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96408发布日期:2022-10-14 17:3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这遮阳工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炎热的夏季,汽车在太阳底下停放长时间后,车内温度会迅速升高,不仅使人进入车内前必须先开车窗及空调降温,还会加速车内各部件的老化。因此,很多汽车玻璃上都贴上遮阳膜,但为了视野需求,汽车前挡风玻璃是无法贴膜的,人们通常用遮阳帘来遮住前挡风玻璃,开车时再取下。
3.中国专利一种用于车辆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公开号cn213291960u),包括遮阳布,其一端连接卷轴,卷轴配置有卷收器,卷收器能够将遮阳布收缩于所述卷轴上;其另一端连接支撑杆,支撑杆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将遮阳布拉伸至展开状态;卷轴固定于卷轴支架,卷轴支架上设置有固定吸盘,固定吸盘能够吸附于车顶处,以使所述卷轴支架固定在所述车顶处;在卷轴支架固定于车顶处,且支撑杆在外力作用下将遮阳布拉伸至展开状态的情形下,位于支撑杆上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能够分别固定于车辆的左后视镜和右后视镜上,以使遮阳布遮盖维持展开状态,该申请中,较为依赖人工操作,智能化程度不高,并且当遮阳布长时间使用后,遮阳布的遮阳效果会大幅下降,此时需要对遮阳布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通过卷收机构和末端夹持机构对遮阳布进行夹持固定,从而便于对遮阳布进行拆卸和更换,通过导向滑轨、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从而推动遮阳布自动对前挡风玻璃进行全面的遮挡,减轻驾驶人员的操作强度。
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包括卷收机构、导向滑轨和末端夹持机构;卷收机构设置在汽车顶部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卷收机构包括卷收套、卷收轴和遮阳布;卷收套的底部设置有磁铁,磁铁吸附在汽车顶部,卷收套的长度方向与前挡风玻璃的长度方向相同,卷收套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设置有出布槽;卷收轴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卷收套内,卷收轴的长度方向与卷收套的长度方向相同,卷收轴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个矩形切口,矩形切口的长度与出布槽的长度相同并且矩形切口的长度大于前挡风玻璃的宽度;矩形切口内还设置有两个能够相互靠近和远离的第一夹持板,两个第一持板镜像的设置在矩形切口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遮阳布的宽度与出布槽的宽度相同,遮阳布的一端设置在矩形切口内并且位于两个第一夹持板之间;
导向滑轨有两个,两个导向滑轨镜像的设置在卷收套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的两端,两个导向滑轨位于前挡风玻璃的两侧,导向滑轨远离卷收套的一端底部设置有吸盘,吸盘吸附在汽车前引擎盖上;末端夹持机构的两端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对应的导向滑轨上;末端夹持机构包括有能沿导向滑轨滑动的牵引条,牵引条的两端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对应导向滑轨上,牵引条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朝向靠近卷收套方向,矩形凹槽的长度与矩形切口的长度相同;矩形凹槽内还设置有一个能够靠近和远离矩形凹槽底部内壁的第二夹持板,遮阳布远离卷收套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夹持板与矩形凹槽底部内壁之间。
6.优选的,卷收套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电机座;第一电机座内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电机座和卷收套设置在对应卷收轴的一端,用于驱动卷收轴进行转动。
7.优选的,卷收机构还包括双向丝杆、蜗轮、传递轴和调节杆;双向丝杆有两个,两个连接轴双向丝杆呈竖直状态能够转动的设置在矩形切口内,双向丝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矩形切口沿长度的两端,两个双向丝杆镜像设置在矩形切口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蜗轮有两个,蜗轮设置在矩形切口内,蜗轮呈水平状态设置在对应双向丝杆的一端;每个第一夹持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与双向丝杆对应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对应双向丝杆螺纹连接,两个第一夹持板镜像的设置在双向丝杆的两端并且位于蜗轮与矩形切口内壁之间;传递轴能够转动的设置在矩形切口内,传递轴的长度方向与卷收轴的长度相同,传递轴上设置有与对应蜗轮配合的螺纹部,螺纹部与对应蜗轮传动连接;卷收轴的两端与卷收套的内壁留有一定的空间;传递轴远离第一电机座的一端设置有圆盘,圆盘设置在卷收轴与卷收套之间,圆盘远离卷收轴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条形抵触块;卷收套靠近圆盘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与圆盘同轴设置,第一穿孔的直径小于圆盘的直径,调节杆滑动设置在第一穿孔内并且调节杆能够沿第一穿孔轴线进行转动,调节杆靠近圆盘的一端设置有与条形抵触块对应的矩形抵触块,调节杆远离圆盘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旋转调节杆的旋钮。
8.优选的,两个第一夹持板的相向端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遮阳布的咬针,咬针沿对应第一夹持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两个第一夹持板的咬针呈交错设置。
9.优选的,每个导向滑轨均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第一滑轨的一端与卷收套靠近出布槽的一端铰接;第一滑轨能够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轨上;吸盘设置在对应第二滑轨远离第一滑轨的一端;牵引条的两端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能够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第二滑轨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内壁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位于第一滑轨远离第二滑轨的一侧,滑动块上设置有两个与导向槽对应的导向块。
10.优选的,每个第二滑轨远离第一滑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沿第二滑轨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每个第二滑轨上还设置有两个限位螺栓,两个限位螺栓穿过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抵触对应的第一滑轨。
11.优选的,每个吸盘的外壁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远离安装孔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塞。
12.优选的,末端固定机构还包括支撑柱、抵触柱、弹簧、限位环、钢绳和连接板;支撑柱有多个,支撑柱的一端设置在矩形凹槽顶部,支撑柱沿矩形凹槽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支撑柱远离矩形凹槽的一端设置有圆孔,每个圆孔内设置有两个滑槽,两个第二滑槽相对于圆孔轴线呈镜像设置;抵触柱有多个,抵触柱的一端设置有两个与滑槽对应的滑条,滑条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对应的滑槽内,抵触柱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对应的圆孔内,每个抵触柱远离圆孔的一端与第二夹持板连接;第二夹持板的长度与矩形凹槽的长度相同,第二夹持板远离抵触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遮阳布的防滑条,防滑条沿第二夹持板长度方向等距设置,防滑条为橡胶材质;弹簧有多个,弹簧设置在对应的圆孔内,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对应圆孔的底部内壁和对应的抵触柱;限位环有多个,限位环设置在对应支撑柱远离矩形凹槽顶部的一端,限位环的中心处设置有仅供抵触柱穿过的第二穿孔;在未对遮阳布进行夹持的状态下,第二夹持板抵触矩形凹槽的内壁;钢绳有多个,钢绳的一端设置在对应抵触柱靠近圆孔一端的中心处,钢绳另一端穿过对应支撑柱和牵引条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设置在牵引条顶部,连接板靠近牵引条的一侧与多个钢绳连接,连接板远离牵引条的一侧中心处设置有便于拉动的把手。
13.优选的,第二滑轨远离第一滑轨的一端还设置有辅助牵引条移动的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辅助杆、第二电机座、第二伺服电机和牵引绳;辅助杆的两端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对应第二滑轨远离第二滑轨的一端,辅助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第二电机座设置在第二滑轨远离辅助杆的一侧,第二电机座与第一电机座位于同一侧;第二伺服电机设置在第二电机座内,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二电机座与辅助杆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辅助杆进行转动;牵引绳的一端设置在牵引条的远离矩形凹槽的一侧中心处,牵引绳另一端缠绕在辅助杆上。
14.优选的,卷收套远离出布槽的一侧还设置用于间断对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进行功能的感应机构;感应机构包括电池仓、蓄电池、太阳能板、温度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电池仓设置在卷收套远离出布槽的一侧;蓄电池设置在电池仓内部,蓄电池用于对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供能;太阳能板设置在电池仓远离卷收套的一端,太阳能板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温度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设置在电池仓顶部。
15.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两个第一夹持板对遮阳布的一端进行夹持固定,通过牵引条和第二夹持板对遮阳布另一端进行夹持固定,当需要进行更换时,只需要打开两个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就可以将遮阳布取出,进行更换,并且牵引杆、牵引绳、卷收轴和牵引条的配合,从而实现对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全面遮盖;2、本技术通过推动旋钮,使旋钮抵触圆盘,随后转动旋钮,矩形抵触块沿着圆盘轴线进行转动,当矩形抵触块接触条形抵触块时,就会带动传递轴进行转动,传递轴带动与其螺纹连接蜗轮进行转动,涡轮带动对应双向丝杆进行转动,从而使两个第一夹持板可以相互靠近,两个第一夹持板的相向端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遮阳布的咬针,咬针呈交错设置,从而提高对遮阳布的摩擦力,并且由于蜗轮的特殊性,从而可以保证在无人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传递轴不会进行转动;3、本技术通过调节把手,从而带动连接板移动,连接板拉动与其连接的多个钢绳进行移动,钢绳远离连接板的一端穿过夹持条和支撑柱与对应抵触柱连接,从而拉动多个抵触柱能够朝着靠近对应支撑柱的方向进行移动,随着抵触柱的移动,带动第二夹持板朝着远离矩形凹槽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对遮阳布进行快速夹持固定,并且第二夹持板上的防滑条会对遮阳布进行抵触,从而提高第二夹持板与遮阳布之间的摩擦力;4、本技术通过第一滑轨的一端与卷收套靠近出布槽的一端铰接;第一滑轨能够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轨上,从而可以对导向滑轨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规格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并且两个导向滑轨设置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两侧,并不会对行驶过程产生影响;5、本技术通过提前设定好温度和光线强度,当温度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感应所设定的温度和光线强度时,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一伺服电机启动,带动遮阳布对汽车的前挡风玻璃进行遮挡,从而避免由于驾驶人员疏忽,导致未能及时打开遮阳布,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通过蓄电池进行供能,太阳能板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是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安装在汽车上的立体图;图2是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2隐藏遮阳布的立体图;图4是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中卷收机构的立体图一;图5是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6是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中卷收机构的立体图二;图7是图6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6中隐藏卷收套的立体图;图9是图8中c处局部放大图;图10是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中第一夹持板、双向丝杆、传递轴、调节杆和蜗轮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中第二滑轨的立体图;图13是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中吸盘的立体图;图14是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中末端固定机构和辅助机构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中f处局部放大图;图16是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中连接板、支撑柱、抵触柱、弹簧、限位环、钢绳和第二夹持板的立体分解图;图17是图16中g处局部放大图;图18是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中感应机构的立体图。
17.图中标号为:1-卷收机构;11-卷收套;111-磁铁;112-出布槽;113-第一电机座;114-第一伺服电机;115-第一穿孔;12-卷收轴;121-矩形切口;122-第一夹持板;1221-第一螺纹孔;1222-咬针;13-遮阳布;14-双向丝杆;15-蜗轮;16-传递轴;161-螺纹部;162-圆盘;163-条形抵触块;17-调节杆;171-矩形抵触块;172-旋钮;2-导向滑轨;21-吸盘;211-安装孔;212-排气管;213-密封塞;22-第一滑轨;23-第二滑轨;231-导向槽;232-第二螺纹孔;24-限位螺栓;3-末端夹持机构;31-牵引条;311-矩形凹槽;312-第二夹持板;3121-防滑条;313-滑动块;3131-导向块;32-支撑柱;321-圆孔;322-滑槽;33-抵触柱;331-滑条;34-弹簧;35-限位环;351-第二穿孔;36-钢绳;37-连接板;371-把手;4-辅助机构;41-辅助杆;42-第二电机座;43-第二伺服电机;44-牵引绳;5-感应机构;51-电池仓;52-蓄电池;53-太阳能板;54-温度传感器;55-光线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9.参见图1至图18所示,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的遮阳装置,包括卷收机构1、导向滑轨2和末端夹持机构3;卷收机构1设置在汽车顶部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卷收机构1包括卷收套11、卷收轴12和遮阳布13;卷收套11的底部设置有磁铁111,磁铁111吸附在汽车顶部,卷收套11的长度方向与前挡风玻璃的长度方向相同,卷收套11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设置有出布槽112;卷收轴12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卷收套11内,卷收轴12的长度方向与卷收套11的长度方向相同,卷收轴12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个矩形切口121,矩形切口121的长度与出布槽112的长度相同并且矩形切口121的长度大于前挡风玻璃的宽度;矩形切口121内还设置有两个能够相互靠近和远离的第一夹持板122,两个第一持板镜像的设置在矩形切口12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遮阳布13的宽度与出布槽112的宽度相同,遮阳布13的一端设置在矩形切口121内并且位于两个第一夹持板122之间;导向滑轨2有两个,两个导向滑轨2镜像的设置在卷收套11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的
两端,两个导向滑轨2位于前挡风玻璃的两侧,导向滑轨2远离卷收套11的一端底部设置有吸盘21,吸盘21吸附在汽车前引擎盖上;末端夹持机构3的两端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对应的导向滑轨2上;末端夹持机构3包括有能沿导向滑轨2滑动的牵引条31,牵引条31的两端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对应导向滑轨2上,牵引条31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矩形凹槽311,矩形凹槽311朝向靠近卷收套11方向,矩形凹槽311的长度与矩形切口121的长度相同;矩形凹槽311内还设置有一个能够靠近和远离矩形凹槽311底部内壁的第二夹持板312,遮阳布13远离卷收套11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夹持板312与矩形凹槽311底部内壁之间。
20.驾驶人员通过磁铁111将卷收套11设置在汽车顶部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端,两个导向滑轨2设置在前挡风玻璃的两侧,每个导向滑轨2远离卷收套11的一端均设置有吸盘21,吸盘21吸附在汽车引擎盖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端,遮阳布1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矩形切口121和矩形凹槽311内,设置在矩形切口121内的遮阳布13通过两个可相互靠近的第一夹持板122进行夹持固定,设置在矩形凹槽311内的遮阳布13通过可靠近和远离矩形凹槽311底部内壁的第二夹持板312进行夹持固定,随后调节卷收轴12,卷收轴12进行转动,从而将遮阳布13从而卷收轴12上放出,牵引条31沿着导向滑轨2滑动,从而辅助遮阳布13从卷收轴12上拉出,遮阳布13通过出布槽112向着靠近汽车引擎盖的方向进行移动,由于矩形切口121、矩形凹槽311和出布槽112的长度一致,并且三者的长度均大于前挡风玻璃的宽度,从而实现遮阳布13对前挡风玻璃的全面遮挡,遮阳布13可以是一种高柔韧性的遮光布,能够实现遮光、隔热、防水、防火、防紫外线,当需要进行更换时,驾驶人员只需要将两个第一夹持板122相互远离,第二夹持板312朝着远离矩形凹槽311底部内壁的方向进行移动,就可以将遮阳布13取下,进行更换,通过卷收轴12的转动,从而减小驾驶人员的操作步骤,只需要将装置安装在车辆上,就可以自行的对汽车前挡风玻璃进行遮挡。
21.参见图2、图3和图8所示,卷收套11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电机座113;第一电机座113内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114;第一伺服电机114的输出轴穿过第一电机座113和卷收套11设置在对应卷收轴12的一端,用于驱动卷收轴12进行转动。
22.通过在卷收套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座113,第一电机座113内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114,第一伺服电机114用于驱动卷收轴12进行转动,由于两个第一夹持板122将遮阳布13进行夹持,随着第一伺服电机114的转动,从而使卷收轴12将遮阳布13进行卷动,使遮阳布13缠绕在卷收轴12上。
23.参见图3至图11所示,卷收机构1还包括双向丝杆14、蜗轮15、传递轴16和调节杆17;双向丝杆14有两个,两个连接轴双向丝杆14呈竖直状态能够转动的设置在矩形切口121内,双向丝杆1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矩形切口121沿长度的两端,两个双向丝杆14镜像设置在矩形切口1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蜗轮15有两个,蜗轮15设置在矩形切口121内,蜗轮15呈水平状态设置在对应双向丝杆14的一端;每个第一夹持板12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与双向丝杆14对应的第一螺纹孔1221,第一螺纹孔1221与对应双向丝杆14螺纹连接,两个第一夹持板122镜像的设置在双向丝杆14的两端并且位于蜗轮15与矩形切口121内壁之间;
传递轴16能够转动的设置在矩形切口121内,传递轴16的长度方向与卷收轴12的长度相同,传递轴16上设置有与对应蜗轮15配合的螺纹部161,螺纹部161与对应蜗轮15传动连接;卷收轴12的两端与卷收套11的内壁留有一定的空间;传递轴16远离第一电机座113的一端设置有圆盘162,圆盘162设置在卷收轴12与卷收套11之间,圆盘162远离卷收轴12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条形抵触块163;卷收套11靠近圆盘16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穿孔115,第一穿孔115与圆盘162同轴设置,第一穿孔115的直径小于圆盘162的直径,调节杆17滑动设置在第一穿孔115内并且调节杆17能够沿第一穿孔115轴线进行转动,调节杆17靠近圆盘162的一端设置有与条形抵触块163对应的矩形抵触块171,调节杆17远离圆盘16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旋转调节杆17的旋钮172。
24.驾驶人员推动调节杆17,使调节杆17伸出卷收套11内的一端触碰圆盘162,随后通过调节旋钮172使调节杆17进行转动,调节杆17上的矩形抵触块171与圆盘162的条形抵触块163相互接触,并且传递轴16能够转动的设置在矩形切口121内,随着圆盘162的转动,带动传递轴16进行转动,传递轴16上设置有与对应蜗轮15配合的螺纹部161,螺纹部161与对应蜗轮15传动连接,从而带动对应的蜗轮15进行转动,随着蜗轮15的转动,带动对应的双向丝杆14进行转动,随着双向丝杆14的转动,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夹持板122可以同步相互靠近,从而对遮阳布13的进行夹持固定,当需要进行更换时,只需要依据上述步骤,反向转动旋钮172,就可以使两个第一夹持板122相互远离,从而将遮阳布13从两个第一夹持板122之间取出。
25.参见图5、图10和图11所示,两个第一夹持板122的相向端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遮阳布13的咬针1222,咬针1222沿对应第一夹持板122长度方向等距设置,两个第一夹持板122的咬针1222呈交错设置。
26.通过在两个第一夹持板122的相向端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遮阳布13的咬针1222,咬针1222呈交错设置,从而提高两个第一夹持板122夹持遮阳布13的稳定性,从而使遮阳布13能够完整的展开,从而对汽车的前挡风玻璃进行遮挡。
27.参见图2、图3、图12、图14和图15所示,每个导向滑轨2均包括第一滑轨22和第二滑轨23;第一滑轨22的一端与卷收套11靠近出布槽112的一端铰接;第一滑轨22能够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轨23上;吸盘21设置在对应第二滑轨23远离第一滑轨22的一端;牵引条31的两端设置有滑动块313,滑动块313能够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滑轨22上,第二滑轨2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内壁设置有导向槽231,导向槽231位于第一滑轨22远离第二滑轨23的一侧,滑动块313上设置有两个与导向槽231对应的导向块3131。
28.通过第一滑轨22的一端与卷收套11靠近出布槽112的一端铰接,第一滑轨22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23的上从而可以调节导向滑轨2的长度,从而适应不同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牵引条31的两端设置有滑动块313,滑动块313上设置还有导向块3131,滑动块313沿着第一滑轨22滑动到达第一滑轨22与第二滑轨23交接处时,导向块3131会沿着导向槽231继续对滑动块313起到导向作用,保证牵引条31移动的稳定性。
29.参见图2和图12所示,每个第二滑轨23远离第一滑轨2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232,第二螺纹孔232沿第二滑轨23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每个第二滑轨23上还设置有两个限位螺栓24,两个限位螺栓24穿过对应的第二螺纹孔232抵触对应的第一滑轨22。
30.根据不同的车辆前挡风玻璃的长度,调节第一滑轨22和第二滑轨23的长度,随后将吸盘21吸附在引擎盖上,随后调节两个限位螺栓24,使限位螺栓24通过对应位置的第二螺纹孔232,抵触对应的第一滑轨22,对第一滑轨22进行限位,从而避免第二滑轨23在工作时,产生滑动,导致遮阳布13发生偏移。
31.参见图2和图13所示,每个吸盘21的外壁开设有安装孔211,安装孔211内设置有排气管212,排气管212远离安装孔211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塞213。
32.通过在每个吸盘21的外壁设置有排气管212,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导向滑轨2进行调节,只需要将密封塞213取下,气体进入到引擎盖与吸盘21之间,从而使吸盘21与引擎盖分开,并且在吸盘21与引擎盖吸附时,打开密封塞213,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吸盘21与引擎盖之间的空气,随后密封塞213将排气管212进行密封,从而提高吸盘21对引擎盖的吸附力,使导向滑轨2更稳定。
33.参见图2、图14至图17所示,末端固定机构还包括支撑柱32、抵触柱33、弹簧34、限位环35、钢绳36和连接板37;支撑柱32有多个,支撑柱32的一端设置在矩形凹槽311顶部,支撑柱32沿矩形凹槽311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支撑柱32远离矩形凹槽311的一端设置有圆孔321,每个圆孔321内设置有两个滑槽322,两个第二滑槽322相对于圆孔321轴线呈镜像设置;抵触柱33有多个,抵触柱33的一端设置有两个与滑槽322对应的滑条331,滑条331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对应的滑槽322内,抵触柱33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对应的圆孔321内,每个抵触柱33远离圆孔321的一端与第二夹持板312连接;第二夹持板312的长度与矩形凹槽311的长度相同,第二夹持板312远离抵触柱3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遮阳布13的防滑条3121,防滑条3121沿第二夹持板312长度方向等距设置,防滑条3121为橡胶材质;弹簧34有多个,弹簧34设置在对应的圆孔321内,弹簧34的两端分别接触对应圆孔321的底部内壁和对应的抵触柱33;限位环35有多个,限位环35设置在对应支撑柱32远离矩形凹槽311顶部的一端,限位环35的中心处设置有仅供抵触柱33穿过的第二穿孔351;在未对遮阳布13进行夹持的状态下,第二夹持板312抵触矩形凹槽311的内壁;钢绳36有多个,钢绳36的一端设置在对应抵触柱33靠近圆孔321一端的中心处,钢绳36另一端穿过对应支撑柱32和牵引条31与连接板37连接;连接板37设置在牵引条31顶部,连接板37靠近牵引条31的一侧与多个钢绳36连接,连接板37远离牵引条31的一侧中心处设置有便于拉动的把手371。
34.驾驶人员拉动拉手,从而带动连接板37朝着远离牵引条31的方向进行移动,随着连接板37的带动,从而拉动多个钢绳36进行移动,钢绳36远离连接板37的一端穿过夹持条和支撑柱32与对应抵触柱33连接,从而拉动多个抵触柱33能够朝着靠近对应支撑柱32的方向进行移动,随着抵触柱33的移动,挤压对应的多个弹簧34,随着抵触柱33的移动,带动第二夹持板312朝着远离矩形凹槽311的方向进行移动,随后,将遮阳布13放置在第二夹持板
312与矩形凹槽311之间,随后松开把手371,在弹簧34弹性力的作用下,第二夹持板312会朝着靠近矩形凹槽311的方向进行移动,第二夹持板312上的防滑条3313121会对遮阳布13进行抵触,从而提高第二夹持板312与遮阳布13之间的摩擦力,并且在在未对遮阳布13进行夹持的状态下,第二夹持板312抵触矩形凹槽311的内壁,这样可以提高第二夹持板312的夹持力度,进一步的提高稳定性,当需要取出遮阳布13时,重复以上步骤,拉动把手371,就可以使第二夹持板312与矩形凹槽311内壁分开,从而将遮阳布13取出。
35.参见图2、图3和图14所示,第二滑轨23远离第一滑轨22的一端还设置有辅助牵引条31移动的辅助机构4;辅助机构4包括辅助杆41、第二电机座42、第二伺服电机43和牵引绳44;辅助杆41的两端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对应第二滑轨23远离第二滑轨23的一端,辅助杆4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滑轨23的长度方向;第二电机座42设置在第二滑轨23远离辅助杆41的一侧,第二电机座42与第一电机座113位于同一侧;第二伺服电机43设置在第二电机座42内,第二伺服电机43的输出轴穿过第二电机座42与辅助杆41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辅助杆41进行转动;牵引绳44的一端设置在牵引条31的远离矩形凹槽311的一侧中心处,牵引绳44另一端缠绕在辅助杆41上。
36.当第一伺服电机114启动时,同步启动第二伺服电机43,第二伺服电机43带动辅助杆41进行转动,牵引绳44的一端缠绕在辅助杆41上,牵引绳44另一端设置在牵引条31的远离矩形凹槽311的一侧中心处,从而拉动牵引条31沿着导向滑轨2滑动,与卷收轴12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对遮阳布13的伸展和卷收,使遮阳布13可以完全的展开,从而对汽车的前挡风玻璃进行完成的遮挡。
37.参见图2、图3和图18所示,卷收套11远离出布槽112的一侧还设置用于间断对第一伺服电机114和第二伺服电机43进行功能的感应机构5;感应机构5包括电池仓51、蓄电池52、太阳能板53、温度传感器54和光线传感器55;电池仓51设置在卷收套11远离出布槽112的一侧;蓄电池52设置在电池仓51内部,蓄电池52用于对第一伺服电机114和第二伺服电机43供能;太阳能板53设置在电池仓51远离卷收套11的一端,太阳能板53用于对蓄电池52进行充电;温度传感器54和光线传感器55设置在电池仓51顶部。
38.通过提前设定好温度和光线强度,当温度传感器54和光线传感器55感应所设定的温度和光线强度时,第二伺服电机43和第一伺服电机114启动,带动遮阳布13对汽车的前挡风玻璃进行遮挡,从而避免由于驾驶人员疏忽,导致未能及时打开遮阳布13,第一伺服电机114和第二伺服电机43通过蓄电池52进行供能,太阳能板53对蓄电池52进行充电,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