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装式集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61833发布日期:2023-12-05 22:0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装式集成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特别涉及一种吊装式集成组件。


背景技术:

1、在智能汽车领域,需要增加额外传感器,如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此外,为了使激光雷达有充足的探测距离,除了提高激光发射功率和采用更大的波长等方法之外,通常需要清洗系统,实现对雷达镜面的手动和自动清洁。

2、额外增加的部件,如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清洗系统等给整车的集成带来了挑战。以车载顶部后向激光雷达为例:首先,若将这些部件集成在柔软的车顶罩盖,整个系统的模态会变差,造成振动或异响,降低可靠性,同时激光雷达和摄像头视野(fov,fieldofview)的位置精度也难以保证。车顶罩盖作为外饰件,从美观角度来讲,复杂的结构会增加成型困难和缩印的风险,使其表面质量变差。将所有部件安装在整车的背门钣金虽能保证系统的刚度,但会使总装线装配更加复杂,搅乱生产节拍。更重要的是,背门钣金集成方案会增加密封的难度,若不能保证激光雷达及相关部件布置于干区,采用防水的接插件会显著增加成本,降低系统的可靠性。不仅如此,防水接插件体积更大,这会进一步增加集成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吊装式集成组件,能够在兼顾整体密封性和外饰件表面质量的同时,实现激光雷达及相关部件可靠、稳定地与整车集成。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吊装式集成组件,包括:内壳、支架以及配件;所述支架与所述配件安装,所述内壳的第一侧安装于车顶的罩盖,所述支架吊装于所述内壳的背离所述罩盖的表面;所述内壳的第二侧设有安装点,所述内壳的第二侧通过所述安装点固定于所述背门钣金。

4、可选地,所述内壳的第二侧具有容纳所述配件的空腔,所述安装点位于所述空腔的周围;所述内壳通过所述安装点固定在所述背门钣金的容纳孔边缘;

5、所述配件通过所述支架吊装于所述空腔,且位于所述容纳孔内。

6、可选地,多个所述安装点的其中部分个沿纵向的轴线对称设置,多个所述安装点的其中另一部分个沿横向的轴线对称设置。

7、可选地,所述内壳在所述安装点处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背门钣金固定连接;

8、所述内壳的第二侧设置有预定位结构,所述内壳的第二侧具有容纳所述配件的空腔,所述预定位结构位于所述空腔的周围;所述内壳通过所述预定位结构与所述背门钣金的容纳孔边缘预定位配合。

9、可选地,还包括:内壳隔垫物;

10、所述内壳隔垫物沿所述内壳的第二侧和所述背门钣金之间的缝隙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安装点之外和所述内壳的边缘之内。

11、可选地,所述内壳的第二侧具有容纳所述配件的空腔,所述配件通过所述支架吊装于所述内壳的空腔,且位于所述背门钣金的容纳孔内;

12、所述内壳隔垫物的第一侧与所述内壳的第二侧接触,并包围所述空腔;所述内壳隔垫物的第二侧与所述背门钣金接触,并包围所述容纳孔。

13、可选地,所述支架通过第二连接件和所述内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布于所述支架的横向两侧,且每侧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沿纵向排列。

14、可选地,所述配件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清洗系统;所述激光雷达位于所述支架的纵向端部,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清洗系统分别位于所述激光雷达的横向两侧;

15、所述吊装式集成组件还包括:激光雷达隔垫物、摄像头隔垫物和清洗系统隔垫物;所述激光雷达隔垫物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对插后形成的法兰面上,和所述内壳靠近所述配件的表面之间;所述激光雷达隔垫物包围所述雷达视窗;所述摄像头隔垫物位于所述摄像头的法兰和所述内壳的靠近所述配件表面之间;所述摄像头隔垫物包围所述摄像头;所述清洗系统隔垫物位于所述清洗系统的端盖法兰和所述内壳靠近所述配件的表面之间,所述清洗系统隔垫物包围所述清洗系统的端盖;

16、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对插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沿横向对插于所述激光雷达的雷达视窗两侧,所述雷达视窗位于所述支架的纵向端部,且朝纵向设置;

17、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清洗系统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激光雷达固定连接于对插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18、可选地,所述内壳的第一侧设置胶槽,所述罩盖通过所述胶槽内的密封胶实现与所述内壳的粘接和密封。

19、可选地,所述内壳的第一侧开设有减重孔,所述胶槽包围所述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关于沿纵向的轴线对称。

20、可选地,所述内壳沿纵向第一端的边缘通过第一卡扣与所述罩盖卡紧,多个所述第一卡扣沿横向排布于所述内壳沿纵向第一端的边缘。

21、可选地,所述内壳设置卡扣配合面,所述卡扣配合面位于所述第一侧沿纵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罩盖的内表面设置与所述卡扣配合面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扣。

22、可选地,还包括:附件;

23、所述附件包括:电磁阀和水管;所述配件包括:清洗系统;所述水管通过所述电磁阀连接于所述清洗系统;

24、所述电磁阀通过第三连接件吊装于所述内壳,所述水管通过水管卡扣吊装于所述内壳。

25、可选地,所述内壳设置有供所述配件的功能侧穿出的通孔,所述配件的功能侧朝向所述背门钣金;

26、所述内壳分别与所述背门钣金、所述罩盖和所述配件的功能侧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实现所述内壳分别与所述背门钣金、所述罩盖和所述配件的功能侧之间的密封连接。

27、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将激光雷达及相关部件通过支架和内壳实现吊装,整体通过内壳上的安装点固定于背门钣金上。这种吊装集成方案既保证了整体刚度,又避免了在罩盖上设计复杂结构,降低了罩盖(a面)表面质量恶化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4)、支架以及配件;所述支架与所述配件安装,所述内壳(4)的第一侧(41)安装于车顶的罩盖(17),所述支架吊装于所述内壳(4)的背离所述罩盖(17)的表面;所述内壳(4)的第二侧(42)设有安装点(19),所述内壳(4)的第二侧(42)通过所述安装点(19)固定于所述背门钣金(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4)的第二侧(42)具有容纳所述配件的空腔(43),所述安装点(19)位于所述空腔(43)的周围;所述内壳(4)通过所述安装点(19)固定在所述背门钣金(18)的容纳孔(181)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点(19)的其中部分个沿纵向的轴线对称设置,多个所述安装点(19)的其中另一部分个沿横向的轴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4)在所述安装点(19)处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背门钣金(18)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壳隔垫物(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4)的第二侧(42)具有容纳所述配件的空腔(43),所述配件通过所述支架吊装于所述内壳(4)的空腔(43),且位于所述背门钣金(18)的容纳孔(18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通过第二连接件(16)和所述内壳(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6)分布于所述支架的横向两侧,且每侧的所述第二连接件(16)均为沿纵向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包括:激光雷达(1)、摄像头(2)和清洗系统(3);所述激光雷达(1)位于所述支架的纵向端部,所述摄像头(2)和所述清洗系统(3)分别位于所述激光雷达(1)的横向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对插支架,包括: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所述第一支架(5)和所述第二支架(6)沿横向对插于所述激光雷达(1)的雷达视窗两侧,所述雷达视窗位于所述支架的纵向端部,且朝纵向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4)的第一侧(41)设置胶槽(45),所述罩盖(17)通过所述胶槽(45)内的密封胶(15)实现与所述内壳(4)的粘接和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4)的第一侧(41)开设有减重孔(46),所述胶槽(45)包围所述减重孔(46);所述减重孔(46)关于沿纵向的轴线对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4)沿纵向第一端的边缘(44)通过第一卡扣(12)与所述罩盖(17)卡紧,多个所述第一卡扣(12)沿横向排布于所述内壳(4)沿纵向第一端的边缘(4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4)设置卡扣配合面(21),所述卡扣配合面(21)位于所述第一侧(41)沿纵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所述罩盖(17)的内表面设置与所述卡扣配合面(21)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扣(14)。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式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4)设置有供所述配件的功能侧穿出的通孔,所述配件的功能侧朝向所述背门钣金(18);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吊装式集成组件,包括:内壳、支架以及配件;所述支架与所述配件安装,所述内壳的第一侧安装于车顶的罩盖,所述支架吊装于所述内壳的背离所述罩盖的表面;所述内壳的第二侧设有安装点,所述内壳的第二侧通过所述安装点固定于所述背门钣金。在本方案中,配件通过支架吊装于内壳,而内壳安装于背门钣金,保证了整体刚度;罩盖仅作为外饰件,无须设计复杂的结构,能够保证均匀壁厚,可最大程度上降低成型难度,降低缩印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胡耀东,刘学才,宋和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经纬恒润(天津)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