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监测设备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94463发布日期:2022-03-09 13:0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驾驶员监测设备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驾驶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驾驶员监测设备总成。


背景技术:

2.驾驶员监测系统(driver monitoring system,dms)是一种基于对驾驶员面部及形体进行图像处理来研究驾驶员身心状况的实时系统。其可以从驾驶员的眼睑闭合、眨眼、凝视方向、打哈欠和头部运动等来监测驾驶员的状态,可用于监控驾驶员是否发生走神、疲劳或者打瞌睡,甚至出现无法驾驶或者与乘客争吵打架等意外情况。该监测系统自从面世以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驾驶员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几率,备受广大用户的认可。
3.然而,驾驶员监测系统目前在市面上运用以来,主要运用于汽车的后装市场,对于汽车前装市场运用较少。基于汽车内部空间的紧凑性,该监测系统在车内的布局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车内可供其安装的空间微乎其微。因此,很多厂家会把该监测系统安装在仪表台上,然而,该安装方式的可安装性较差,而且显得非常突兀,使得整体的美观度较差。且基于不同的车型,要去开发不同的摄像头模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开发成本,可实施性不强。同时,还会存在部分厂家将该监测系统安装于a柱内侧或者方向盘转向管柱的位置,该方式拆装困难,后期维护成本较高且非常容易扯断内部的线束。
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致力于打造一款低成本、结构简单紧凑、拆装快速方便、使用寿命长且美观度高的驾驶员监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驾驶员监测设备总成,有效解决现有的驾驶员监测系统使用寿命短、可安装性及结构稳定性差、美观度低、开发成本高及占用空间过大等缺陷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驾驶员监测设备总成,安装于车辆a柱的护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监测器和一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中部凹陷设置,以形成一用于组装所述监测器的容置部,所述防护壳对应于所述容置部的开口外围的区域形成一固定部;所述监测器具有一扫描模块,所述容置部对应于所述扫描模块的位置设有一扫描通孔;其中,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所述护板上,所述容置部朝向所述护板背对所述a柱方向延伸设置,及所述扫描通孔朝向驾驶室设置,所述扫描通孔用于使所述扫描模块正对于驾驶员,以对驾驶员的体态特征进行扫描,进而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监测。
8.本专利中,监测设备总成安装于a柱的护板上,也即是监测设备总成位于车内的顶部位置,不会过多占用车内的使用空间。进一步地,整个防护壳和监测器通过固定部安装于护板以实现和护板的固定,该种固定方式拆装简单,美观度高,开发成本低,且可有效避免护板内部线束易被扯断的问题。进一步地,监测器安装于防护壳的容置部内,且通过将扫描
通孔朝向驾驶室设置,可使得扫描模块仅需通过扫描通孔即可实现对驾驶员的体态特征进行扫描,进而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监测。如此,在容置部的密封防护作用下,可大大提高监测器的防水、防尘和防碰撞性能,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监测器的使用寿命。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容置部开口的边缘设有至少两卡扣,所述监测器设有和所述卡扣的位置及数量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相扣接配合,以将所述监测器安装于所述容置部内。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容置部开口的边缘还设有至少一用于抵接所述监测器侧壁的弹性抵柱。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抵柱用于抵接所述监测器的侧壁设有一限位凹槽,所述监测器设有和所述限位凹槽相对位的一限位筋条,当所述弹性抵柱抵接于所述监测器的侧壁时,所述限位筋条嵌合于所述限位凹槽内,以将所述监测器安装于所述容置部内。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监测器呈一长方型块状结构,所述容置部内呈和所述监测器的轮廓相一致的长方型槽体结构;其中,所述卡扣的数量为两个,分设于沿所述开口长度方向的相对两边缘,所述卡槽的数量也为两个,分设于沿所述监测器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及所述弹性抵柱设于与所述卡扣相邻的开口边缘。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护板具有相背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a柱设置,所述第二面朝向车内设置;所述护板设有贯通其壁厚的安装口,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面对应于所述安装口边缘的位置,及所述容置部经所述安装口延伸至车内。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护板的第一面对应于所述安装口边缘的位置设有至少两定位柱,所述固定部设有和所述定位柱位置及数量相适配的定位槽,当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面对应于所述安装口边缘位置时,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槽相插嵌配合,以将所述防护壳安装于所述护板上。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槽的槽底设有至少一第一螺纹孔;
16.所述定位柱的自由端设有和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数量及位置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当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槽相插嵌配合时,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位,且通过一螺钉旋接固定。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护板的第一面对应于所述安装口边缘的位置还设有至少一扣合部,所述固定部设有和所述扣合部位置及数量相适配的对接部,当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面对应于所述安装口边缘位置时,所述扣合部和所述对接部相扣位配合,以将所述防护壳安装于所述护板上。
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护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朝向所述a柱一侧弯折,以形成一安装空间;其中,当所述防护壳安装于所述护板上时,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1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20.1、本专利中,监测设备总成安装于a柱的护板上,也即是监测设备总成位于车内的顶部位置,不会过多占用车内的使用空间。
21.2、本专利中,整个防护壳和监测器通过固定部安装于护板以实现和护板的固定,该种固定方式拆装简单,美观度高,开发成本低,且可有效避免护板内部线束易被扯断的问题。
22.3、本专利中,监测器安装于防护壳的容置部内,且通过将扫描通孔朝向驾驶室设
置,可使得扫描模块仅需通过扫描通孔即可实现对驾驶员的体态特征进行扫描,进而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监测。如此,在容置部的密封防护作用下,可大大提高监测器的防水、防尘和防碰撞性能,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监测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产品安装于护板的结构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监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的防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监测器和防护壳相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图1所示的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30.附图标号说明:
31.监测设备总成1;监测器11;卡槽111;限位筋条112;防护壳12;容置部121;扫描通孔1211;开口1212;卡扣1213;弹性抵柱1214;固定部122;定位槽1221;第一螺纹孔12211;对接部1222;护板2;安装口21;第一面22;定位柱221;第二螺纹孔2211;第二面23;安装空间24;扣合部25;螺钉3。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34.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35.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驾驶员监测设备总成1,安装于车辆a柱(a柱,外文名a-pillar,是车辆内部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在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之间,左右后视镜的上方)的护板2上,包括一监测器11和一
防护壳12。防护壳12中部凹陷设置,以形成一用于组装监测器11的容置部121,防护壳12对应于容置部121的开口1212外围的区域形成一固定部122。监测器11具有一扫描模块,容置部121对应于扫描模块的位置设有一扫描通孔1211。其中,固定部122安装于护板2上,容置部121朝向护板2背对a柱方向延伸设置,及扫描通孔1211朝向驾驶室设置,扫描通孔1211用于使扫描模块正对于驾驶员,以对驾驶员的体态特征进行扫描,进而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监测。
38.本实施例中,监测设备总成1安装于a柱的护板2上,也即是监测设备总成1位于车内的顶部位置,不会过多占用车内的使用空间。进一步地,整个防护壳12和监测器11通过固定部122安装于护板2以实现和护板2的固定,该种固定方式拆装简单,美观度高,开发成本低,且可有效避免护板2内部线束易被扯断的问题。进一步地,监测器11安装于防护壳12的容置部121内,且通过将扫描通孔1211朝向驾驶室设置,可使得扫描模块仅需通过扫描通孔1211即可实现对驾驶员的体态特征进行扫描,进而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监测。如此,在容置部121的密封防护作用下,可大大提高监测器11的防水、防尘和防碰撞性能,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监测器11的使用寿命。
3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扫描模块集成于监测器11上,监测器11内还设有控制模块及其它辅助模块。值得一提的是,扫描模块可为一摄像头模组,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其运行,以对驾驶员的体态特征进行扫描,进而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监测。该体态特征可包括例如眼睑闭合、眨眼、凝视方向、打哈欠和头部运动等,监测器11可用于监控驾驶员是否发生走神、疲劳或者打瞌睡,甚至出现无法驾驶或者与乘客争吵打架等意外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驾驶员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几率,降低了安全隐患,备受广大用户的认可。
40.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护板2的轮廓适配于a柱的轮廓,作为优选,护板2可采用塑胶材质制作,但并不限于此。进一步地,参见图3,防护壳12对应于容置部121的开口1212外围的区域形成一固定部122,作为优选,容置部121形成于防护壳12的中心位置,可使得固定部122形成一环边状结构,使得固定部122能够更为紧密地对接于护板2的表层,且降低安装空间24。本实施例中,防护壳12可优先采用塑料材质制作,如此可降低生产成本,且美观度高,拆装方便,但并不限于此。进一步地,容置部121和固定部122一体成型,可提高监测器1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
41.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监测器11和防护壳12安装的稳固性,参见图2至图4,容置部121开口1212的边缘设有至少两卡扣1213,监测器11设有和卡扣1213的位置及数量相适配的卡槽111,卡扣1213和卡槽111相扣接配合,以将监测器11安装于容置部121内。本实施例中,可不对卡扣1213的设置数量及设置位置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确保其能够环绕于容置部121开口1212的边缘设置,以便于更稳固地和监测器11的卡槽111相扣接,以实现对监测器11更好地固定即可,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过多赘述。当然,也可在容置部121开口1212的边缘设置卡槽111,在监测器11上设置卡扣1213,均可。
42.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监测器11和防护壳12安装的稳固性,继续参见图2至图4,可在容置部121开口1212的边缘还设有至少一用于抵接监测器11侧壁的弹性抵柱1214。作为进一步优化,弹性抵柱1214用于抵接监测器11的侧壁设有一限位凹槽,监测器11设有和限位凹槽相对位的一限位筋条112。当弹性抵柱1214抵接于监测器11的侧壁时,限位
筋条112嵌合于限位凹槽内,以进一步配合卡扣1213和卡槽111来将监测器11更稳固地安装于容置部121内。当然,也可在弹性抵柱1214上设置限位筋条112,在监测器11上设置限位凹槽,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43.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也可仅设置卡扣1213和卡槽111的配合或仅设置弹性抵柱1214,均能够实现对监测器11的固定,在此不作任何限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作具体设定。
44.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参见图2至图4,监测器11可呈一长方型块状结构,容置部121内可呈和监测器11的轮廓相一致的长方型槽体结构。其中,卡扣121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设于沿开口1212长度方向的相对两边缘,卡槽111的数量也为两个,且分设于沿监测器11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并且,弹性抵柱1214设于与卡扣1213相邻的开口1212边缘,优选为设于该边缘的中间位置,但并不限于此。
45.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5和图6,护板2具有相背对设置的第一面22和第二面23,第一面22朝向a柱设置,第二面23朝向车内设置。也即是说,第二面23外露设置,形成装饰面。可在护板2的某一预选位置开设有一贯通其壁厚的安装口21,固定部122固定贴合于第一面22对应于安装口21边缘的位置,使得容置部121在经安装口21延伸至车内后,实现位于其内部的监测器11能够固定于护板2。
46.当然,也可不在护板2上开设安装口21,可直接将固定部122安装于第二面23,以实现对监测器11的安装固定,也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也即是说,本专利仅需确保防护壳12对接于护板2即可,具体的对接方式不作任何限制,可根据不同的车型作具体选择。
4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5和图6,为了实现防护壳12能够更为稳固地安装于护板2,使得监测器1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更强,可在护板2的第一面22对应于安装口21边缘的位置设有至少两定位柱221,固定部122设有和定位柱221位置及数量相适配的定位槽1221,当固定部122固定于第一面22对应于安装口21边缘位置时,定位柱221和定位槽1221相插嵌配合,以将防护壳12安装于护板2上。作为优选,定位柱221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设于安装口21的两侧。
48.进一步地,在防护壳12和护板2位置限定的基础上,还可在定位槽1221的槽底设有至少一第一螺纹孔12211,在定位柱221的自由端设有和第一螺纹孔12211的数量及位置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2211。作为优选,第一螺纹孔12211和第二螺纹孔2211的数量均为两个,且相对应设置。当定位柱221和定位槽1221相插嵌配合时,每一第一螺纹孔12211均和与其对应的第二螺纹孔2211相对位,且通过一螺钉3旋接固定,如此,可实现在防护壳12和护板2位置限定的基础上,实现两者锁定于一体。
49.当然,为了进一步强化防护壳12和护板2对接后的稳固性,可在护板2的第一面22对应于安装口21边缘的位置还设有至少一扣合部25,相对应地,固定部122设有和扣合部25位置及数量相适配的对接部1222,当固定部122固定于第一面22对应于安装口21边缘位置时,扣合部25和对接部1222相扣位配合,以配合定位柱221和定位槽1221将防护壳12更稳固地安装于护板2上。本实施例中,扣合部25的数量优选为一个,且设于其所对应边缘的中间位置,但并不限于此。
5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5和图6,护板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朝向a柱一侧弯折,以形成一安装空间24。其中,当防护壳12安装于护板2上时,固定部122及设于其上
的定位槽1221和对接部1222均位于安装空间24内,以实现收纳,避免其因直接暴露于外界而影响美观度,从而提高使用体验。
5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容置部121朝向驾驶室的整个端面形成该扫描通孔1211,如此,扫描通孔1211形成于整个端面区域,可提高扫描的视野区域,但并不限于此。且进一步地,可在该端面铰接有一封板,用于开启或封闭该扫描通孔1211,以进一步对监测器11,尤其是扫描模块进行更好的防护。
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