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房车门的防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92100发布日期:2022-03-09 12:4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房车门的防蚊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房车门的防蚊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下的房车在驻车过程中,随着人员的进进出出,很容易使得蚊虫飞进房车内,时常采用防蚊纱帘来防止蚊虫的进入,问题就是在蚊虫较多的野外当有人拉开防蚊纱帘进入房车的那一瞬间就会有蚊虫跟着飞进房车,继而导致人员需要费好大劲才能清除这些蚊虫,极大的降低了人员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房车门的防蚊装置,该防蚊装置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房车车厢空气质量,同时还能够避免人员进出时蚊蝇飞入车厢。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房车门的防蚊装置,包括用于将房车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新风机、与所述新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并用于房车开门时在所述房车门口形成风帘的布风装置、用于检测房车房门开合的传感器、以及用于房车车门开关的车门电控开关;所述车门电控开关、所述传感器及所述新风机分别与架设于所述房车的电控装置电连接。
6.其中,所述房车的门口内边缘设置有所述布风装置,所述布风装置的风管管壁沿长度方向均布有用于形成风帘的风孔或风槽,所述风孔或风槽的出风总截面积小于所述布风装置的风管入口的截面积。
7.其中,所述新风机与所述布风装置之间设置有三通换向阀,所述三通换向阀的进风管与所述新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所述三通换向阀的第一出风管与所述布风装置的风管入口相连接;所述三通换向阀的第二出风管与所述房车室内相贯通;
8.其中,所述三通换向阀包括阀壳、枢接于所述阀壳腔体内的封板、以及与所述封板相连接用于调整出风方向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9.其中,所述封板包括枢接于所述阀壳相对两侧壁之间的枢接轴,以及与所述枢接轴紧固的挡板。
10.其中,所述所述第一出风管及所述第二出风管分别向所述阀壳的腔体内部内延有管口,所述管口设置有密封软胶圈,两个所述管口分别与所述挡板密封配合。
11.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枢接轴紧固的驱动臂,以及与所述驱动臂相枢接的电磁推拉杆;所述电磁推拉杆与所述阀壳的侧壁相枢接;所述电磁推拉杆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12.其中,所述电磁推拉杆包括壳体、电磁线圈、磁铁、以及驱动杆,所述壳体与电磁线圈紧固,所述电磁线圈套设于所述磁铁,所述磁铁与驱动杆紧固,所述磁铁驱动所述驱动杆沿所述壳体的腔体长度方向往返运动。
13.其中,所述阀壳的侧壁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阀壳紧固,所述拉簧的
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臂远离所述封板的枢接轴的一端紧固。
14.其中,所述驱动臂的中部垂直埋设有定位销,所述驱动臂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销相枢接的所述电磁推拉杆;两个所述电磁推拉杆的驱动杆外露端均叠加套设于所述定位销并与所述定位销相枢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房车门的防蚊装置,包括用于将房车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新风机、与所述新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并用于房车开门时在所述房车门口形成风帘的布风装置、用于检测房车房门开合的传感器、以及用于房车车门开关的车门电控开关;所述车门电控开关、所述传感器及所述新风机分别与架设于所述房车的电控装置电连接。以此结构设计的防蚊装置,不仅能够在人员外出时为房车车厢提供一个较好的新风环境,而且还能在人员开门进入车厢时,避免蚊蝇飞入车厢。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房车门的防蚊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车门开启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1中三通换向阀轴测图。
19.图4是图3中三通换向阀内部封板的轴测图。
20.图5是图3中电磁推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25.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房车门的防蚊装置,该防蚊装置由用于将房车1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新风机2、与新风机2的出风口相连接并用于房车1开门时
在房车1的门口形成风帘的布风装置3、用于检测房车的车门11开合的传感器、以及用于房车1的车门开关的车门电控开关等几部分组成,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车门电控开关、传感器及新风机2分别与架设于房车1的电控装置电连接。
26.本实施例,当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车门11闭合时,即可通过电控装置降低送风量,保持房车1室内新风正常输送,使得车厢内部空气质量始终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当车门电控开关接收到开门信号时,即可通过电控装置增加新风量,继而使得新风机2吹入布风装置3的新风在车门11口形成风帘,避免蚊虫飞入。以此结构设计的防蚊装置,在提升房车1内部空气质量的同时,还能够避免人员进出车门11时蚊虫飞入车厢,继而人员对房车1的使用体验得到较大的提升。
27.上述实施例中有关车门电控开关、传感器及新风机2等器件与电控装置具体的电控原理及电路设置,相关技术中都较为常用,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28.进一步具体的,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布风装置3设置于房车1的门口内边缘,其中,布风装置3的风管管壁沿长度方向均布有用于形成风帘的风孔或风槽,风孔或风槽的出风总截面积小于布风装置3的风管入口的截面积。当新风吹入风管后,沿风管布设的风孔或风槽在气流作用下,在房车1门口形成一个风帘,继而有效阻挡蚊蝇飞入。
29.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房车空调的气流组织,增设了房车室内新风口,同时为了方便新风在房车1室内新风口及布风装置3之间进行切换,作为优选,本实施在新风机2与布风装置3之间设置有三通换向阀4,该三通换向阀4的进风管与新风机2的出风口相连接;三通换向阀4的第一出风管与布风装置3的风管入口相连接;三通换向阀4的第二出风管与房车1室内相贯通;更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三通换向阀4包括阀壳41、枢接于阀壳41腔体内的封板、以及与封板相连接用于调整出风方向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电控装置电连接。以此通过电控装置对驱动机构的控制,使得封板在第一出风管的管口与第二出风管的管口之间迅速的切换,继而高效自动的完成新风在房车1室内及布风装置3之间进行切换。
30.更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封板包括枢接于阀壳41相对两侧壁之间的枢接轴421,以及与枢接轴421紧固的挡板422,此外,为了方便挡板422与第一出风管43及第二出风管44配合,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出风管43及第二出风管44分别向阀壳41的腔体内部内延有管口,管口设置有密封软胶圈,继而使得挡板422与对应的管口闭合的更紧,同时还能够避免与管口发生碰撞。
31.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上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枢接轴421紧固的驱动臂51,以及与驱动臂51相枢接的电磁推拉杆52;驱动臂51垂直紧固于枢接轴421外露于阀壳41的一端;电磁推拉杆52与阀壳41的侧壁相枢接;电磁推拉杆52与电控装置电连接,作为优选,电磁推拉杆52包括壳体521、电磁线圈522、磁铁523、以及驱动杆524,壳体521与电磁线圈522紧固,电磁线圈522套设于磁铁523,磁铁523与驱动杆524紧固,磁铁523驱动驱动杆524沿壳体521的腔体长度方向往返运动。以此通过电磁推拉杆52的电磁驱动力,在驱动杆524的作用下,驱动封板快速的翻转。继而快速实现新风在房车1室内及布风装置3之间进行切换。
32.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驱动臂51的稳定性,本实施例还在阀壳41的侧壁设置有拉簧6,作为优选,拉簧6的一端与阀壳41紧固,拉簧6的另一端与驱动臂51远离封板的枢接轴421的一端紧固,此外,还在驱动臂51的中部垂直埋设有与驱动杆524转动连接
的定位销511。
33.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上述驱动臂51、电磁推拉杆52以及拉簧6还可以设置于阀壳1的腔体内侧壁,以此通过阀壳1的遮挡,对驱动臂51、电磁推拉杆52以及拉簧6起到较好的保护,同时还能够通过气流的作用,将电磁推拉杆52产生的热量随气流向外排出,继而有效延长电磁推拉杆52的使用寿命。有关将驱动臂51、电磁推拉杆52以及拉簧6设置到阀壳1的腔体内侧壁的具体结构设置,相关技术中都较为常用,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34.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为了进一步的提升驱动臂51的驱动力,优选的,在驱动臂51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定位销511相枢接的电磁推拉杆52;两个电磁推拉杆52的驱动杆524外露端均叠加套设于定位销511并与定位销511相枢接。以此方式设置,可通过两电磁推拉杆52同步工作,有效提升驱动臂51的驱动力,也即,当驱动臂51一侧的电磁推拉杆52的驱动杆524向外伸出时,另一侧的电磁推拉杆52的驱动杆524向内收缩,两个电磁推拉杆52一推一拉同时动作,使得驱动力更大转换更加可靠。
35.有关此部分的具体操控,可通过与两个电磁推拉杆52电连接的外部电控装置实现,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外部电控装置为上述电磁推拉杆52提供正反两个方向的直流电,用不同方向的电流来驱动中间的磁铁523产生推力或拉力,该技术在现有技术中都较为常见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36.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