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保险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9613发布日期:2022-04-07 03:0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保险杠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前保险杠结构。


背景技术:

2.前保险杠结构在早期的汽车设计中,其主要目的在于防刮蹭,但随着汽车的发展及造型需求,前保险杠结构外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造型设计师的重视,尤其是前保本体与格栅的拐角部位的贴合度,是产品工程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前保险杠结构包括前保本体和格栅,前保本体102是通过螺钉105与格栅101的拐角部位连接,格栅101上设置有螺钉座103,前保本体102上设有连接翻边104,螺钉105穿过连接翻边104与螺钉座103连接,以将格栅101和前保本体102连接在一起。在现有技术中,螺钉105一般采用自攻螺钉,但是与自攻螺钉配合的螺钉座103需要最小12.5mm宽的设计空间,如果要达成螺钉座103的设计的空间要求,就需要将格栅101的外表面造型加宽到一定程度,从而对格栅101以及前保本体102的外观造型造成非常大的改变,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前保险杠结构对内部安装空间要求高,对格栅的造型自由度的限制大,对整车外观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前保险杠结构,以减小前保险杠结构对内部安装空间的要求。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前保险杠结构,包括前保本体和格栅,所述前保本体和所述格栅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螺母、设置在所述前保本体的内侧的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格栅的内侧的支撑部和设置在所述格栅内侧的连接柱,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面向车外方向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支撑面上,所述连接柱的端部指向车内方向,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连接部,所述螺母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螺母抵紧所述连接部面向车内方向的面上。
6.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格栅的拐角部位和所述前保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相连。
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保本体连接一体,且所述连接部朝所述格栅方向伸出于所述前保本体。
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柱为与所述格栅连为一体的实心柱体。
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螺母为自攻螺母。
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柱配合的圆孔。
1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格栅上设有多个所述支撑部。
12.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前保本体和所述格栅之间形成有外观间隙,所述格栅上设有用于减小所述外观间隙宽度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格栅靠所述外观间隙的侧面的靠车外方向的边缘处。
1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前保本体和格栅之间的连接结构,减小了前保险杠结构对内
部安装空间的要求,减小了对格栅造型的限制,提升了格栅与前保本体装配后的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14.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前保险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的a-a断面图;
16.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前保险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3中的b-b断面图。
18.图中部分序号为:1—格栅;2—前保本体;3—连接部;4—支撑部;5—连接柱;6—螺母;7—外观间隙;8—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前保险杠结构,包括前保本体2和格栅1,前保本体2和格栅1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螺母6、设置在前保本体2的内侧的连接部3、设置在格栅1的内侧的支撑部4和设置在格栅1内侧的连接柱5,连接部3上设置有面向车外方向的支撑面,支撑部4支撑在支撑面上,连接柱5的端部指向车内方向,连接柱5穿过连接部3,螺母6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在连接柱5上,螺母6抵紧连接部3面向车内方向的面上,利用螺母6将前保本体2和格栅1紧固连接在一起。采用上述的前保险杠结构,支撑部4的位置可以灵活布置,对前保险杠结构内部安装空间形成限制的是连接柱5,而连接柱5的直径比现有技术中的螺钉座的尺寸更小,因此上述的连接结构对前保险杠结构内部安装空间的要求更小,减小了对格栅1造型的限制。
21.在本实施例中,格栅1的拐角部位和前保本体2通过连接结构相连。该连接结构尤其适用于格栅1的拐角部位与前保本体2的连接,不但使格栅1的拐角部位与前保本体2的连接处更加精致和贴合,而且比传统的前保险杠结构更加节约装配空间,减小对格栅1造型的限制。
2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与前保本体2连接一体,且连接部3朝格栅1方向伸出于前保本体2。
2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5为与格栅1连为一体的实心柱体。在具体实施时,连接柱5的直径为7.5mm。
24.在本实施例中,螺母6为自攻螺母,自攻螺母可以直接与实心柱体连接。
2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上设有与连接柱5配合的圆孔,连接柱5和圆孔配合还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
26.在本实施例中,格栅1上设有多个支撑部4,设置多个支撑部4使格栅1不易塌陷变型,设置多个支撑部4使得外观间隙7更加均匀。
27.在本实施例中,前保本体2和格栅1之间形成有外观间隙7,格栅1上设有用于减小外观间隙7宽度的凸起部8,凸起部8设置在格栅1靠外观间隙7的侧面的靠车外方向的边缘处,设置凸起部8能够减小外观间隙7的宽度,使得前保本体2和格栅1处更加精致和贴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前保险杠结构,包括前保本体和格栅,所述前保本体和所述格栅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螺母、设置在所述前保本体的内侧的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格栅的内侧的支撑部和设置在所述格栅内侧的连接柱,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面向车外方向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部支撑在所述支撑面上,所述连接柱的端部指向车内方向,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连接部,所述螺母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螺母抵紧所述连接部面向车内方向的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的拐角部位和所述前保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保本体连接一体,且所述连接部朝所述格栅方向伸出于所述前保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为与所述格栅连为一体的实心柱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自攻螺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柱配合的圆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上设有多个所述支撑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本体和所述格栅之间形成有外观间隙,所述格栅上设有用于减小所述外观间隙宽度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格栅靠所述外观间隙的侧面的靠车外方向的边缘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保险杠结构,包括前保本体和格栅,前保本体和格栅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螺母、设置在前保本体的内侧的连接部、设置在格栅的内侧的支撑部和设置在格栅内侧的连接柱,连接部上设置有面向车外方向的支撑面,支撑部支撑在支撑面上,连接柱的端部指向车内方向,连接柱穿过连接部,螺母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连接在连接柱上,螺母抵紧连接部面向车内方向的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前保本体和格栅之间的连接结构,减小了前保险杠结构对内部安装空间的要求,减小了对格栅造型的限制,提升了格栅与前保本体装配后的外观质量。观质量。观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唐丹 张磊磊 康礼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30
技术公布日:2022/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