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60%后排靠背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98177发布日期:2021-09-18 02:3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60%后排靠背骨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讲是指一种汽车60%后排靠背骨架。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汽车制造业不断地发展,原来越多高性能的汽车成为人们的首选。人们在追求汽车舒适性的同时也更加看重汽车的安全性。汽车配件作为汽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汽车生产企业的重视。常见的汽车后排靠背骨架中有一类是通过一块40%后排靠背骨架和一块60%后排靠背骨架拼接成一块完整的后排靠背骨架。此类后排靠背骨架中,60%后排靠背骨架占了大部分的重量,其在车辆使用中的安全性能亦显得更加重要。现有的60%后排靠背骨架逐渐不能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于价格和强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60%后排靠背骨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60%后排靠背骨架无法同时做到低成本且高强度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60%后排靠背骨架,其中,包括背板和支撑骨架,支撑骨架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纵杆上端连接第一横杆左端,第四纵杆上端连接第一横杆右端,第二纵杆和第三纵杆上端均连接在第一横杆上,第二纵杆和第三纵杆下端均连接在第二横杆上,第二纵杆和第三纵杆相互平行且设于第一纵杆和第四纵杆之间并与第一纵杆和第四纵杆平行,第一横杆连接在背板上端,第二横杆连接在背板下端,第一纵杆连接在背板左端,第四纵杆连接在背板右端,第二纵杆和第三纵杆连接在背板上,第一纵杆下端和第二横杆左端均连接在第一连接件上,第四纵杆下端和第二横杆右端均连接在第二连接件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均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通孔。
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60%后排靠背骨架具有成本低且强度高的优点。
6.作为改进,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前外壳和第一后外壳,第一前外壳拼接在第一后外壳上形成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第一纵杆下端插接在第一插孔中,第二横杆左端插接在第二插孔中,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前外壳和第二后外壳,第二前外壳拼接在第二后外壳上形成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第四纵杆下端插接在第三插孔中,第二横杆右端插接在第四插孔中,采用此种结构,进一步增加支撑骨架强度。
7.作为改进,第二横杆上设有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后外壳上设有第二安装支架,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组成isofix安装支架,采用此种结构,便于安装儿童座椅。
8.作为改进,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和第四纵杆均为管状结构,采用此种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9.作为改进,背板上设有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件,第一横杆上设有安全带导向件,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件位于第二纵杆和第三纵杆之间且与安全带导向件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采
用此种结构,便于安装安全带。
10.作为改进,第一横杆上设有头枕安装管,采用此种结构,便于安装头枕。
11.作为改进,第四纵杆上设有背锁安装件,采用此种结构,便于安装背锁。
12.作为改进,第一横杆上设有解锁安装件,采用此种结构,便于安装解锁件。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实施例1中方案时的主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实施例1中方案时第一连接件、第一纵杆和第二横杆分解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实施例1中方案时第二连接件、第四纵杆和第二横杆分解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背板;2、支撑骨架;201、第一横杆;202、第二横杆;203、第一纵杆;204、第二纵杆;205、第三纵杆;206、第四纵杆;3、第一连接件;301、第一前外壳;302、第一后外壳;303、第一插孔;304、第二插孔;4、第二连接件;401、第二前外壳;402、第二后外壳;403、第三插孔;404、第四插孔;5、通孔;6、isofix安装支架;601、第一安装支架;602、第二安装支架;7、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件;8、安全带导向件;9、头枕安装管;10、背锁安装件;11、解锁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60%后排靠背骨架作详细说明。
18.实施例1:
19.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60%后排靠背骨架,其中包括背板1和支撑骨架2,支撑骨架2包括第一横杆201、第二横杆202、第一纵杆203、第二纵杆204、第三纵杆205、第四纵杆206、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第一纵杆203上端连接第一横杆201左端,第四纵杆206上端连接第一横杆201右端,第二纵杆204和第三纵杆205上端均连接在第一横杆201上,第二纵杆204和第三纵杆205下端均连接在第二横杆202上,第二纵杆204和第三纵杆205相互平行且设于第一纵杆203和第四纵杆206之间并与第一纵杆203和第四纵杆206平行,第一纵杆203下端和第二横杆202左端均连接在第一连接件3上,第四纵杆206下端和第二横杆202右端均连接在第二连接件4上,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上均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通孔5。本实施例中,第三纵杆205上端连接在第一横杆201中间,第二纵杆204处于第一纵杆203和第三纵杆205中间,第一横杆201连接在背板1上端,第二横杆202连接在背板1下端,第一纵杆203连接在背板1左端,第四纵杆206连接在背板1右端,第二纵杆204和第三纵杆205连接在背板1上,所有横杆、所有纵杆和背板1三者之间的连接均为焊接。
20.第一连接件3包括第一前外壳301和第一后外壳302,第一前外壳301拼接在第一后外壳302上形成第一插孔303和第二插孔304,第一纵杆203下端插接在第一插孔303中,第二横杆202左端插接在第二插孔304中,第二连接件4包括第二前外壳401和第二后外壳402,第二前外壳401拼接在第二后外壳402上形成第三插孔403和第四插孔404,第四纵杆206下端插接在第三插孔403中,第二横杆202右端插接在第四插孔404中。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均呈三角形状,第一连接件3的直角边向上延伸出第一插孔303,向右延伸出
第二插孔304,第二连接件4的直角边向上延伸出第三插孔403,向左延伸出第四插孔404,第一前外壳301和第一后外壳302上均设有通孔5且通孔5上下对应,数量为各两个,第二前外壳401和第二后外壳402上均设有通孔5且通孔5上下对应,数量为各两个。第一横杆201、第二横杆202、第一纵杆203、第二纵杆204、第三纵杆205和第四纵杆206均为管状结构。
21.第二横杆202上设有第一安装支架601,第二后外壳402上设有第二安装支架602,第一安装支架601和第二安装支架602组成isofix安装支架6。背板1上设有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件7,第一横杆201上设有安全带导向件8,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件7位于第二纵杆204和第三纵杆205之间且与安全带导向件8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第一横杆201上设有头枕安装管9。本实施例中,头枕安装管9共计四个,两个为一组。第四纵杆206上设有背锁安装件10,第一横杆201上设有解锁安装件11。isofix安装支架6、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件7、安全带导向件8、头枕安装管9、背锁安装件10和解锁安装件11的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22.使用时,通过螺栓穿过通孔5将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固定在车身上,同时第一前外壳301和第一后外壳302亦能在螺栓的作用下连接固定,从而固定住第一纵杆203和第二横杆202;同理第二前外壳401和第二后外壳402亦能在螺栓的作用下连接固定,从而固定住第四纵杆206和第二横杆202。通过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件7和安全带导向件8安装安全带,通过背锁安装件10和解锁安装件11安装背锁和解锁装置,将两个头枕连接到两组头枕安装管9上,需要时,利用isofix安装支架6安装儿童座椅。
2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一种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