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1849发布日期:2022-04-06 19:5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


背景技术:

2.为了提升前排驾驶员和乘客的颈部的舒适性,缓解驾驶疲劳,可以增加一个颈托。而增加颈托的方式通常是买一个护颈枕套在头枕插杆上,这种护颈枕无法调节对颈部的支撑,舒适感查。如需要装配特制可调的颈托,通常是通过夹持装置,将这种特制可调的颈托固定在头枕两插杆上,但是对于不可调头枕且头枕插杆也不外露的座椅,就缺少装配这种特制可调的颈托的固定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不可调头枕且头枕插杆也不外露的座椅缺少颈托固定点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以达到可以安装颈托的目的,同时在不需要安装颈托时可以隐藏,不影响外观。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其安装在不可调头枕且头枕插杆也不外露的座椅内,具体位置是头枕与座椅靠背之间,该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包括:
5.一固定在靠背骨架上的罩盖支架;
6.一安装在所述罩盖支架上的罩盖总成,所述罩盖总成包括前罩盖和后罩盖,所述后罩盖安装在所述罩盖支架上并在所述后罩盖上设置有颈托接口,所述前罩盖采用铰设方式安装在所述后罩盖上,打开所述前罩盖即可露出所述颈托接口,关闭所述前罩盖即可遮住所述颈托接口。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罩盖支架的第一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插口,在所述后罩盖的第一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插销,所述后罩盖上的插销插入对应的插口内,使得所述后罩盖安装在所述罩盖支架上。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后罩盖的第二方向通过至少一螺钉和弹片螺母安装在所述罩盖支架的第二方向上,所述弹片螺母固定在所述罩盖支架的第二方向上,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后罩盖的第二方向旋入对应的弹片螺母中,所述弹片螺母对所述后罩盖施加一弹簧力;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颈托接口。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前罩盖与后罩盖之间设置有一锁,第一次按压所述前罩盖,所述锁将所述前罩盖锁止在所述后罩盖上;第二次按压所述前罩盖,所述锁将所述前罩盖与后罩盖进行解锁。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罩盖的一侧铰设在所述后罩盖上。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罩盖面向所述后罩盖的那一面上侧与所述后罩盖面向所述前罩盖的那一面上侧采用一根第四转轴铰设起来。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对上旋转支架和一对下旋转支架,在所述后罩盖上开设有一对上旋转支架透出窗口和一对下旋转支架透出窗口,一对上旋转支架透出窗口和一对下旋转支架透出窗口均以所述后罩盖的中垂线对称设置;一对上旋转支架的一端均通过一第一上转轴铰设在所述后罩盖面向所述罩盖支架的那一面上,该一对上旋转支架的另一端穿出对应的上旋转支架透出窗口后通过第二上转轴铰设在前罩盖面向所述后罩盖的那一面上;一对下旋转支架的一端通过一第一下转轴铰设在所述后罩盖面向所述罩盖支架的那一面上,该一对下旋转支架的另一端穿出对应的下旋转支架透出窗口后通过第二下转轴铰设在前罩盖面向所述后罩盖的那一面上;在所述第一下转轴上配置有一对扭簧,每一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下旋转支架上,每一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所述后罩盖上。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一对下旋转支架通过一第三转轴连接,一对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所述第三转轴上。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一对上旋转支架透出窗口位于一对下旋转支架透出窗口的上侧,且一对上旋转支架透出窗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一对下旋转支架透出窗口之间的距离。
15.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翻起前罩盖就露出后罩盖上的颈托接口,不需要安装颈托时,前罩盖可以翻下并锁止,使得颈托接口可以隐藏,不影响外观。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不可调头枕座椅结构示意图(前罩盖没有打开)。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结构示意图(前罩盖没有打开)。
18.图3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不可调头枕座椅结构示意图(前罩盖打开)。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结构示意图(前罩盖打开)。
20.图5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不可调头枕座椅结构示意图(前罩盖打开并安装有颈托)。
21.图5a和图5b为颈托从两个不同方向看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分解示意图(从一个方向看)。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分解示意图(从另一个方向看)。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中的罩盖总成的分解示意图(从一个方向看)。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罩盖总成的分解示意图(从另一个方向看)。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中的罩盖总成的分解示意图(从第三方向看)。
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罩盖总成的分解示意图(从第四方向看)。
28.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在前罩盖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正视图。
29.图13为图12的a-a剖视图。
30.图14为图12的b-b剖视图。
31.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在前罩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正视图。
32.图16为图15的c-c剖视图。
33.图17为图15的d-d剖视图。
34.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在前罩盖处于打开状态且装上颈托时的正视图。
35.图19为图18的e-e剖视图。
36.图20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不可调头枕座椅结构示意图(前罩盖没有打开)。
37.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结构示意图(前罩盖没有打开)。
38.图22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不可调头枕座椅结构示意图(前罩盖打开)。
39.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结构示意图(前罩盖打开)。
40.图24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不可调头枕座椅结构示意图(前罩盖打开并安装有颈托)。
41.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分解示意图(从一个方向看)。
42.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分解示意图(从另一个方向看)。
43.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中的罩盖总成的分解示意图(从一个方向看)。
44.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的罩盖总成的分解示意图(从另一个方向看)。
45.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在前罩盖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正视图。
46.图30为图29的f-f剖视图。
47.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在前罩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正视图。
48.图32为图31的g-g剖视图。
49.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在前罩盖处于打开状态且装上颈托时的正视图。
50.图34为图33的h-h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52.实施例1
53.参见图1至图5以及图5a、图5b,该实施例的一种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100,其安装于不可调头枕且头枕插杆也不外露的座椅200内,具体位置是头枕210与座椅靠背220之间。该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100由固定在靠背骨架上的罩盖支架110和罩盖总成组成,罩盖总成由前罩盖120和后罩盖130组成,在前罩盖120的外表面喷有装饰面漆,这样美观漂亮。在后罩盖130上设置有颈托接口131。特别参见图1和图2,不装颈托时,前罩盖120处于闭合状态,与后罩盖130匹配。需要装颈托时,push-push打开前罩盖120,露出后罩盖130上的颈托接口131,用于固定颈托接头310(参见图3、图4和图5a、图5b),然后在颈托接头310上安装颈托300。
54.参见图6至图7,在后罩盖130的第二方向即后罩盖130的顶面132上以后罩盖130的中垂线对称开设有两个凹槽132a,在每个凹槽132a的槽底各开设有一孔132b(结合参见图8至图11)。在罩盖支架110的第二方向即罩盖支架110的顶面111上以罩盖支架的中垂线对称开设有两个弹簧螺母插槽111a,在每个弹簧螺母插槽111a的槽底各开设有一内螺孔111b。装配时,将两个弹片螺母140分别插入到两个弹簧螺母插槽111a内,然后将后罩盖130的顶面132叠放在罩盖支架110的顶面111上,用两个螺钉150依次穿过每个凹槽132a槽底的孔132b(结合参见图8至图11)、弹片螺母140旋入到弹簧螺母插槽111a槽底的内螺孔111b中即可将后罩盖130安装在罩盖支架110上,这两个弹片螺母140用于安装整个罩盖总成。如果直接在罩盖支架110设置螺纹孔,可以不需要两个弹片螺母140。
55.在罩盖支架110的第一方向即面向后罩盖130的前侧面112上设置有至少一插口112a,该实施例设置有四个插口112a,当然也不局限于四个插口112a,插口112a的数量可以为其它数量。四个插口112a以后罩盖130的中垂线对称设置。对应这四个插口112a,在后罩盖130的第一方向即面向罩盖支架110的后侧面133上设置有四个插销133a,后罩盖130上的四个插销133a插入对应的插口112a内,使得后罩盖130安装在罩盖支架110上。
56.参见图8至图11,在后罩盖130的第一方向即面向罩盖支架110的后侧面133上还设置有一对第一上旋转支架铰耳座134a、134b和一对第一下旋转支架铰耳座135a、135b,一对第一上旋转支架铰耳座134a、134b和一对第一下旋转支架铰耳座135a、135b均以后罩盖130的中垂线对称设置。在每一第一上旋转支架铰耳座134a、134b上均设置有转轴孔,在每一第一下旋转支架铰耳座135a、135b上也均设置有转轴孔。
57.另外在后罩盖130上开设有一对上旋转支架透出窗口136a、136b和一对下旋转支架透出窗口137a、137b,一对上旋转支架透出窗口136a、136b和一对下旋转支架透出窗口137a、137b均以后罩盖130的中垂线对称设置。一对上旋转支架透出窗口136a、136b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对下旋转支架透出窗口137a、137b之间的距离。
58.在垂直于后罩盖130中垂线的宽度方向上,一对上旋转支架透出窗口136a、136b的位置与一对第一上旋转支架铰耳座134a、134b的位置对应,在平行于后罩盖130中垂线的高度方向上,一对上旋转支架透出窗口136a、136b的位置分别位于一对第一上旋转支架铰耳座134a、134b的位置上方。
59.同理,在垂直于后罩盖130中垂线的宽度方向上,一对下旋转支架透出窗口137a、
137b的位置与一对第一下旋转支架铰耳座135a、135b的位置对应,在平行于后罩盖130中垂线的高度方向上,一对下旋转支架透出窗口137a、137b的位置分别位于一对第一下旋转支架铰耳座135a、135b的位置上方。
60.参见图9,在前罩盖120的第二方向即面向后罩盖130的内表面121上设置有一对第二上旋转支架铰耳座122a、122b和一对第二下旋转支架铰耳座123a、123b,一对第二上旋转支架铰耳座122a、122b和一对第二下旋转支架铰耳座123a、123b均以前罩盖120的中垂线对称设置。在每一第二上旋转支架铰耳座122a、122b上均设置有转轴孔,在每一第二下旋转支架铰耳座123a、123b上也均设置有转轴孔。
61.该实施例还包括一对上旋转支架160和一对下旋转支架170。每一上旋转支架160呈大致y形结构,具有第一上旋转支架铰臂161、第二上旋转支架铰臂162和翻转限位臂163,在第一上旋转支架铰臂161第二上旋转支架铰臂162的末端均设置有转轴孔。
62.每一下旋转支架170呈大致v形结构,具有第一下旋转支架铰臂171和第二下旋转支架铰臂172,在第一下旋转支架铰臂171和第二下旋转支架铰臂172的末端均开设有一个转轴孔。另外在第一下旋转支架铰臂171与第二下旋转支架铰臂172的交汇处开设有一孔。
63.装配时,将一对上旋转支架160中的第一上旋转支架铰臂161分别插入到后罩盖130的一对第一上旋转支架铰耳座134a、134b之间,然后将一对第一上转轴164a、164b插入到一对第一上旋转支架铰耳座134a、134b的转轴孔和第一上旋转支架铰臂161的转轴孔内,即可使得一对上旋转支架160与后罩盖130铰设。将每一上旋转支架160的第二上旋转支架铰臂162分别穿出一对上旋转支架透出窗口136a、136b而插入到前罩盖120的一对第二上旋转支架铰耳座122a、122b之间,然后将一对第二上转轴165a、165b插入到一对第二上旋转支架铰耳座122a、122b的转轴孔和第二上旋转支架铰臂162的转轴孔内,即可使得一对上旋转支架160与前罩盖120铰设。一对翻转限位臂163位于后罩盖130与罩盖支架110之间,用以对前罩盖120的翻转角度进行限定。
64.将一对下旋转支架170中的第一下旋转支架铰臂171插入到后罩盖130的一对第一下旋转支架铰耳座135a、135b之间,然后将一根第一下转轴173插入到一对第一下旋转支架铰耳座135a、135b的转轴孔和第一下旋转支架铰臂171的转轴孔内,即可使得一对下旋转支架170与后罩盖130铰设。
65.将每一下旋转支架170的第二下旋转支架铰臂172分别穿出一对下旋转支架透出窗口137a、137b而插入到前罩盖120的一对第二下旋转支架铰耳座123a、123b中,然后将一对第二下转轴174a、174b插入到一对第二下旋转支架铰耳座123a、123b的转轴孔和第二上旋转支架铰臂162的转轴孔内,即可使得一对下旋转支架170与前罩盖120铰设。
66.另外,一对下旋转支架170之间还通过一第三转轴175连接,具体连接方式是将第三转轴175的两端插入到一对下旋转支架170中的第一下旋转支架铰臂171与第二下旋转支架铰臂172交汇处的孔中,这样使得一对下旋转支架170能够同步转动。
67.为了使得一对下旋转支架170能够复位,在第一下转轴173的两端各套有一扭簧176a、176b,每一扭簧176a、176b的一端作用在第三转轴175上即一对下旋转支架170上,每一扭簧17a、17b的另一端作用在后罩盖130上。
68.颈托接口131设置在后罩盖130第一方向即面向前罩盖120的前侧面138上,尤其是设置在后罩盖130的中垂线偏上位置,这样向下翻转前罩盖120即可露出颈托接口131。上述
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方向平行于颈托接口131。
69.参加图10,另外为了在前罩盖120复位而关闭颈托接口131后能够被锁住,在前罩盖120与后罩盖130之间设置有一锁180,该锁180与现有的按压锁结构上没有什么区别,即在在前罩盖120复位而关闭颈托接口131后,第一次按压前罩盖120,该锁180将前罩盖120锁止在后罩盖130上;第二次按压前罩盖120,该锁180将前罩盖120与后罩盖130进行解锁。该锁180固定安装在前罩盖120的第二方向即面向后罩盖130的内表面121上,具体位置是后罩盖130的中垂线偏下位置,对应该锁180的位置,在后罩盖130第一方向即面向前罩盖120的前侧面138上设置一锁孔138a,锁孔138a位于颈托接口131下方。锁180插入锁孔138a内。
70.该实施例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100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图12至19。
71.参见图12至图14,当前罩盖120处于闭合状态时,锁180(结合参见图8至图11)将前罩盖120锁止在后罩盖130上,此时一对上旋转支架160和一对下旋转支架170在前罩盖120的作用下处于初始位置。此时一对扭簧176a、176b(结合参见图8至图11)蓄能。
72.参见图15至图19,当需要安装颈托300时,按压前罩盖120,使得锁180(结合参见图8至图11)解锁。前罩盖120解锁后,在一对扭簧176a、176b释放力作用下,驱动一对下旋转支架170依照图17所示进行顺时针翻转,带动前罩盖120向外并向下翻转移动,打开颈托接口131,同时前罩盖120带动一对上旋转支架160也图16示进行顺时针翻转,当一对上旋转支架160翻转至翻转限位臂163碰到后罩盖130时被限位,使得前罩盖120不再向外并向下翻转移动。
73.在前罩盖120完全打开后,在颈托接口131内插入颈托支架310,然后在颈托支架310上安装颈托300即可。
74.颈托300不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颈托300从颈托支架310上拆卸下来,然后将颈托支架310从颈托接口131中拔出,接着推动前罩盖120向外并向上翻移动直至前罩盖120被锁180锁定在后罩盖130上,回到图12至图14所示的前罩盖120处于闭合状态。
75.实施例2
76.参见图20至图28,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取消了实施例1中的一对上旋转支架160、一对下旋转支架170、一对扭簧176a、176b、一对第一上转轴164a、164b、一对第二上转轴165a、165b、第一下转轴173、一对第二下转轴174a、174b以及锁180并对前罩盖120、后罩盖130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如下:
77.颈托接口131a设置在后罩盖130a第一方向即面向前罩盖120a的前侧面138b上,尤其是设置在后罩盖130a的中垂线中间位置,这样向上翻转前罩盖120a即可露出颈托接口131a。
78.另外在后罩盖130a的两个凹槽132a(与实施例1的两个凹槽132a的位置对应且作用相同)之间的位置上侧设置一转轴孔133b。在前罩盖120a的第二方向即面向后罩盖130a的内表面121a的上侧设置有一对铰耳座124a、124b,在这一对铰耳座124a、124b中也设置有转轴孔。
79.装配时,将后罩盖130的两个凹槽132a(与实施例1的两个凹槽132的位置对应且作用相同)之间的位置插入到一对铰耳座124a、124b之间,然后采用一根第四转轴190穿过一对铰耳座124a、124b中的转轴孔以及转轴孔133b,即可使得前罩盖120a铰接在后罩盖130a上。
80.当然该实施例也可以保留锁180并在后罩盖130a第一方向即面向前罩盖120的前侧面138b上设置一锁孔。也可以不保留锁也不在后罩盖130a第一方向即面向前罩盖120的前侧面138b上设置一锁孔,而是将前罩盖120a采用摩擦力直接扣在后罩盖130a上。
81.该实施例的集成式颈托接口总成100a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见图29至34。
82.参见图29至图30,当前罩盖120a依靠自身的重力处于闭合状态时,颈托接口131a被遮盖。
83.参见图31至图34,当需要安装颈托300时,依照图32所示向上即逆时针打开前罩盖120a,即可露出颈托接口131a。
84.在前罩盖120a完全打开后,在颈托接口131a内插入颈托支架310,然后在颈托支架310上安装颈托300即可。
85.颈托300不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颈托300从颈托支架310上拆卸下来,然后将颈托支架310从颈托接口131a中拔出,前罩盖12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依照图32所示向下即顺时针翻转至闭合状态,扣在后罩盖130a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