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卡车轮毂的新型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4622发布日期:2021-12-08 13:2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卡车轮毂的新型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轮毂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卡车轮毂的新型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轮毂是卡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地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是连接制动鼓、轮盘和半轴的重要零部件。现有技术中,卡车轮毂在进行运输时大多是在货车上的车箱内按纵横向排列多层轮毂,即各种规格的轮毂叠放在一起,这种方式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在运输过程中很可能会由于路况的原因而导致相邻两个轮毂之间发生碰撞,从而造成轮毂变形,严重时也可能会导致轮毂报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亟待研究一种用于卡车轮毂的新型运输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卡车轮毂的新型运输装置,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卡车轮毂的新型运输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撑框;所述底撑框的一相对两侧棱之间转动装设有一对支撑轴;两所述支撑轴上均轴向套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的两端均径向连接有一定位杆;所述第一限位套上的两定位杆朝向相同的一端均固定于支撑轴上;所述限位套上的两定位杆朝向相同的另一端通过一第二限位套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套与第二限位套均为弹性橡胶套;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套通过一承载轴相连接;两所述承载轴之间通过一调节组件相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装设于底撑框上。
6.进一步地,所述底撑框的一相对两侧棱上均垂直设置有一对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置于底撑框的外侧面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双向丝杆;两所述双向丝杆与两对延伸部一一对应,且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相对应的两延伸部的相对内侧面上;所述双向丝杆与支撑轴垂直设置;所述双向丝杆上套设有一对相配套的传动丝母;所述传动丝母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一与承载轴相对应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承载轴的端部上;两所述承载轴朝向相同的一端上的拉杆之间交叉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底撑框的一相对两侧棱上均竖直固定有一呈n型结构的侧撑架;所述侧撑架设置于底撑框的上表面上;所述侧撑架的中部设置有一凹陷部;两所述侧撑架上的凹陷部之间穿插有一顶杆;所述顶杆与凹陷部间隙配合;所述顶杆的下表面垂直固定有一对与凹陷部相对应的螺柱;所述凹陷部上开设有一与螺柱相配合的贯通孔;所述螺柱穿插于贯通孔内,且所述螺柱与贯通孔间隙配合;所述螺柱上螺纹配合有一螺套;所述螺套设置于凹陷部的下方。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的两端部均套设有一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于支撑轴
上,另一端固定于底撑框上。
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卡车轮毂放置于第一限位套、定位杆及第二限位套之间构成的限位结构内,从而实现对相邻两个轮毂之间的位置隔离,避免了传统方式带来的轮毂碰撞等问题,不仅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卡车轮毂的运输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11.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卡车轮毂的新型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结构侧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撑框、侧撑架及顶杆之间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轴与承载轴之间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8]1‑
底撑框,2

支撑轴,3

第一限位套,4

定位杆,5

第二限位套,6

承载轴,7

拉杆,8

传动丝母,9

双向丝杆,10

万向轮,11

侧撑架,12

顶杆,13

螺柱,14

螺套,15

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卡车轮毂的新型运输装置,包括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撑框1;底撑框1的一相对两侧棱上均垂直设置有一对延伸部;延伸部一体成型于底撑框1的外侧面上;底撑框1与延伸部之间形成
“ⅱ”
型结构;底撑框1的一相对两侧棱之间转动装设有一对支撑轴2;支撑轴2与底撑框1之间通过本领域的常规滚子轴承实现转动连接;两支撑轴2上均轴向套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套3;第一限位套3与支撑轴2过盈配合;第一限位套3的两端均径向连接有一定位杆4;定位杆4的中部设置于一呈半圆形结构的凸出部;凸出部一体成型于定位杆4的内侧;凸出部用于定位杆4处于展开状态时对卡车轮毂进行位置限定;第一限位套3上的两定位杆4朝向相同的一端均焊接于支撑轴2上;限位套3上的两定位杆4朝向相同的另一端通过一第二限位套5相连接;第一限位套3与第二限位套5均为弹性橡胶套;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第二限位套5通过一承载轴6相连接,且限位套3上的两定位杆4朝向相同的另一端转动套设于承载轴6上;定位杆4与承载轴6间隙配合,且第二限位套5与承载轴6过盈配合;两承载轴6之间通过一调节组件相连接;调节组件装设于底撑框1上。
[0021]
其中如图1

2所示,调节组件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双向丝杆9;两双向丝杆9与两对延伸部一一对应,且双向丝杆9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相对应的两延伸部的相对内侧面上;双向丝杆9与延伸部之间通过本领域的常规滚子轴承实现转动连接;双向丝杆9与支撑轴2垂直设置;双向丝杆9上套设有一对相配套的传动丝母8;传动丝母8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一与承载轴6相对应的拉杆7;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拉杆7与传动丝母8之间通过一销轴相连接,也适用于本方案;拉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承载轴6的端部上;拉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承载轴6;拉杆7与承载轴6之间通过本领域的常规滚子轴承实现转动连接;两承载轴6朝向相同的一端上的拉杆7之间交叉设置,从而增大拉杆7的可调范围。双向丝杆9、传动丝母8、拉杆7、承载轴6、定位杆4及承载轴6之间形成一摇杆滑块机构,通过转动双向丝杆9,双向丝杆9经传动丝母8及拉杆7带动定位杆4转动,从而实现两承载轴6上的定位杆4做展开或合拢动作,进而实现对卡车轮毂的有效定位。
[0022]
其中如图1

3所示,底撑框1的一相对两侧棱上均竖直焊接有一呈n型结构的侧撑架11;侧撑架11设置于底撑框1的上表面上;侧撑架11的中部一体成型有一呈u型结构的凹陷部;两侧撑架11上的凹陷部之间穿插有一顶杆12;顶杆12与凹陷部间隙配合;顶杆12的下表面垂直焊接有一对与凹陷部相对应的螺柱13;凹陷部上开设有一与螺柱13相配合的贯通孔;螺柱13穿插于贯通孔内,且螺柱13与贯通孔间隙配合;螺柱13上螺纹配合有一螺套14;螺套14设置于凹陷部的下方。通过螺柱13与贯通孔相配合,并利用螺套14配合于螺柱13上,从而实现顶杆12与侧撑架11的可拆式连接,进而实现对放置于顶杆12下方的卡车轮毂进一步位置限定。
[0023]
其中如图1及图4所示,支撑轴2的两端部均套设有一扭簧15;扭簧15的一端固定于支撑轴2上,另一端固定于底撑框1上。通过在支撑轴2上设置扭簧15,从而在将可两承载轴6上的定位杆4做合拢动作时可帮助支撑轴2快速转动,从而实现两承载轴6上的定位杆4尽快复位,有效地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效果。
[0024]
使用时,将顶杆12暂时取下后通过转动双向丝杆9带动支撑轴2上的定位杆4转动,使得两支撑轴2上的定位杆4处于展开状态,然后依次将卡车轮毂放置于第一限位套3、定位杆4及第二限位套5之间构成的限位结构内;卡车轮毂放置完毕后,再通过转动双向丝杆9,使得定位杆4处于竖直状态或使得两支撑轴2上的定位杆4处于“八”字型状态,从而能够实现对卡车轮毂的位置限定,最后再将顶杆12安装于侧撑架11上,实现对卡车轮毂的进一步限定,同时也可利用顶杆12移动整个装置。
[0025]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