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汽车头枕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5653发布日期:2021-10-19 22:3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的汽车头枕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头枕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可折叠的汽车头枕架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2010406507.2名称为《一种带拉绳的可折叠头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带拉绳的可折叠头枕,包括枕体,连接架和枕架,枕架设置在连接架上,枕体连接在枕架上,在连接架上设置有锁定机构以及枕架复位机构,在连接架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滚轮以及滚轮的复位机构,拉绳由多根导线组成,多根导线的下端穿过导线套而伸出连接架,多根导线的上端分别与滚轮相连接,传动机构的一端与滚轮相联动,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锁定机构相联动,当拉动伸出连接架的拉绳一端时,绳拉动滚轮旋转,锁定机构解锁枕架,当拉绳上无拉力时,滚轮的复位机构驱动滚轮反向旋转复位。其优点在于:避免了拉绳与头枕转动触发结构直接相连接,使拉绳与拉绳拉力传动结构的连接处受力均匀,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然而,该可折叠头枕采用的锁定机构部件较多,需要占用较多的枕架空间,而且这些部件的安装也不方便,因此该可折叠头枕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采用的锁定机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解锁省力,使用方便的可折叠的汽车头枕架结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可折叠的汽车头枕架结构,包括能连接汽车头枕的连接杆和能连接在汽车座椅上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连接杆底部的横杆能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在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能将连接杆锁定定位在连接架上并能在拉绳拉动时解锁连接杆的锁定机构以及连接杆解锁后驱动连接杆复位的连接杆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转动轮、变向轮、锁定块、锁定块复位机构以及卡扣块,所述卡扣块固定在横杆上,锁定块一端能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架中,锁定块另一端经锁定块复位机构顶触在卡扣块上,所述锁定块另一端与第一拉绳一端相连接,第一拉绳另一端经变向轮变向后与转动轮相连接,所述转动轮能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架中,所述转动轮能通过第一拉绳拉动锁定块与卡扣块相分离而使连接杆由连接杆复位机构驱动相对连接架复位,所述转动轮上卷绕有第二拉绳,第二拉绳一端与转动轮相固定,第二拉绳另一端穿过连接架而伸出至连接架外部, 第一拉绳另一端与转动轮的连接处至转动轮转动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拉绳一端与转动轮的连接处至转动轮转动中心的距离。
5.作为改进,在所述转动轮的转动轴上同心套置有能保持转动轮拉动第一拉绳的转动轮复位扭簧,所述转动轮复位扭簧的一端与连接架相连接,所述转动轮复位扭簧的另一端与转动轮相连接。
6.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连接架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部,与凸起部相应的连接架内壁上设置有连接架凹部,所述转动轮的转动轴连接在连接架凹部的侧壁上,所述转动轮复位
扭簧位于连接架凹部的侧壁与转动轮的侧壁之间。
7.进一步改进,在远离转动轮复位扭簧的转动轮侧壁上设置有辅助轮体,在辅助轮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第一拉绳另一端位于环形槽中并与辅助轮体相连接,所述第一拉绳一端沿环形槽变向后向变向轮延伸
8.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变向轮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变向轮槽,所述变向轮槽与环形槽位于同一竖向平面上,延伸至变向轮槽中的第一拉绳一端经变向轮变向后与锁定块相连接。
9.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变向轮槽上设置有能防止第一拉绳脱出的凸起部。
10.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杆复位机构是连接杆复位扭簧,所述连接杆复位扭簧套置在横杆上,所述连接杆复位扭簧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架上,所述连接杆复位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杆上。
11.作为改进,所述锁定块能转动地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固定在连接架上,所述锁定块复位机构是套置在转轴上的锁定块复位扭簧,所述锁定块复位扭簧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架上,所述锁定块复位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锁定块上。
12.作为改进,在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拉绳保护套,所述第二拉绳另一端穿过拉绳保护套。
13.作为改进,在所述连接架的外壁上设置有能在锁定块与卡扣块相分离时阻止连接杆继续转动的限位凸柱。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二拉绳的拉动带动第一拉绳运动,从而实现锁定机构的解锁,两根拉绳分摊了拉力,延长了各自的使用寿命;第一拉绳另一端与转动轮的连接处至转动轮转动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拉绳一端与转动轮的连接处至转动轮转动中心的距离,拉动第二拉绳的力矩要大于第一拉绳的力矩,拉动时较为省力。方便汽车头枕的解锁;第二拉绳卷绕在转动轮上,不易松脱,使用更为省力;本汽车头枕架结构设计巧妙,用于解锁和锁定的部件少,占用较少的连接架内空间,而使用效果好,解锁十分省力,值得应用推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16.图2为图1中连接杆转动后的立体图;
17.图3是图1的正面投影图;
18.图4是图3中沿a

a线的剖面图;
19.图5是图2的正面投影图;
20.图6是图5中沿b

b线的剖面图;
21.图7是图2中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22.图8是图1中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23.图9是图3中i部分的放大图;
24.图10是图7中ii部分的放大图;
25.图11是图8中iii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7.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折叠的汽车头枕架结构,包括能连接汽车头枕的连接杆2和能连接在汽车座椅上的连接架1,连接架1与连接杆2底部的横杆21能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在连接架1上设置有能将连接杆2锁定定位在连接架1上并能在拉绳拉动时解锁连接杆2的锁定机构以及连接杆2解锁后驱动连接杆2复位的连接杆复位机构,锁定机构包括转动轮3、变向轮4、锁定块5、锁定块复位机构以及卡扣块22,卡扣块22固定在横杆21上,锁定块一端能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架1中,锁定块另一端经锁定块复位机构顶触在卡扣块22上,锁定块另一端与第一拉绳一端相连接,第一拉绳另一端经变向轮4变向后与转动轮3相连接,转动轮3能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架1中,转动轮3能通过第一拉绳61拉动锁定块5与卡扣块22相分离而使连接杆2由连接杆复位机构驱动相对连接架1复位,转动轮3上卷绕有第二拉绳62,第二拉绳一端与转动轮3相固定,第二拉绳另一端穿过连接架1而伸出至连接架1外部。第二拉绳62可以限位在转动轮3侧壁的轮体环形槽中。第一拉绳另一端与转动轮的连接处至转动轮转动中心的距离s1小于第二拉绳一端与转动轮的连接处至转动轮转动中心的距离s2。
28.在转动轮3的转动轴上同心套置有能保持转动轮3拉动第一拉绳61的转动轮复位扭簧31,转动轮复位扭簧31的一端与连接架1相连接,转动轮复位扭簧31的另一端与转动轮3相连接。在连接架1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部11,与凸起部11相应的连接架1内壁上设置有连接架凹部111,转动轮3的转动轴连接在连接架凹部111的侧壁上,转动轮复位扭簧31位于连接架凹部111的侧壁与转动轮3的侧壁之间。在远离转动轮复位扭簧31的转动轮3侧壁上设置有辅助轮体32,在辅助轮体32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槽321,第一拉绳另一端位于环形槽321中并与辅助轮体32相连接,第一拉绳一端沿环形槽321变向后向变向轮4延伸。在变向轮4的侧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变向轮槽41,变向轮槽41与环形槽321位于同一竖向平面上,延伸至变向轮槽41中的第一拉绳一端经变向轮4变向后与锁定块5相连接。在变向轮槽41上设置有能防止第一拉绳61脱出的凸起部42。转动轮复位扭簧31的两端的连接方式属于公知技术,可如图9所示,一端插接在连接架的连接孔中,另一端插接在转动轮侧壁的连接槽中。
29.连接杆复位机构是连接杆复位扭簧23,连接杆复位扭簧23套置在横杆21上,连接杆复位扭簧23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架1上,连接杆复位扭簧23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杆2上。锁定块5能转动地连接在转轴51上,转轴51固定在连接架1上,锁定块复位机构是套置在转轴51上的锁定块复位扭簧52,锁定块复位扭簧52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架1上,锁定块复位扭簧52的另一端连接在锁定块5上。在连接架1上设置有拉绳保护套12,第二拉绳另一端穿过拉绳保护套12。拉绳保护套12是刚性的套体。在连接架1的外壁上设置有能在锁定块5与卡扣块22相分离时阻止连接杆2继续转动的限位凸柱13。锁定块复位扭簧52两端的连接方式属于公知技术,可如图10所示两端分别卡扣在对应的位置上。连接杆复位扭簧23两端的连接方式也属于公知技术,可如图7所示,一端顶触在连接架的内壁上,另一端卡扣在连接杆的横杆上的插销上。
30.工作原理:拉动第二拉绳,由于第二拉绳的一端卷绕在转动轮上,所以第二拉绳拉动转动轮转动,辅助轮体随转动轮转动,从而拉动第一拉绳,第一拉绳经变向轮张紧和变向后拉动锁定块,使锁定块与卡扣块相脱离,连接杆受到连接杆复位扭簧的作用相对连接架
转动从而转动复位。
31.当需要使用头枕时推动头枕或者连接杆,连接杆反向转动卡扣块卡扣在锁定块上锁定,从而头枕升起可以供使用者头部倚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