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0534发布日期:2021-10-19 22:0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卡车轮胎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重卡是重型卡车的简称,这是一种地道的、传统的、非正式的对重型货车和半挂牵引车的称谓,包括大家在公路上看到的各种专用车(洒水车、消防车、公路清洁车、油罐车、搅拌车等等)、自卸车(拉土车,都有举升器)、货车(运货的,包括牲口之类)以及一些不多见的越野车(军用的多)。
3.目前已有的重型卡车在长途货运中,在高温天气中长时间行驶时,地表温度过高,使得轮胎表面温度过高,并且承载货物的重量会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也会使得轮胎表面发热,较高的温度会导致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爆胎的现象,降低了驾驶员的行驶安全,并且对轮胎的更换降低了货运效率。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行驶过程中对轮胎表面无法进行散热降温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包括车架、车头、固定连接于车头底部的固定板、连接固定板和车架的连接杆和固定连接于车架顶部的装载箱,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的正面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前轮组,所述固定板和车架的底部之间且位于前轮组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第二散热罩和两个安装板,所述第二散热罩的背面与第一连接架的正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底部和车架的底部,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两个所述连接轴的底端之间设置有承重板,两个所述连接轴均与承重板转动连接,所述承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泵,所述第二冷凝泵的进水端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底端与第二水箱的左侧连通,所述第二冷凝泵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有伸缩软管,所述伸缩软管的一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第二散热罩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流通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第二散热罩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二散热罩的内部,所述连接管位于第二散热罩内部的一端与第二流通腔连通,所述第二散热罩的内表面均匀设置有与第二流通腔连通的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远离第二散热罩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二水箱右侧的顶部连通有第二加水管,所述第二加水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盖。
7.优选的,所述车架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正面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后轮组,所述车架的顶部且位于装载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
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凝泵,两个所述第一冷凝泵的进水端均连通有第一进水管,两个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均连通有直角管,两个所述直角管的一端均贯穿第一水箱且延伸至第一水箱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冷凝泵的出水端均连通有第一出水管。
8.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底端均贯穿车架且延伸至车架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架的正面之间且位于第一出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包括两个第一散热罩,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罩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架的正面。
9.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罩的内部均开设第一流通腔,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罩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与两个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折弯管。
10.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罩的内表面均匀连通有第一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远离第一散热罩的一端均连通有第一喷头。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箱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加水管,所述第一加水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盖6,所述车架的顶部且位于装载箱正面的两侧和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另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丝杆和滑杆的表面均套设有传动块,所述装载箱的上方套设有防水棚,一个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丝杆的一端依次贯穿一个所述固定板和电机箱且延伸至电机箱的内部。
12.优选的,所述丝杆位于电机箱内部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防水棚底部的左侧与装载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防水棚底部右侧均与两个所述传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一个所述传动块与丝杆螺纹连接,另一个所述传动块与滑杆滑动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该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当前轮需要降温时,通过启动第二冷凝泵,将第二水箱内部的水源通过第二进水管抽取冷凝降温后,再通过第二出水管输送给伸缩软管,伸缩软管将水源输送进连接管的内部,连接管将水源通过第二流通腔输送至各个第二散热管的内部,通过第二散热管上安装的第二喷头将水源喷洒至前轮组的前轮胎胎面进行吸热散热,第二散热罩呈半弧形,围绕前轮组的上表面进行均匀喷洒,增加了喷洒面积,从而提高了对前轮轮胎的散热效率,防止车辆在高温天气,高速行驶中出现高温爆胎的现象,提高了驾驶员的行驶安全,轮胎不用定期更换维修,提高了货运效率。
15.(2)该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当后轮需要降温时,通过启动两个第一冷凝泵通过第一进水管和直角管将第一水箱内的水源进行抽取,冷凝降温后,再通过两个第一出水管输送至两个第二散热结构内的折弯管内部,折弯管将水源输送给两个第一散热罩内部的第一流通腔内部,将水源输送至各个第一散热管处,通过第一喷头喷洒至后轮组轮胎胎面,进行吸热散热,防止高温天气长途行驶导致车胎温度过高,造成爆胎的现象,第一散热罩呈半弧形,围绕后轮组的上表面进行均匀喷洒,前后轮分开进行降温,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开启散热,提高散热便利性。
16.(3)该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当第一水箱内部水源需要补给时,可通过拧下第一螺纹盖,打开第一加水管,对第一水箱内部进行水源补给,当需要对第二水箱内部进行水源补给时,可通过拧下第二螺纹盖,打开第二加水管,对第二水箱的内部进行水源补给,水源
补给方便,散热装置使用寿命较长,重型卡车在转弯时,车头和车架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伸缩软管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进行拉伸,保证前轮可以进行正常散热。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第一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所示a处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20.图4为图1所示b处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21.图5为图1所示第二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图5所示c处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23.图7为图1所示防水棚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24.图中:1、车架;2、连接杆;3、固定板;4、车头;5、装载箱;6、第一连接架;7、第一转轴;8、前轮组;9、第一散热结构;10、第二连接架;11、第二转轴;12、后轮组;13、第一水箱;14、第一冷凝泵;15、第一进水管;16、直角管;17、第一出水管;18、第二散热结构;19、第一加水管;20、第一螺纹盖;21、固定板;22、丝杆;23、电机箱;24、电机;25、防水棚;26、传动块;27、滑杆;181、第一散热罩;182、第一流通腔;183、折弯管;184、第一散热管;185、第一喷头;901、第二散热罩;902、安装板;903、连接轴;904、承重板;905、第二水箱;906、第二冷凝泵;907、第二出水管;908、第二进水管;909、伸缩软管;910、连接管;911、第二流通腔;912、第二散热管;913、第二喷头;914、第二加水管;915、第二螺纹盖。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重型卡车轮胎散热结构,包括车架1、车头4、固定连接于车头4底部的固定板3、连接固定板3和车架1的连接杆2和固定连接于车架1顶部的装载箱5,所述固定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6,所述第一连接架6的正面通过第一转轴7转动连接有前轮组8,所述固定板3和车架1的底部之间且位于前轮组8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结构9,所述第一散热结构9包括第二散热罩901和两个安装板902,所述第二散热罩901的背面与第一连接架6的正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902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板3的底部和车架1的底部,两个所述安装板90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903,两个所述连接轴903的底端之间设置有承重板904,两个所述连接轴903均与承重板904转动连接,所述承重板90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水箱905,所述第二水箱90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泵906,所述第二冷凝泵906的进水端连通有第二进水管908,所述第二进水管908的底端与第二水箱905的左侧连通,所述第二冷凝泵906的出水端连通有第二出水管907,所述第二出水管907的一端连通有伸缩软管909,所述伸缩软管909的一端连通有连接管910,所述第二散热罩90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流通腔911,所述连接管910的一端贯穿第
二散热罩901的顶部且延伸至第二散热罩901的内部,第二散热罩901呈半弧形,围绕前轮组19的上表面进行均匀喷洒,喷洒面积大,散热效率高,所述连接管910位于第二散热罩901内部的一端与第二流通腔911连通,所述第二散热罩901的内表面均匀设置有与第二流通腔911连通的第二散热管912,所述第二散热管912远离第二散热罩901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喷头913,所述第二水箱905右侧的顶部连通有第二加水管914,所述第二加水管914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盖915,所述第一冷凝泵14和第二冷凝泵906连接车头4内部驾驶室的控制面板,驾驶员可在驾驶室内控制第一冷凝泵14和第二冷凝泵906的开关。
27.所述车架1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架10,所述第二连接架10的正面通过第二转轴11转动连接有两个后轮组12,所述车架1的顶部且位于装载箱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箱13,所述第一水箱1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凝泵14,两个所述第一冷凝泵14的进水端均连通有第一进水管15,两个所述第一进水管15的一端均连通有直角管16,两个所述直角管16的一端均贯穿第一水箱13且延伸至第一水箱13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冷凝泵14的出水端均连通有第一出水管17。
28.两个所述第一出水管17的底端均贯穿车架1且延伸至车架1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架10的正面之间且位于第一出水管1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结构18,所述第二散热结构18包括两个第一散热罩181,第一散热罩181呈半弧形,围绕后轮组12的上表面进行均匀喷洒,喷洒面积大,散热效率高,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罩181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架10的正面。
29.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罩181的内部均开设第一流通腔182,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罩18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与两个所述第一流通腔182连通的折弯管183。
30.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罩181的内表面均匀连通有第一散热管184,所述第一散热管184远离第一散热罩181的一端均连通有第一喷头185。
31.所述第一水箱13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加水管19,所述第一加水管19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盖20,所述车架1的顶部且位于装载箱5正面的两侧和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21,两个所述固定板21的相对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22,另两个所述固定板21的相对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27,所述丝杆22和滑杆27的表面均套设有传动块26,所述装载箱5的上方套设有防水棚25,一个所述固定板2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23,所述电机箱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4,所述丝杆22的一端依次贯穿一个所述固定板21和电机箱23且延伸至电机箱23的内部。
32.所述丝杆22位于电机箱23内部的一端与电机2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防水棚25底部的左侧与装载箱5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防水棚25底部右侧均与两个所述传动块26的顶部固定连接,一个所述传动块26与丝杆22螺纹连接,另一个所述传动块26与滑杆27滑动连接。
33.工作原理:使用时,当后轮需要降温时,启动两个第一冷凝泵14通过第一进水管15和直角管16将第一水箱13内的水源进行抽取,冷凝降温后,再通过两个第一出水管17输送至两个第二散热结构18内的折弯管183内部,折弯管183将水源输送给两个第一散热罩181内部的第一流通腔182内部,将水源输送至各个第一散热管184处,通过第一喷头185喷洒至后轮组12轮胎胎面,进行吸热散热,防止高温天气长途行驶导致车胎温度过高,造成爆胎的现象,第一散热罩181呈半弧形,围绕后轮组12的上表面进行均匀喷洒,当前轮需要降温时,
启动第二冷凝泵906,将第二水箱905内部的水源通过第二进水管908抽取冷凝降温后,再通过第二出水管907输送给伸缩软管909,伸缩软管909将水源输送进连接管910的内部,连接管910将水源通过第二流通腔911输送至各个第二散热管912的内部,通过第二散热管912上安装的第二喷头913将水源喷洒至前轮组8的前轮胎胎面进行吸热散热,第二散热罩901呈半弧形,围绕前轮组19的上表面进行均匀喷洒,当第一水箱13内部水源需要补给时,可通过拧下第一螺纹盖20,打开第一加水管19,对第一水箱13内部进行水源补给,当需要对第二水箱905内部进行水源补给时,可通过拧下第二螺纹盖915,打开第二加水管914,对第二水箱905的内部进行水源补给,重型卡车在转弯时,车头4和车架1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伸缩软管909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进行拉伸,同时,第二水箱905通过承重板904和两个连接轴903随着车头4和车架1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进行转动调节。
3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