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门槛的卡合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3923发布日期:2022-06-18 06:2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车身前门槛的卡合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车身前门槛的卡合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前门槛1与车身钣金2之间的固定,车身钣金2即车架上用于安装前门槛的金属部分之间一般采用卡合连接。
3.在现有技术中,前门槛1通常在下侧设有自身支撑座及金属卡子9的结构,用来和车架上相应部分(车身钣金2)进行连接。但在实际安装时,由于前门槛1与车身钣金2围起的空间内还被利用起来,布置有不规则的线束8,且线束自身公差较大,柔性,位置也不固定,极易导致前门槛1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容易跟线束发生干涉而安装失败。
4.而且,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提高,各种不同功能的线束8也不断增加,对前门槛1安装的干扰也越来越大。
5.因此,如何解决大量不规则的线束8干扰前门槛1安装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身前门槛的卡合安装结构,实现的目的是保证前门槛安装强度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控制线束的位置,解决大量不规则线束干扰前门槛安装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身前门槛的卡合安装结构,包括前门槛和车门下方用于安装所述前门槛的车身钣金;所述前门槛与所述车身钣金围起的空间内设有多根线束。
8.其中,位于所述前门槛与所述车身钣金之间,所述前门槛与所述车身钣金围起的空间内设有若干个塑料卡接件;
9.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均呈环形结构,套箍在多根所述线束外,约束所述线束;
10.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朝向所述车身钣金的一面均与所述车身钣金可拆卸固定连接;
11.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的两侧与所述前门槛的内侧壁对应位置之间分别通过两个卡扣组件连接;
12.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上用于连接所述前门槛的两个所述卡扣组件的活动卡勾均相向设置。
13.优选的,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朝向所述车身钣金的一面均设有一个与所述车身钣金相应部位相匹配的仿形面,通过所述仿形面与所述车身钣金相应部位紧密贴靠;
14.每一所述仿形面与所述车身钣金相应部位之间均通过膨胀卡扣固定。
15.更优选的,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的所述仿形面背向所述车身钣金的一面均设有加强筋结构。
16.优选的,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的所述环形结构上均包括一个能够断开所述环形结构的打开部;
17.所述打开部的一端与所述环形结构的其它部分之间呈能够相对旋转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环形结构的其它部分之间通过第三组卡扣形成可拆卸连接。
18.更优选的,每一所述卡扣和相应的所述第三组卡扣均包括一个固定卡勾、一个活动卡勾和一个卡勾压板;
19.其中,每一所述活动卡勾均在卡入相应所述固定卡勾和相应的所述卡勾压板之间后,被相应所述卡勾压板压紧,与相应的所述固定卡勾勾住;
20.每一所述第三组卡扣均与设置在相应的所述塑料卡接件一侧的所述卡扣并排设置,即所述第三组卡扣的所述卡扣压板的背面为相应的所述卡扣的固定卡勾。
21.优选的,所述前门槛与所述车身钣金之间,所述前门槛与所述车身钣金围起的空间内设有三个沿多根所述线束长度方向布置的所述塑料卡接件。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减少零件安装时的干涉风险,优化了零件间的匹配效果,提高生产效率。
2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前门槛和车身钣金安装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7.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门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
29.如图2、图3所示,车身前门槛的卡合安装结构,包括前门槛1和车门下方用于安装前门槛1的车身钣金2;前门槛1与车身钣金2围起的空间内设有多根线束8。
30.其中,位于前门槛1与车身钣金2之间,前门槛1与车身钣金2围起的空间内设有若干个塑料卡接件3;
31.每一塑料卡接件3均呈环形结构,套箍在多根线束8外,将多根线束8绑扎约束;
32.每一塑料卡接件3朝向车身钣金2的一面均与车身钣金2可拆卸固定连接;
33.每一塑料卡接件3的两侧与前门槛1的内侧壁对应位置之间分别通过两个卡扣组件5连接;
34.每一塑料卡接件3上用于连接前门槛1的两个卡扣组件5的活动卡勾均相向设置。
35.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36.在本实用新型中,前门槛1通过两个卡扣组件5与车身钣金2连接,两个卡扣组件5由金属件替换为塑件,环形结构的塑料卡接件3能够起到稳固线束8的作用。
37.安装时,前门槛1通过两个卡扣组件5与塑料卡接件3卡接,塑料卡接件3与车身钣金2固定,形成整体安装,线束8穿设在塑料卡接件3内。
3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保证前门槛1安装强度要求的同时,更好的控制了线束8的位置,能够减少零件安装时的干涉风险,优化了零件间的匹配效果,提高生产效率。
39.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塑料卡接件3朝向车身钣金2的一面均设有一个与车身钣金2相应部位相匹配的仿形面,通过仿形面与车身钣金2相应部位紧密贴靠;
40.每一仿形面与车身钣金2相应部位之间均通过膨胀卡扣4固定(膨胀卡扣4是现有技术)。
41.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塑料卡接件3的仿形面背向车身钣金2的一面均设有加强筋结构7。
42.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塑料卡接件3的环形结构上均包括一个能够断开环形结构的打开部6;
43.打开部6的一端与环形结构的其它部分之间呈能够相对旋转的连接,另一端与环形结构的其它部分之间通过第三组卡扣形成可拆卸连接。
44.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卡扣组件5和相应的第三组卡扣均包括一个固定卡勾、一个活动卡勾和一个卡勾压板;
45.其中,每一活动卡勾均在卡入相应固定卡勾和相应的卡勾压板之间后,被相应卡勾压板压紧,与相应的固定卡勾勾住;
46.每一第三组卡扣均与设置在相应的塑料卡接件3一侧的卡扣组件5并排设置,即第三组卡扣的卡扣压板的背面为相应的卡扣组件5的固定卡勾。
47.在某些实施例中,前门槛1与车身钣金2之间,前门槛1与车身钣金2围起的空间内设有三个沿多根线束8长度方向布置的塑料卡接件3。
48.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车身前门槛的卡合安装结构,包括前门槛(1)和车门下方用于安装所述前门槛(1)的车身钣金(2);所述前门槛(1)与所述车身钣金(2)围起的空间内设有多根线束(8);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前门槛(1)与所述车身钣金(2)之间,所述前门槛(1)与所述车身钣金(2)围起的空间内设有若干个塑料卡接件(3);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3)均呈环形结构,套箍在多根所述线束(8)外,约束所述线束(8);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3)朝向所述车身钣金(2)的一面均与所述车身钣金(2)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3)的两侧与所述前门槛(1)的内侧壁对应位置之间分别通过两个卡扣组件(5)连接;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3)上用于连接所述前门槛(1)的两个所述卡扣组件(5)的活动卡勾均相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门槛的卡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3)朝向所述车身钣金(2)的一面均设有一个与所述车身钣金(2)相应部位相匹配的仿形面,通过所述仿形面与所述车身钣金(2)相应部位紧密贴靠;每一所述仿形面与所述车身钣金(2)相应部位之间均通过膨胀卡扣(4)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门槛的卡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3)的所述仿形面背向所述车身钣金(2)的一面均设有加强筋结构(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门槛的卡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塑料卡接件(3)的所述环形结构上均包括一个能够断开所述环形结构的打开部(6);所述打开部(6)的一端与所述环形结构的其它部分之间呈能够相对旋转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环形结构的其它部分之间通过第三组卡扣形成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前门槛的卡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卡扣组件(5)和相应的所述第三组卡扣均包括一个固定卡勾、一个活动卡勾和一个卡勾压板;其中,每一所述活动卡勾均在卡入相应所述固定卡勾和相应的所述卡勾压板之间后,被相应所述卡勾压板压紧,与相应的所述固定卡勾勾住;每一所述第三组卡扣均与设置在相应的所述塑料卡接件(3)一侧的所述卡扣组件(5)并排设置,即所述第三组卡扣的所述卡扣压板的背面为相应的所述卡扣组件(5)的固定卡勾。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门槛的卡合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槛(1)与所述车身钣金(2)之间,所述前门槛(1)与所述车身钣金(2)围起的空间内设有三个沿多根所述线束(8)长度方向布置的所述塑料卡接件(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身前门槛的卡合安装结构,包括前门槛和车门下方用于安装前门槛的车身钣金;前门槛与车身钣金围起的空间内设有多根线束;位于前门槛与车身钣金之间,前门槛与车身钣金围起的空间内设有若干个塑料卡接件;每一塑料卡接件均呈环形结构,套箍在多根线束外,约束线束;每一塑料卡接件朝向车身钣金的一面均与车身钣金可拆卸固定连接;每一塑料卡接件的两侧与前门槛的内侧壁对应位置之间分别通过两个卡扣组件连接;每一塑料卡接件上用于连接前门槛的两个卡扣组件的活动卡勾均相向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减少零件安装时的干涉风险,优化了零件间的匹配效果,提高生产效率。产效率。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常小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美嘉帕拉斯特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6/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