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侧可改装放平的座椅

文档序号:33101022发布日期:2023-02-01 00:41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侧可改装放平的座椅

1.本发明属于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侧可改装放平的座椅。


背景技术:

2.一般的suv的后座具有全放倒或半放倒的功能,但是大多数座椅在放倒后无法在后备箱中形成展平的平面,或多或少影响后备箱的使用。
3.针对后座的放倒现有的技术存在两种放倒形式,一种是如图11中的a所示,后背向前倾即可实现完全放倒;另一种是如图11中的b所示,后座靠背先行折叠然后再向前倾展平,但是这种方式后座无法完全与后备箱底面齐平,即无法保证后备箱底面完全展平,后座的位置无法充分利用。
4.另外,后座靠背的内侧应该具备防冲击钢板,但现有的汽车为了降低成本,不会在后背上添加钢板;在受到冲击时,非常危险。
5.基于上述两种原因,在保证后座舒适性的同时需要对后座进行改装,且在改装时为了降低组装成本,后座应当适应上述两种安装形式,而且在放倒后能够实现后备箱以及后座底面平坦。
6.本发明针对后排座椅进行改装,改装后的座椅能够实现具备放倒后后侧底面平坦无台阶而且具有防冲击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侧可改装放平的座椅,它包括连接支耳、后座底座、安装支耳、第一限位机构、后座靠背、第二限位机构,其中三个安装支耳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汽车后排座椅下侧的车体上;三个安装支耳上均铰接安装有一个连接支耳,后座底座安装在三个连接支耳上,三个连接支耳与后座底座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后座底座的后侧的上端面上滑动安装有三个固定支耳,靠近两侧的两个固定支耳与后座底座之间安装有第一限位机构;后座靠背摆动安装在三个固定支耳上;所述后座靠背与位于两侧的两个固定支耳之间安装有两个第二限位机构。
8.所述后座靠背包括顶部防冲击区域、限位板、底部防冲击区域、顶部弹性垫、防冲击组件、底部弹性垫,其中底部弹性垫铰接安装在三个固定支耳上,底部弹性垫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底部防冲击区域;底部弹性垫的上侧安装有顶部弹性垫,顶部弹性垫的后侧固定安装有顶部防冲击区域;所述顶部防冲击区域的后侧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对顶部防冲击区域和底部防冲击区域限位;所述顶部防冲击区域和底部防冲击区域内均安装有防冲击组件。
9.所述防冲击组件包括第一防冲击板、第二防冲击板、第三防冲击板、支撑柱,其中第一冲击板、第二冲击板和第三冲击板从前到后依次安装在冲击区域内侧,相邻冲击板以及冲击板与冲击区域内壁之间通过支撑柱相互隔开;所述第一冲击板和第三冲击板是波纹
板,第二冲击板的两侧具有均匀分布的圆形内凹区域,相邻内凹区域之间弧形过渡。
10.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顶部弹性垫是由中间弹性垫和对称分布于中间弹性垫两侧的两个顶部弹性侧垫组成;两个顶部弹性侧垫与顶部防冲击区域固定连接,中间弹性垫与底部弹性垫固定连接。
11.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顶部防冲击区域的后侧滑动安装有两个导向杆,限位板固定安装在两个导向杆上,顶部防冲击区域的后侧旋转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与顶部防冲击区域螺纹配合连接,螺纹杆的下端与限位板通过旋转部件连接。
12.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冲击板、第二冲击板和第三冲击板上的波纹和内凹区域错位分布。
13.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一齿轮、第一弹簧,其中第一齿条横向滑动安装在后座底座内,第一齿条与后座底座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齿轮旋转安装在后座底座内,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齿条上下滑动安装在后座底座内,第二齿条与对应的固定支耳配合,固定支耳上开有与第二齿条配合的限位槽;第二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
14.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二限位机构包括第三齿条、第二齿轮、第二弹簧、第四齿条,其中第四齿条横向滑动安装在后座靠背的底部弹性垫内,第四齿条与底部弹性垫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齿轮旋转安装在后座靠背的底部弹性垫内,第二齿轮与第四齿条啮合;第三齿条上下滑动安装在后座靠背的底部弹性垫内,第三齿条与对应的固定支耳配合,固定支耳上开有与第三齿条配合的限位槽;第三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
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设计的后排座椅能够适应后座安装位置是否有安装台阶两种汽车后座布置的情形,针对有安装台阶的后座布置,在放倒时,解除第二限位机构对后座靠背的限位,将后座靠背相对后座底座折叠90度即可,这种方式与现有的有安装台阶的汽车后座的放倒方式相同。针对没有安装台阶的后座布置,在放倒时,会先控制后座靠背的上下部分折叠180度,在后座靠背折叠后,解除第二限位机构对后座靠背的限位,将后座靠背相对后座底座折叠90度,将前排座椅向前调节,之后解除第一限位机构对固定支耳的限位,控制后排座椅相对安装支耳向前摆动,同时控制安装支耳向前滑动;使得摆动后的后排座椅上端与后备箱底面齐平,之后推动后排座椅,使得中间弹性区域插入后座下侧车体上所开的槽体内,此时后排座椅调节完成,而且此时后排座椅位于最底的顶部弹性垫紧贴后座前侧通道的底面,调节后的后排座椅相对稳定。
16.2、本发明通过设计的三层冲击板能够在后排座椅受到冲击时起到增加抗穿透的作用,更好的保护后排座椅上乘坐的人。本发明中第一冲击板和第三冲击板均为波纹板,波纹板的作用是在受到冲击时,冲杆状冲击物在波纹板的波纹引击的导下从前后竖直插入变为左右斜向插入改变杆状冲击物插入方向,而且在波纹板的引导作用下斜向插入的杆状冲击物会沿着波纹板上的凹槽长度方向滑动到左右侧面,起到缓冲和改变冲击力方向的作用。本发明各种第二冲击板的两侧具有均匀分布的圆形内凹区域,相邻内凹区域之间弧形过渡;第一冲击板、第二冲击板和第三冲击板上的波纹和内凹区域错位分布;这样的设计可保证从第三冲击板插入的杆状冲击物在第二冲击板上内凹区域的引导下从内凹区域的最内的凹陷处插入,而内凹区域正对第一冲击板的波纹斜面,这样从第二冲击板插入的杆状
冲击物会在第一冲击板的波纹斜面下沿着第一冲击板的波纹槽斜向滑动,即再次将杆状冲击物进行斜向引导,防止杆状冲击物对人的造成竖直插入的伤害,同时两次斜向引导会引起第三防冲击板和第二防冲击板的变形,也起到缓冲的作用。
17.3、现有的车体在后座前侧的底面上存在一段凸起区域,为了防止凸起区域影响后排座椅的放倒,所以需要在后座靠背上留出容纳凸起区域的位置,本发明在折叠后座靠背的时候,两个顶部弹性侧垫会相对底部弹性垫折叠,折叠后在两个顶部弹性侧垫之间形成凹型区域,在将后排座椅全部防倒后,该凹型区域正好对应底面的凸起区域,这样设计使本发明改进的座椅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18.图1是整体部件外观示意图。
19.图2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20.图3是第一限位机构安装示意图。
21.图4是第一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后座靠背安装示意图。
23.图6是第二限位机构分布示意图。
24.图7是第二限位机构安装示意图。
25.图8是第二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9是后座靠背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防冲击组件结构示意图。
28.图11是工作原理示意图。
29.图12是第二防冲击板结构示意图。
30.图13是冲击板分布示意图。
31.图中标号名称:1、车体;2、前排座椅;3、后排座椅;4、凸起;5、连接支耳;6、后座底座;7、安装支耳;8、第一限位机构;9、第一齿条;10、第二齿条;11、第一齿轮;12、第一弹簧;13、后座靠背;14、底部弹性垫;15、固定支耳;16、第二限位机构;17、第三齿条;18、第二齿轮;19、第二弹簧;20、第四齿条;21、顶部防冲击区域;22、螺杆;23、导向杆;24、限位板;25、底部防冲击区域;26、顶部弹性侧垫;27、中间弹性区域;29、防冲击组件;30、第一防冲击板;31、第二防冲击板;32、第三防冲击板;33、支撑柱;34、内凹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或者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3.一种汽车后侧可改装放平的座椅,如图1、2、3、5、6所示,它包括连接支耳5、后座底座6、安装支耳7、第一限位机构8、后座靠背13、第二限位机构16,其中三个安装支耳7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汽车后排座椅3下侧的车体1上,三个安装支耳7上均铰接安装有一个连接支耳5,如图4所示,后座底座6安装在三个连接支耳5上,三个连接支耳5与后座底座6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如图3、5、6所示,所述后座底座6的后侧的上端面上滑动安装有三个固定支耳15,靠近两侧的两个固定支耳15与后座底座6之间安装有第一限位机构8;后座靠背13摆
动安装在三个固定支耳15上;所述后座靠背13与位于两侧的两个固定支耳15之间安装有两个第二限位机构16。
34.如图9所示,所述后座靠背13包括顶部防冲击区域21、螺杆22、导向杆23、限位板24、底部防冲击区域25、顶部弹性侧垫26、中间弹性区域27、防冲击组件29、底部弹性垫14,其中底部弹性垫14铰接安装在三个固定支耳15上,底部弹性垫14上侧的中间区域处固定有中间弹性区域27;底部弹性垫14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底部防冲击区域25,底部弹性垫14的上侧对称的安装有两个顶部弹性侧垫26,两个顶部弹性侧垫26位于中间弹性区域27的两侧;所述两个顶部弹性侧垫26的后侧固定安装有顶部防冲击区域21;顶部防冲击区域21与底部防冲击区域25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顶部防冲击区域21的后侧滑动安装有两个导向杆23,限位板24固定安装在两个导向杆23上,顶部防冲击区域21的后侧旋转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与顶部防冲击区域21螺纹配合连接,螺纹杆的下端与限位板24通过旋转部件连接;限位板24对顶部防冲击区域21和底部防冲击区域25限位;所述顶部防冲击区域21和底部防冲击区域25内均安装有防冲击组件29。
35.现有的车体1在后座前侧的底面上存在一段凸起4区域,因本发明设计的后排座椅3在放倒时,后排座椅3的后座靠背13上下部分会先进行折叠,为了防止凸起4区域影响后排座椅3的放倒,所以需要在后座靠背13上留出容纳凸起4区域的位置,本发明中后座靠背13前侧的弹性垫部分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且上侧顶部弹性垫由中间弹性区域27和两侧的两个顶部弹性侧垫26组成,且顶部防冲击区域21固定于两个顶部弹性侧垫26上,中间弹性区域27与底部弹性垫14部分固定连接,在折叠后座靠背13的时候,两个顶部弹性侧垫26会相对底部弹性垫14折叠,折叠后在两个顶部弹性侧垫26之间形成凹型区域,在将后排座椅3全部防倒后,该凹型区域正好对应底面的凸起4区域。
3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顶部弹性垫中间的中间弹性区域27与底部弹性垫14固定连接,在折叠后座靠背13的时候,两个顶部弹性侧垫26会相对底部弹性垫14折叠,折叠后在两个顶部弹性侧垫26之间形成凹型区域;此方法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中间弹性区域27在折叠后排座椅3的时候就会与后座下侧车体1发生干涉,本发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将安装后排座椅3的固定支耳15的安装方式设计成滑动安装,固定支耳15滑动安装在后座底座6,在放倒后排座椅3的时候,解除两个第一限位机构8对固定支耳15的限位,控制固定支耳15带动后座靠背13相对后座底座6向外滑出,使得中间弹性区域27能够摆动至后座下侧车体1的前侧,然后插入到后座下侧车体1内;本发明中后座下侧车体1内开有供中间弹性区域27插入的槽体。
37.本发明中后排座椅3前侧的弹性垫和中间弹性区域27能够增加后座的舒适性。
38.本发明中导向杆23的作用是对限位板24起到导向作用,控制螺纹杆旋转,螺纹杆在螺纹作用下会相对顶部防冲击区域21滑动,螺杆22杆滑动带动限位板24滑动,进而实现限位板24对后排座椅3上下两部分摆动的限位与否。
39.所述顶部防冲击区域21、两个顶部弹性侧垫26以及中间弹性区域27组成的座椅靠背的上半部分,底部防冲击区域25和底部弹性垫14组成的座椅靠背的下半部分;顶部防冲击区域21和两个顶部弹性侧垫26可相对底部防冲击区域25、底部弹性垫14和中间弹性垫摆动。
40.本发明设计的后排座椅3能够适应如图11中的a和图11中的b两种汽车后座布置的
情形,针对如图11中的a所示的后座布置,在放倒时,解除第二限位机构16对后座靠背13的限位,将后座靠背13相对后座底座6折叠90度即可,这种方式与如图11中的a所示中现有汽车后座的放倒方式相同。针对如图11中的b所示的后座布置,在放倒时,会先控制后座靠背13的上下部分折叠180度,在后座靠背13折叠后,解除第二限位机构16对后座靠背13的限位,将后座靠背13相对后座底座6折叠90度,将前排座椅2向前调节,之后解除第一限位机构8对固定支耳15的限位,控制后排座椅3相对安装支耳7向前摆动,同时控制安装支耳7向前滑动;使得摆动后的后排座椅3上端与后备箱底面齐平,之后推动后排座椅3,使得中间弹性区域27插入后座下侧车体1上所开的槽体内,此时后排座椅3调节完成,如图11中的c所示,而且此时后排座椅3位于最底的顶部弹性垫紧贴后座前侧通道的底面,调节后的后排座椅3相对稳定。
41.如图10所示,所述防冲击组件29包括第一防冲击板30、第二防冲击板31、第三防冲击板32、支撑柱33,其中第一冲击板、第二冲击板和第三冲击板从前到后依次安装在冲击区域内侧,相邻冲击板以及冲击板与冲击区域内壁之间通过支撑柱33相互隔开;所述第一冲击板和第三冲击板是波纹板,如图12所示,第二冲击板的两侧具有均匀分布的圆形内凹区域34,相邻内凹区域34之间弧形过渡;如图13所示,第一冲击板、第二冲击板和第三冲击板上的波纹和内凹区域34错位分布。
42.本发明通过设计的三层冲击板能够在后排座椅3受到冲击时起到增加抗穿透的作用,更好的保护后排座椅3上乘坐的人。本发明中第一冲击板和第三冲击板均为波纹板,波纹板的作用是在受到冲击时,冲杆状冲击物在波纹板的波纹引击的导下从前后竖直插入变为左右斜向插入改变杆状冲击物插入方向,而且在波纹板的引导作用下斜向插入的杆状冲击物会沿着波纹板上的凹槽长度方向滑动到左右侧面,起到缓冲和改变冲击力方向的作用。本发明各种第二冲击板的两侧具有均匀分布的圆形内凹区域34,相邻内凹区域34之间弧形过渡;第一冲击板、第二冲击板和第三冲击板上的波纹和内凹区域34错位分布;这样的设计可保证从第三冲击板插入的杆状冲击物在第二冲击板上内凹区域34的引导下从内凹区域34的最内的凹陷处插入,而内凹区域34正对第一冲击板的波纹斜面,这样从第二冲击板插入的杆状冲击物会在第一冲击板的波纹斜面下沿着第一冲击板的波纹槽斜向滑动,即再次将杆状冲击物进行斜向引导,防止杆状冲击物对人的造成竖直插入的伤害,同时两次斜向引导会引起第三防冲击板32和第二防冲击板31的变形,也起到缓冲的作用。
43.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限位机构8包括第一齿条9、第二齿条10、第一齿轮11、第一弹簧12,其中第一齿条9横向滑动安装在后座底座6内,第一齿条9与后座底座6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12;第一齿轮11旋转安装在后座底座6内,第一齿轮11与第一齿条9啮合;第二齿条10上下滑动安装在后座底座6内,第二齿条10与对应的固定支耳15配合,固定支耳15上开有与第二齿条10配合的限位槽;第二齿条10与第一齿轮11啮合。
44.第一弹簧12的作用是对第一齿条9起到复位作用。第一齿条9滑动时会带动第一齿轮11旋转,第一齿轮11旋转带动第二齿条10滑动,进而控制第二齿条10对固定支耳15的限位与否。
45.如图7、8所示,第二限位机构16包括第三齿条17、第二齿轮18、第二弹簧19、第四齿条20,其中第四齿条20横向滑动安装在后座靠背13的底部弹性垫14内,第四齿条20与底部弹性垫14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19;第二齿轮18旋转安装在后座靠背13的底部弹性垫14内,
第二齿轮18与第四齿条20啮合;第三齿条17上下滑动安装在后座靠背13的底部弹性垫14内,第三齿条17与对应的固定支耳15配合,固定支耳15上开有与第三齿条17配合的限位槽;第三齿条17与第二齿轮18啮合。第二弹簧19的作用是对第四齿条20起到复位作用。第四齿条20滑动时会带动第二齿轮18旋转,第二齿轮18旋转带动第三齿条17滑动,进而控制第三齿条17对后座靠背13的限位与否。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7.实施方式:当使用本发明设计的座椅,将原本的后座座椅取下,将三个安装支耳7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后座的安装位置上,将后座底座6通过锁结构锁死在后座安装位置处;将后座底座6锁死在安装位置上的锁结构为现有技术。针对如图11中的a所示的安装布置,将三个安装支耳7安装在安装台阶前端的下侧,后座底座6安装在安装台阶上;针对如图11中的b所示的安装布置,将三个安装支耳7安装在后座安装位置前端的下侧,后座底座6安装在安装平台上。
48.当使用本发明设计的座椅,在放倒后排座椅3时,针对如图11中的a所示的后座布置,在放倒时,解除第二限位机构16对后座靠背13的限位,将后座靠背13相对后座底座6折叠90度即可,这种方式与如图11中的a所示中现有汽车后座的放倒方式相同。针对如图11中的b所示的后座布置,在放倒时,首先解除限位板24对限位后座靠背13上下两部分的限位,控制后座靠背13的上下部分折叠180度,在后座靠背13折叠后,解除第二限位机构16对后座靠背13的限位,将后座靠背13相对后座底座6折叠90度,将前排座椅2向前调节,之后解除第一限位机构8对固定支耳15的限位,控制后排座椅3相对安装支耳7向前摆动,同时控制安装支耳7向前滑动;使得摆动后的后排座椅3上端与后备箱底面齐平,之后推动后排座椅3,使得中间弹性区域27插入后座下侧车体1上所开的槽体内,此时后排座椅3调节完成,如图11中的c所示,而且此时后排座椅3位于最底的顶部弹性垫紧贴后座前侧通道的底面,调节后的后排座椅3相对稳定。
49.在拆卸后座座椅的时候,将安装支耳7取下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