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9467发布日期:2023-04-19 10:5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后视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后视镜结构。


背景技术:

1、在以往的后视镜结构中,如专利文献1所述,已知一种具有电动转动单元的后视镜结构,使后视镜在可使用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自动移动。

2、该后视镜结构包括:具有镜子的后视镜主体部;从侧门向车宽方向突出的镜座;容置在后视镜主体部中的电动转动单元。镜座是具有基端部和前端部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构成后视镜的臂部分的部分。镜座的基端部固定于侧门,后视镜主体部以能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该镜座的前端部。

3、后视镜主体部通过容置在其内部的电动转动单元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镜座前端部回旋,从而能在镜子使用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镜子使用位置是指后视镜主体部从镜座前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并能从座舱里肉眼观察到镜子的位置。收纳位置是指后视镜主体部沿侧门大致平行延伸的位置。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79680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在上述后视镜结构中,后视镜主体部的内部容纳有电动收纳单元,因此在电动转动单元位置处产生的上下方向的力矩会与镜座长度成比例地增大,因此出现了车辆行驶时镜子振动变大的问题。

3、此外,由于后视镜主体部中容纳有电动转动单元,因此后视镜主体部的前后宽度(即车辆前后方向宽度)大,后视镜主体部可能会阻碍从座舱里看时的可视性。

4、若后视镜中不要电动转动单元上述技术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但此时就必须手动收纳后视镜主体部,便捷性降低。

5、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良好地实现抑制车辆行驶时的镜子振动、提高从座舱里看时的可视性并且具备电动转动单元的后视镜结构。

6、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后视镜结构是一种车辆侧门上的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主体部,具有用于获得所述车辆后方视野的镜子以及安放镜子的外壳;镜座,具有固定于所述后视镜主体部的前端部以及远离该前端部的基端部,其中,该基端部安装于所述侧门并使得所述后视镜主体部和所述镜座能在镜子使用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镜子使用位置是能从座舱里肉眼观察到所述镜子的位置,所述收纳位置是位于所述镜子使用位置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驱动单元,使所述后视镜主体部和所述镜座在所述镜子使用位置与所述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驱动单元配设于所述侧门,所述后视镜主体部的所述外壳的形状使得在所述镜子使用位置所述后视镜主体部不处于第1假想线与第2假想线之间的区域,其中,所述第1假想线是连接驾驶员双眼的中点和所述后视镜主体部后侧面上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的假想线,所述第2假想线是连接所述中点和车门玻璃前端部的假想线。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很重的驱动单元配设于侧门,因此车辆行驶时由于来自路面的输入(即,路面凹凸所引起的主要是上下方向的振动或外力)而在后视镜处产生的上下方向的力矩会降低,从而抑制镜子振动。

9、并且,由于驱动单元配设于侧门,因此与以往将驱动单元容置于后视镜主体部的后视镜结构相比,能缩小后视镜主体部的前后宽度,实现小型化(或轻薄化)。因此,该后视镜结构能保留后视镜的自动收纳功能,同时将后视镜主体部设计为外壳的形状,该形状缩小了在以往的驱动单元的情况下后视镜主体部所占据的空间,从而提高了可视性。即,如上所述,将后视镜主体部的外壳的形状设计为,在镜子使用位置,后视镜主体部不处于第1假想线与第2假想线之间的区域,从而提高可视性,其中,所述第1假想线为连接驾驶员双眼的中点和后视镜主体部后侧面上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的假想线,所述第2假想线为连接所述中点和车门玻璃前端部的假想线。由此,能够抑制驾驶员视角下后视镜主体部进入镜子内侧端部与车门玻璃前端部之间的区域。这样一来,能够提高从座舱里看时的可视性。

10、此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包括具有镜子的后视镜主体部、前端部固定有后视镜主体部的镜座的后视镜结构中,驱动单元使镜座与后视镜主体部一起从镜子使用位置移动至收纳位置。因此,在后视镜主体部和镜座移动至收纳位置的状态下,能减小后视镜主体部和镜座从侧门侧面向车宽方向突出的突出量,因此能使车辆宽度尺寸最小化。

11、在上述后视镜结构中,优选所述驱动单元配设在所述侧门内。由此,能通过侧门的外侧面保护驱动单元免受车外异物等影响。

12、在上述后视镜结构中,优选为,还包括转动支轴,该转动支轴与所述镜座的所述基端部连结,并支撑所述后视镜主体部和所述镜座并使其在所述镜子使用位置与所述收纳位置之间自如回旋,所述转动支轴从所述基端部延伸到所述侧门内,并凭借所述驱动单元而转动。

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撑后视镜主体部和镜座并使其自如回旋的转动支轴,因此能通过侧门内的驱动单元使转动支轴转动,从而使后视镜主体部和镜座一边以转动支轴为旋转中心回旋一边在镜子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因此,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后视镜主体部和镜座在镜子使用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

14、在上述后视镜结构中,优选为,所述驱动单元配置于所述转动支轴的轴线上。

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单元配置于转动支轴的轴线上,因此能使得从驱动单元向转动支轴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系统结构简单且紧凑。由此,能在有限的侧门内的空间里设置驱动单元。

16、在上述后视镜结构中,优选为,在构成所述侧门外侧面的车门板形成供所述转动支轴通过的贯穿孔,并且还具有从车外侧覆盖所述贯穿孔与所述转动支轴的缝隙的罩构件。

1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罩构件从车外侧覆盖车门板的贯穿孔与转动支轴的缝隙,因此提高了车辆美观度,并能防止水通过该缝隙浸入车门板内。

18、在上述后视镜结构中,优选所述驱动单元固定在设于所述侧门内并构成该侧门骨架的骨架构件上。

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单元固定在构成侧门骨架的骨架构件上,因此提高了驱动单元的支撑刚性。

20、在上述后视镜结构中,优选所述骨架构件是沿着所述侧门的车窗下端缘的腰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腰线加强件。

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单元固定在以往的车门结构中普遍使用的腰线加强件上,从而能将上述后视镜结构广泛应用在以往的车门结构上。

22、在上述后视镜结构中,优选所述侧门具有车门开口部,该车门开口部的车门开口端部位于所述镜子的车辆前方侧,并且,所述外壳的形状使得在驾驶员视角下,所述镜子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与所述车门开口端部之间的区域中所述外壳所占面积的比率在10%以下。

2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将镜子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与所述镜子车辆前方侧的车门开口端部之间的区域中,外壳所占面积的比率减少到10%以下。这样一来,能进一步提高从座舱里看时的可视性。

24、在上述后视镜结构中,优选所述外壳的形状使得在俯视视角下,所述后视镜主体部的后侧面与朝向所述侧门一侧的内侧面所构成的角为锐角。

2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后视镜主体部的内侧面不再遮挡从座舱里看时的视野,因此能切实提高从座舱里看时的可视性。

26、在上述后视镜结构中,优选为,所述后视镜主体部位于所述镜子使用位置的状态下,在俯视视角下,该后视镜主体部的前后方向厚度随着从该后视镜主体部的车宽方向中间位置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端部而变小。

2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后视镜主体部位于镜子使用位置的状态下,该后视镜主体部的前后方向厚度随着从车宽方向中间位置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端部而变小,由此,后视镜主体部的内侧面不再遮挡从座舱里看时的视野。这样一来,能最大限度确保从座舱里看时的可视性,进一步提高可视性。

28、发明效果

29、本发明的后视镜结构能同时良好地实现抑制车辆行驶时的镜子振动、提高从座舱里看时的可视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