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站及换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21471发布日期:2023-12-20 12:48阅读:40来源:国知局
换电站及换电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属于换电站,尤其涉及一种换电站及换电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电池广泛用于用电装置,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

2、受电池容量的限制,用电装置需要频繁地充电,而充电又需要耗费时间,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换电站及换电方法,便于快速补充电能。

2、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电站,包括换电操作间及电池仓。所述换电操作间用于对用电装置进行电池更换。所述电池仓用于存放电池并对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电池仓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连通所述换电操作间和所述电池仓,所述连通口用于供电池进出所述电池仓。

3、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连通口,能够便于电池在换电操作间及电池仓间移动,缩短电池在换电操作间到电池仓间的移动距离,减少换电工作的流程时间,提高换电效率。

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电操作间和所述电池仓相邻布置,所述电池仓包括朝向所述换电操作间的仓壁,所述连通口设置于所述仓壁。

5、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换电操作间与电池仓相邻设置,并在电池仓包括朝向换电操作间的仓壁上设置连通口,能够使电池在换电操作间到电池仓间的移动距离进一步缩短,进而提高换电效率。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座和充电柜,所述充电座用于存放所述电池,所述充电柜用于通过所述充电座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7、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充电座及充电柜,能够对电池的进行存放,还在放置的同时对电池进行充电。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电操作间和所述电池仓沿第一方向相邻布置,所述充电座为多个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9、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充电座排列方向与电池仓及换电操作间的排列方向同向,能够使电池在换电操作间至充电座间基本呈直线运动,不仅能够换电过程中电池的移动距离,也能够便于用于更换电池的执行机构架设。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通口设置于所述多个充电设备靠近所述换电操作间的一侧,所述连通口与至少部分的所述充电座相对。

11、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连通口与至少部分的充电座相对,能够便于电池从充电座上拆卸后,直接从连通口出移出,缩短了电池在充电座至连通口处的移动距离。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充电座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排,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通口至少部分与至少一排的所述充电座相对。

13、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充电座设置为两排,能够优化电池仓内的充电座排布,便于提升电池仓对电池的存储量,其次,通过将连通口与至少一排的充电座相对,能够缩短部分充电座与连通口的相对距离,提高电池在电池仓内的移动效率。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通口至少部分与两排所述充电座之间的间隔相对。

15、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连通口与间隔相对,不仅便于电池仓内的电池通过间隔进行移动或姿态调整,还平衡了电池仓内的各充电座到连通口的距离,整体上缩短了电池在电池仓内的移动距离。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仓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位于所述第二层的下方,所述竖直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所述连通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层,所述充电座包括距离所述连通口最近的第一充电座,所述第一充电座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层。

17、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电池仓设置为两层结构,不仅扩容了电池仓的整体空间,还便于充电柜与充电座分别集中架设,便于提高充电座的设置数量,进而提高电池仓的电池存储量,其次,通过将连通口设置于第二层,能够使电池离开电池仓时,就具有一定高度,便于电池进入换电操作间后就可进行安装工作,减少高度调整的工作量。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第一充电座低于或平齐于所述连通口的下边缘。

19、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一充电座设置为低于或平齐于连通口的下边缘,能够减少连通口周侧高于连通口下边缘的结构,使连通口处具有较大无遮挡空间,便于电池在连通口处进行姿态调整,以与换电操作间内形态各异的换电装置相配合,提高安装精度。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第一充电座低于所述连通口的下边缘,且至少相距预设距离,用于在所述第一充电座放置所述电池。

21、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预设距离,能够进一步扩容第一充电座处的空间,使第一充电座处在放置电池时,也不影响电池在连通口处进行姿态调整。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座还包括第二充电座,所述第二充电座放置于所述第二层。

23、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二充电座设置于第二层,不仅能够与连通口的设置位置相配合,缩短第二充电座至连通口的距离,还使第二充电座集中设置,便于电池仓内的走线及充电柜排布。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第二充电座高于所述连通口的下边缘。

25、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二充电座设置为高于连通口的下边缘,能够提高电池对第二层空间的利用率,减少对第一层空间的占用。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柜至少部分放置于所述第一层,并与所述充电座一一对应。

27、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充电柜设置于第一层,能够使充电柜集中架设,便于统一管理,也能够便于充电柜与充电座一一对应。

28、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电方法,包括:

29、拆卸步骤,在换电操作间对用电装置上的电池进行拆卸并转移至电池仓中;

30、组装步骤,从所述电池仓提取电池并运输至所述换电操作间,对所述用电装置进行组装,所述换电操作间和所述电池仓通过连通口连通,所述电池通过所述连通口进出所述电池仓。

31、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连通口,能够使拆卸步骤及组装步骤中电池移动更加简洁,缩短电池的移动距离,进而提高电池更换效率。

3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电方法还包括,调整步骤,在将所述电池运送至电池仓内靠近所述连通口的位置对所述电池的姿态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电池对准位于所述换电操作间的用电装置。

3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调整步骤,能够电池从连通口离开时的姿态,就与换电操作间内的用电装置相适配,提高电池与用电装置的对准精度,便于电池安装至用电装置,进而减少电池的安装耗时,提高电池更换效率。

34、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换电站及换电方法中,通过设置连通口,能够便于电池在换电操作间及电池仓间移动,缩短电池在换电操作间到电池仓间的移动距离,减少换电工作的流程时间,提高换电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