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97833发布日期:2022-12-17 14:11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2.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在发生意外瞬间可有效保护驾驶员的安全。现有技术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一般设置于车辆方向盘中,主要由气袋和气体发生器组成,气体发生器点爆后产出高温高压的气体对气袋进行充气使气袋展开来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3.随着车辆内部构件的设计考虑,如考虑车辆12点位置对hud、电子仪表板的遮挡等问题,需将方向盘中气囊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如向远离乘员侧旋转,若按照旋转后的安装位置展开气袋后会出现无法对乘员实现安全保护等问题。
4.因此,需要一种新的主驾驶安全气囊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该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适于偏转安装的气囊装置。
6.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7.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包括气囊盖、气袋、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壳体;所述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与方向盘紧固;
8.所述气囊盖的造型面相对方向盘把圈形成的平面内凹或向内偏转形成一夹角,且所述气囊盖的造型面延伸与方向盘把圈边缘形成立体空间;所述气袋立体缝制呈立体状;其中,气袋展开方向与方向盘把圈形成的平面互不垂直,所述气袋包括一体成形的主体部分和加厚部分,所述气袋的主体部分与加厚部分的连接部分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气袋充气后自然形成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状态;所述气袋的加厚部分填补所述造型面与方向盘把圈之间的立体空间,用于弥补气袋展开过程中由于所述夹角造成的距离损失;所述气袋的主体部分与方向盘把圈相互支撑。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0.方向盘中气囊装置位置的调整,如向远离乘员侧旋转,通过将气囊盖的造型面相对方向盘把圈偏转一定角度并配合气袋特定型体,不仅实现车辆内部结构的调整安装,而且实现气袋展开后对主驾驶乘员较佳的安全保护。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2.图1a是现有技术普通状态的气囊及方向盘示意图;
13.图1b是现有技术普通状态的主驾驶气囊及气袋对人体保护相对位置示意图;
14.图2a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气囊装置内凹/向内旋转及方向盘状态示意图;
15.图2b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气囊装置内凹/向内旋转配合传统平面式气袋的保护效果图;
16.图2c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气囊装置内凹/向内旋转及立体式主驾驶气囊的保护效果图一;
17.图2d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气囊装置内凹/向内旋转及立体式主驾驶气囊的保护效果图二;
18.图2e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气囊装置内凹/向内旋转及立体式保护过程中12点把圈断开的示意图;
19.图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相对于方向盘把圈内凹/向内偏转的示意图;
20.图4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气袋缝合布的示意图;
21.图5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立体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和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25.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26.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
27.车辆内部构件设计及安装等调整,需将方向盘中的气囊装置进行调整,如向远离乘员侧旋转,若按照旋转后的安装位置展开气袋后会出现无法对乘员实现安全保护等问题。具体如图1a示例现有技术气囊装置的气囊盖与车辆方向盘辐条基本齐平,但考虑车辆
12点位置的重要性且存在设备的遮挡问题,将气囊装置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参见图2b,将气囊装置内凹/向内旋转后,气囊装置的气袋展开充气后对乘员为无效的安全保护,甚至其保护效果远不及现有技术普通状态主驾驶气囊装置对驾驶员的安全保护效果。
28.基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处理方案:由于需调整安全气囊在方向盘中安装等,故需对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进行改进,如图2a所示,将气囊盖的造型面相对于方向盘把圈12形成的平面内凹或向内(即向风挡方向)偏转适当角度实现气囊装置的安装,并设置气袋11充气自然形成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立状态,从而可以填补气袋展开过程中由于适当角度安装的改变造成的距离偏差。如图2c示例为气袋11充气后自然形成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状态。一些实施例中,若在气袋充气后12点把圈断开或方向盘可折叠变形12点把圈断开,则气袋11充气后自然形成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状态如图2d示例。12点把圈断开示例如图2e所示。
29.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30.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可以包括气囊盖、气袋、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壳体。如图2a所示,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与方向盘紧固;气囊盖的造型面相对于方向盘把圈12形成的平面内凹或向内偏转形成一夹角(可参见图3);且气囊盖的造型面延伸与方向盘把圈边缘形成立体空间;气袋立体缝制呈立体状,设置于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中。在气袋11充气过程中,气袋展开方向与方向盘把圈形成的平面不垂直,气袋包括一体成形的主体部分和加厚部分,且气袋的主体部分与加厚部分的连接部分在同一平面上,气袋充气后自然形成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状态;所述气袋的加厚部分填补所述造型面与方向盘把圈之间的立体空间,用于弥补气袋展开过程中由于所述夹角造成的距离损失;所述气袋的主体部分与方向盘把圈相互支撑。具体地,气袋展开方向与方向盘把圈形成的平面不垂直,使气袋11充气后自然形成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状态如图2c、图2d所示。
31.具体地,气袋充气后所述加厚部分的部分气袋或全部加厚部分的气袋位于所述立体空间内,所述气袋的主体部分位于方向盘把圈正面及乘员之间;所述气袋的加厚部分与主体部分之间设有与方向盘把圈的搭接部。
32.如图2c、图2d所示,气袋11充气后的加厚部分可部分或者全部位于气囊盖的造型面延伸与方向盘把圈边缘形成的立体空间内,气袋的主体部分位于方向盘把圈正面与乘员之间。该主驾驶气囊装置可对乘员起到较佳保护作用,气袋充气后气袋的加厚部分与主体部分之间设有与方向盘把圈的搭接部(未示出),通过该搭接部方向盘把圈与气袋的主体部分形成较佳的相互支撑作用,且更有利于加厚部分使气袋自然形成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状态从而对驾驶员起到较佳的保护作用。
33.由于气囊装置安装条件的变化,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的各组件及其之间的连接等需进行适当的改变,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该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中气囊盖的造型面相对于方向盘把圈形成的平面进行适当改进,如相对于方向盘把圈形成平面内凹或向内(即向风挡方向)偏转设置一夹角,从而在车辆改变的安装结构空间中实现安装。为保障气袋在展开过程中起到较好的保护主驾驶成员安全作用,还需将充气后的气袋设置为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立体状态,该非等厚立体状态很好的填补了气袋展开过程中相较于夹角安装造成的距离损失,从而实现较佳的主驾驶安全成员的保护。相比于仅将现有技术的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中气囊盖造型面相对方向盘把圈形成的平
面进行偏转,在气袋充气后其对乘员的保护效果如图2b示例,由此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主驾驶安全气囊装置可配合气袋充气后自然形成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状态,从而实现对乘员较佳的安全保护。一些实施例中气袋连同气体发生器一同安装于气囊壳体内,其中气体发生器安装于气囊壳体底部或侧壁。一些实施例中,气体发生器不限于安装在气囊壳体内部,还可以适当安装于气囊壳体外部,如气囊壳体的底部等。
34.本说明书实施例通过将气囊盖的造型面相对方向盘把圈形成的平面偏转一定角度并配合气袋特定型体,不仅实现车辆内部结构的调整安装,而且实现气袋展开后对主驾驶乘员较佳的安全保护。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囊盖的造型面相对于方向盘把圈形成的平面形成的夹角α为10
°
~80
°

36.如图3示出气囊盖的造型面相对于方向盘把圈形成的平面内凹或向内偏转夹角α为10
°
~80
°
。通过将气囊盖的造型面相对方向盘把圈平面偏转一定角度来适配气囊装置安装的调整。
37.一些实施例中,气袋包括至少2片缝合布;第一缝合布设有缺口部分,将所述缺口部分沿其边缘缝合后,所述第一缝合布呈气袋未充气时的立体部分,所述立体部分与第二缝合布缝合成立体囊袋;所述立体囊袋在非充气状态时呈立体状,所述立体囊袋在充气后自然形成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状态。
38.如图4示例,气袋可以分片式缝合,包括至少2片缝合布,一类为第一缝合布111,该第一缝合布用于塑造气袋的初略立体状,第二类为第二缝合布112用于配合第一缝合布从而缝合生成气袋的立体囊袋(未示出),该立体囊袋在非充气状态时呈立体状,充气后自然形成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状态,从而使气袋整体充气后呈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立体状态,用于较好地保护主驾驶成员的安全。
39.具体地,气袋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缝合布111,同时适应性设置对应的多个第二缝合布112。本说明书实施例以气袋包括一个第一缝合布和一个第二缝合布为示例。第一缝合布设置有缺口部分1111如图4左边虚线处示例,该缺口部分沿其边缘缝合后使第一缝合布呈气袋未充气时的立体部分(如图5示例),该立体部分可用于生成立体囊袋。具体将该立体部分与第二缝合布缝合成立体囊袋。一些实施例中,立体部分包括一顶面、一作用面和两侧面。第一缝合布的立体部分如图5所示,包括4个造型面,分别为2个侧面(如图5中的3编号处),1个顶面(如图5中的4编号处),1个作用面(也称为正面,如图5中的2编号处)。该作用面即面向乘员侧,在气袋展开过程中,该作用面与主驾驶乘员接触。
40.该立体部分也可由多个第一缝合布组成,可以包括多个小造型面,各个小造型面组成造型面,最终造型面的塑形如图5所示,可包括如2个侧面,1个顶面,1个作用面等。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缝合布包括多个分段布,各分段布可适配顶面、作用面及侧面等进行仿形缝合。第二缝合布的周长与第一缝合布形成立体形状后的周长相等。结合上述实施例,第一缝合布的缺口部分缝合后呈立体部分,第二缝合布仿形与立体部分进行缝合,具体地,第二缝合布可包括多个分段布,如适配于第一缝合布的缺口部分与除缺口部分的剩余部分,这些分段布适配第一缝合布沿缺口部分边缘缝合后的顶面、作用面及侧面,从而使第二缝合布的周长与第一缝合布形成立体形状后的周长相等,第一缝合布与第二缝合布组成呈5面立体囊袋,相应地,第6个开口面用于与气体发生器连接共同固定安装。一些实
施例中,第二缝合布有与立体部分仿形的外观形状等(如图5所示),从而使立体囊袋更好的填补由于夹角α的安装导致的距离损失。
42.一些实施例中,气袋可以为一体缝合式,其保证立体囊袋在非充气状态时呈立体状,在充气后自然形成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状态即可。气袋无论分片式缝合还是一体式缝合均可呈现适配安装调整的立体囊袋,立体囊袋在非充气状态时呈立体状,所述立体囊袋在充气后自然形成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状态。
43.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部分的形状可设置为缺角或凹槽。
44.具体如图5所示,缺口部分的形状为缺角,该缺口部分的相邻边缘呈缺角。一些实施例中,缺口部分的相邻边缘呈凹槽形状,即相对缺角具有适当的弧度。
45.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部分的相邻边缘包括直线或弧形;每个所述相邻边缘的长度设置为30mm-300mm;相邻两边缘的夹角β为10
°‑
180
°
。缺口部分的各边缘长度可相同也可不同。
46.具体地,缺口部分包括至少2个相邻边缘,每个相邻边缘的长度设置为30mm-300mm;如图4所示,两个相邻边缘分别为l-1和l-2,l-1和l-2为直线,两边缘的夹角β为10
°‑
180
°
(趋近为180
°
)两个相邻边缘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等,仅将该缺口部分缝合成立体部分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相邻边缘包括弧形,两相邻边缘的长度设置为30mm-300mm;可相等也可不相等。具体地,弧形可为波浪形,两相邻边缘的夹角β为10
°‑
180
°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气袋的立体部分设置为面向乘员侧或面向仪表板侧。
48.具体地,气袋的立体部分可设为面向乘员侧,形成正面立体,背面平面的造型;所述气袋的立体部分也可设为面向仪表板侧,形成正面平面,背面立体的造型。其中正面立体面或者正面平面面向乘员侧。参见图2c和图2d示出所述气袋充气后自然形成自上而下、由厚至薄的非等厚立体状态。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体囊袋还设置有拉带,所述拉带将所述立体囊袋至少两个面拉住固定于立体囊袋正面的中心位置。
50.具体地,立体囊袋还设有拉带,所述拉带可从立体囊袋的背面延伸至正面中心位置(参见图4中第一缝合布的中心位置),所述拉带也可从所述立体囊袋的立体部份的两侧面延伸至正面中心位置。所述拉带用于固定未充气状态的立体囊袋。其中正面对应面向乘员侧。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盖上设有撕裂线,所述撕裂线可为上下翻开形式,此时可将撕裂线设在气囊盖中心线偏下位置;所述撕裂线也可为左右翻开形式,此时可将撕裂线的厚度设为自上而下由厚至薄处理。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体囊袋在除面向乘员侧对应立体面的其他立体面上设置排气孔。即立体囊袋在非面对乘员侧的立体面上设有排气孔。立体囊袋设置的排气孔可调节立体囊袋未充气状态时的立体厚度等,还可以用于排气。
53.本说明书实施例通过将气囊盖的造型面相对方向盘把圈形成的平面偏转一定角度并配合气袋特定型体,不仅实现车辆内部结构的调整安装,而且实现气袋展开后对主驾驶乘员较佳的安全保护。
54.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侧重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后面说
明的产品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是对应的,描述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5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