转板2,由于此时持续按压开关键2142,且限位筒44与永磁体291相对应处的宽度随转动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限位筒44移动至约束位置处时,永磁体291迫使限位筒44完全退出限位槽241外,转板2得以继续向下转动,而在扭簧411作用下,支架42、支杆43以及限位筒44复位至如图2所示位置,当转板2转动至完全打开储物腔11时,即转板2转动至最低位置,此时转板2平行设置,转板2的第二侧22与限位台112的外壁相抵,此过程中,限位台112的外壁迫使控制块261伸入控制通道26内,控制块261上的齿条2611迫使第二转动部251带动储物板25转动至竖直状态,且限位块263移动至如图14

15位置,此时用户可通过直接拿取储物板25上的零件,或拿取储物腔11内的物体,或直接通过平移拿走储物板25进行进一步的操作。
58.在用户需要关闭储物腔11时,只需将转板2反向转动至初始位置即可,此时在第一弹簧262的作用力下,储物板25恢复至与转板2相对平行的位置,限位块263重新起到限位租用,锁舌1142重新限位,限位筒44在磁力作用下重新伸入限位槽241内。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再次转动转板2时,用户需按动开关键2142,此时永磁体291相对限位机构靠近,可确保限位筒44每次使用时均伸入在限位槽241内。
59.当用户需要板大开部分限位腔以快速取物时,只需轻按一下开关键2142,并使转板2与锁舌1142脱离后即可,此时放开开关键2142,转板2在重力作用下向外翻转,直至限位
筒44限制其继续转动,此状态下,储物板25相对人体倾斜设置,可方便拿取物件;而此状态下,用户若想完全打开储物腔11,可再次按压开关键2142,以达到通过滑块281控制永磁体291移动并迫使限位筒44完全退出限位槽241,从而使转板2继续向下移动。
60.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