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用自动驾驶技术的遮阳挡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6835发布日期:2022-04-06 15:4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用自动驾驶技术的遮阳挡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用自动驾驶技术的遮阳挡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2.文献号为cn10356879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安装于机动车辆上的电动遮阳挡,该电动遮阳挡包括带有内部空腔的座架,所述的座架上设有伸缩装置及可活动卷绕遮阳布的绕布支架,该伸缩装置固定于座架上,设有马达与伸缩装置相连接并控制伸缩装置作伸缩动作,伸缩装置末部设有支撑杆,支撑杆连接绕布支架上的遮阳布在伸缩装置控制下实现将遮阳布向外拉伸作遮阳使用,其结构紧凑,构思巧妙,在停车后随时随地为汽车实现遮阳,有效防止太阳爆晒,降低温度,减少车内有害气体的散发,十分方便实用,非常适合推广使用。
3.上述专利占用空间较大,且安装过程复杂,需要对车体的整体结构和线路进行拆卸,重新布置,难以适配各种品牌和类型的车型,新装和更换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4.文献号为cn21319941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便于收放的汽车前挡遮阳装置,包括固定板和承载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承载板底面均安装有吸盘组件,用于将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承载板分别吸附固定在汽车操控台表面和汽车前挡玻璃内侧;所述固定板表面设置有挂钩,所述承载板共有两块,所述承载板表面连接有立板,两块所述立板之间转动安装有阻尼轴,所述阻尼轴外侧收卷有遮阳布,所述遮阳布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阻尼轴外侧,另一侧连接有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挂环。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将装置固定安装在汽车前挡玻璃内侧,占用空间小,不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能够快速实现遮阳布的展开和收卷,操作简单便捷,使用效果好。
5.上述专利虽然便于安装拆卸,但是在拆卸后进行收纳时,整体长度较长,占用空间较大,在车内相对狭小的空间,不易进行存放,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配用自动驾驶技术的遮阳挡调节机构。
7.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配用自动驾驶技术的遮阳挡调节机构,包括有外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的遮阳组件;所述遮阳组件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内的缠绕筒、缠绕在所述缠绕筒外周的一端与所述缠绕筒固定连接的遮阳膜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遮阳膜远离所述缠绕筒一端的拉膜板。
8.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用于驱动所述拉膜板运动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外侧的外筒体和沿轴向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外筒体内的用于驱动所述拉膜板运动的内杆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内杆体伸出
长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体内的与所述外筒体连通的调节筒、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调节筒内的调节塞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筒上的用于驱动所述调节塞滑动的拨盘。
9.当所述调节塞向内侧滑动时,所述外筒体内压强增大使得所述内杆体向外伸长,即使得所述拉膜板向远离所述外壳体方向运动,所述遮阳膜遮阳面积增大。
10.当所述调节塞向外侧滑动时,所述外筒体内压强减小使得所述内杆体向内收缩,即使得所述拉模板向靠近所述外壳体方向运动,所述遮阳膜遮阳面积减小。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内杆体滑动的延伸驱动组件;所述延伸驱动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体内的与所述外筒体连通的驱动筒、沿轴向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驱动筒内的驱动塞、转动连接在所述驱动筒上的与所述驱动塞传动连接的驱动丝杆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体内的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丝杆转动的电机。
12.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有一端与所述外筒体转动连接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体滑动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转动轴与所述外筒体的转动轴平行且不重合;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外筒体一端滑动的摆动驱动组件;所述摆动驱动组件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内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外筒体一端滑动的同步带和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内的与所述驱动丝杆传动连接的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转动的第一同步轮。
13.当所述驱动丝杆正向转动时,所述外筒体向外侧摆动,同时所述驱动塞向内侧运动使得所述驱动筒压强增大,进而使得所述内杆体向外伸长,所述遮阳膜展开遮挡太阳。
14.当所述驱动丝杆反向转动时,所述外筒体向内侧摆动,同时所述驱动塞向外侧运动使得所述驱动筒压强减小,进而使得所述内杆体向内收缩,所述遮阳膜收回,进而进行收纳。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内的与所述缠绕筒传动连接的出膜调节齿轮、沿轴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出膜调节齿轮一侧的用于驱动所述出膜调节齿轮转动的切换齿轮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拨盘上的用于驱动所述切换齿轮滑动的切换板;所述拨盘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上;所述摆动驱动组件还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内的与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的第二同步轮;所述切换齿轮能够分别与所述拨盘、所述第二同步轮传动连接。
16.当所述拨盘位于后方极限位置时,所述切换齿轮仅与所述第二同步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丝杆转动带动所述缠绕筒转动。
17.当所述拨盘位于前方极限位置时,所述切换齿轮仅与所述拨盘传动连接,所述拨盘转动带动所述缠绕筒转动。
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同步轮一侧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外壳体内转动连接有与所述蜗轮传动连接的同时与所述驱动丝杆传动连接的蜗杆;所述驱动丝杆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同步轮转动,所述第一同步轮不能带动所述驱动丝杆转动。
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膜调节齿轮朝向所述切换齿轮的一端中央位置成型有联动柱;所述切换齿轮朝向所述出膜调节齿轮的一端中央位置成型有与所述联动柱滑动连接的联动孔;所述联动孔与所述联动柱横截面为形状相同的非圆形结构;所述切换齿轮转动带动所述联动柱同步转动,所述切换齿轮能够沿所述联动柱轴向滑动。
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切换齿轮朝向所述切换板的一端中央位置成型有切换锥面;所述切换板朝向所述切换齿轮的一端成型有与所述切换锥面相抵的能够驱动该所述切换锥面运动的切换斜面。
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杆体远离相邻的所述外筒体的一端成型有与所述拉膜板滑动连接的滑动头;所述拉膜板上成型有两个纵向设置的与对应的所述滑动头滑动连接的拉膜槽。
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体前端可拆卸连接有多个能够吸附在玻璃上的吸盘;所述外壳体前端均匀成型有多个能够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吸盘卡接的吸盘卡口。
2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初始状态下,吸盘卡接在外壳体上,驱动塞位于外侧极限位置,调节塞位于外侧极限位置,与同一个同步带连接的同步带夹位于相互远离的极限位置,遮阳膜缠绕在缠绕筒外周,拨盘位于后方极限位置,切换齿轮仅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
24.在使用本产品时,手部握持外壳体,调整外壳体至竖直状态,并使得各个吸盘与汽车前挡风玻璃中部正对,随后,用力压下外壳体,使得各个吸盘吸附在前挡风玻璃上,从而使得外壳体与前挡风玻璃相对固定。接着拨动开关,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使得驱动丝杆正向转动,驱动丝杆正向转动带动第一联动齿轮正向转动,第一联动齿轮正向转动带动第二联动齿轮正向转动,即使得蜗杆正向转动。蜗杆正向转动带动蜗轮正向转动即使得第一同步轮正向转动,第一同步轮正向转动带动同步带正向转动,连接在同一个同步带上的同步带夹相向运动。同步带夹相向运动使得对应的两个支撑杆远离相邻的外筒体的一端相向运动,从而使得外筒体向外侧转动。
25.同步带转动带动第二同步轮运动,即使得驱动齿轮正向转动,驱动齿轮正向转动带动切换齿轮转动进而使得联动孔转动,联动孔转动带动联动柱转动进而使得出膜调节齿轮转动。出膜调节齿轮转动带动缠绕齿轮转动进而使得缠绕筒正向转动,缠绕筒正向转动逐步放开遮阳膜;与此同时,驱动丝杆正向转动将同步使得丝杆滑块在螺纹导向作用下向下滑动,即使得驱动塞向驱动筒内滑动,驱动筒与外筒体连通,驱动筒内的气体将进入到外筒体内,从而使得内杆体向筒外伸出。随着驱动丝杆的持续正向转动,内杆体将向筒外伸出的同时向外侧转动,内杆体运动带动滑动头运动,滑动头运动带动拉膜槽运动,进而使得两个拉膜板分别向远离外壳体方向运动。拉膜板运动带动对应的遮阳膜外壳体两侧运动,从而使得遮阳膜覆盖前挡风玻璃,阻挡阳光进入车内。一定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工作,此时,外筒体转动至水平状态,两个拉膜板运动至靠近前挡风玻璃两端的位置。
26.由于各种车型的不同,前挡风玻璃的长度也略有不同,因此,外筒体转动至水平状态时,拉膜板并不到达到前挡风玻璃两端,即不能使得遮阳膜完全覆盖前挡风玻璃,故需要根据所使用车型的不同,对拉膜板的最终位置进行微调。在进行调整时,手部握持拨盘,向前推动拨盘至前方极限位置,对应的第二弹簧压缩蓄力,拨盘向前方运动带动切换板同步向前运动。切换板向前运动带动切换斜面向前运动,切换斜面与切换锥面相抵,切换斜面运动带动切换锥面运动,继而使得切换齿轮向远离第二同步轮方向运动,对应的第一弹簧压缩蓄力。当拨盘运动至前方极限位置时,切换齿轮运动至不再与驱动齿轮接触,调节从动齿轮与第一调节齿轮传动连接,同时延伸调节齿轮与第二调节齿轮传动连接。
27.接着,在保持拨盘位于前方极限位置的同时,转动拨盘,拨盘转动使得第一调节齿
轮转动,第一调节齿轮转动带动调节从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切换齿轮转动,切换齿轮转动带动出膜调节齿轮转动,出膜调节齿轮转动带动对应的所述缠绕齿轮转动进而使得缠绕筒转动,进而使得缠绕筒进一步向外放膜。与此同时,拨盘转动使得第二调节齿轮同步转动,第二调节齿轮转动带动延伸调节齿轮转动进而使得调节丝杆转动,调节丝杆转动使得螺纹管在螺纹导向作用下运动进而使得调节塞向调节筒内运动。调节筒与外筒体连通,调节塞向内侧运动使得调节筒内的气体进入到外筒体内,外筒体内压强增大从而使得内杆体进一步向筒外伸长,拉膜板带动遮阳膜进一步向挡风玻璃边缘靠近,使得遮阳膜完全覆盖前挡风玻璃。
28.调整完成后,松开拨盘,拨盘在对应的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运动至原来位置,拨盘运动带动切换板同步运动,切换斜面不再与切换锥面相抵,切换齿轮在对应的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运动至原来位置。拨盘不与调节丝杆、切换齿轮接触,切换齿轮仅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外壳体上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控制两个拉膜板向两侧运动的拨盘,当固定外壳体时,仅需大致固定在挡风玻璃中部即可,无需精确控制安装位置,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当调整完一个拉膜板时,接着按照相同步骤调整另一侧拉模板,使得两个拉膜板分别带动对应的遮阳膜运动至覆盖挡风玻璃,使得挡风玻璃被完全覆盖。
29.使用完毕后,再次拨动开关,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使得驱动丝杆反向转动,驱动丝杆反向转动带动同步带反向转动,同步带反向转动带动支撑杆运动,支撑杆运动带动对应的外筒体向内侧转动。同时驱动丝杆反向转动使得丝杆滑块在螺纹导向作用下向上滑动,丝杆滑块向上滑动带动驱动塞向外侧运动,从而使得外筒体内的气体进入到驱动筒内,内杆体向外筒体内滑动。内杆体运动带动拉膜板运动,从而使得拉膜板向靠近外壳体方向运动,当一定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工作,外筒体转动至原来位置,同时使得内杆体转动至竖直状态,遮阳膜被完全收起。
30.随后,可以将外壳体与吸盘分离,吸盘与前挡风玻璃保持固定,将外壳体进行收纳,在第二次进行使用时,将外壳体与吸盘进行卡接,再次拨动开关使得两侧的遮阳膜向两侧展开,遮挡太阳,在随后的使用过程中,无需在对遮阳膜的遮阳范围进行调整,收放简单,无需人工过多干涉。
31.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丝杆,当驱动丝杆转动时,驱动丝杆转动带动同步带转动,同步带转动带动支撑杆运动,继而使得外筒体向外侧转动,外筒体向外侧转动带动遮阳膜向外侧展开,从而能够遮挡太阳,降低车内温度;与此同时,丝杆滑块在螺纹导向作用下纵向滑动,使得驱动塞在驱动筒内滑动,进而使得驱动筒内的气体进入都外筒体内,使得内杆体伸长,内杆体伸长使得遮阳膜运动距离更远,对太阳的遮挡面积更大,同时没有增加新的运动步骤,运动时间没有延长,收放过程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32.本发明通过设置拨盘,当拨盘位于后方极限位置时,切换齿轮仅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同步带转动依次带动第二同步轮、切换齿轮、出膜调节齿轮、缠绕筒转动,进而使得遮阳膜能够自动进行收放,减小了内杆体的运动阻力,使得遮阳膜的展开和收放过程更加顺畅;当拨盘位于前方极限位置,切换齿轮与拨盘传动连接,切换齿轮不在与驱动齿轮接触,转动拨盘,使得切换齿轮带动缠绕筒转动,从而使得缠绕筒放出的长度产生变化,同时拨盘转动将同步带动调节丝杆转动,使得调节塞在调节筒内滑动,使得内杆体的伸出长度变化,内杆体支撑遮阳膜使得遮阳膜的遮阳面积改变,从而能够使得遮阳膜能够适配多种不同的
车型,适用面更加宽泛。
33.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轮转动使得同步带转动,同步带转动使得对应的支撑杆运动,支撑杆运动使得对应的外筒体转动,进而带动拉膜板运动,使得遮阳膜展开或收起;同时第一同步轮转动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二同步轮转动,第二同步轮转动使得缠绕筒缠绕或放开遮阳膜,没有增加新的运动机构和操作步骤;另外第一同步轮上的蜗轮通过蜗杆与驱动丝杆传动连接,外筒体转动不能带动蜗杆转动,从而使得遮阳膜展开后更加稳定,遮阳膜的遮阳效果更好。
34.本发明能够遮挡阳光,放置在车内能够有效阻隔阳光进入车内,降低车内温度,提高驾乘人员进入车内的舒适度;本发明对遮阳膜的支撑效果更好,遮阳膜上下两端都有外筒体和内杆体做支撑,软质的遮阳膜不会在重力作用下塌陷;本发明便于收纳,遮阳膜能够完全收入到外壳体内,不占用过多空间,外观规则整齐,便于收纳整理;本发明多采用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参与收放过程,使用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8.图4、图5是本发明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9.图6是本发明缠绕筒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是本发明延伸驱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1.图8是本发明摆动驱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2.图9是本发明支撑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3.图10、图11是本发明调节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4.图12是本发明遮阳膜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3是本发明遮阳膜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4是本发明遮阳膜收纳的结构示意图。
47.10、外壳体;101、转动连通座;102、出膜通槽;103、摆动通槽;104、定位板;105、同步轮柱;106、缠绕筒柱;107、吸盘卡口;11、封板;12、吸盘;13、开关;2、遮阳组件;21、缠绕筒;211、缠绕齿轮;22、遮阳膜;23、拉膜板;231、拉膜槽;3、支撑组件;31、外筒体;311、转动连通管;312、支撑柱;32、内杆体;321、滑动头;34、支撑杆;34、同步带夹;4、延伸驱动组件;41、驱动筒;411、导向杆;42、丝杆座;43、驱动丝杆;431、第一联动齿轮;44、丝杆滑块;45、驱动塞;46、电机;5、摆动驱动组件;51、第一同步轮;511、蜗轮;52、第二同步轮;521、驱动齿轮;53、同步带;54、蜗杆;541、第二联动齿轮;6、调节组件;61、调节筒;611、丝杆转动架;612、限位柱;62、调节塞;621、螺纹管;63、调节丝杆;631、延伸调节齿轮;64、出膜调节齿轮;641、联动柱;65、切换齿轮;651、联动孔;652、切换锥面;653、调节从动齿轮;66、第一弹簧;67、切换板;671、切换斜面;68、拨盘;681、第一调节齿轮;682、转动凹环;683、第二调节齿轮;69、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48.根据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配用自动驾驶技术的遮阳挡调节机构,包括有外壳体10和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0内的分别靠近左右两侧的遮阳组件2;所述遮阳组件2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10内的转动轴纵向设置的缠绕筒21、缠绕在所述缠绕筒21外周的一端与所述缠绕筒21固定连接的遮阳膜2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遮阳膜22远离所述缠绕筒21一端的拉膜板23;所述遮阳膜22采用具有铝质涂层的遮阳布制作,实现高反光率,以有效减少紫外线的照射,有效达到防紫外线及隔热功能。
49.所述外壳体10内靠近各个所述遮阳组件2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用于驱动所述拉膜板23运动的支撑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10外侧的转动轴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外筒体31和沿轴向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外筒体31内的用于驱动所述拉膜板23运动的内杆体32;所述外壳体10内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调节对应的两个所述内杆体32伸出长度的调节组件6;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体10内的与对应的所述外筒体31连通的调节筒61、沿前后方向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调节筒61内的调节塞62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筒61上的转动轴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用于驱动所述调节塞62滑动的拨盘68。
50.所述调节组件6还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筒61上的转动轴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调节丝杆63;所述调节丝杆63后端中央位置成型有延伸调节齿轮631;所述拨盘68前端中央位置成型有能够与对应的所述延伸调节齿轮631传动连接的第二调节齿轮683;所述调节塞62上固定连接有与对应的所述调节丝杆63传动连接的螺纹管621;所述调节筒61后端成型有与所述调节筒61转动连接的丝杆转动架611;所述调节丝杆63位于所述调节筒61与所述丝杆转动架611之间。
51.所述调节筒61由两个分别与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外筒体31连通的调节密封筒组合成;所述调节塞62由两个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调节密封筒密封滑动连接的调节密封塞组合成;各个所述调节密封筒互不连通,能够使得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外筒体31内压强变化均等,即两个所述内杆体32长度变化相同。
52.所述外壳体10后端成型有用于安装所述调节组件6、所述遮阳组件2的安装腔;所述外壳体10后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封闭所述安装腔的封板11;所述外壳体10左右两侧壁分别成型有纵向设置的用于使对应的所述遮阳膜22向外穿出的出膜通槽102;所述外壳体10内壁位于各个所述缠绕筒21上下两端分别成型有与对应的所述缠绕筒21转动连接的缠绕筒柱106;所述外筒体31远离所述内杆体32的一端成型有与所述外壳体10转动连接的转动连通管311;所述外壳体10左右两侧壁上下两端分别成型有与对应的所述转动连通管311转动连接且连通的转动连通座101;所述转动连通座101与对应的所述调节密封筒连通。
53.当所述调节塞62向内侧滑动时,所述外筒体31内压强增大使得所述内杆体32向外伸长,即使得所述拉膜板23向远离所述外壳体10方向运动,所述遮阳膜22遮阳面积增大。
54.当所述调节塞62向外侧滑动时,所述外筒体31内压强减小使得所述内杆体32向内收缩,即使得所述拉模板23向靠近所述外壳体10方向运动,所述遮阳膜22遮阳面积减小。
55.通过旋转所述拨盘68,调整所述内杆体32的伸长长度,即使得所述遮阳膜22的遮面积改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所述外壳体10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玻璃上,调节所述拨盘68,使得所述遮阳膜22完全覆盖玻璃,兼容性高,使用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56.所述外壳体10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内杆体32滑动的延伸驱动组件4;所述延伸驱动组件4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体10内的与所述外筒体31连通的驱动筒41、沿轴向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驱动筒41内的驱动塞45、转动连接在所述驱动筒41上的转动轴纵向设置的与所述驱动塞45传动连接的驱动丝杆43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体10内的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丝杆43转动的电机46。
57.所述驱动筒41由四个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外筒体31连通的驱动密封筒组合成;所所述驱动塞45由四个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驱动密封筒密封滑动连接的驱动密封塞组合成;述驱动筒41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杆411;所述导向杆411上位于所述驱动丝杆43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驱动丝杆43转动连接的丝杆座42;所述驱动塞45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导向杆411滑动连接的并与所述驱动丝杆43传动连接的丝杆滑块44;所述电机46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丝杆43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腔内位于所述驱动丝杆43上方成型有与所述电机46固定连接的定位板104;所述电机46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能够精确控制转动角度以及转动速度。
58.所述支撑组件3还包括有一端与所述外筒体31转动连接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体10滑动连接的支撑杆33;所述支撑杆33的转动轴与所述外筒体31的转动轴平行且不重合;所述外壳体10内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支撑杆33远离所述外筒体31一端滑动的摆动驱动组件5;所述摆动驱动组件5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10内的转动轴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33远离所述外筒体31一端滑动的同步带53和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10内的转动轴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与所述驱动丝杆43传动连接的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53转动的第一同步轮51。
59.所述外壳体10左右两侧壁分别成型有多个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用于使对应的支撑杆33向外伸出的摆动通槽103;所述外筒体31朝向对应的所述支撑杆33的一侧中部成型有与该所述支撑杆33转动连接的支撑柱312;所述支撑组件3还包括有与对应的所述同步带53固定连接的且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杆33远离所述外筒体31一端转动连接的同步带夹34;所述一同步轮51转动带动所述同步带53转动,使得固定连接在所述同步带53上的两个同步带34相向或相背运动,从而使得对应的所述支撑杆33带动相邻的所述外筒体31转动,进而能够使得所述拉膜板32运动。
60.当所述驱动丝杆43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同步轮51正向转动,进而使得所述同步带53正向转动,两个对应的所述支撑杆33远离所述外筒体31的一端相背运动,进而使得所述外筒体31向外侧摆动,同时所述丝杆滑块44在螺纹导向作用下向下滑动,即使得所述驱动塞45向内侧滑动,所述驱动塞45向内侧运动使得所述驱动筒41压强增大,所述驱动筒41内的气体进入到所述外筒体31内,进而使得所述内杆体32向外伸长,进而使得所述拉膜板23运动,所述遮阳膜22展开遮挡太阳。
61.当所述驱动丝杆43反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同步轮51带动所述同步带53反向转动,两个对应的所述支撑杆33远离所述外筒体31的一端相向运动,进而使得所述外筒体31向内侧摆动,同时所述丝杆滑块44在螺纹导向作用下向上滑动,即使得所述驱动塞45向外侧滑动,所述驱动塞45向外侧运动使得所述驱动筒41压强减小,所述外筒体31内的气体进入到所述驱动筒41内,进而使得所述内杆体32向内收缩,所述遮阳膜22收回,进而进行收纳。
62.所述电机46转动使得所述驱动丝杆43转动,继而使得所述外筒体31、所述内杆体
32运动至极限位置,即使得所述遮阳膜22运动至极限位置,所述遮阳膜22完全覆盖车玻璃,同时可以转动所述拨盘68对所述内杆体32的伸出长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玻璃的长度,仅需一次调整即可以在之后的使用中快速收放,无需再次进行调整,使用简单方便,兼容性高。
63.所述调节组件6还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10内的转动轴沿前后方向设置的与所述缠绕筒21传动连接的出膜调节齿轮64、沿轴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出膜调节齿轮64一侧的用于驱动所述出膜调节齿轮64转动的切换齿轮65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拨盘68上的用于驱动所述切换齿轮65滑动的切换板67;所述拨盘68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10上;所述摆动驱动组件5还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体10内的转动轴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与所述同步带53传动连接的第二同步轮52;所述切换齿轮65能够分别与所述拨盘68、所述第二同步轮52传动连接。
64.所述缠绕筒21下端成型有与所述缠绕筒21同轴设置的与对应的所述出膜调节齿轮64传动连接的缠绕齿轮211;所述第二同步轮52朝向对应的所述切换齿轮65的一侧中央位置成型有能够与该所述切换齿轮65传动连接的驱动齿轮521;所述切换齿轮65朝向相邻的所述拨盘68的一侧成型有能够与该所述拨盘68传动连接的调节从动齿轮653;所述拨盘68后端中央位置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调节从动齿轮653传动连接的第一调节齿轮681;所述拨盘68前端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齿轮681前方成型有与所述切换板67转动连接的转动凹环682;所述拨盘68与所述封板11之间设置有永不时所述拨盘68向后方运动的第二弹簧69。
65.所述外壳体10内成型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同步轮51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二同步轮52转动连接的同步轮柱105。
66.当所述拨盘68位于后方极限位置时,所述切换齿轮65仅与所述第二同步轮52传动连接,所述切换齿轮65与所述拨盘68不接触,所述驱动丝杆43转动带动所述缠绕筒21转动,进而使得所述遮阳膜22展开遮挡太阳。
67.当所述拨盘68位于前方极限位置时,所述切换齿轮65仅与所述拨盘68传动连接,所述切换齿轮65与所述第二同步轮52不接触,所述拨盘68转动带动所述缠绕筒21转动,进而使得所述遮阳膜22的伸出长度改变,调整所述遮阳膜22的遮阳面积,使得所述遮阳膜22的遮阳效果更好。
68.所述第一同步轮51朝向所述驱动丝杆43的一侧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蜗轮511;所述外壳体10内转动连接有与所述蜗轮511传动连接的转动轴纵向设置的同时与所述驱动丝杆43传动连接的蜗杆54;所述驱动丝杆43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同步轮51转动,所述第一同步轮51不能带动所述驱动丝杆43转动,所述外筒体31、所述内杆体32不能带动所述蜗杆54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外筒体31、所述内杆体32位置保持相对不变,对所述遮阳膜22的支撑更加稳定。
69.所述蜗杆54下端中央位置固定连接连接有与所述驱动丝杆43传动连接的第二联动齿轮541;所述驱动丝杆43靠近成端成型有与所述驱动丝杆43同轴设置的与所述第二联动齿轮541传动连接的第一联动齿轮431。
70.所述出膜调节齿轮64朝向所述切换齿轮65的一端中央位置成型有联动柱641;所述切换齿轮65朝向所述出膜调节齿轮64的一端中央位置成型有与所述联动柱641滑动连接
的联动孔651;所述联动孔651与所述联动柱641横截面为形状相同的非圆形结构;所述切换齿轮65转动带动所述联动柱641同步转动,所述切换齿轮65能够沿所述联动柱641轴向滑动。
71.所述联动柱641外周位于所述出膜调节齿轮64与所述切换齿轮65之间成型有用于使所述切换齿轮65向所述第二同步轮52运动的第一弹簧66;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簧66使得所述切换齿轮65仅与所述驱动齿轮521传动连接。
72.所述切换齿轮65朝向相邻的所述切换板67的一端中央位置成型有切换锥面652;所述切换板67朝向相邻的所述切换齿轮65的一端成型有与所述切换锥面652相抵的能够驱动该所述切换锥面652运动的切换斜面671;所述调节筒61上成型有用于限制所述切换板67移动的限位柱612;所述限位柱612使得所述切换板67仅能前后滑动;所述拨盘68滑动使得所述切换板67同步滑动,所述切换板67滑动带动所述切换齿轮65滑动,进而使得所述切换齿轮65的位置改变,使得所述切换齿轮65与所述拨盘68或所述第二同步带轮52传动连接。
73.所述内杆体32远离相邻的所述外筒体31的一端成型有与对应的所述拉膜板23滑动连接的滑动头321;所述拉膜板23上成型有两个纵向设置的与对应的所述滑动头321滑动连接的拉膜槽231。
74.所述外筒体31向外侧转动,使得所述滑动头321在所述拉膜槽231内滑动,从而使得所述内杆体32带动所述拉膜板23运动,即带动所述遮阳膜22运动至遮挡太阳。
75.所述外壳体10前端可拆卸连接有多个能够吸附在玻璃上的吸盘12;所述外壳体10前端均匀成型有多个能够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吸盘12卡接的吸盘卡口107;在不遮阳时,所述吸盘12与车玻璃相对固定,所述外壳体10能够与所述吸盘12分离,对所述外壳体10进行收纳,再次进行使用时,所述外壳体10与所述吸盘12重新相对固定,从而不需再次调整位置,便于多次使用,简单方便。
76.所述外壳体10外壁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46工作的开关13;所述外壳体10内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和控制器;所述电机46、所述蓄电池、所述开关13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77.初始状态下,吸盘12卡接在外壳体10上,驱动塞45位于外侧极限位置,调节塞62位于外侧极限位置,与同一个同步带53连接的同步带夹34位于相互远离的极限位置,遮阳膜22缠绕在缠绕筒21外周,拨盘68位于后方极限位置,切换齿轮65仅与驱动齿轮521传动连接。
78.在使用本产品时,手部握持外壳体10,调整外壳体10至竖直状态,并使得各个吸盘12与汽车前挡风玻璃中部正对,随后,用力压下外壳体10,使得各个吸盘12吸附在前挡风玻璃上,从而使得外壳体10与前挡风玻璃相对固定。接着拨动开关13,控制器控制电机46工作,使得驱动丝杆43正向转动,驱动丝杆43正向转动带动第一联动齿轮431正向转动,第一联动齿轮431正向转动带动第二联动齿轮541正向转动,即使得蜗杆54正向转动。蜗杆54正向转动带动蜗轮511正向转动即使得第一同步轮51正向转动,第一同步轮51正向转动带动同步带53正向转动,连接在同一个同步带53上的同步带夹34相向运动。同步带夹34相向运动使得对应的两个支撑杆33远离相邻的外筒体31的一端相向运动,从而使得外筒体31向外侧转动。
79.同步带53转动带动第二同步轮52运动,即使得驱动齿轮521正向转动,驱动齿轮521正向转动带动切换齿轮65转动进而使得联动孔651转动,联动孔651转动带动联动柱641
转动进而使得出膜调节齿轮64转动。出膜调节齿轮64转动带动缠绕齿轮211转动进而使得缠绕筒21正向转动,缠绕筒21正向转动逐步放开遮阳膜22;与此同时,驱动丝杆43正向转动将同步使得丝杆滑块44在螺纹导向作用下向下滑动,即使得驱动塞45向驱动筒41内滑动,驱动筒41与外筒体31连通,驱动筒41内的气体将进入到外筒体31内,从而使得内杆体32向筒外伸出。随着驱动丝杆43的持续正向转动,内杆体32将向筒外伸出的同时向外侧转动,内杆体32运动带动滑动头321运动,滑动头321运动带动拉膜槽231运动,进而使得两个拉膜板23分别向远离外壳体10方向运动。拉膜板23运动带动对应的遮阳膜22外壳体10两侧运动,从而使得遮阳膜22覆盖前挡风玻璃,阻挡阳光进入车内。一定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电机46停止工作,此时,外筒体31转动至水平状态,两个拉膜板23运动至靠近前挡风玻璃两端的位置。
80.由于各种车型的不同,前挡风玻璃的长度也略有不同,因此,外筒体31转动至水平状态时,拉膜板23并不到达到前挡风玻璃两端,即不能使得遮阳膜22完全覆盖前挡风玻璃,故需要根据所使用车型的不同,对拉膜板23的最终位置进行微调。在进行调整时,手部握持拨盘68,向前推动拨盘68至前方极限位置,对应的第二弹簧69压缩蓄力,拨盘68向前方运动带动切换板67同步向前运动。切换板67向前运动带动切换斜面671向前运动,切换斜面671与切换锥面652相抵,切换斜面671运动带动切换锥面652运动,继而使得切换齿轮65向远离第二同步轮52方向运动,对应的第一弹簧66压缩蓄力。当拨盘68运动至前方极限位置时,切换齿轮65运动至不再与驱动齿轮521接触,调节从动齿轮653与第一调节齿轮681传动连接,同时延伸调节齿轮631与第二调节齿轮683传动连接。
81.接着,在保持拨盘68位于前方极限位置的同时,转动拨盘68,拨盘68转动使得第一调节齿轮681转动,第一调节齿轮681转动带动调节从动齿轮653转动进而使得切换齿轮65转动,切换齿轮65转动带动出膜调节齿轮64转动,出膜调节齿轮64转动带动对应的所述缠绕齿轮211转动进而使得缠绕筒21转动,进而使得缠绕筒21进一步向外放膜。与此同时,拨盘68转动使得第二调节齿轮683同步转动,第二调节齿轮683转动带动延伸调节齿轮631转动进而使得调节丝杆63转动,调节丝杆63转动使得螺纹管621在螺纹导向作用下运动进而使得调节塞62向调节筒61内运动。调节筒61与外筒体31连通,调节塞62向内侧运动使得调节筒61内的气体进入到外筒体31内,外筒体31内压强增大从而使得内杆体32进一步向筒外伸长,拉膜板23带动遮阳膜22进一步向挡风玻璃边缘靠近,使得遮阳膜22完全覆盖前挡风玻璃。
82.调整完成后,松开拨盘68,拨盘68在对应的第二弹簧69的弹力作用下运动至原来位置,拨盘68运动带动切换板67同步运动,切换斜面671不再与切换锥面652相抵,切换齿轮65在对应的第一弹簧66的弹力作用下运动至原来位置。拨盘68不与调节丝杆63、切换齿轮65接触,切换齿轮65仅与驱动齿轮521传动连接。外壳体10上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控制两个拉膜板23向两侧运动的拨盘68,当固定外壳体10时,仅需大致固定在挡风玻璃中部即可,无需精确控制安装位置,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当调整完一个拉膜板23时,接着按照相同步骤调整另一侧拉模板23,使得两个拉膜板23分别带动对应的遮阳膜22运动至覆盖挡风玻璃,使得挡风玻璃被完全覆盖。
83.使用完毕后,再次拨动开关13,控制器控制电机46工作,使得驱动丝杆43反向转动,驱动丝杆43反向转动带动同步带53反向转动,同步带53反向转动带动支撑杆34运动,支
撑杆34运动带动对应的外筒体31向内侧转动。同时驱动丝杆43反向转动使得丝杆滑块44在螺纹导向作用下向上滑动,丝杆滑块44向上滑动带动驱动塞45向外侧运动,从而使得外筒体31内的气体进入到驱动筒41内,内杆体32向外筒体31内滑动。内杆体32运动带动拉膜板23运动,从而使得拉膜板23向靠近外壳体10方向运动,当一定时间后,控制器控制电机46停止工作,外筒体31转动至原来位置,同时使得内杆体32转动至竖直状态,遮阳膜22被完全收起。
84.随后,可以将外壳体10与吸盘12分离,吸盘12与前挡风玻璃保持固定,将外壳体10进行收纳,在第二次进行使用时,将外壳体10与吸盘12进行卡接,再次拨动开关13使得两侧的遮阳膜22向两侧展开,遮挡太阳,在随后的使用过程中,无需在对遮阳膜22的遮阳范围进行调整,收放简单,无需人工过多干涉。
85.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丝杆43,当驱动丝杆43转动时,驱动丝杆43转动带动同步带53转动,同步带53转动带动支撑杆33运动,继而使得外筒体31向外侧转动,外筒体31向外侧转动带动遮阳膜22向外侧展开,从而能够遮挡太阳,降低车内温度;与此同时,丝杆滑块44在螺纹导向作用下纵向滑动,使得驱动塞45在驱动筒41内滑动,进而使得驱动筒41内的气体进入都外筒体31内,使得内杆体32伸长,内杆体32伸长使得遮阳膜22运动距离更远,对太阳的遮挡面积更大,同时没有增加新的运动步骤,运动时间没有延长,收放过程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86.本发明通过设置拨盘68,当拨盘68位于后方极限位置时,切换齿轮65仅与驱动齿轮521传动连接,同步带53转动依次带动第二同步轮52、切换齿轮65、出膜调节齿轮64、缠绕筒21转动,进而使得遮阳膜22能够自动进行收放,减小了内杆体32的运动阻力,使得遮阳膜22的展开和收放过程更加顺畅;当拨盘68位于前方极限位置,切换齿轮65与拨盘68传动连接,切换齿轮65不在与驱动齿轮521接触,转动拨盘68,使得切换齿轮65带动缠绕筒21转动,从而使得缠绕筒21放出的长度产生变化,同时拨盘68转动将同步带动调节丝杆63转动,使得调节塞62在调节筒61内滑动,使得内杆体32的伸出长度变化,内杆体32支撑遮阳膜22使得遮阳膜22的遮阳面积改变,从而能够使得遮阳膜22能够适配多种不同的车型,适用面更加宽泛。
87.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同步轮51,第一同步轮51转动使得同步带53转动,同步带53转动使得对应的支撑杆34运动,支撑杆34运动使得对应的外筒体31转动,进而带动拉膜板23运动,使得遮阳膜22展开或收起;同时第一同步轮51转动通过同步带53带动第二同步轮52转动,第二同步轮52转动使得缠绕筒21缠绕或放开遮阳膜22,没有增加新的运动机构和操作步骤;另外第一同步轮51上的蜗轮511通过蜗杆54与驱动丝杆43传动连接,外筒体31转动不能带动蜗杆54转动,从而使得遮阳膜22展开后更加稳定,遮阳膜22的遮阳效果更好。
88.本发明能够遮挡阳光,放置在车内能够有效阻隔阳光进入车内,降低车内温度,提高驾乘人员进入车内的舒适度;本发明对遮阳膜的支撑效果更好,遮阳膜上下两端都有外筒体和内杆体做支撑,软质的遮阳膜不会在重力作用下塌陷;本发明便于收纳,遮阳膜能够完全收入到外壳体内,不占用过多空间,外观规则整齐,便于收纳整理;本发明多采用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参与收放过程,使用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