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倾角调节机构以及汽车零压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0496发布日期:2023-06-21 09:2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倾角调节机构以及汽车零压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倾角调节机构以及包含有该新型倾角调节机构的汽车零压座椅。


背景技术:

1、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和进步,对乘员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汽车零压座椅是一种可以实现更好的舒适性的座椅结构,使得乘员拥有更大的靠背角度和大腿支撑角。但于此同时,在车辆行驶中,零重力姿态下,基于现有的约束系统,不能对假人形成有效的保护。

2、汽车零压座椅在碰撞危险发生前,收到整车的scm信号,在非常短时间内(200ms~500ms),需要将座椅从零重力姿态(如torso 60°)调整至满足乘员保护约束系统的姿态(如torso 40°),保证了车辆行驶过程中零重力姿态下的乘员安全,从而满足了l4/l5自动驾驶场景下的更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汽车零压座椅的零重力姿态与正常姿态之间的切换主要是通过倾角调节机构调节座椅坐垫倾角来实现的。然而,现有的汽车零压座椅的倾角调节机构存在倾角调高行程有限的问题。

4、为此,本技术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倾角调高行程的新型倾角调节机构。

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有上述新型倾角调节机构的汽车零压座椅。

3、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倾角调节机构,包括:

4、固定安装在座椅座框总成的左、右连杆上的左、右底座连杆;

5、左、右倾转调节连杆,所述左、右倾转调节连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左、右底座连杆的前端部上;

6、左、右前连杆,所述左、右前连杆的上端铰接在座椅坐垫骨架总成的左、右连杆的前端部上;

7、横向连杆,所述横向连杆的左端分别与所述左倾转调节连杆的上端和所述左前连杆的下端形成转动连接,其右端分别与所述右倾转调节连杆的上端和所述右前连杆的下端形成转动连接;以及

8、驱动电机机构,所述驱动电机机构通过齿轮齿条结构驱动所述左倾转调节连杆和右倾转调节连杆进行同步转动,从而调节坐垫倾角。

9、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机构包括第一左、右驱动电机总成,所述第一左、右驱动电机总成固定安装在所述左、右底座连杆的内侧面上;所述齿轮齿条结构包括第一左、右驱动齿轮和左、右齿板连杆,所述第一左、右驱动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左、右驱动电机总成的输出端上,所述左、右齿板连杆作为所述左、右倾转调节连杆,其内形成有左、右弧状齿形孔道,所述第一左、右驱动电机总成上的第一左、右驱动齿轮位于所述左、右齿板连杆的左、右弧状齿形孔道内且与所述左、右弧状齿形孔道啮合;工作时,通过所述第一左、右驱动电机总成驱动所述第一左、右驱动齿轮进行转动,在所述左、右弧状齿形孔道的引导下,控制所述左、右齿板连杆的转动角度。

10、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右齿板连杆均包括:

11、内侧连杆,所述内侧连杆内形成有所述左弧状齿形孔道或右弧状齿形孔道,所述内侧连杆的上端开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横向连杆的左端或右端上的内侧转动通孔,所述内侧连杆位于所述左弧状齿形孔道或右弧状齿形孔道的一侧开设有连接螺孔;以及

12、外侧连杆,所述外侧连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内侧连杆的外侧面上且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其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内侧转动通孔同轴的用于套设在所述横向连杆的左端或右端上的外侧转动通孔,其下端开设有与所述连接螺孔同轴的连接通孔;

13、在所述左底座连杆或右底座连杆的前端部上开设有底座通孔;

14、安装时,所述左底座连杆或右底座连杆的前端部进入所述内侧连杆与外侧连杆之间形成的间隙,并调节所述内侧连杆的连接螺孔、所述外侧连杆的连接通孔与所述左底座连杆或右底座连杆的底座通孔处于同轴位置,再通过第一台阶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连接通孔、底座通孔和连接螺孔并拧紧,从而使得所述左齿板连杆或右齿板连杆沿着所述第一台阶螺栓相对于所述左底座连杆或右底座连杆进行转动。

15、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左底座连杆或右底座连杆的底座通孔内套装有与所述第一台阶螺栓形成转动接触的第一衬套。

16、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右齿板连杆还包括第二衬套和第一y向垫圈,所述第二衬套套装在所述横向连杆的左端或右端上且其内、外端穿过所述内侧连杆的内侧转动通孔、所述外侧连杆的外侧转动通孔,在所述第二衬套的内、外端形成有向外凸出的内、外径向翻边,所述第一y向垫圈套设在所述第二衬套内且位于所述内侧连杆与外侧连杆之间。

17、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右齿板连杆还包括连接铆钉和第二y向垫圈,所述连接铆钉的内、外端穿过所述内侧连杆上开设的内侧铆钉通孔、所述外侧连杆上开设的外侧铆钉通孔后挤压成铆点,所述第二y向垫圈套设在所述连接铆钉上且位于所述内侧连杆与外侧连杆之间。

18、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右齿板连杆还包括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固定焊接在所述内侧连杆的内侧面上且与所述连接螺孔同轴,所述连接螺母内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台阶螺栓的前端进入的容纳腔室,所述连接螺母的内侧面抵靠在所述第一左驱动电机总成或第一右驱动电机总成的电机安装板上,并通过第二台阶螺栓穿过所述电机安装板上的通孔后旋入所述连接螺母内,从而使得所述左齿板连杆或右齿板连杆沿着第二台阶螺栓相对于所述第一左驱动电机总成或第一右驱动电机总成的电机安装板进行转动。

19、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电机安装板的通孔内套装有与所述第二台阶螺栓形成转动接触的第三衬套。

20、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右齿板连杆还包括加强齿板,所述加强齿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内侧连杆的内侧面上,其内形成有与所述左弧状齿形孔道或右弧状齿形孔道相同的加强弧状齿形孔道。

21、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右前连杆的下端开设有用于套设在所述横向连杆的左、右端上的左、右前连杆转动通孔。

22、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连杆为空心管件,在所述横向连杆内安装有用于使得座椅坐垫骨架总成快速复位的扭簧。

23、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在所述横向连杆的管面上靠近其左、右端的位置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左、右沉台部,所述第一扭杆位于所述横向连杆内,其左端延伸出所述横向连杆后形成为左外卡钩,并通过左扭簧定心塑料进行定位,其右端形成为右内卡钩并卡勾在所述横向连杆的右沉台部上,所述第二扭杆位于所述横向连杆内,其左端形成为左内卡钩并卡勾在所述横向连杆的左沉台部上,其右端延伸出所述横向连杆后形成为右外卡钩,并通过右扭簧定心塑料件进行定位;

24、在所述左、右前连杆的下端设置有左、右前连杆卡钩部,在所述左、右齿板连杆的外侧连杆的上端设置有左、右外侧连杆卡钩部;

25、当座椅坐垫倾角处于正常位置时,所述第一扭杆的左外卡钩、第二扭杆的右外卡钩分别卡勾在所述左、右前连杆的左、右前连杆卡钩部上,使得所述扭簧处于预紧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扭杆的左外卡钩、第二扭杆的右外卡钩不接触所述左、右齿板连杆的外侧连杆的左、右外侧连杆卡钩部;当座椅坐垫倾角由正常位置切换至最大位置时,在转动过程中,所述左、右外侧连杆卡钩部勾住所述第一扭杆的左外卡钩、第二扭杆的右外卡钩,使得所述第一扭杆的左外卡钩、第二扭杆的右外卡钩脱离所述左、右前连杆卡钩部,从而使得所述扭簧产生较大扭矩;当座椅坐垫倾角由最大位置切换至正常位置时,所述第一扭杆的左外卡钩、第二扭杆的右外卡钩在扭力作用下对所述左、右外侧连杆卡钩部施加转向力,使得所述左、右齿板连杆的外侧连杆快速转动,从而使得座椅坐垫骨架总成快速复位。

26、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横向连杆上靠近其左、右端的位置处设置有左、右y向限位片。

27、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机构包括第二左、右驱动电机总成,所述第二左、右驱动电机总成固定安装在所述左、右倾转调节连杆的内侧面上且其输出端穿过所述左、右倾转调节连杆上的左、右轴孔后露出所述左、右倾转调节连杆的外侧面;所述齿轮齿条结构包括第二左、右驱动齿轮和左、右弧形齿条,所述第二左、右驱动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左、右驱动电机总成的输出端上,所述左、右弧形齿条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左、右底座连杆的前端部上且位于所述左、右倾转调节连杆的前侧,并通过挡点部件使得所述左、右弧形齿条与第二左、右驱动齿轮始终保持啮合状态;工作时,通过所述第二左、右驱动电机总成驱动所述第二左、右驱动齿轮进行转动,在所述第二左、右弧形齿条的引导下,控制所述左、右倾转调节连杆的转动角度。

28、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机构还包括同步杆,所述同步杆位于所述第二左、右驱动电机总成之间,其左、右端穿入所述第二左、右驱动电机总成内且与所述第二左、右驱动电机总成的输出端连接,以保证所述第二左、右驱动电机总成的同步度。

29、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弯管,所述连接弯管位于所述左、右倾转调节连杆之间,其左、右端连接在所述左、右倾转调节连杆的内侧面上。

30、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点部件包括第一左、右挡点螺栓,所述第一左、右挡点螺栓旋设在所述左、右倾转调节连杆的外侧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左、右驱动齿轮的一侧,所述第一左、右挡点螺栓与所述第二左、右驱动齿轮之间形成第一左、右齿条限位间隙,所述左、右弧形齿条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位于所述第一左、右齿条限位间隙内,使得所述第二左、右驱动齿轮始终与所述左、右弧形齿条的内弧面上形成的凸齿啮合。

31、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点部件包括第二左、右挡点螺栓和左、右消隙衬套,所述左、右消隙衬套通过所述第二左、右挡点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述左、右倾转调节连杆的外侧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左、右驱动齿轮的一侧,所述左、右消隙衬套与所述第二左、右驱动齿轮之间形成第二左、右齿条限位间隙,所述左、右弧形齿条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位于所述第二左、右齿条限位间隙内,使得所述第二左、右驱动齿轮始终与所述左、右弧形齿条的内弧面上形成的凸齿啮合。

32、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种汽车零压座椅,包括座椅座框总成、座椅坐垫骨架总成、座椅坐垫总成以及倾角调节机构,所述座椅坐垫骨架总成安装在所述座椅座框总成上,所述座椅坐垫总成包覆在所述座椅坐垫骨架总成的外周上,所述倾角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座椅座框总成与座椅坐垫骨架总成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座椅坐垫骨架总成相对于所述座椅座框总成的倾斜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调节机构为上述的新型倾角调节机构。

33、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4、1.在相同空间条件下,本发明通过驱动左、右倾转调节连杆进行转动,从而调节坐垫倾角,有效地提高坐垫倾角调高行程;

35、2..在相同布置工况下,本发明采用双侧驱动电机加齿板的结构,锁止强度更高,可适用于abts座椅中;

36、3..在相同空间条件下,与现有的齿条布置方式相比,本发明的驱动电机固定不动,有效地节约了驱动电机随动造成的扫掠空间;

37、4.在相同空间条件下,与现有的齿条布置方式相比,本发明的占据空间更小;

38、5..本发明的齿板结构加上扭簧助力,能实现坐垫快速复位,更好地保护了乘员安全;

39、6.在相同提升工况下,本发明可有效地实现间隙的调节,避免异响发生的可能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