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悬置固定装置、后悬置安装支架及桩工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0923发布日期:2022-06-01 23:4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后悬置固定装置、后悬置安装支架及桩工机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工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悬置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后悬置固定装置的后悬置安装支架和桩工机械。


背景技术:

2.如潜孔钻机等桩工机械一般使用在路面起伏不平、环境恶劣的工况下,且工作过程中机身振动大,因此,搭载在机身的动力系统上的发动机也会受振动影响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3.申请号为202020530444.7的中国专利中揭示了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等优点,但该种结构多用于商用车,不适用于桩工机械和特殊工作环境的强度要求,且该结构为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的铸造构件或者冲压件,制作成本相对较高。
4.目前,开发一种即能保护动力系统又能适应桩工机械的工作强度的后悬置安装支架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悬置固定装置,整体强度和刚度较高,且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固定装置包括主板和设置在主板上的加强筋;主板弯折成z型,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安装段、连接段和第二安装段,主板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置在第一表面并连接第一安装段和连接段之间,第二加强筋设置在第二表面并连接在连接段和第二安装段之间。
7.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为板状并垂直于第一表面;第一加强筋远离第一表面的第一侧边缘为弧形。
8.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一表面的两侧。
9.进一步地,第二加强筋为板状并垂直于第二表面;第二加强筋远离第二表面的第二侧边缘为直线形。
10.进一步地,第二加强筋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二表面的两侧。
11.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段与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80
°
至100
°
,连接段与第二安装段之间的夹角为115
°
至135
°

12.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段于第二表面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安装结构。
13.进一步地,第二安装段于第一表面上设有减振器。
14.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后悬置安装支架,包括上述的后悬置固定装置,后悬置固定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车架上,发动机安装在两个后悬置固定装置的第一安装段上;两个后悬置固定装置的第一安装段所在的平面呈交叉设置。
15.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桩工机械,包括上述的后悬置安装支架,该桩工机械为潜
孔钻机。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固定装置包括板和设置在主板上的加强筋;其中,主板弯折成z型,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安装段、连接段和第二安装段,主板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置在第一表面并连接第一安装段和连接段之间,第二加强筋设置在第二表面并连接在连接段和第二安装段之间,后悬置固定装置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较高,且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1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后悬置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后悬置固定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后悬置安装支架的工作应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22.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悬置固定装置100,包括主板 1和设置在主板上的加强筋;主板1弯折成z字型,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安装段 10、连接段20和第二安装段30,主板1具有相背离的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40和第二加强筋50,第一加强筋40设置在第一表面1a并连接第一安装段10和连接段20之间,第二加强筋50设置在第二表面 1b并连接在连接段20和第二安装段30之间。
23.后悬置固定装置100通过在一体成型的弯折主板1上设置加强筋形成,整体的支撑强度和刚度较高,且可使用普通板料焊接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24.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40为板状并垂直于第一表面1a;第一加强筋40远离第一表面1a的第一侧边缘41为弧形。
25.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40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一表面1a的两侧,也即是主板1长度方向的两侧。
26.进一步地,第二加强筋50为板状并垂直于第二表面1b;第二加强筋50远离第二表面1b的第二侧边缘51为直线形。
27.进一步地,第二加强筋50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二表面1b的两侧,也即是主板1长度方向的两侧。
28.第一加强筋40和第二加强筋50的数量和其在主板1上的分布位置可使后悬置固定装置100的应力分布均衡,不会出现应力集中区域。
29.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段10与连接段20之间的夹角为80
°
至100
°
,连接段 20与第二安装段30之间的夹角为115
°
至135
°
。第一安装段10与连接段20之间的夹角和连接段20与第二安装段30之间的夹角的具体数值以满足发动机壳和车架的装配安装要求作相应的调整。
30.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段10于第二表面1b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安装结构
60。安装结构60例如是螺栓。
31.进一步地,第二安装段30于第一表面1a上设有减振器70。减振器70的一端通过螺栓71固定在第二安装段30,减振器7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车架。
32.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后悬置安装支架,用于连接在发动机(图未绘示)与车架(图未绘示)之间,后悬置安装支架包括上述后悬置固定装置100。
33.具体地,后悬置固定装置100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车架上,发动机安装在两个后悬置固定装置100的第一安装段10上。其中,两个后悬置固定装置 100的第一安装段10所在的平面呈交叉设置。也即是说,两个后悬置固定装置 100的第一安装段10的第二表面1b相对设置,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段10的第二表面1b的垂线与另一个第一安装段10的第二表面1b的垂线相交后呈夹角θ,其中,夹角θ为锐角,具体例如为70
°

34.发动机安装在两个第一安装段10上后,两个后悬置固定装置100即能满足发动机与车架间大跨度支撑强度要求;通过减振器70避免发动机与车架共振,避免动力系统在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刚性连接应力,保护动力系统与车架结构不受应力拉扯,缓解路面传来的巨大冲击力,降低动力系统及车架连接结构被拉裂风险。
35.如图3所示,当发动机的重力为g1时,每个后悬置固定装置100所承受的应力g2为g1的60%左右,通过将发动机固定在对称设置的两个后悬置固定装置100上,有效利用发动机重力形成支撑力“内聚效应”,使后悬置安装支架更具稳定性,有效减弱动力系统(发动机)横向摆动。
36.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桩工机械,包括上述后悬置安装支架,该桩工机械为潜孔钻机。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