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装载底板调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6930发布日期:2022-08-05 19:1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车辆装载底板调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装载底板。更确切地说,本公开涉及车辆装载底板调整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2.车辆通常构造有提供存储空间的货物隔室或区域,如后备箱。这些隔室通常构造为开放容积,具有可以支承各种存放物品重量的平坦并且刚性的装载底板。然而,平坦的装载底板通常存在某些缺点。例如,某些车辆设计允许相邻座椅向下折叠以增加存储空间。当向下折叠时,座椅的部分通常相对于装载底板升高,因此存在阻碍货物沿着装载底板滑动到座椅靠背的能力的阶梯。
3.因此,本文公开了用于根据座椅移动升高和降低装载底板的机械装载底板调整机构的系统和方法。所述机构具有联接到连杆机构的可旋转元件,所述连杆机构升高最靠近座椅的装载底板的部分。当座椅升高或降低时,座椅靠背围绕通常位于座椅靠背和座椅坐垫之间的轴线枢转。此旋转运动驱动可旋转元件,所述可旋转元件继而移动连杆机构将装载底板的一部分升高或倾斜到与折叠座椅靠背相同的或相似的高度。类似地,升高座椅靠背将使装载底板降低回到其原始水平构造。
4.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旋转元件可以定位成靠近座椅靠背和座椅坐垫之间的旋转轴线,使得在升高或降低座椅靠背时,座椅靠背接合可旋转元件并使其旋转。所述连杆机构联接在所述可旋转元件与所述装载底板的一部分之间。以此方式,连杆机构将可旋转元件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装载底板的一部分的线性竖直平移,因此在元件旋转时(即在座椅靠背升高或降低时)升高或降低装载底板。因此,此机械组件在座椅靠背降低时将装载底板升高到升高、倾斜或抬起构造,并且在座椅靠背升高时将装载底板降低回到其降低或水平构造。
5.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也可以定位成接合多个座椅,而不是仅接合一个座椅。更确切地说,可旋转元件可以定位在两个相邻座椅(如两个后座椅)之间,靠近其座椅靠背与座椅坐垫之间的其旋转轴线。以此方式,所述机构可在任一座椅降低时用于升高装载底板,并且还可仅在两个座椅都升高时才降低装载底板。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可构造成当相邻座椅中的任一个降低时升高装载底板,并且仅在两个(或所有)座椅都升高时才降低装载底板。每当并非其所有座椅都升高时,所述机构将使装载底板维持在其抬起或倾斜构造。以此方式,每当任何相邻座椅降低时,所述机构将装载底板维持在其抬起或倾斜构造,从而允许货物区域的更容易装载,而不需要降低两个座椅。
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这经由可旋转元件实现,所述可旋转元件具有本体和在不同周向位置处从本体延伸的两个突起或延伸部。一个元件沿周向定位成使得当座椅降低时,座椅的一部分接合一个突起,以旋转该元件并且升高装载底板。类似地,另一元件沿周向定位成使得当座椅升高时,座椅的一部分接合该另一元件,以旋转该元件来降低装载底板。
7.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两个突起均从可旋转元件的同一侧延伸,并且两
个附加突起也在两个不同的周向位置处从可旋转元件的相对侧延伸。这两个附加延伸部构造成使得第二座椅的旋转轴线可以接合旋转元件,并且在装载底板尚未升高的情况下升高装载底板,并且仅在两个座椅都升高的情况下才降低装载底板。为了将其实现,可旋转元件的每一侧的一个延伸部可包括可枢转元件,其具有可枢转以接合其所面向的座椅的一端,以及朝向相对座椅延伸的另一端。在此构造中,由相对座椅的接合使元件枢转脱离与其所面向的座椅的接合,使得如果相对座椅已经降低,则其所面向的座椅不能降低装载底板。以此方式,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在一个座椅升高而另一个座椅降低的情况下保持装载底板升高,并且仅在两个座椅都升高时才降低装载底板。
8.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可以将装载底板升高到任何位置或定向。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可抵靠最靠近其相邻座椅的装载底板的一部分作用,使得所述连杆机构将所述装载底板升高到倾斜构造,其中最靠近座椅的一端相对于相对端(例如,更靠近车辆后部的一端)升高。
9.在此构造中,装载底板的升高端可提升到任何高度。例如,最靠近相邻座椅的装载底板的一端可升高到与相邻座椅靠背在这些座椅降低时的高度相匹配的高度。
10.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其它元件。例如,一个或多个负载限制器弹簧可以联接在座椅和可旋转元件之间,以允许在例如过大负载阻止装载底板升高时降低座椅。此类负载限制器弹簧还可防止此类过大负载对此机构造成损坏。
11.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杆机构可以是能够响应于如本文所述的可旋转元件而升高和降低装载底板的任何连杆机构。示例性连杆机构可以是双杆连杆机构,其中一个杆可旋转地联接到可旋转元件,并且另一个杆联接到装载底板,如经由与装载底板滚动摩擦接触的滚轮。当装载底板升高时,第二杆可以延伸超出垂线,例如,可以与第一杆形成锐角,以帮助将装载底板维持在抬起位置。
12.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供根据车辆座椅的移动调整车辆装载底板的组件,其中该组件包括联接在装载底板与车辆座椅之间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响应于所述座椅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降低而升高所述装载底板的一部分,并且假如所述座椅中的至少一个降低,则保持所述装载底板升高。所述连杆机构仅响应于与其联接的每个座椅的升高而降低装载底板的部分。
附图说明
13.在考虑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时,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指示相同的部分,并且其中:
14.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构造的用于根据座椅位置调整车辆装载底板的示例性系统的等距视图;
15.图2a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处于升高座椅构造的图1的系统的侧视图;
16.图2b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处于降低座椅构造的图1的系统的侧视图;
17.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构造的装载底板调整机构的其它细节的等距仰视图;
18.图4a-4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构造的装载底板调整机构的可旋转元件的其它细节的更详细等距视图;以及
19.图5a-5e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构造的装载底板调整机构的操作的更详细等距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涉及一种机构,所述机构响应于一个相邻座椅的降低而升高车辆装载底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允许车辆货物区域更容易装载。所述机构在任何一个或多个相邻座椅降低时升高装载底板的一部分,但仅在所有相邻座椅都升高时才降低装载底板。以此方式,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将装载底板升高到倾斜位置,使得装载底板逐渐上升到任何相邻折叠座椅靠背的高度,而不是在装载底板和座椅之间的边界处具有阶梯式高度增加。这允许货物更容易在装载底板上方滑动并且滑动到座椅靠背上。
21.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构造的用于根据座椅位置调整车辆装载底板的示例性系统的等距视图。图1是车辆装载底板系统的两种不同构造的叠加,其中一种构造是升高的装载底板,其已通过一个座椅的降低而升高,而另一种构造是降低的装载底板,当两个座椅升高时,所述装载底板降低。此处,车辆装载底板系统10包括一对座椅20、30,所述座椅联接到装载底板,使得升高和降低座椅用于调整装载底板的高度。更确切地说,降低座椅20、30中的任一个会将装载底板升高到升高的装载底板构造40,同时升高两个座椅20、30会将装载底板返回到降低的装载底板构造50。因此,装载底板升高到升高的装载底板构造40,其是倾斜的,以提供从装载底板的下部部分到类似于座椅30端部60高度的高度的逐渐高度增加。因此,不同于在折叠时在装载底板和相邻座椅之间具有阶梯式高度增加的车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使装载底板倾斜以对应于相邻折叠座椅高度向上倾斜而汇合折叠座椅的机构。以此方式,物体可以更容易地越过装载底板滑动到折叠座椅20、30的靠背上,提供了更容易的车辆装载。
22.装载底板可从其降低的装载底板构造50(例如平坦的后备箱板)升高到其升高的装载底板构造40,其中升高的装载底板构造40的上端的高度可为任何高度。因此,尽管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高的装载底板构造40的升高端描述为具有与降低的座椅30的上表面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但可设想任何高度。
23.结合图2a-2b进一步描述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的操作。图2a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处于升高座椅构造的图1的系统的侧视图。在一个构造中,车辆座椅100处于其升高位置,以用于容纳乘客。因此,车辆货物区域的装载底板110处于水平或降低构造,其为容纳乘客可能希望存储的物品提供平坦表面。机构联接在座椅100与装载底板110之间,其中该机构包括用于与座椅100接合的可旋转元件120、第一臂130、第二臂140和枢转点150。第一臂130的一端可枢转地联接到可旋转元件120,并且第一臂130的相对端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二臂140。如图所示,因此,第二臂140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二臂140,而第二臂140的相对端与装载底板110的下表面摩擦接触。因此,第二臂140构造成根据第一臂130的运动而围绕枢转点150枢转。
24.图2b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处于降低座椅构造的图1的系统的侧视图。如上所述,降低座椅100用于将装载底板110升高到倾斜构造,使得装载底板110向上倾斜到至少接近座椅100的上表面高度的高度。当座椅100如图2b中那样向下折叠或降低时,座椅100的旋转接合可旋转元件120,并且使该可旋转元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此顺时针旋转运动转
换成图2b的视图中的第一臂130的向后或向左平移运动。这继而使第二臂140围绕枢转点150枢转,以升高第二臂140的相对端,并且从而升高装载底板110的一端。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中可见,第二臂140可在完全升高时延伸超过垂线。也就是说,第一臂130与第二臂140的摩擦接触装载底板110的部分之间的夹角可以是锐角。因此,装载底板110和任何上覆的存储货物的重量可作用于将第二臂140压靠装载底板110的唇缘115,这可有助于将装载底板110更安全地维持在其升高构造。
25.升高座椅100大体上可以执行反向过程,使可旋转元件12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这转换成图2b中第一臂或杆130的向前或右向平移运动。这用于围绕枢转点150逆时针枢转第二臂140,降低第二臂或杆140的相对端,并且因此将装载底板110降低回到图2a的水平构造。以此方式,向下折叠座椅100可升高装载底板110的一端,以提供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允许装载底板110逐渐上升到折叠座椅100的上表面高度,而不是生成可使车辆的装载和卸载更困难的阶梯式高度增加。
26.尽管图2a-2b中示出了一个座椅,但本公开实施例设想了根据多个不同座椅的运动来升高和降低装载底板110。具体而言,图2a-2b的机构可联接到一个以上的座椅100,以根据多个座椅100的折叠和展开来升高和降低装载底板。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构造的装载底板调整机构的其它细节的等距仰视图,装载底板调整机构根据两个不同座椅100的运动而升高和降低装载底板110。更确切地说,两个座椅100(未示出)可以并排布置,如具有车辆的串联后座椅。棒200可以延伸穿过每个座椅100在升高或降低时围绕其枢转的点,并且可旋转元件120可以在两个座椅100之间可旋转地固定到棒200。每个座椅100可具有将座椅100连接到车辆并且提供枢转点150的托架230。每个座椅100的延伸部210连接到座椅100以在其座椅100折叠或展开时围绕棒200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棒200可以不旋转,并且因此座椅100的折叠和展开使延伸部210旋转以接合可旋转元件120的部分,随着座椅100降低或升高而转动元件120,从而如上所述升高或降低装载底板110。一个或多个滚轮220可以连接到第二臂140的端部,并且放置成与装载底板110的下侧滚动摩擦接触,使得第二臂140的移动经由与滚轮220的滚动接触而升高和降低装载底板110。
27.还观察到,每个座椅100可以致动其自身的装载底板110的区段。也就是说,参考图2a-2b,可存在针对每个座椅100的单独装载底板110区段,并且每个座椅100可升高或降低其自身的装载底板110区段。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这可以经由单独的装载底板调整机构来实现,如图2a-2b所示,单独的装载底板调整机构联接到每个座椅100,并构造成调整其自身的装载底板110的区段。如图所示,每个装载底板110区段或节段可以位于其座椅100后方。
28.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可构造成在任一座椅100折叠时升高装载底板110,但仅在两个座椅100都展开时才降低装载底板110。也就是说,只要其联接到的任一座椅100折叠,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就可以保持装载底板110升高。图4a-4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构造的装载底板调整机构的可旋转元件的其它细节的更详细等距视图,其允许在任一座椅100折叠时升高装载底板110,并且仅在两个座椅100都展开时才降低装载底板110。更确切地说,每个延伸部210具有从其延伸的两个突起300、310,以接合可旋转元件120的不同周向位置。可旋转元件120还具有从其两侧中的每一侧突出的两个延伸部。具体而言,延伸部400、410在不同的周向位置处从可旋转元件120的一侧延伸,而延伸部460、470在彼此不同
的周向位置处,并且在与延伸部460、470周向位置不同的周向位置处从可旋转元件120的相对侧延伸。
29.延伸部400、460定位成接合突起300,使得任一座椅100的降低使突起300与相应延伸部400、460接合以旋转可旋转元件120并且升高装载底板110。延伸部400和460是凸缘,其弯曲以沿相对方向延伸来接合不同座椅延伸部210,但延伸部400、460不一定必须通过弯曲形成。相反,延伸部400、460可以是以任何方式形成和成形以接合座椅延伸部210的对应突起的可旋转元件120的任何延伸部。
30.延伸部410和470分别从可旋转元件120的相对表面突出,以支承弹簧加载的可操纵元件420、480。在图4b的视图中,延伸部410从可旋转元件120的最右侧表面延伸,以支承由弹簧445加载的弹簧加载可操纵元件420,以在突起300通过座椅100的升高而旋转时,将接合部430维持在适当位置以接合突起300。如上所述,这种接合使可旋转元件120旋转以降低装载底板110。然而,可操纵元件420还具有接合部440,当突起310通过其座椅100降低而旋转时,所述接合部从可旋转元件120的最右侧表面延伸到其最左侧表面(在图4b的视图中隐藏的可旋转元件120的表面),以接合相对的座椅延伸部210的突起310。这种接合使可操纵元件420围绕其延伸部410枢转,继而使接合部430枢转出其原本将接合的延伸部300的路径。以此方式,图4b的视图中的最左侧座椅100的降低防止了其它座椅100与其接合部430接合,因此防止了最右侧座椅100的升高使装载底板110降低。以此方式,升高的装载底板110在仅图4b中的最右侧座椅100升高时不会降低,而是改为仅在两个座椅100都升高时才降低。
31.类似地,在图4b的视图中,延伸部470从可旋转元件120的最左侧表面延伸,以支承由弹簧455加载的弹簧加载的可操纵元件480,以将接合部490维持在适当位置以接合最左侧座椅100的延伸部210的突起300。可操纵元件480的形状和功能类似于可操纵元件420,当最右侧座椅100升高时接合最左侧座椅100的突起300,并且当最右侧座椅100降低时经由接合部500与突起310之间的接触而移出接合最左侧座椅100的突起300的位置。以此方式,最右侧座椅100的降低防止最左侧座椅100与其接合部490接合,以防止最左侧座椅100的升高使装载底板110降低。以此方式,装载底板110在任一座椅100降低时通过延伸部400、460与突起300的接合而升高,但仅在两个座椅100都升高时才降低,因为任一座椅100的降低使接合部430、490枢转而脱离接合其对应座椅延伸部210。
32.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可包括除上文所描述的那些之外用于提供进一步功能的任何进一步的部件。作为一个实例,棒2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负载限制器弹簧550,所述一个或多个负载限制器弹簧设在覆盖棒200的部分的壳体内,并且联接到每个座椅延伸部210或可旋转元件120,以在装载底板110上的过大负载阻止该机构升高装载底板110时,使座椅100或可旋转元件120脱离,而不对其造成损坏。以此方式,当用户尝试降低座椅100时,防止了装载底板110的过大负载造成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的任何部分的损坏。
33.图5a-5e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构造的装载底板调整机构的操作的更详细等距视图。具体而言,图5a-5e按顺序示出了当升高和降低装载底板110时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的操作。为了简化说明,示出了单个座椅100的操作,但操作原理适用于使用具有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的一个以上的座椅100。
34.图5a示出了在升高装载底板110之前的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此处,突起300联接
到直立座椅100,并且尚未旋转到接触延伸部460。因此,装载底板110处于其降低或平坦位置。
35.图5b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随着座椅100从图5a的其直立构造部分地降低的操作。此处,座椅100部分地降低,使突起300围绕其旋转轴线旋转以接合延伸部460。这引发可旋转元件120的旋转,使连杆机构130、140升高第二臂140的远端,继而开始经由装载底板110与第二臂140的远端之间的摩擦接触来升高装载底板110。基本上同时,突起310旋转以接触接合部500,将端部490枢转出可以面向可旋转元件120的最左侧的座椅100(未示出)的延伸部300的路径。因此,图5b的最右侧座椅100的降低用于既升高装载底板110,又在最右侧座椅100折叠时防止另一座椅100(未示出)降低装载底板110。
36.在图5c,座椅100继续降低,直到其达到折叠构造,以基本上水平地静置,并且将其座椅靠背呈现为上表面以供存放。突起300和310均旋转可旋转元件120,直到第二臂140完全升高,因此将装载底板110完全升高到大致对应于座椅100的靠背高度的高度。在此构造中,接合部500和突起310之间的接触得到维持,这将端部490维持在其枢转位置,并且防止另一座椅100的旋转降低装载底板110。另外,突起300和延伸部460之间的接触将第二臂140维持在其直立位置,并且因此将装载底板110维持在其升高或倾斜构造。
37.图5d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随着座椅100处于从图5c的降低或折叠位置升高的过程的操作。在图5d的视图中,座椅100示出为部分地但尚未完全地升高,并且尚未接合可旋转元件120以降低装载底板110。随着座椅100围绕其轴线朝向其升高位置旋转,突起300从延伸部460脱离,并且突起310也从接合部500脱离。由于第二臂140将装载底板110的向下负载转换成相对于第一臂130的后向力的定向,故可旋转元件120保持在其位置。突起310与接合部500分离,端部490枢转回到最左侧座椅100(未示出)的突起300的路径中,以允许此最左侧座椅100根据需要接合端部490以降低装载底板110。因此,一旦最右侧座椅100升高,则装载底板110将保持在其升高构造。然而,随后还升高最左侧座椅100将接着降低装载底板110。
38.在图5e中,座椅100升高到一点,在此处,座椅延伸部210的延伸部600捕获接合部430以旋转可旋转元件120并且降低装载底板110。此处,最左侧座椅100没有接合接合部440,即最左侧座椅100升高。因此,接合部430保持就位,由延伸部600接触。以此方式,两个座椅100的升高用于降低装载底板110。
39.出于解释的目的,前述描述使用特定术语来提供对本公开的透彻理解。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实践本公开的方法和系统不需要特定的细节。因此,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给出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前述描述。它们并不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鉴于以上教导,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例如,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可以将车辆装载底板升高到任何高度,无论是对应于折叠座椅的上表面还是其它。单个或多个座椅可以与本公开实施例的机构一起使用,以便根据任何一个或多个座椅的运动操纵负载底板高度。选择和描述实施例以便最好地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最佳地利用本公开的方法和系统以及适合于预期的特定用途的具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另外,可以混合和匹配或以其他方式组合所公开或以其他方式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不同特征,从而创建本公开所预期的其他实施例。所有维度值都是近似值,并且可以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