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48918发布日期:2022-11-03 08:1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2.汽车散热器属于汽车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一般由进水室、出水室、主片及散热器芯等构成。
3.为了利用行驶中的空气阻力散热,汽车散热器一般安装在发动机的前部,进气栅的后部,在这种情况下,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冲击力有可能会对汽车的散热器造成损坏,然而散热器的损坏又会进一步地导致车辆的散热系统出现故障,长时间下还有可能导致发动机的报废,此外,灰尘、树叶、杂物很容易残积在散热器本体表面,阻塞散热片导致散热器本体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克服汽车发生碰撞时会给散热器本体造成损坏的风险,从而提供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散热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减轻汽车碰撞传递给散热器本体的冲击力。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散热器,包括有散热器本体,还包括有缓冲组件和缓震组件,所述散热器本体上设置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用于散热器本体所受到的冲击力,所述散热器本体上设置有缓震组件,缓震组件用于减轻散热器本体产生的震动。
6.优选地,缓冲组件包括有支撑杆、x型架、阻尼轴、滑杆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杆分别对称式的靠近散热器本体的一侧,且固定安装在汽车车架上,所述x型架由两根连接杆通过阻尼轴铰接而成,当车身受到撞击时,阻尼轴产生的阻力能够减缓x型架的滑动速度,所述x型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散热器本体上,所述支撑杆上开有滑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另一端转动式且滑动式连接在所述散热器本体上,所述滑杆滑动式连接在支撑杆的滑槽上,相近的两个滑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
7.优选地,缓震组件包括有立柱、第二弹性件、导向框、第三弹性件、安装杆、橡胶块、卡块和螺栓,所述立柱设置有两组,每组数量为两个,两组立柱均固定安装在散热器本体上,分别与x型架靠近,且位于x型架的上下两侧,所述导向框滑动式设置在立柱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在导向框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导向框与所述立柱上,所述安装杆固定安装在汽车车架上,所述安装杆与所述导向框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橡胶块通过卡块固定安装在安装杆上,橡胶块能够缓解散热器本体所受到的震动。
8.优选地,还包括有保护组件,保护组件包括有楔形杆、固定柱、叶片、连杆和压块,所述楔形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楔形杆分别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支撑杆的上下两端,且位于两个滑槽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固定柱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器本体上,所述叶片根据散热
器本体的宽度均匀排布设置有若干个,分别通过连杆转动式连接在固定柱上,所述叶片用于防护散热器本体,所述压块固定连接在固定柱的一端,且靠近楔形杆的一侧,当压块向楔形杆的方向移动时,楔形杆将挤压压块向散热器本体滑动,所述叶片将转动90度。
9.优选地,还包括有管道防护组件,管道防护组件包括有防护壳和弹片,所述弹片固定安装在散热器本体上,所述防护壳通过弹片卡接在散热器本体的上下两侧。
10.优选地,还包括有散热片防护框,所述散热片防护框固定安装在散热器本体上,且位于叶片的前部,散热片防护框用于阻挡灰尘、树叶及杂物。
11.优选地,还包括有第四弹性件,所述压块与散热器本体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
12.优选地,所述散热器本体为汽车散热器。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为:1、在汽车车身受到轻微撞击时,通过散热器本体带动x型架在支撑杆上小幅度的滑动,对汽车碰撞传递给散热器本体的冲击力可进行缓冲,以保护散热器本体不受到损伤。
14.2、当散热器本体受到较大冲击力向车后方向滑动时,橡胶块接触到散热器本体可进行吸震,进而缓解散热器本体所受到的震动,进一步加强对散热器本体的防护。
15.3、当散热器本体受到更大强度的冲击力向车后方向滑动时,所有叶片贴合,形成一扇“门”对散热器本体进行防护,可阻挡外在冲击物对散热器本体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散热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缓冲组件和管道防护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缓冲组件和保护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x型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缓震组件的第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缓震组件的第二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缓震组件的第三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附图中的标记为:1-散热器本体,2-缓冲组件,21-支撑杆,22-x型架,23-阻尼轴,24-滑杆,25-第一弹性件,26-滑槽,3-缓震组件,31-立柱,32-第二弹性件,33-导向框,34-第三弹性件,35-安装杆,36-橡胶块,37-卡块,38-螺栓,4-保护组件,41-楔形杆,42-固定柱,43-叶片,44-连杆,45-压块,46-第四弹性件,5-管道防护组件,51-防护壳,52-弹片,6-散热片防护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7.实施例1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散热器,包括有散热器本体1,请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本体1具体为汽车散热器,散热器本体1主要由上水管、下水管、散热片及风扇组成,还包括有缓冲组件2和缓震组件3,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散热器本体1上设置有缓冲组件
2,缓冲组件2用于缓冲汽车碰撞传递给散热器本体1的冲击力,所述散热器本体1上设置有缓震组件3,缓震组件3用于减轻散热器本体1在汽车碰撞时产生的震动。
28.缓冲组件2包括有支撑杆21、x型架22、阻尼轴23、滑杆24和第一弹性件25,请参阅图1-5所示,所述支撑杆21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杆21分别对称式的靠近散热器本体1的左右两侧,且固定安装在汽车车架上,所述x型架22由两根连接杆通过阻尼轴23铰接而成,当车身受到碰撞时,阻尼轴23产生的阻力能够减缓x型架22的滑动速度,所述x型架22设置在所述支撑杆21与所述散热器本体1上,所述支撑杆21的上下两端开有滑槽26,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24,另一端转动式且滑动式连接在所述散热器本体1上,所述滑杆24滑动式连接在支撑杆21的滑槽26上,相近的两个滑杆24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25为压缩弹簧,当汽车车头遭受轻微碰撞时,散热器本体1受力冲击将会向车后方向小幅度滑动,散热器本体1则会带动x型架22在支撑杆21的滑槽26上小幅度滑动,第一弹性件25发生小幅度形变,由此可减缓汽车碰撞时传递给散热器本体1的冲击力,以保护散热器本体1不受到损伤。
29.缓震组件3包括有立柱31、第二弹性件32、导向框33、第三弹性件34、安装杆35、橡胶块36、卡块37和螺栓38,请参阅图1、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立柱31设置有两组,每组数量为两个,两组立柱31均固定安装在散热器本体1的左右两侧,且位于x型架22的上下两侧,所述导向框33滑动式设置在立柱31上,所述第二弹性件32套设在所述立柱31上,所述第三弹性件34设置在导向框33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导向框33与所述立柱31上,所述安装杆35固定安装在汽车车架上,且位于上水管与风扇之间或下水管与风扇之间,所述安装杆35与所述导向框33通过螺栓38连接,所述橡胶块36通过卡块37固定安装在安装杆35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32和第三弹性件34均为压缩弹簧,当散热器本体1受到较大冲击力向车后方向滑动时,散热器本体1则会接触橡胶块36,橡胶块36可进行吸震进而缓解散热器本体1所受到的震动,第二弹性件32和第三弹性件34均用于减震,由此进一步加强对散热器本体1的防护。
30.还包括有保护组件4,保护组件4包括有楔形杆41、固定柱42、叶片43、连杆44和压块45,请参阅图1、图4和图9所示,所述楔形杆41设置有两个,两个楔形杆41分别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支撑杆21的上下两端,且位于两个滑槽26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固定柱42固定安装在散热器本体1上,且位于散热片的前部,所述叶片43根据散热器本体1的宽度均匀排布设置有三十二个,分别通过连杆44转动式连接在固定柱42上,所述叶片43用于防护散热器本体1,所述压块45固定连接在固定柱42的一端,且靠近楔形杆41的一侧,还包括有第四弹性件46,所述压块45与散热器本体1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46,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弹性件46为压缩弹簧,当散热器本体1受到更大强度的冲击力向车后方向滑动时,散热器本体1则会带动压块45向楔形杆41的方向移动,而楔形杆41将会挤压压块45,使得固定柱42向散热器本体1的方向滑动,从而通过连杆44带动叶片43转动90度,当叶片43转动90度时,所有叶片43贴合,形成一扇“门”对散热器本体1进行防护,由此,在车身发生碰撞时,可阻挡如外在冲击物对散热器本体1造成损坏。
31.还包括有管道防护组件5,管道防护组件5包括有防护壳51和弹片52,请参阅图1和图3所示,所述弹片52固定安装在散热器本体1上,所述防护壳51通过弹片52卡接在散热器本体1的上水管和下水管上,防护壳51用于防护上水管和下水管,避免外界因素破坏上水管
和下水管。
32.还包括有散热片防护框6,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散热片防护框6固定安装在散热器本体1上,且位于叶片43的前部,散热片防护框6可对灰尘、树叶、杂物进行阻挡,防止其附着在散热片上,影响散热器本体1的散热性能,给汽车发动机造成负担。
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