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4429发布日期:2022-10-18 20:3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车身的制作方法

1.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车辆用车身。


背景技术:

2.在日本特开2018-90069中公开了配置于车顶后端部的后顶梁的构造。在后顶梁安装有后门铰链。后顶梁通过使顶梁上面板与顶梁下面板成为一体而形成闭合截面空间。通过在闭合截面空间配置发泡材料,由此提高了后顶梁的刚性。能够提高后门的安装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在日本特开2018-90069的后顶梁的构造中,泡沫材料配置于闭合截面空间的整体。从保护乘员的观点出发,存在改善的余地。
4.本说明书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车身具备后开口部。车辆用车身具备后顶梁,该后顶梁沿着后开口部的上缘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后顶梁具备金属制的第一后顶梁面板和配置于比第一后顶梁面板靠车外侧的金属制的第二后顶梁面板,由所述第一后顶梁面板和所述第二后顶梁面板规定了闭合截面空间。车辆用车身具备配置于后顶梁的后门铰链。车辆用车身具备加强构件,该加强构件配置于闭合截面空间,并具备多孔部分。第一后顶梁面板和第二后顶梁面板具备:第一部分,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向下方延伸;及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的下端弯曲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后方延伸。后门铰链配置于第二后顶梁面板的第二部分。加强构件配置在第一后顶梁面板的第一部分与第二后顶梁面板的第一部分对向的区域内。在加强构件的下表面与第一后顶梁面板的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空间,或者配置有与加强构件相比强度低的填充材料。
5.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车辆用车身中,在发泡材料的下表面与第一后顶梁面板的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空间,或者配置有与发泡材料相比强度较低的填充材料。由此,在发生了室内碰撞的情况下,在配置有空间或填充材料的区域中,第一后顶梁面板容易变形而吸收能量。能够提高对乘员进行保护的功能。
附图说明
6.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7.图1是车辆10的侧视图。
8.图2是沿图1的平面ii剖切所得的车身的剖视图。
9.图3是加强构件50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在上述车辆用车身中,也可以是,加强构件具备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配置在第一后顶梁面板的第一部分与第二后顶梁面板的第一部分对向的区域内。也可以是,加强构件
具备从第一区域的下端向车辆后方延伸的第二区域。也可以是,第二区域配置在第一后顶梁面板的第二部分与第二后顶梁面板的第二部分对向的区域内。也可以是,在第二区域构成为加强构件与第二后顶梁面板的第二部分接触。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加强构件的第二区域来限制第二后顶梁面板的第二部分向下方侧的位移。能够提高后门铰链的安装部的强度。
11.在上述车辆用车身中,也可以是,加强构件还具备框架件,该框架件配置于加强构件与第一后顶梁面板的第一部分之间的边界面的附近,并且配置于加强构件的第二区域的下表面。也可以是,框架件由非多孔材料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框架件防止多孔部分向加强构件的下表面侧侵入的情况。
12.在上述车辆用车身中,也可以是,框架件在与第一后顶梁面板的第一部分对向的区域具有夹子。也可以是,第一后顶梁面板的第一部分具备孔部。也可以是,夹子构成为与孔部卡合。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夹子与孔部的卡合,能够准确地确定加强构件的定位。
13.在上述车辆用车身中,也可以是,加强构件的下表面通过框架件被限制。
14.在上述车辆用车身中,也可以是,还具备树脂制的装饰件,该装饰件配置于第一后顶梁面板的第二部分的下方。也可以是,在第一后顶梁面板的第二部分与装饰件之间设置有空间。
15.这里,附图中的方向fr表示车辆10的前后方向上的前方,方向rr表示车辆10的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另外,方向lh表示车辆10的左右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左方,方向rh表示车辆10的左右方向上的右方。方向up表示车辆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上方,方向dw表示车辆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下方。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车辆10的前后方向、车辆10的左右方向、车辆10的上下方向分别简称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
16.图1表示实施例的车辆10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车辆10包括车身12和后门14。在车身12的后部设置有朝向后方开口的后门开口12c(后开口部)。在车顶面板26的后端配置有后顶梁40。在后顶梁40经由左右一对铰链16安装有后门14。在图1中,示出了后门14被弹起的状态。
17.图2是沿图1的平面ii剖切车身12所得的剖视图。平面ii是车身12的右侧侧部的通过铰链16的平面。在图2中,示出了后门14关闭的状态。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身12为左右对称形状,因此以下仅对车身12的右侧侧部进行说明。车身12具备车顶面板26、后顶梁40、铰链16、加强构件50和车顶装饰件28。
18.车顶面板26在车身12中位于外侧,从后门开口12c的上缘12d向前方延伸。车顶面板26覆盖后顶梁40。车顶面板26在后门开口12c的上缘12d处与第一后顶梁面板41接合。
19.后顶梁40沿着后门开口12c的上缘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后顶梁40具备第一后顶梁面板41~第三后顶梁面板43。第一后顶梁面板41~第三后顶梁面板43为金属制,例如为钢板或铝板。第一后顶梁面板41~第三后顶梁面板43以该顺序配置成朝向车辆外侧重叠。由第一后顶梁面板41和第二后顶梁面板42形成了闭合截面空间cs。
20.第一后顶梁面板41具备第一部分41a和第二部分41b。第一部分41a是朝向车辆下方延伸的部分。第二部分41b是从第一部分41a的下端41ae弯曲并向车辆后方延伸的部分。同样地,第二后顶梁面板42具备第一部分42a和第二部分42b。第一部分42a是朝向车辆下方延伸的部分。第二部分42b是从第一部分41a的下端42ae弯曲并向车辆后方延伸的部分。由
于第一部分41a及42a为纵壁,因此能够提高车身12的扭转刚性。
21.加强构件50具备框架件51和多孔部分52。多孔部分52是加强构件50的主要构成要素。多孔部分52由通过加热而发泡的发泡体构成。另外,作为发泡体,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能够发挥高刚性的发泡体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发泡橡胶、发泡塑料,其中,可举出硬质聚氨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聚乙烯泡沫、聚丙烯泡沫、eva交联发泡体、pet树脂发泡体、酚醛泡沫、有机硅泡沫、聚氯乙烯泡沫、尿素泡沫、丙烯酸泡沫、聚酰亚胺泡沫、epdm泡沫等。
22.框架件51配置于加强构件50与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第一部分41a之间的边界面的附近及第二区域50b的下表面。框架件由非多孔材料形成。非多孔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当地使用金属、陶瓷、塑料等。作为塑料,例如可以使用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等。框架件51在发泡前和发泡后支承多孔部分52。框架件51除了作为支承体之外,还能够有助于加强构件50的刚性提高。
23.框架件51在与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第一部分41a对向的区域具有夹子51p。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第一部分41a具有孔部41h。夹子51p与孔部41h卡合。
24.加强构件50配置在闭合截面空间cs内。加强构件50具备第一区域50a和第二区域50b。第一区域50a是配置在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第一部分41a与第二后顶梁面板42的第一部分42a对向的区域内的区域。第二区域50b是从第一区域50a的下端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区域。第二区域50b是配置在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第二部分41b与第二后顶梁面板42的第二部分42b对向的区域内的区域。
25.在第二区域50b中,加强构件50的上表面与第二后顶梁面板42的第二部分42b接触。另外,在加强构件50的下表面与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第二部分42b之间设置有第一空间sp1。
26.车顶装饰件28是树脂制的构件。车顶装饰件28是划定车厢内的高度尺寸的构件。车顶装饰件28配置于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第二部分41b的下方。车顶装饰件28的后端经由密封条46安装于后门开口12c的上缘12d。在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第二部分41b与车顶装饰件28之间设置有第二空间sp2。
27.铰链16经由螺栓17固定于第二后顶梁面板42的配置有第二部分42b的区域。在铰链16固定有后门14。对于后门14的结构省略说明。
28.(加强构件50的构造及安装工序)
29.图3表示加强构件50的立体图。加强构件50具备框架件51和多孔部分52。在图3中,多孔部分52处于发泡前的状态。框架件51具备外框部51a~51d。外框部51a~51d将发泡前的多孔部分52安装并保持于规定的位置,并且有助于加强构件50的刚性提高。外框部51a具有狭缝。由此,多孔部分52能够向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第一部分41a的方向(箭头a1)鼓出。另一方面,外框部51b~51d不具有狭缝,因此作为限制鼓出的壁部发挥功能。
30.说明加强构件50的安装工序。首先,将夹子51p与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孔部41h卡合。由此,能够将加强构件50准确地固定于规定位置。在安装了第二后顶梁面板42之后,在后顶梁40的组装过程中或组装完成之后,对配置有加强构件50的部分进行加热。能够使多孔部分52在后顶梁40内发泡。
31.通过发泡,多孔部分52向箭头a1的方向鼓出,与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第一部分41a接合。另外,向箭头a2及a3的方向鼓出,分别与第二后顶梁面板42的第一部分42a及第二部
分42b接合。另一方面,由于加强构件50的下表面被外框部51c限制,因此多孔部分52不向下方鼓出。由此,如图2所示,即使在发泡后也能够维持第一空间sp1。另外,加强构件50向车宽方向的鼓出能够由外框部51b进行限制。
32.(效果)
33.在安装有铰链16的第二后顶梁面板42的第二部分42b施加有后门14的载荷。因此,存在第一部分42a以第二后顶梁面板42的第一部分42a的上端42au为支点向前后方向振动的情况。另外,存在第二后顶梁面板42的第二部分42b以下端42ae为支点向上下方向振动的情况。在本实施例的技术中,用加强构件50填充闭合截面空间cs内的第一部分41a与42a对向的区域。由于能够提高第一区域50a的闭合截面的刚性,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部分42a向前后方向的振动。另外,能够用加强构件50遍及从下端42ae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区域地支承第二后顶梁面板42的第二部分42b的下表面。由于能够提高第二区域50b的闭合截面的刚性,因此能够抑制第二部分42b向上下方向的振动。
34.作为比较例,说明在第一空间sp1也填充有加强构件50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与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下表面发生了室内碰撞的情况下,第一后顶梁面板41不容易变形。因此,为了确保室内碰撞安全性,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车顶装饰件128所示那样,需要使车顶装饰件的位置向车厢内方向移动。牺牲了室内空间。在本实施例的技术中,在第一空间sp1未配置加强构件50而成为空洞。由此,在与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下表面发生了室内碰撞的情况下,在第一空间sp1中第一后顶梁面板41容易变形,能够吸收能量。因此,如图2的车顶装饰件28所示,能够使车顶装饰件的位置位于车厢外方向。能够兼顾室内碰撞安全性的确保和室内空间的扩大。特别是,在从提高外观性等观点出发而使后门14的倾斜平缓的情况下,由于后座的头间隙变小,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是有效的。
35.以上,对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具体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些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权利要求的范围。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技术包括对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后的技术。在本说明书或附图中所说明的技术要素单独或通过各种组合发挥技术上的实用性,并不限定于申请时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组合。在本说明书或附图中所例示的技术能够同时实现多个目的,并且达成其中的一个目的本身便具有技术上的实用性。
36.(变形例)
37.也可以在第一空间sp1配置有与多孔部分52相比强度较低的填充材料。由此,在室内碰撞时,也能够容易地使第一后顶梁面板41在第一空间sp1中变形。填充材料例如可以是吸音毛料。
38.将加强构件50固定于第一后顶梁面板41的方式并不限于夹子51p,可以是各种方式。例如,也可以通过双面胶带进行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