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变宽度的车辆遮阳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29454发布日期:2023-08-15 00:52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引言本公开涉及具有玻璃车顶的车辆,且特别地涉及用于具有玻璃车顶(roof)的车辆的遮阳件系统。


背景技术:

1、用于车辆的典型的遮阳件延伸到矩形形状以覆盖选定的玻璃区域。在具有玻璃车顶的车辆的设计中,期望尽可能地增加车顶的玻璃面积以增强客户体验。为了实现这一点,玻璃面板的宽度可从玻璃面板的前方到后方跨越车辆的本体而变化。使用典型的遮阳件将导致遮阳件使玻璃面板的部分未被覆盖,因此降低遮阳件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车辆车顶的遮阳件系统包括由织物材料形成的遮阳件,该遮阳件包括跨越横向遮阳件宽度布置并沿着遮阳件长度延伸的多个褶皱。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沿着遮阳件的长度延伸并保持织物材料的横向宽度边缘,并且沿着在收起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的路径来引导遮阳件。通过所述多个褶皱的扩展和松弛,遮阳件在延伸位置中沿着遮阳件长度具有可变遮阳件宽度。

2、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遮阳件在处于收起位置中时位于遮阳件壳体中。

3、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当遮阳件处于收起位置中时,遮阳件围绕卷轴机构卷绕。

4、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是两个遮阳件引导件。这两个遮阳引导件中的一遮阳引导件位于织物材料的每个横向宽度边缘处。

5、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包括第一凹部,横向宽度边缘插入到该第一凹部中。

6、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包括与第一凹部相对的第二凹部,遮阳件的保持凸片插入到该第二凹部中。

7、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当处于延伸时,遮阳件的形状为梯形。

8、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车辆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包括:车顶组件,其包括至少半透明的车顶面板;以及遮阳件系统,其用以选择地遮挡车顶面板。遮阳件系统包括由织物材料形成的遮阳件,该遮阳件包括跨越横向遮阳件宽度布置并沿着遮阳件长度延伸的多个褶皱。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沿着遮阳件的长度延伸并保持织物材料的横向宽度边缘,并且沿着在收起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的路径来引导遮阳件。通过所述多个褶皱的扩展和松弛,遮阳件在延伸位置中沿着遮阳件长度具有可变遮阳件宽度。

9、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遮阳件在处于收起位置中时位于遮阳件壳体中。

10、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遮阳件壳体附接到车顶组件。

11、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卷轴机构位于遮阳件壳体中,并且当遮阳件处于收起位置中时,遮阳件围绕该卷轴机构卷绕。

12、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是两个遮阳件引导件。这两个遮阳引导件中的一遮阳引导件位于织物材料的每个横向宽度边缘处。

13、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包括第一凹部,横向宽度边缘插入到该第一凹部中。

14、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包括与第一凹部相对的第二凹部,遮阳件的保持凸片插入到该第二凹部中。

15、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车顶面板由玻璃或聚合物材料中的一者形成。

16、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车顶面板在车顶面板的向后端处具有第一面板宽度且在车顶面板的与向后端相对的向前端处具有第二面板宽度,该第二面板宽度大于第一面板宽度。

17、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当遮阳件处于延伸位置中时,遮阳件在车顶面板的向后端处具有第一遮阳件宽度且在车顶面板的向前端处具有第二遮阳件宽度,该第二遮阳件宽度大于第一遮阳件宽度。

18、在又另一实施例中,一种车辆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包括车顶组件,该车顶组件包括至少半透明的车顶面板,所述车顶面板从车顶面板的向前端延伸到车顶面板的与向前端相对的向后端。遮阳件系统可选择地遮挡车顶面板。遮阳件系统包括由织物材料形成的遮阳件,该遮阳件包括跨越横向遮阳件宽度布置并沿着遮阳件长度延伸的多个褶皱。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沿着遮阳件的长度延伸并保持织物材料的横向宽度边缘,并且沿着在收起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的路径来引导遮阳件。通过所述多个褶皱的扩展和松弛,遮阳件在延伸位置中沿着遮阳件长度具有可变遮阳件宽度。当处于收起位置中时,遮阳件安置在遮阳件壳体中,该遮阳件壳体位于车顶面板的向后端处。

19、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包括第一凹部,横向宽度边缘插入到该第一凹部中。

20、附加地或替代地,在这个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包括与第一凹部相对的第二凹部,遮阳件的保持凸片插入到该第二凹部中。

21、方案1. 一种车辆车顶的遮阳件系统,所述遮阳件系统包括:

22、由织物材料形成的遮阳件,所述遮阳件包括跨越横向遮阳件宽度布置并沿着遮阳件长度延伸的多个褶皱;以及

23、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所述遮阳件引导件沿着所述遮阳件的长度延伸并保持所述织物材料的横向宽度边缘,并且沿着在收起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的路径来引导所述遮阳件;

24、其中,通过所述多个褶皱的扩展和松弛,所述遮阳件在所述延伸位置中沿着所述遮阳件长度具有可变遮阳件宽度。

25、方案2. 根据方案1所述的遮阳件系统,所述遮阳件系统进一步包括遮阳件壳体,所述遮阳件在处于所述收起位置中时安置在所述遮阳件壳体中。

26、方案3. 根据方案1所述的遮阳件系统,所述遮阳件系统进一步包括卷轴,当所述遮阳件处于所述收起位置中时,所述遮阳件围绕所述卷轴卷绕。

27、方案4. 根据方案1所述的遮阳件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是两个遮阳件引导件,所述两个遮阳引导件中的一遮阳引导件位于所述织物材料的每个横向宽度边缘处。

28、方案5. 根据方案1所述的遮阳件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包括第一凹部,所述横向宽度边缘插入到所述第一凹部中。

29、方案6. 根据方案5所述的遮阳件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对的第二凹部,所述遮阳件的保持凸片插入到所述第二凹部中。

30、方案7. 根据方案1所述的遮阳件系统,其中,在所述延伸位置中,所述遮阳件的形状为梯形。

31、方案8. 一种车辆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所述车顶和遮阳件组件包括:

32、车顶组件,所述车顶组件包括至少半透明的车顶面板;以及

33、遮阳件系统,所述遮阳件系统用以可选择地遮挡所述车顶面板,所述遮阳件系统包括:

34、由织物材料形成的遮阳件,所述遮阳件包括跨越横向遮阳件宽度布置并沿着遮阳件长度延伸的多个褶皱;以及

35、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所述遮阳件引导件沿着所述遮阳件的长度延伸并保持所述织物材料的横向宽度边缘,并且沿着在收起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的路径来引导所述遮阳件;

36、其中,通过所述多个褶皱的扩展和松弛,所述遮阳件在所述延伸位置中沿着所述遮阳件长度具有可变遮阳件宽度。

37、方案9. 根据方案8所述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所述车顶和遮阳件组件进一步包括遮阳件壳体,所述遮阳件在处于所述收起位置中时安置在所述遮阳件壳体中。

38、方案10. 根据方案9所述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其中,所述遮阳件壳体附接到所述车顶组件。

39、方案11. 根据方案9所述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所述车顶和遮阳件组件进一步包括安置在所述遮阳件壳体中的卷轴,当所述遮阳件处于所述收起位置中时,所述遮阳件围绕所述卷轴卷绕。

40、方案12. 根据方案8所述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是两个遮阳件引导件,所述两个遮阳引导件中的一遮阳引导件位于所述织物材料的每个横向宽度边缘处。

41、方案13. 根据方案8所述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包括第一凹部,所述横向宽度边缘插入到所述第一凹部中。

42、方案14. 根据方案13所述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对的第二凹部,所述遮阳件的保持凸片插入到所述第二凹部中。

43、方案15. 根据方案8所述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其中,所述车顶面板由玻璃或聚合物材料中的一者形成。

44、方案16. 根据方案8所述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其中,所述车顶面板在所述车顶面板的向后端处具有第一面板宽度且在所述车顶面板的与所述向后端相对的向前端处具有第二面板宽度,所述第二面板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面板宽度。

45、方案17. 根据方案16所述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其中,在所述延伸位置中,所述遮阳件在所述车顶面板的所述向后端处具有第一遮阳件宽度且在所述车顶面板的所述向前端处具有第二遮阳件宽度,所述第二遮阳件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遮阳件宽度。

46、方案18. 一种车辆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所述车顶和遮阳件组件包括:

47、车顶组件,所述车顶组件包括至少半透明的车顶面板,所述车顶面板从所述车顶面板的向前端延伸到所述车顶面板的与所述向前端相对的向后端;以及

48、遮阳件系统,所述遮阳件系统用以可选择地遮挡所述车顶面板,所述遮阳件系统包括:

49、由织物材料形成的遮阳件,所述遮阳件包括跨越横向遮阳件宽度布置并沿着遮阳件长度延伸的多个褶皱;以及

50、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其沿着所述遮阳件的长度延伸并保持所述织物材料的横向宽度边缘,并且沿着在收起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的路径来引导所述遮阳件;

51、其中,通过所述多个褶皱的扩展和松弛,所述遮阳件在所述延伸位置中沿着所述遮阳件长度具有可变遮阳件宽度;

52、其中,当处于所述收起位置中时,所述遮阳件安置在遮阳件壳体中,所述遮阳件壳体位于所述车顶面板的所述向后端处。

53、方案19. 根据方案18所述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包括第一凹部,所述横向宽度边缘插入到所述第一凹部中。

54、方案20. 根据方案19所述的车顶和遮阳件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遮阳件引导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对的第二凹部,所述遮阳件的保持凸片插入到所述第二凹部中。

55、当结合附图理解时,本公开的以上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容易从以下详细描述显而易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