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卷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50240发布日期:2022-05-17 14:3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卷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尾卷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卷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取向硅钢脱碳退火机组生产期间为了确保钢卷内圈的质量,需要使用薄壁套筒进行卷取,但使用薄壁套筒卷取的钢卷在高温退火过程中会增加钢卷内部冷热点温差,对带钢表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消除套筒对高温退火钢卷内部冷热点温差的影响,尝试采用尾卷代替套筒的形式进行大规模生产,但尾卷本身硬度要明显低于套筒硬度,在运输过程中,尾卷易变形,而不合格尾卷上线后会直接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尾卷在运输过程中易变形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尾卷运输装置。
4.一种尾卷运输装置,包括:
5.运输底座;
6.矫正座,所述矫正座包括矫正底板、第一矫正挡板和第二矫正挡板,所述矫正底板设置在所述运输底座的顶面;所述第一矫正挡板和所述第二矫正挡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矫正底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矫正挡板与所述矫正底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7.所述矫正底板、第一矫正挡板和第二矫正挡板均与尾卷的环壁接触。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矫正座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矫正挡板与所述运输底座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矫正挡板和所述运输底座均固定连接;
9.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矫正挡板与所述运输底座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矫正挡板和所述运输底座均固定连接。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垂直于所述第一矫正挡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于所述第二矫正挡板。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所在平面均垂直于所述运输底座的顶面。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矫正挡板和所述第二矫正挡板之间的所述矫正底板顶面长度等于所述第一矫正挡板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值的一半的正切值乘以尾卷的直径。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矫正底板水平,所述第一矫正挡板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矫正座还包括第一辅助块和第二辅助块,所述第一辅助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矫正挡板和所述矫正底板的夹角处,所述第一辅助块的上部为第一圆弧面;
15.所述第二辅助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矫正挡板和所述矫正底板的夹角处,所述第二辅
助块的上部为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均与尾卷的外环面贴合。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输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矫正座。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输底座的底面设有两个卡接槽,叉车的两个货叉可分别插入两个所述卡接槽内。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卡接槽的长度方向与尾卷的轴线平行。
19.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公开的尾卷运输装置,通过矫正座装载尾卷,由于第一矫正挡板和第二矫正挡板与所述矫正底板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当尾卷与第一矫正挡板和第二矫正挡板接触时,第一矫正挡板和第二矫正挡板对尾卷的下部环壁均有力的支撑,力可分解为竖直方向的分解力和水平方向的分解力,竖直方向的分解力将抵消掉部分尾卷自身的重力,以避免尾卷在自身重力下的塌陷,由此实现运输尾卷使对尾卷形态的矫正和维持。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尾卷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示出了图1中尾卷运输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
25.图中标记:1-尾卷,2-运输底座,201-卡接槽,301-矫正底板,302-第一矫正挡板,303-第二矫正挡板,401-第一支撑板,402-第二支撑板,501
‑ꢀ
第一辅助块,502-第二辅助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28.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
29.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尾卷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尾卷运输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
3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卷运输装置,包括:运输底座2和矫正座,矫正座包括矫正底板301、第一矫正挡板302和第二矫正挡板303,矫正底板301设置在运输
底座2的顶面;第一矫正挡板302 和第二矫正挡板303对称设置在矫正底板301的相对两侧;第一矫正挡板 302与矫正底板30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使尾卷1能够顺利从矫正座上取放,矫正底板301、第一矫正挡板302和第二矫正挡板303均与尾卷的环壁接触。
31.由于第一矫正挡板302和第二矫正挡板303与矫正底板301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当尾卷与第一矫正挡板302和第二矫正挡板303接触时,第一矫正挡板302和第二矫正挡板303对尾卷1的下部环壁均有力的支撑,力可分解为竖直方向的分解力和水平方向的分解力,竖直方向的分解力将抵消掉部分尾卷1自身的重力,以避免尾卷1在自身重力下的塌陷,由此实现运输尾卷1使对尾卷1形态的矫正和维持。
32.参照图1和图2,为了提升第一矫正挡板302和第二矫正挡板303的支撑力,矫正座还包括第一支撑板401和第二支撑板402,多个第一支撑板401设置在第一矫正挡板302与运输底座2之间,第一支撑板401与第一矫正挡板302和运输底座2均固定连接;多个第二支撑板402设置在第二矫正挡板303与运输底座2之间,第二支撑板402与第二矫正挡板303 和运输底座2均固定连接。多个第一支撑板401和多个第二支撑板402具有筋板的作用,通过多点支撑为第一矫正挡板302和第二矫正挡板303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并降低第一矫正挡板302和第二矫正挡板303受力变形的可能性,提升矫正座的使用耐久度。
33.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401垂直于第一矫正挡板302;第二支撑板402 垂直于第二矫正挡板303,第一支撑板401所在平面和第二支撑板402所在平面均垂直于运输底座2的顶面,此时第一支撑板401和第二支撑板402 对支撑座的支撑效果最好。
34.为了保证矫正座能够使尾卷1保持圆柱状,使圆柱状的尾卷1外环面与矫正底板301、第一矫正挡板302和第二矫正挡板303均接触,第一矫正挡板302和第二矫正挡板303之间的矫正底板301顶面长度等于第一矫正挡板302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值的一半的正切值乘以尾卷的直径。即,第一矫正挡板302和第二矫正挡板303之间的矫正底板301顶面长度为l,第一矫正挡板302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值为α,尾卷的直径为d,则有 l=tan(α/2)
×
d。
35.作为更优的实施方式,第一矫正挡板302与矫正底板301顶面之间的夹角为135度,此时第一矫正挡板302对尾卷1的支撑的力分解后,水平方向的力等于竖直方向的力,尾卷1受力均衡,有利于尾卷1保持圆柱状。
36.对于硬度较低的尾卷1,则需要矫正座提供更大的支撑力,以维持尾卷1的形状。由此,作为更优的实施方式,参照图3,矫正座还包括第一辅助块501和第二辅助块502,第一辅助块501设置在第一矫正挡板302 和矫正底板301的夹角处,第一辅助块501的上部为第一圆弧面;第二辅助块502设置在第二矫正挡板303和矫正底板301的夹角处,第二辅助块 502的上部为第二圆弧面,第一圆弧面与第二圆弧面均与尾卷的外环面贴合。通过第一辅助块501和第二辅助块502增加矫正座对尾卷1的支撑面积,进而提升矫正座对尾卷1形状维持的有效程度。
37.为了适配厂区内的应用,运输底座2上设置有多个矫正座用于放置多个尾卷1,以提升运输能力。
38.厂区内多使用叉车对尾卷1进行运输,由此运输底座2的底面设有两个卡接槽201,叉车的两个货叉可分别插入两个卡接槽201内,以提升叉车运输运输底座2时的稳定度,避免运输底座2滑落。具体的,两个卡接槽201的长度方向与尾卷的轴线平行,以使叉车运输尾卷1时,不会因为叉车的起步或刹车导致尾卷1在惯性下变形的可能性。
39.当然,若厂区内未配备有叉车,则可在运输底座2的底端设置多个滚轮,并在运输底座2的底端设置扶手,通过推动的方式运输尾卷1。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46.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