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按摩囊体、气动按摩系统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8771发布日期:2021-09-29 05:0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按摩囊体、气动按摩系统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一般涉及汽车气动按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按摩囊体、气动按摩系统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座椅的气动按摩系统在充气作动时,气源体输出的气流,经由气路控制阀组,对气囊体充气。气流经过控制阀内部的气动口,连接空气管输入气动气囊体,并逐步充盈。此时,气源体的高速气流,通过气动阀体的气动口,输出至气管路;气管路内的高速气流,继续由气管及管路接口,给按摩囊体充气。气流与管路边壁、管路接口内壁、以及进入按摩囊体的管路气口,会发生流速摩擦,极易产生气管路喘振型的气动共振和噪音。同时,气动系统在气囊体泄气作动时,气流经相反的管路流向,经由气动囊体的管路气口等向外排出空气;此时管路气口及管路边壁、管路接口内壁,也会产生气动共振和噪音。由于车内的空间相对狭小,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等比较安静的车辆日渐增多,乘员也更加对噪音的感受比较敏感。
3.虽然可以通过采用毡垫类包覆物和消音护套等表面附着物,实现封闭和隔绝噪音的效果。然而,由于按摩气囊体通常铺设在面向乘员人体一侧的椅面蒙皮内的海绵垫上,表面附着物极易引起椅面的不平整和异物感。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气动按摩囊体、气动按摩系统及汽车座椅。
5.一种气动按摩囊体,包括:气动囊体和与气动囊体连通的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内至少一处设有透气均质阻尼体,所述连接管路用于向气动囊体运输气体,所述均质阻尼体能够降低噪音。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路中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路等长度的透气均质阻尼体。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均质阻尼体设为透气海绵或透气棉芯。
8.一种气动按摩系统,包括所述的一种气动按摩囊体,还包括用于提供气流的气源体、与气源体连接的通气管和与通气管连接的控制阀组;所述控制阀组与至少一个所述气动按摩囊体连接。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动囊体、控制阀组和连接管路均设为一个及一个以上。
10.一种汽车座椅,包括所述的气动按摩系统,还包括座椅骨架、包覆设置于座椅骨架上的座椅发泡和设置于座椅发泡上的座椅蒙皮。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动囊体设置于座椅发泡内,或设置于座椅发泡与座椅蒙皮之间。
1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管路内设置均质阻尼体,能够有效降低气动阀组动作时候,连接管路内产生的噪音;在使用本装置时,气流由控制阀组流出,通过连接管路进入气动囊体对其进行充气,或从气动囊体经由连接管路流出、进行泄气;其中,在连接管路中,填充设置具有一段内置透气性质的均质阻尼体,对气动囊体的内部气流进行均质的阻尼作用。充气时,均质阻尼体起到均匀阻尼限流的作用,会更好地实现对管道内部气流速率的和缓抑制,避免气流在管道内的小孔堵塞的气口处,产生气流喷射噪音;同时,可以有效地改变管路带压共振的特征,改变管路的固有共振频率点的参数,减少管路共振和喘振的发生,进而降低气动管路的噪音水平,实现低噪音的气动囊体充放气按摩功能。
附图说明
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

4为本技术的连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

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气动囊体;2、控制阀组;3、连接管路;4、均质阻尼体;5、座椅发泡;6、座椅骨架;7、座椅蒙皮;8、气源体9、通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0.实施例一
21.一种气动按摩囊体,包括:气动囊体1和与气动囊体1连通的连接管路3;所述连接管路3内至少一处设有透气均质阻尼体4,所述连接管路3用于向气动囊体1运输气体,所述均质阻尼体4能够降低噪音。
22.一种气动按摩系统,包括所述的一种气动按摩囊体,还包括用于提供气流的气源体8、与气源体8连接的通气管9和与通气管9连接的控制阀组2;所述控制阀组2与至少一个所述气动按摩囊体连接。
23.一种汽车座椅,包括所述的气动按摩系统,还包括座椅骨架6、包覆设置于座椅骨架6上的座椅发泡5和设置于座椅发泡5上的座椅蒙皮7。
24.在使用本装置时,如图1

3所示,气流由控制阀组2流出,连接管路3进入气动囊体1对其进行充气,或从气动囊体1经由连接管路3流出、进行泄气;其中,在连接管路3中,如图2

3所示,填充设置具有一段内置透气性质的均质阻尼体4,对气动囊体1的内部气流进行均质的阻尼作用;气源体8可以设置为气泵,如图1所示,气源体8通过通气管9向控制阀组2提供气流。充气时,均质阻尼体4起到均匀阻尼限流的作用,相比较设置减小管道内孔径的小孔堵塞,会更好地实现对管道内部气流速率的和缓抑制,避免气流在管道内的小孔堵塞的
气口处,产生气流喷射噪音;同时,具有内置透气的均质阻尼体4的连接管路3,可以有效地改变管路带压共振的特征,改变管路的固有共振频率点的参数,减少管路共振和喘振的发生,进而降低气动管路的噪音水平,实现低噪音的气动囊体1充放气按摩功能。
25.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连接管路3中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管路3等长度的透气均质阻尼体4。
26.在本实施例中,均质阻尼体4,可以作为连接管路3的局部使用,也可以作为连接管路3的全段材料使用。可以理解,连接管路3的单位时间输气量,相对于均质阻尼体4的透气系数成正比、与管路内均质阻尼体4的长度成反比。
27.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均质阻尼体4设为透气海绵或透气棉芯。均质阻尼体4,可以是透气海绵材料、透气棉芯、透气箔的层叠体、多孔毛细管束、多孔隙固态烧结体(金属的,或者陶瓷的)等。
28.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气动囊体1、控制阀组2和连接管路3均设为一个及一个以上。如图4、图5所示,气动囊体1设为多个时,连接管路3可以设为具有多个分支的管路,同时控制阀组2也对应其数量设置,从而配合使用。
29.为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还优选地提供有以下改进之处:所述气动囊体1设置于座椅发泡5内,或设置于座椅发泡5与座椅蒙皮7之间。如图1、图4、图5所示,座椅发泡5和座椅蒙皮7包覆设置于气动囊体1外侧。
30.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