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9542发布日期:2022-03-17 02: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源系统,所述地源系统包括地源水路;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桩热管理流路,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流路包括充电桩热管理换热器,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流路通过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换热器与所述地源水路换热;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空调热管理流路和高压系统热管理流路,所述高压系统热管理流路与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流路串联,所述高压系统热管理流路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一换热器和充配电总成,所述充配电总成与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流路相连,所述空调热管理流路和所述高压系统热管理流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热管理流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车辆还包括电池热管理流路和控制阀组,所述控制阀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当所述控制阀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电池热管理流路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连接在所述空调热管理流路中,且所述电池热管理流路和所述第一支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空调热管理流路连通;当所述控制阀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电池热管理流路与所述第二支路串联连接在所述空调热管理流路中,且所述电池热管理流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均与所述空调热管理流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换热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串联在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流路中;所述地源水路包括:地源集水器;地源水泵,所述地源水泵的第一端与所述地源集水器内部连通,所述地源水泵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换热器的所述第三端口相连,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换热器的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地源集水器内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流路还包括:升降压模块散热器;充电桩第一控制阀,所述充电桩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均与所述充配电总成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升降压模块散热器的第一端相连,当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充电桩水泵,所述充电桩水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充电桩水泵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换热器的所述第三端口相连,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换热器的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升降压模块散热器的第二端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水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之间设有流量计。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换热器的所述第
四端口与所述升降压模块散热器的第二端之间设有去离子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流路还包括:充电桩水箱,所述充电桩水箱与所述升降压模块散热器的充注口相连;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连接在所述升降压模块散热器与所述充电桩水箱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热管理流路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升降压模块散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接口可切换地与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升降压模块散热器的第二端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一控制口、第二控制口、第三控制口和第四控制口,所述第一控制阀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口和所述第四控制口串联在所述高压系统热管理流路中,所述第二控制口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所述第三控制口与所述第四阀口相连,当所述第一控制口和所述第三控制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控制口和所述第四控制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时所述第一控制口和所述第三控制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控制口和所述第四控制口中的另一个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充电枪,所述充电枪包括: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外周侧设有绝缘层;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在所述绝缘层的外周侧;彼此独立的冷却液进流道和冷却液出流道,所述冷却液进流道和所述冷却液出流道均邻近所述充电线设置,所述冷却液进流道和所述冷却液出流道串联在充电桩热管理流路中。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和所述保护层共同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所述冷却液进流道和所述冷却液出流道;或所述冷却液进流道和所述冷却液出流道设在所述保护层外。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进流道和所述冷却液出流道之间设有隔热分离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地源系统、充电桩和车辆,地源系统包括地源水路;充电桩包括充电桩热管理流路,充电桩热管理流路通过充电桩热管理换热器与地源水路换热;车辆包括空调热管理流路和高压系统热管理流路,高压系统热管理流路与充电桩热管理流路串联,高压系统热管理流路包括彼此串联的第一换热器和充配电总成,充配电总成与充电桩热管理流路相连,空调热管理流路和高压系统热管理流路通过第一换热器换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地源系统中的热量和冷量对乘员舱进行加热或降温,由此可以避免对车辆的采暖和制冷系统进行过设计,从而可以降低车辆的成本和重量,提高了车辆内部空间的利用率。用率。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凌和平 黄伟 熊永 宋淦 林业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7
技术公布日:2022/3/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