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5807发布日期:2022-09-02 23:3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换电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电柜。


背景技术:

2.换电柜是用于为用户提供充电电池的设备,外形类似储物柜,包括多个电池仓,每个电池仓可存放一个电池,可以通过控制柜门的开启来完成电池出租,每个电池仓可自动给电池充电,电动车用户使用换电柜可实现自助更换电池,让电动车用户不需要等待长时间的充电。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柜内温度过低会影响电池充电效率,而温度过高不仅会影响电池充电效率,而且存在发生火灾的风险。
3.为了提升电池仓的散热效果,现有换电柜在设计时为每个电池仓设置进风口与出风口,电池仓的出风口还可安装散热风扇,但下层电池仓的散热风经过上层电池仓,导致上层电池仓的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电柜,便于对电池仓进行温度调节。
5.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电柜,这种换电柜包括柜体、隔离部和电池仓。所述柜体具有容置腔。所述柜体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用于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柜体的外部。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柜体固定连接,将所述容置腔分离为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所述第一分腔对应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分腔对应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隔离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分腔和所述第二分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电池仓与所述隔离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处,所述电池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分腔,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分腔。所述电池仓具有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部分的电池腔,所述第一部分设置有第一通孔部,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第二通孔部。所述第一通孔部、所述电池腔和所述第二通孔部形成流通通道,所述第一分腔和所述第二分腔通过所述流通通道连通。
6.该换电柜通过电池仓的流通通道连通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容置腔与外部进行气体交换时,外部的气体进入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中的一者,然后需要流经电池腔才能进入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中的另一者,最后再流出容置腔至外部。多个电池仓分别连通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每个电池仓均从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中的一者取得气流,并将通过电池腔的气流释放至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中的另一者,也即,多个电池仓之间呈并联关系,通过电池腔的气流通过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中的另一者流出容置腔,而不再通过其他电池仓,通过气流流经电池腔调控电池腔内的温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心所有电池仓串联设置的形式,可以减少串联形式下位于串联路线后端的电池仓热量较高的情况,通过并联的形式布局电池仓可以减少气流的热量汇聚,使得各个电池仓均能得到较优的温度调控效果。
7.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部包括多个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与所述柜体和/或所述电池仓固定连接。
8.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换电柜中隔离部模块化设计,根据换电柜实际需求的隔离部大小、形状,可以采用模块化的隔离板进行组装适配。而且在出现隔离部的隔离效果不佳时,可以单独更换可能存在问题的隔离板,而无需更换整个隔离部,降低换电柜的制造、维护成本。
9.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气流驱动件,所述第一气流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开口,用于驱动所述容置腔和所述外部的气体交换。
10.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气流驱动件能够为气体提供动能,实现容置腔和外部的气体的交换。也即,驱动外部的气体进入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中的一者,然后需要流经电池腔进入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中的另一者,最后再流出容置腔至外部。
11.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部包括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分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两侧,所述第一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
12.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孔部从第一分腔取得气流时,气流不直接通过朝向第一风口的第一侧壁进入电池仓,而通过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进入电池仓可以减缓气流的流速,也可以避免气流在电池腔内通过短路径流通。从而使得气体尽量流经电池腔内各个位置,达到更好温度调控作用。
13.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部朝向所述第二开口。
14.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便于流出电池腔的气体的收集,并通过第二开口将气体引向外部。
15.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电柜还包括加热件和第二气流驱动件。所述隔离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分腔和所述第二分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气流驱动件与所述隔离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处。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16.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外部温度较低,需要对电池腔内进行加热时,加热件对容置腔内进行加热,提升容置腔内的气体温度,第二气流驱动件驱动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之间气流流动,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之间进行气流流动时会通过流通通道,也即会通过电池腔,从而将加热件已经加热的气体通过电池腔,实现电池腔的加热。
17.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气流驱动件具有出气端,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第二气流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出气端。
18.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热件设置在第二气流驱动件的出气端,能够快速将发生的热量带离加热件,从而避免局部高温。
19.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安装孔组,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孔组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0.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安装孔呈矩形阵列分布,电池仓对应第一安装孔也呈矩形阵列分布,在这种分布形式下,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之间的气体流通可以更加均匀地分布到各个电池仓上,从而使得各个电池仓能够相对均匀地得到温度调控。
21.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隔离部包括主体部分和第一延伸部分。所述主体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分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靠近所述
第一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延伸部分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柜体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
22.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体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安装电池仓,而第一延伸部分沿第三方向延伸,使得隔离部与柜体在第一方向的端部不直接连接,从而使得隔离部与柜体在第一方向的端部之间具有一定空隙,此时第一开口设置在第一方向的端部时,第一开口可以覆盖整个柜体在第一方向的整个端部,而不会被隔离部占用位置。
23.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柜体位于第三方向的端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4.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开口设置在第三方向的端部。当换电柜正常放置时,第一开口位于第一方向的端部也即竖直方向的底部,可以通过柜体自身起到防尘的作用,降低灰尘进入第一开口的几率。而第二开口不设置在第一方向的另一端端部也即不设置在顶部,可以避免灰尘或杂物直接下落通过第二开口进入到容置腔内,也起到防尘的作用。
25.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控制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池腔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第一气流驱动件和所述第二气流驱动件电性连接。
26.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温度传感器感应电池腔内的温度,并将感应到的数据传输至控制部,控制部判断电池腔内的温度过高时,可以开启第一气流驱动件,使得外部和容置腔加速气体交换,也即使得外部的相对低温气体流经电池腔,从而对电池腔进行降温。当控制部判断的电池腔内的温度过低时,可以开启第二气流驱动件和加热件,加热件散发热量加热容置腔内的气体,第二气流驱动件使得气体在容置腔内在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内流动并会流通电池腔,从而对电池腔进行加热。
27.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电柜还包括仓门。所述柜体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仓门与所述柜体铰接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处。所述电池仓具有连通所述电池腔的取放口,所述取放口朝向所述第三安装孔。
28.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转动仓门即可实现电池腔的开合,从而实现从电池腔取出电池或者将电池放入电池腔。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电柜拆除第一侧板后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电柜拆除第一侧板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33.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电柜的系统示意图。
34.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电柜拆除第三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仓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8.换电柜
ꢀꢀꢀꢀꢀꢀꢀꢀꢀꢀꢀꢀꢀꢀꢀ
001
39.柜体
ꢀꢀꢀꢀꢀꢀꢀꢀꢀꢀꢀꢀꢀꢀꢀꢀꢀ
100
40.第一顶板
ꢀꢀꢀꢀꢀꢀꢀꢀꢀꢀꢀꢀꢀ
101
41.第二顶板
ꢀꢀꢀꢀꢀꢀꢀꢀꢀꢀꢀꢀꢀ
102
42.第一侧板
ꢀꢀꢀꢀꢀꢀꢀꢀꢀꢀꢀꢀꢀ
103
43.第二侧板
ꢀꢀꢀꢀꢀꢀꢀꢀꢀꢀꢀꢀꢀ
104
44.第三侧板
ꢀꢀꢀꢀꢀꢀꢀꢀꢀꢀꢀꢀꢀ
105
45.第四侧板
ꢀꢀꢀꢀꢀꢀꢀꢀꢀꢀꢀꢀꢀ
106
46.容置腔
ꢀꢀꢀꢀꢀꢀꢀꢀꢀꢀꢀꢀꢀꢀꢀ
110
47.第一分腔
ꢀꢀꢀꢀꢀꢀꢀꢀꢀꢀꢀꢀꢀ
111
48.第二分腔
ꢀꢀꢀꢀꢀꢀꢀꢀꢀꢀꢀꢀꢀ
113
49.第一开口
ꢀꢀꢀꢀꢀꢀꢀꢀꢀꢀꢀꢀꢀ
130
50.第二开口
ꢀꢀꢀꢀꢀꢀꢀꢀꢀꢀꢀꢀꢀ
150
51.隔离部
ꢀꢀꢀꢀꢀꢀꢀꢀꢀꢀꢀꢀꢀꢀꢀ
200
52.第一延伸部分
ꢀꢀꢀꢀꢀꢀꢀꢀꢀ
210
53.第一段
ꢀꢀꢀꢀꢀꢀꢀꢀꢀꢀꢀꢀꢀꢀꢀ
211
54.第二段
ꢀꢀꢀꢀꢀꢀꢀꢀꢀꢀꢀꢀꢀꢀꢀ
213
55.第三段
ꢀꢀꢀꢀꢀꢀꢀꢀꢀꢀꢀꢀꢀꢀꢀ
215
56.主体部分
ꢀꢀꢀꢀꢀꢀꢀꢀꢀꢀꢀꢀꢀ
230
57.横外框
ꢀꢀꢀꢀꢀꢀꢀꢀꢀꢀꢀꢀꢀꢀꢀ
231
58.竖外框
ꢀꢀꢀꢀꢀꢀꢀꢀꢀꢀꢀꢀꢀꢀꢀ
233
59.横隔离框
ꢀꢀꢀꢀꢀꢀꢀꢀꢀꢀꢀꢀꢀ
235
60.竖隔离框
ꢀꢀꢀꢀꢀꢀꢀꢀꢀꢀꢀꢀꢀ
237
61.第二延伸部分
ꢀꢀꢀꢀꢀꢀꢀꢀꢀ
250
62.电池仓
ꢀꢀꢀꢀꢀꢀꢀꢀꢀꢀꢀꢀꢀꢀꢀ
300
63.取放口
ꢀꢀꢀꢀꢀꢀꢀꢀꢀꢀꢀꢀꢀꢀꢀ
301
64.流通通道
ꢀꢀꢀꢀꢀꢀꢀꢀꢀꢀꢀꢀꢀ
310
65.第一通孔部
ꢀꢀꢀꢀꢀꢀꢀꢀꢀꢀꢀ
311
66.第一风口
ꢀꢀꢀꢀꢀꢀꢀꢀꢀꢀꢀꢀꢀ
3111
67.第二风口
ꢀꢀꢀꢀꢀꢀꢀꢀꢀꢀꢀꢀꢀ
3113
68.第二通孔部
ꢀꢀꢀꢀꢀꢀꢀꢀꢀꢀꢀ
313
69.电池腔
ꢀꢀꢀꢀꢀꢀꢀꢀꢀꢀꢀꢀꢀꢀꢀ
315
70.第一部分
ꢀꢀꢀꢀꢀꢀꢀꢀꢀꢀꢀꢀꢀ
330
71.第一侧壁
ꢀꢀꢀꢀꢀꢀꢀꢀꢀꢀꢀꢀꢀ
331
72.第二侧壁
ꢀꢀꢀꢀꢀꢀꢀꢀꢀꢀꢀꢀꢀ
333
73.第三侧壁
ꢀꢀꢀꢀꢀꢀꢀꢀꢀꢀꢀꢀꢀ
335
74.第二部分
ꢀꢀꢀꢀꢀꢀꢀꢀꢀꢀꢀꢀꢀ
350
75.第一气流驱动件
ꢀꢀꢀꢀꢀꢀꢀ
410
76.第二气流驱动件
ꢀꢀꢀꢀꢀꢀꢀ
430
77.加热件
ꢀꢀꢀꢀꢀꢀꢀꢀꢀꢀꢀꢀꢀꢀꢀ
450
78.控制部
ꢀꢀꢀꢀꢀꢀꢀꢀꢀꢀꢀꢀꢀꢀꢀ
510
79.温度传感器
ꢀꢀꢀꢀꢀꢀꢀꢀꢀꢀꢀ
530
80.仓门
ꢀꢀꢀꢀꢀꢀꢀꢀꢀꢀꢀꢀꢀꢀꢀꢀꢀ
610
81.第一方向
ꢀꢀꢀꢀꢀꢀꢀꢀꢀꢀꢀꢀꢀ
x
82.第二方向
ꢀꢀꢀꢀꢀꢀꢀꢀꢀꢀꢀꢀꢀy83.第三方向
ꢀꢀꢀꢀꢀꢀꢀꢀꢀꢀꢀꢀꢀz8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8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技术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申请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申请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技术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技术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技术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86.以下,如果有用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上”、“下”、“左”、“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87.在本技术中,如果有用到,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88.在下述实施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局部结构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8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90.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换电柜001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换电柜001拆除第一侧板103后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电池腔315指向虚线部分为便于表示电池腔315作出的局部剖视,并非指示电池仓300在虚线部分形成实际的开口。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换电柜001拆除第一侧板103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91.请参阅图1,该换电柜001包括柜体100,柜体100大致呈长方体型。换电柜001包括第一顶板101、第二顶板102、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第三侧板105和第四侧板106。第一顶板101和第二顶板102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在换电柜001使用时,换电柜001放置于水平面上,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于竖直方向,第一顶板101位于第二顶板102的下方。第一侧板
103、第二侧板104、第三侧板105和第四侧板106位于第一顶板101和第二顶板102之间。第一侧板103和第二侧板104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第三侧板105和第四侧板106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第一顶板101、第二顶板102、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第三侧板105和第四侧板106围合形成容置腔110。
92.请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4,换电柜001还包括隔离部200,隔离部200与柜体100固定连接。隔离部200包括主体部分230、第一延伸部分210和第二延伸部分250。主体部分230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延伸部分210、主体部分230和第二延伸部分250依次连接使得隔离部200大致呈z字型。通过隔离部200与将容置腔110隔离为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第一分腔111靠近第三侧板105,第二分腔113靠近第四侧板106。主体部分230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通过第一安装孔连通。
93.在第一顶板101设置有第一开口130,第一开口130与第一分腔111连通,通过第一开口130能够使柜体100外部的气流进入第一分腔111。容置腔110形成柜体100内部,而柜体100外部为位于柜体100外侧,与容置腔110相对应的环境。在第三侧板105设置有第二开口150,第二开口150靠近第二顶板102设置,第二开口150与第二分腔113连通,通过第二开口150能够使得第二分腔113的气流流通至柜体100外部。在第一安装孔连通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时,使得柜体100外部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口130进入第一分腔111,第一分腔111的气体通过各第一安装孔进入第二分腔113中,第二分腔113的气体再通过第二开口150流通至柜体100外部。
94.换电柜001还包括与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的电池仓300。电池仓300与主体部分230连接于第一安装孔处,电池仓300位于第一分腔111内的部分形成第一部分330,电池仓300位于第二分腔113的部分形成第二部分350。电池仓300内形成从第一部分330延伸至第二部分350的电池腔315,电池腔315内可以容置电池。在第一部分330设置有连通第一分腔111和电池腔315的第一通孔部311,在第二部分350设置有连通第二分腔113和电池腔315的第二通孔部313,第一通孔部311、电池腔315和第二通孔部313形成流通通道310,在第一安装孔安装电池仓300后,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通过流通通道310连通,使得柜体100外部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口130进入第一分腔111,第一分腔111的气体通过各流通通道310进入第二分腔113中,第二分腔113的气体再通过第二开口150流通至柜体100外部。
95.当第一开口130和第二开口150流通气体时,进入第一分腔111的气体会通过各电池仓300进入第二分腔113,再通过第二分腔113排出换电柜001,使得各个电池仓300形成的流通通道310呈并联的关系,而不会使得进入容置腔110的气体需要依次流通各电池仓300再流出容置腔110。各个电池仓300形成并联的关系,使得各个电池仓300的冷却效果大致相同,而难以在个别电池仓300产生积热,使得电池仓300的散热效果更佳。
96.可以理解的,第一开口130位于第二开口150的下方时,也可以通过第二开口150引入换电柜001外部的气体,气体流通容置腔110后从第一开口130流出。
97.换电柜001还包括第一气流驱动件410,第一气流驱动件410与柜体100固定于第二开口150处,第一气流驱动件410工作时,第一气流驱动件410驱动第二分腔113内的气体向柜体100外流动。在第一气流驱动件410驱动第二分腔113的气体向柜体100外流动时,第二分腔113会形成负压,使得第一分腔111的气体通过流通通道310进入第二分腔113,相应的,
第一分腔111也会形成负压,使得柜体100外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口130进入第一分腔111内。当电池腔315内放置电池,而电池需要冷却时,则可以通过柜体100外部的低温气体通过第一分腔111、流通通道310、第二分腔113的路径流通,当气体进入流通通道310中的电池腔315时,气体对电池腔315内的电池进行冷却。当第一气流驱动件410不工作时,第一气流驱动件410堵塞第二开口150,使得容置腔110难以与柜体100外部进行气体交换。
98.可选择性的,第一气流驱动件410为换气扇,换气扇通过电力驱动叶片转动,叶片的转动驱动第二分腔113内的气体向柜体100外流动。
99.可以理解的,第一气流驱动件410也可以与柜体100固定于第一开口130处,第一气流驱动件410驱动柜体100外的气体通过第一开口130向第一分腔111内流动。在第一气流驱动件410驱动柜体100外的气体向第一分腔111内流动时,第一分腔111内会形成高压,使得第一分腔111的气体通过流通通道310进入第二分腔113,相应的,第二分腔113也会形成高压,使得第二分腔113内的气体向柜体100外流通。
100.第一开口130设置于第一顶板101,当换电柜001设置于水平面上时,第一顶板101朝向于该水平面,使得第一顶板101和该水平面之间的间距较小,第一顶板101以及开设于第一顶板101的第一开口130被隐藏。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开口130得到保护,降低第一开口130被人为损坏的几率,另一方面又可以隔离相对较大的杂物,避免大型杂物堵塞第一开口130。而且在第一开口130不通风时,第一开口130处的部分杂物还可以通过自身重力落下,降低第一开口130被杂物堵塞的风险。
101.在第一开口130处还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使得通过第一开口130进入容置腔110的气体具有较少杂质,维护容置腔110内的整洁。
102.第一开口130设置于第一顶板101,隔离部200的第一延伸部分210避开第一顶板101,使得第一开口130能够尽量在第一顶板101上占据较大的面积。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截面观察,第一延伸部分210从主体部分230靠近第一顶板101的一端大致平行于第三方向z延伸。第一延伸部分210远离主体部分230的一端与第四侧板106连接,第一分腔111部分位于第一延伸部分210和第一顶板101之间。从第一开口130进入第一分腔111的气体会先进入第一延伸部分210和第一顶板101之间,然后逐渐通过各个电池仓300进入第二分腔113。
103.第二延伸部设置于第一气流驱动件410远离第二顶板102的一端,第二延伸部从主体部分230靠近第二顶板102的一端平行于第三方向z延伸。第一气流驱动件410及第二开口150设置于第二顶板102和第二延伸部之间,通过第二开口150设置于第三侧板105,使得竖直降落的灰尘、雨滴难以直接通过第二开口150进入容置腔110内,维护容置腔110的整洁。第二顶板102和第二延伸部之间的空间可以用于安装换电柜001的电子元件。
104.第一延伸部分210进一步包括第一段211、第二段213和第三段215。第一段211从主体部分230靠近第一顶板101的一端沿第三方向z延伸,第二段213从第一段211远离主体部分230的一端沿第一方向x向第一顶板101延伸,第三段215从第二段213远离第一端的一端沿第三方向z延伸至第四侧板106。在第二段213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还可以通过第二安装孔流通。
105.换电柜001还包括加热件(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气流驱动件430。第二气流驱动件430与隔离部200固定于第二安装孔处。当第二气流驱动件430不工作时,第二气流驱动件430堵塞第二安装孔,使得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之间难以通过第二安装孔进行气体
交换。当第二气流驱动件430工作时,则可以通过第二气流驱动件430驱动第二分腔113的气体向第一分腔111流通。加热件设置容置腔110内,当电池腔315内放置电池,而电池需要加热时,则可以停止第一气流驱动件410的工作,而仅工作第二气流驱动件430。通过容置腔110内的气体通过加热件加热,并通过第一分腔111、流通通道310、第二分腔113、第二气流驱动件430、第一分腔111的循环路径流通,当气体进入流通通道310中的电池腔315时,气体对电池腔315内的电池进行加热。
106.可以理解的,加热件也可以设置第一分腔111或第二分腔113的任意位置,当第一气流驱动件410不工作,而启动第二气流驱动件430时,容置腔110内的气体在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间循环。通过气体在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间的多次循环,可以将第一分腔111或第二分腔113任意位置设置的加热件产生的热量扩散至整个容置腔110内,从而有效对电池仓300内的电池进行加热。
107.可选择性的,第二气流驱动件430为服务器散热风扇,服务器散热风扇通过电力驱动叶片转动,叶片的转动驱动第二分腔113的气体向第一分腔111流动。
108.可选择性的,第二气流驱动件430具有伸入第一分腔111的出气端,加热件与第二气流驱动件430固定于出气端。当加热件产生热量后,该热量快速被出气端的气体带走,与之对应的,进入第一分腔111的气体快速加热,使得第一分腔111内的气体温度更加均匀。
109.图5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换电柜001的系统示意图。
110.请参阅图5,换电柜001还包括控制部510和温度传感器530。温度传感器530设置在电池腔315内,温度传感器530与控制部510电性连接。第一气流驱动件410、第二气流驱动件430和加热件450也与控制部510电性连接。
111.温度传感器530感应电池腔315内的温度,在控制部510接收温度传感器530的数据并进行控制判断。控制部510内储存一控制程序,控制程序中预设有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第一温度标定电池腔315内的温度低于电池的工作温度阈值,第二温度标定电池腔315内的温度高于电池的工作温度阈值。
112.当温度传感器530感应到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控制部510控制第二气流驱动件430和加热件450工作,而第一气流驱动件410停止工作。由于第一气流驱动件410停止工作,第二开口150处难以形成第二分腔113与柜体100外部气体的交换。容置腔110内的气体经由第二气流驱动件430驱动,以第二分腔113-第二气流驱动件430-第一分腔111-各流通通道310(电池腔315)-第二分腔113的路线循环。加热件450加热容置腔110内的温度,使得被加热的气体循环流通至电池腔315内,并对电池腔315内的电池进行加热。各流通通道310均起到连通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的作用,第一分腔111内的气体能够大致均匀地通过各流通通道310,也即大致均匀地通过各电池腔315。从而实现各电池腔315内的电池都能够得到有效地加热,而且可以降低部分电池腔315温度明显高于另外部分电池腔315温度的现象。
113.当温度传感器530感应到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时,控制部510控制第一气流驱动件410工作,而第二气流驱动件430和加热件450停止工作。由于第二气流驱动件430停止工作,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之间气体交换难以通过第二安装孔实现,使得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内的气体交换基本通过各流通通道310实现。第二分腔113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气流驱动件410驱动流通至柜体100外部,第二分腔113形成负压并通过流通通道310吸收第
一分腔111的气体,第一分腔111形成负压并通过第一开口130吸收柜体100外部的气体。柜体100外部的低温气体通过第一开口130-第一分腔111-各流通通道310(电池腔315)-第二分腔113-第二开口150的路线流通。通过第一开口130引入外部温度较低的气体,气体通过容置腔110时对电池进行降温,随后该气体进入第二分腔113后通过第二开口150再排出外部。
114.图6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换电柜001拆除第三侧板105后的结构示意图。
115.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6,隔离部200的主体部分230包括多个隔离板,隔离板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隔离部200便于安装。隔离板包括横外框231、竖外框233、横隔离框235和竖隔离框237。两个竖外框233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一个竖外框233与第一侧板103固定连接,另一个竖外框233与第二侧板104固定连接。两个横外框231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横外框23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竖外框233。三个横隔离框235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在两个横外框231之间,横隔离框235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竖外框233。相邻的两个横隔离框235之间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有两个竖隔离框237。在横外框231与相邻的横隔离框235之间也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有两个竖隔离框237。在相邻两个横隔离框235、相邻两个竖隔离框237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安装孔以安装一个电池仓300。在横隔离框235、横外框231以及相邻两个竖隔离框237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安装孔以安装一个电池仓300。在相邻两个横隔离框235、竖外框233和竖隔离框237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安装孔以安装一个电池仓300。在竖外框233、横外框231、横隔离框235和竖隔离框237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安装孔以安装一个电池仓300。
116.第一延伸部分210与靠近第一顶板101的横外框231固定连接,第二延伸部与靠近第二顶板102的横外框231固定连接。
117.图7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电池仓300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电池仓3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18.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电池仓300包括第一侧壁331、第二侧壁333和第三侧壁335。其中,第一侧壁331朝向第一开口130,也即第一侧壁331为第一部分330下方的侧壁。第二侧壁333和第二侧壁333沿第二方向y分设于第一侧壁331的两侧。第一通孔部311包括第一风口3111和第二风口3113,第一风口3111设置于第二侧壁333,第二风口3113设置于第三侧壁335。容置腔110内的气体大致呈从下至上的流通方向,在电池腔315内气体也具有从下至上的运动趋势。通过第一开口130进入第一分腔111的气体在流经电池仓300的第一部分330时,气体在第一方向x的流通路径通过第一侧壁331阻挡,使得气体的流速减缓,流速减缓且变向的气体通过第一风口3111和第二风口3113进入到电池腔315内,气体在电池腔315内能够尽量流经电池腔315内的各个位置,随后再通过第二通孔部313流出电池腔315。从电池腔315流出的气体无需再对其他电池腔315进行冷却,第二通孔部313设置在第二部分350靠近第二顶板102的侧壁上,从而便于气体靠近第二开口150并排出第二分腔113。
119.第四侧板106设置有与电池仓300对应的第三安装孔。电池仓300靠近第四侧板106的一端设置有取放口301,取放口301朝向第三安装孔设置。电池腔315通过取放口301和第三安装孔露出,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三安装孔和取放口301将电池腔315内的电池取出,或者通过第三安装孔和取放口301将电池放入电池腔315内。换电柜001还包括仓门610,仓门610与第四侧板106铰接,并设置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锁止之后可以阻止仓门610与第四侧
板106的转动,使得仓门610闭合第三安装孔和取放口301,操作人员不能通过第三安装孔和取放口301将电池腔315内的电池取出。锁止机构解锁之后仓门610和第四侧板106可以相对转动,转动仓门610使得第三安装孔和取放口301打开,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第三安装孔和取放口301将电池腔315内的电池取出。
120.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换电柜001,能够经由各流通通道310连通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使得各电池腔315之间呈现并联的关系。在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之间进行气体流通以调节电池腔315内的温度时,第一分腔111和第二分腔113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并联的形式通过各电池腔315,从而使得各电池腔315的温度调节效果大致相同。
1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