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式支持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45289发布日期:2022-06-18 00:1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伸出式支持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与流程

1.发明属于电气化铁路移动接触网领域,具体涉及伸出式支持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铁路电气化牵引的推进,中国铁路干线的运输都采用电力机车取代内燃机车。在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实现电气化。现有技术有使用柔性的可移动接触网,用电机在柔性接触网的一侧直接拖拽承力索,使接触线侧移到铁轨一侧,这种方式对于一个整锚段长距离的移动接触网来说,存在拖动力不足、运行不稳定等缺陷;由于其采仅采用一个坠砣,可移动接触网长度一般不超过800m。
3.万吨重载列车采用双机或多机牵引开行的一种超长、超重的货物列车,其特点是:车辆载重力大;列车编挂辆数多。根据现有的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规定,开行5000t的重载货物列车,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度为1050m,在运煤专线上开行10000t的重载货物列车,其部分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度为1700m。包括有单元式重载列车、组合式重载列车、整列式重载列车。
4.对于这种长距离的重载列车,比如1400m到1700m的万吨重载列车,若采用内燃机车进行调车作业,需要多车解列,且现有的技术成本高,需要租用内燃车停在装卸点;电力牵引车到达装卸点,内燃车和电力牵引车需要互换,效率极低;为了能够互换牵引车辆,还需要新修停车线及转换新,投资增大。重点是目前的内燃机车没有大功率机车,无法牵引重载列车。现有的柔性接触网技术中,包括现有实际应用的技术以及在先专利申请文件中均没有能够满足万吨列车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的柔性移动式接触网。
5.现有的接触网中接触线和承力索不能完全的移动到铁路侧边,在有些情况下,移动接触网的立柱与轨道比较近,移动接触网移动到非工作位,离火车车厢比较近,装卸货物时,容易碰到移动接触网上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
6.另一方面,现有的移动接触网基本都是应用在直线铁轨上,由于场地等限制,现有的移动接触网无法应用到弯曲的铁轨上。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相关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满足货运站场列车装卸作业的移动接触网,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接触线和承力索不能完全的移动到铁路侧边的问题以及解决现有移动接触网不能应用到弯曲铁轨上的问题。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部分提供一种伸出式支持装置,应用于移动接触网领域,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支持结构和导电体,其中
9.所述导电体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支持结构上;
10.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持结构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导电体移动到工作位或者移动到非工作位或者带动所述导电体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之间切换;
11.所述支持结构位于工作位,支持结构上至少能找到两点,该两点之间的连线标记为第一辅助线;所述支持结构位于非工作位,支持结构上相同位置处两点之间的连线,标记为第二辅助线;
12.所述第二辅助线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辅助线,和/或
13.所述第二辅助线基本在所述第一辅助线的延长线上。
14.进一步的,还包括立柱,所述支持结构带动所述导电体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持结构中至少部分本体能够在空间上移动越过立柱的一侧或者两侧;或者
15.所述支持结构带动所述导电体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持结构中至少部分本体能够从所述立柱的一侧边移动到所述立柱相对的另一侧边。
1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持结构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远离立柱向工作位移动;或者
17.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持结构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靠近立柱向非工作位移动。
18.进一步的,所述支持结构沿基本水平方向伸出带动所述导电体远离立柱向工作位移动;或者,所述支持结构沿基本水平方向缩回带动所述导电体靠近立柱向非工作位移动。
1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给所述支持结构提供基本水平方向的驱动力,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持结构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远离立柱向工作位移动;或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持结构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靠近立柱向非工作位移动。
20.进一步的,所述支持结构沿基本水平方向推出或者沿水平方向拉回,从而带动所述导电体移动到工作位或者移动到非工作位或者带动所述导电体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之间切换。
21.进一步的,所述支持结构与所述立柱在空间上具有预设角度,所述支持结构沿斜上方或者斜下方推出或者拉回,从而带动所述导电体移动到工作位或者移动到非工作位或者带动所述导电体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之间切换。
2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动推杆、液压推杆、气动推杆、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23.所述电机、所述电动推杆、所述液压推杆、所述气动推杆、所述链条传动和所述齿轮传动中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组合,用于直接或者间接的提供驱动力并作用于所述支持结构,从而驱动所述支持结构移动。
2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支持结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上。
25.进一步的,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或者,
26.所述转动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上;
27.所述支持结构通过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实现转动。
28.进一步的,还包括直接或者间接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承托结构,所述承托结构用于承托所述支持结构在预设的高度位置。
29.进一步的,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支持结构通过所述转动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承托结构上,所述支持结构通过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实现转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持结构在工作位和非工作位之间切换;或者
30.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转动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承托结构上,所述支持结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驱动结构上,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实现转动。
31.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架、滑道、滑槽、滑轨和轨道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持结构在所述限位架、所述滑道、所述滑槽、所述滑轨或所述轨道中来回移动实现工作位或者非工作位的切换。
3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条驱动机构,利用所述齿条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持结构移动;或者
3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链条机构,利用所述链条机构驱动所述支持结构移动。
34.进一步的,还包括绝缘子,所述绝缘子安装在所述支持结构上,所述绝缘子用于对所述支持结构电气隔离。
35.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直接或者间接的安装在所述支持结构上,所述导电体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36.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所述移动接触网采用上述的直推式支持结构,所述导电体包括承力索和/或接触线,还包括为所述导电体提供张紧作用力的张力提供结构和/或拉紧装置;所述张力提供结构和/或所述拉紧装置从所述导电体的两端提供张紧作用力。
37.进一步的,从所述导电体的两端提供张紧作用力的安装结构方式至少采用如下任一种或者组合:
38.第一种:包括张力提供结构和拉紧装置,所述承力索和/或所述接触线的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固定在所述拉紧装置上,所述张力提供结构提供的作用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所述承力索和/或所述接触线的另一端;
39.第二种:当设置两个张力提供结构时,包括第一张力提供结构和第二张力提供结构;所述第一张力提供结构提供的作用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所述承力索和/或所述接触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张力提供结构提供的作用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所述承力索和/或所述接触线的另一端;或者
40.第三种:当设置两个拉紧装置时,包括第一拉紧装置和第二拉紧装置,所述承力索和/或所述接触线的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拉紧装置上,所述承力索和/或所述接触线的另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拉紧装置上,所述拉紧装置从两端为所述导电体提供拉紧力。
41.进一步的,第一种和第二种中的张力提供结构为坠砣;坠砣提供的重力作用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所述承力索和/或所述接触线的一端或者两端;
42.第一种和第三种中的拉紧装置为电机、卷扬机、某一固定件、液压拉紧装置和弹簧拉紧装置中的任意种或多种;
43.所述电机、所述卷扬机、所述固定件、所述液压拉紧装置和所述弹簧拉紧装置中的任意种或多种提供的作用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所述承力索和/或所述接触线的一端或者两端。
44.进一步的,所述支持结构带动所述导电体在工作位和非工作位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坠砣被带动上升或者下降;或者
45.所述支持结构带动所述导电体在工作位和非工作位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拉紧装置带动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的所述导电体随同在工作位和非工作位之间移动;或者
46.所述支持结构带动所述导电体在工作位或者非工作位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拉紧装置能够对所导电体进行放线或者收线。
47.进一步的,还包括张力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导电体的张紧程度,控制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拉紧装置对所述导电体提供的张紧力度。
48.进一步的,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相间隔的设置在铁路侧边,
49.若铁轨是直线的,则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构成的整体沿直线形态相间隔的设置在铁路侧边;或者
50.若铁轨是弯曲的,则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构成的整体沿与铁轨相似的弯曲形态相间隔的设置在铁路侧边。
51.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移动接触网两侧的门架,
52.所述拉紧装置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门架上,所述张力提供结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门架上;或者
53.所述拉紧装置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门架上,所述张力提供结构安装在门架之外另行设置的架子上。
54.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操作方式,所述移动接触网中采用上述的伸出式支持装置,或者采用上述的移动接触网,操作方法至少含有如下步骤:
55.所述支持结构被配置为:
56.所述支持结构位于工作位处时,支持结构上至少能找到两点,该两点之间的连线标记为第一辅助线;所述支持结构位于非工作位时,支持结构上相同位置处两点之间的连线,标记为第二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辅助线,和/或,所述第二辅助线在所述第一辅助线的延长线上;
57.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持结构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导电体移动到工作位或者移动到非工作位或者带动所述导电体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之间切换。
58.进一步的,所述支持结构带动所述导电体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持结构中至少部分本体能够在空间上移动越过立柱;或者
59.所述支持结构带动所述导电体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持结构中至少部分本体能够从所述立柱的一侧边移动到所述立柱相对的另一侧边。
6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给所述支持结构提供水平方向的驱动力,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持结构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远离立柱向工作位移动;或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支持结构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靠近立柱向非工作位移动。
61.进一步的,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构成的整体沿直线形态相间隔的设置在铁路侧边;或者,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构成的整体沿与铁轨相似的弯曲形态相间隔的设置在铁路侧边。
62.进一步的,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远离立柱向工作位移动,所述承力索和/或所述接触线两端的拉紧装置能够带动连接的所述承力索和/所述接触线一起向工作位移动;
63.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靠近立柱向非工作位移动,所述承
力索和/或所述接触线两端的拉紧装置提供结构能够带动连接的所述承力索和/所述接触线一起向非工作位移动。
64.进一步的,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远离立柱向工作位移动,所述承力索和/或所述接触线两端的第一坠砣和/或第二坠砣被拉动同时上升;
65.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靠近立柱向非工作位移动,所述承力索和/或所述接触线两端的第一坠砣和/或第二坠砣被带动同时下降。
66.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7.1、发明中直接改变传统的固有方案,将所述支持结构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持结构上,所述支持结构位于工作位处时,支持结构上至少能找到两点,该两点之间的连线标记为第一辅助线;所述支持结构位于非工作位时,支持结构上相同位置处两点之间的连线,标记为第二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辅助线,和/或所述第二辅助线在所述第一辅助线的延长线上。通过上述方式来带动所述导电体移动到工作位或者移动到非工作位或者带动所述导电体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之间切换,有效让出铁路方式的空间。
68.2、传统中支持装置一般可以转动的安装在立柱上,在任意推动力作用下均可转动,通过腕臂结构(也可以说是支持结构)来带动承力索和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或者非工作位,但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移动接触网中所有腕臂结构需要一起转动,现有存在的问题是,最边上一根支持装置转动到位后,存在腕臂转动不到位的情况,这样的话承力索和接触线就不能完全的移出铁轨上方,移动到装卸作业,本方案中每一个立柱上的支持结构单独使用驱动机构来使其移动伸出或者移动缩回,这样就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接触网中腕臂结构摆不到位的情况。
69.3、现有技术中采用在移动接触网两端驱动提供驱动力来拉动承力索和接触线带动腕臂整体上网铁路侧边转动或者转动到铁路上方,若有出现转动不到位,且不适用于弯曲铁轨上。本发明提供的移动接触网每个立柱上提供相对于的驱动机构,若铁轨是弯曲的,则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构成的整体呈与铁轨相似的弯曲形态相间隔的设置在铁路侧边。
70.4、采用发明提供的直推式腕臂支持结构接触网,能够有效满足货运站场列车装卸作业的移动接触线,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碰到移动接触网上的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问题。
附图说明
7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72.图1是本发明伸出式支持装置位于工作位结构示意图;
73.图2是本发明伸出式支持装置位于非工作位结构示意图;
74.图3是第二辅助线基本在第一辅助线的延长线上的示意图;
75.图4是第二辅助线基本平行于第一辅助线的示意图;
76.图5是本发明伸出式移动接触网位于工作位结构示意图;
77.图6是本发明伸出式移动接触网位于非工作位结构示意图;
78.图7是本发明伸出式移动接触网实施例一;
79.图8是本发明伸出式移动接触网实施例二。
80.图中:1、驱动机构;2、支持结构;3、导电体;31、承力索;32;接触线;4、立柱;5、绝缘子;6、支撑件;7、门架;8、拉紧装置;9、坠砣。
具体实施方式
8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8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部分提供伸出式支持装置,应用于移动接触网领域,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支持结构2和导电体3,其中
83.所述导电体3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支持结构2上;
84.所述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导电体3移动到工作位或者移动到非工作位或者带动所述导电体3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之间切换;
85.所述支持结构2位于工作位,支持结构2上至少能找到两点,该两点之间的连线标记为第一辅助线;所述支持结构2位于非工作位,支持结构2上相同位置处两点之间的连线,标记为第二辅助线;
86.所述第二辅助线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辅助线,和/或
87.所述第二辅助线基本在所述第一辅助线的延长线上。
88.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示例,在图1中支持结构上标注a、b和c三个点,在图2中支持结构相同位置标注a1、b1和c1三个点;
89.如图3所示,在工位时,连接a与b形成第一辅助线,在非工作位时,连接a1与b1形成第二辅助线,支持结构从工作位向非工作非移动,支持结构基本是沿着水平方向回缩回去的,所述第二辅助线基本在所述第一辅助线的延长线上。
90.如图4所示,在工作位时,连接a与c形成第一辅助线,在非工作位时,连接a1与c1形成第二辅助线,支持结构从工作位向非工作非移动,支持结构基本是沿着水平方向回缩回去的,所述第二辅助线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辅助线。
9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立柱4,所述支持结构2带动所述导电体3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持结构2中至少部分本体能够在空间上移动越过立柱4的一侧或者两侧;或者
92.所述支持结构2带动所述导电体3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持结构2中至少部分本体能够从所述立柱4的一侧边移动到所述立柱4相对的另一侧边。
93.这里需要强调说明:工作位指导电体3(承力索31和/或接触线32位于铁路上方,货运列车的受电弓抬起能够取电;非工作位指导电体3位于铁路侧边,让出铁路上方的空间便于货物装卸或者列车检修作业等)。
94.传统的移动接触网中支持结构2(也可以称之为转动腕臂)是可转动的安装在立柱4上的,转动腕臂可以左右或者上下摆动来带动承力索31和接触线32转动到工作位或者非工作位,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新的带动方式,通过支持结构2本身的移动来带动承力索31和
接触线32在工作位或者非工作位之间转动,这里的移动有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支持结构2的本身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移动越过立柱4的一侧或者两侧,或者支持结构2中至少部分本体能够从所述立柱4的一侧边移动到所述立柱4相对的另一侧边。而现有的转动腕臂是一端固定或者转动固定在立柱4上,转动腕臂相对于立柱4是做转动的左右摆动或者上下摆动的作动,其并未产生相对于立柱4的移动,也可以说,其并未在移动的过程中使得所述支持结构2中至少部分本体能够在空间上移动越过立柱4的一侧或者两侧;或者
95.其并未在移动的过程中使得所述支持结构2带动所述导电体3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持结构2中至少部分本体能够从所述立柱4的一侧边移动到所述立柱4相对的另一侧边。
9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1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3远离立柱4向工作位移动;或者,所述驱动机构1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3靠近立柱4向非工作位移动。
97.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具体实施中支持结构2沿着什么角度推出不做具体限定,本发明中只需保障支持结构2移动推出带动导电体3移动到工作位,或者移动回收带动导电体3移动到非工作位。
98.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优选的方式是:所述支持结构2沿基本水平方向伸出带动所述导电体3远离立柱4向工作位移动;或者,所述支持结构2沿基本水平方向缩回带动所述导电体3靠近立柱4向非工作位移动。
99.关于驱动机构1部分,作为支持机构的配套装置,所述驱动机构1用于给所述支持结构2提供基本水平方向的驱动力,所述驱动机构1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3远离立柱4向工作位移动;或者,所述驱动机构1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3靠近立柱4向非工作位移动。
100.可见,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持结构2沿基本水平方向推出或者沿水平方向拉回,从而带动所述导电体3移动到工作位或者移动到非工作位或者带动所述导电体3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之间切换。
101.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下,为什么叫基本水平方向,支持结构2本身长度3米左右,其本身存在重量,支持结构2自由端设置的导电体3会施加拉力、存在热胀冷缩、施工误差、长久使用造成的微量形变等方面的影响,较少能保证存在绝对水平的,故使用基本水平。
102.这里也需要对本发明中的支持结构2做些补充说明,本发明中的支持结构2用于支撑拖住导电体3,并需要带动导电体3在工作位和非工作位之间切换,支持结构2的具体形态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如本发明图1和图2示出的采用一根移动杆,当然这里的图1和图2示出的支持结构2只是一种示例,并不是对具体支持结构2的限定;还在采用在支持结构2增加一些加强杆(加强稳定强度用),其也是属于支持结构2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凡是能被驱动机构1驱动一起移动或者随同移动的附加到支持结构2的部件或者结构,都可以理解为是支持结构2的一部分,包含在本发明定义的支持结构2中。
103.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支持结构2在水平方向或者基本水平方式移动推出或者移动拉回。其实所述支持结构2还可以倾斜设置。
104.比如,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持结构2与所述立柱4在空间上具有预设角度,所述支持结构2沿斜上方或者斜下方推出或者拉回,从而带动所述导电体3移动到工作位或者移动到非工作位或者带动所述导电体3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之间切换。
105.比如实施支持结构2以为倾斜的方式直接或者间接的安装在所述立柱4上,所述支持结构2移动推出的时候(沿斜上方或者斜下方推出或者拉回),所述支持结构2与所述立柱4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夹角(优选0到60
°
,根据现场安装情况可以选用其它角度或者超过60度的角度也可以),只要支持结构2带动导电体3推出后位于铁路上方货运列车之受电弓能够取电即可。
106.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方便货运装卸,货运站场一般采用龙门吊或者叉车等吊装装卸工具;由于移动接触网位于铁路的一侧边,现有的做法是只能铁路另一侧采用叉车进行装卸作业;若采用本实施例上述的结构,可以将立柱4的高度设置为基本与货运列车齐平或者低于货运列车的高度,在立柱4上安装支持结构2,使得所述支持结构2能够沿斜上方推出或者伸出位于工作位,此时货运列车可以驶入或者驶出货运站场;当列车停车之后,将支持结构2移动回收,此时至少可以满足支持结构2在非工作位时候,所述支持结构2至少低于货运列车的最高点或者低于货运列车的上表面,此时可以有效的让出上方空间,采用龙门吊或者从叉车可以从铁路两边进行装卸作业,极大的提升了装卸效率。而现有的移动接触网中并未有这样的方式,其属于申请人自行研发的一种创新方案。
107.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1包括电机、电动推杆、液压推杆、气动推杆、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108.所述电机、所述电动推杆、所述液压推杆、所述气动推杆、所述链条传动和所述齿轮传动中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组合,用于直接或者间接的提供驱动力并作用于所述支持结构2,从而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移动。
109.本实施例中图1和图2中示出了采用推杆的的驱动形式来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移动。
1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1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立柱4上,所述支持结构2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1上。
111.这里需要重点补充说明下,为了解决导电体3热胀冷缩以及导电体3两端拉力对所述支持结构2造成的侧向拉动,若支持结构2的侧向拉动超过一定的力度,容易将支持结构2拉变形或者造成不可逆损坏,影响移动接触网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采用一种力量可调节装置,将移动接触网两端的提供的作用力仅作用在或者大部分作用在导电体3上,这就需要在每个立柱4上安装转动机构,转动机构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解决侧向拉力对支持结构2造成的破坏。造成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导电体3的热胀冷缩,移动接触网的安装施工误差,都容易导致立柱4与立柱4之间的支持结构2承受的侧向拉力不均匀。
112.故此,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转动机构,方案一:所述转动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立柱4上;所述支持结构2通过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实现转动。或者,
113.方案二:所述转动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1上;所述支持结构2通过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实现转动。
114.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导电体3在工作位时只需要货运列车之受电弓抬起能取电即可,受电弓本身具有一定宽度的取电范围,所以在工作位时,并不要求所述支持结构2在空间上均垂直铁路,允许支持机构存在为了平衡导电体3拉力而出些的左右的微量偏移不完全垂直铁路的情况。
115.上述实施例中是将支持结构2直接或者间接的安装在驱动机构1上的示例说明。本
实施例中还提供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即本实施例还包括直接或者间接设置在所述立柱4上的承托结构,所述承托结构用于承托所述支持结构2在预设的高度位置。
116.增加设置承托结构,此实施中还包括转动机构,方案一:所述支持结构2通过所述转动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承托结构上,所述支持结构2通过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实现转动,所述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在工作位和非工作位之间切换;或者
117.方案二:所述驱动机构1通过所述转动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承托结构上,所述支持结构2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驱动结构上,所述驱动机构1通过所述转动机构能够实现转动。
118.方案一和二中采用了转动机构,其功能与上文叙述一直或者详述,再次不做赘述。
119.为了进一步优选上述实施方案,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架、滑道、滑槽、滑轨和轨道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驱动机构1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在所述限位架、所述滑道、所述滑槽、所述滑轨或所述轨道中来回移动实现工作位或者非工作位的切换。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方便及提高支持结构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度。
12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1包括齿条驱动机构1,利用所述齿条驱动机构1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移动;这里补充说明下,齿条驱动机构1可以采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通过电机的作用来驱动支持结构2移动推出或者移动收回。需要理解,此处只是给出了一种齿条机构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是对权利要求中齿条机构的具体限定,仅作解释说明。
121.或者
122.所述驱动机构1包括链条机构,利用所述链条机构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移动。这里补充说明下,这里的链条机构可以采用电机,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链条,链条绕过设置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电机驱动主动链轮转动带动链条移动,将链条的某一部分直接或者间接的与支持结构2连接,即可通过链条的移动带动支持结构2的移动。此处只是给出了一种链条机构的实施方式,需要理解,其并不是对权利要求中链条机构的具体限定,仅作解释说明。
12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绝缘子5,所述绝缘子5安装在所述支持结构2上,所述绝缘子5用于对所述支持结构2电气隔离。
12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件6,所述支撑件6直接或者间接的安装在所述支持结构2上,所述导电体3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支撑件6上。
125.本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所述移动接触网采用上述的直推式支持结构2,所述导电体3包括承力索31和/或接触线32,还包括为所述导电体3提供张紧作用力的张力提供结构和/或拉紧装置8;所述张力提供结构和/或所述拉紧装置8从所述导电体3的两端提供张紧作用力。
126.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从所述导电体3的两端提供张紧作用力的安装结构方式至少采用如下任一种或者组合:
127.第一种:包括张力提供结构和拉紧装置8,所述承力索31和/或所述接触线32的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固定在所述拉紧装置8上,所述张力提供结构提供的作用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所述承力索31和/或所述接触线32的另一端;
128.第二种:当设置两个张力提供结构时,包括第一张力提供结构和第二张力提供结构;所述第一张力提供结构提供的作用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所述承力索31和/或所述接触线32的一端,所述第二张力提供结构提供的作用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所述承力索31和/或所述接触线32的另一端;或者
129.第三种:如图5和图6所示,当设置两个拉紧装置8时,包括第一拉紧装置8和第二拉紧装置8,所述承力索31和/或所述接触线32的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拉紧装置上,所述承力索31和/或所述接触线32的另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拉紧装置上,所述拉紧装置从两端为所述导电体3提供拉紧力。
13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种和第二种中的张力提供结构为坠砣;坠砣提供的重力作用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所述承力索31和/或所述接触线32的一端或者两端;
131.第一种和第三种中的拉紧装置为电机、卷扬机、某一固定件、液压拉紧装置和弹簧拉紧装置中的任意种或多种;
132.所述电机、所述卷扬机、所述固定件、所述液压拉紧装置和所述弹簧拉紧装置中的任意种或多种提供的作用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所述承力索31和/或所述接触线32的一端或者两端。
133.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本移动接触网中采用的是支持结构2移动推出导电体3或者移动收回导电体3的方式,位于移动接触网两端的张力提供结构和/或拉紧装置实际上只是需要提供张紧力即可。当位于移动接触网一端坠砣给承力索31和/或接触线32提供重力作用力的时候,那么承力索31和/或接触线32的另一端至需要固定住即可,由坠砣来提供拉力即可,此时承力索31和/或接触线32的另一端可以直接固定在一个固定件上,比如设置在门架7的固定件上,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在承力索31和/或接触线32的另一端设置上述的电机、卷扬机、液压拉紧装置和弹簧拉紧装置中的任意种或多种;
134.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持结构2带动所述导电体3在工作位和非工作位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坠砣被带动上升或者下降,支持结构2移动推出会将设置在移动接触网一端或者两端的用来提供重力作用力的坠砣拉升提高;同理,支持结构2移动收回的时候会将设置在移动接触网一端或者两端的用来提供重力作用力的坠砣降低高度;或者
135.如图3和图4所示,该附图中示出了移动接触网两端设置拉紧装置的示例,所述支持结构2带动所述导电体3在工作位和非工作位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拉紧装置带动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的所述导电体3随同在工作位和非工作位之间移动;或者
136.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相关附图,所述支持结构2带动所述导电体3在工作位或者非工作位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拉紧装置能够对所导电体3进行放线或者收线。
13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还包括张力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导电体3的张紧程度,控制增加或者减少所述拉紧装置对所述导电体3提供的张紧力度。本实施例中的张力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张力提供结构和/或拉紧装置中,比如当承力索和接触线两端都是拉紧装置时,如图5和图6所示,在拉紧装置中安装张力传感器,以便测量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张紧力度。并通过拉紧装置拉紧或者放松承力索和/或接触线。
138.作为一种拓展应用的示例,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相间隔的设置在
铁路侧边,
139.若铁轨是直线的,则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构成的整体沿直线形态相间隔的设置在铁路侧边;或者
140.若铁轨是弯曲的,则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构成的整体沿与铁轨相似的弯曲形态相间隔的设置在铁路侧边。该中设置方式有效的解决了由于场地限制的问题。现有的移动接触网是直线形态的。采用本优选方案,可以满足在设置弯曲的移动接触网,这是本实施方案一个巨大的亮点。这种改变的形成的技术方案可以满足特殊环境下,根据货运站场的地理位置的特殊要求,可以设置完全的铁路,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满足在弯曲铁轨上设置移动接触网,这在行业中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应用。
14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移动接触网两侧的门架7,所述拉紧装置8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门架7上,所述张力提供结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门架7上,这里的拉紧装置8有在门架7上移动到工作位或者非工作位;或者
142.如图7所示,所述拉紧装置8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门架7上,所述张力提供结构安装在门架7之外另行设置的架子上。承力索31和接触线32汇结后通过绝缘子5连接到坠砣9上。
143.如图8所示,比如在移动接触网的两端各设置坠砣架,在坠砣架上各自安装坠砣9为承力索31和/或接触线32从两端提供张紧力。
144.本实施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操作方式,所述移动接触网中采用上述的伸出式支持装置,或者采用上述的移动接触网,操作方法至少含有如下步骤:
145.所述支持结构2被配置为:
146.所述支持结构2位于工作位处时,支持结构2上至少能找到两点,该两点之间的连线标记为第一辅助线;所述支持结构2位于非工作位时,支持结构2上相同位置处两点之间的连线,标记为第二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辅助线,和/或,所述第二辅助线在所述第一辅助线的延长线上;
147.所述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导电体3移动到工作位或者移动到非工作位或者带动所述导电体3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之间切换。
14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持结构2带动所述导电体3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持结构2中至少部分本体能够在空间上移动越过立柱4;或者
149.所述支持结构2带动所述导电体3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持结构2中至少部分本体能够从所述立柱4的一侧边移动到所述立柱4相对的另一侧边。
15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1用于给所述支持结构2提供水平方向的驱动力,所述驱动机构1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3远离立柱4向工作位移动;或者,所述驱动机构1驱动所述支持结构2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3靠近立柱4向非工作位移动。
15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构成的整体沿直线形态相间隔的设置在铁路侧边;或者,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构成的整体沿与铁轨相似的弯曲形态相间隔的设置在铁路侧边。
15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3远离立柱4向工作位移动,所述承力索31和/或所述接触线32两端的拉紧装置8能够带
动连接的所述承力索31和/所述接触线32一起向工作位移动;
153.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3靠近立柱4向非工作位移动,所述承力索31和/或所述接触线32两端的拉紧装置8提供结构能够带动连接的所述承力索31和/所述接触线32一起向非工作位移动。
15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3远离立柱4向工作位移动,所述承力索31和/或所述接触线32两端的第一坠砣和/或第二坠砣被拉动同时上升;
155.若干所述伸出式支持装置移动带动所述导电体3靠近立柱4向非工作位移动,所述承力索31和/或所述接触线32两端的第一坠砣和/或第二坠砣被带动同时下降。
156.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